成语关于投的成语

有关投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投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三告投杼 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以蚓投鱼 用蚯蚓做鱼饵钓鱼。比喻用较小的代价换得较大的收获。偏正式;作谓语;即抛砖引玉。《隋书 薛道衡传》:“魏收曰:‘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
投怀送抱 指投入别人的怀抱以博取欢心。借指投靠。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女性。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凡是富春江上‘江山船’中投怀送抱的船娘,一上岸都以阿狗嫂为居停。”
器鼠难投 器:用具。躲在器物旁边的老鼠难以捕捉。比喻坏人有了庇护就难以惩治。作宾语、定语;用于慨叹。明·郑若庸《玉玦记·投贤》:“君言且英雠,他辙鱼方困,器鼠难投,小哥不要反了面。”
引手投足 比喻出微力便能援救别人。语本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
投鼠之忌 见“投鼠忌器”。作宾语;用于处事。明·沈德符《野获编·宫闱·今上家法》:“闻上初见弹台疏,圣意不择,特以贵妃故,有投鼠之忌。”
投畀豺虎 畀:给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诗经 小雅 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穷猿投林 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作宾语;比喻人处穷困,急于找栖身的地方。《晋书·李充传》:“穷猿投林,岂睱择木。”
病急乱投医 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复句式;作分句;形容时势危急盲目求援。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宝玉笑道:‘所谓病急乱投医了。’”
明珠夜投 投:抛掷,丢弃。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和赏识,或好人误入歧途。也比喻珍贵的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误入歧途。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六经》虽美,不通其义,不识其字,则如明珠夜投,按剑而怒也。”
投隙抵巇 谓伺机钻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秦观《朋党上策》:“君子信道笃,自知明,不肯偷为一切之计。小人投隙抵巇,无所不至也。”
情投谊合 同“情投意合”。作谓语、定语;指投合。清·徐大椿《洄溪道情·祭顾碧筠》:“我天生顽鲁,狂放粗豪。性别形殊,一冰一炭,情投谊合,如漆如胶。”
东投西窜 同“东奔西走”。
五体投诚 同“五体投地”。
投桃报李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遗大投艰 遗、投:交给。指交给重大艰难的任务。作谓语、定语;指给予重担。《尚书·大浩》:“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
以碫投卵 碫:磨刀石。用磨刀石去砸蛋。比喻以强攻弱,必胜无疑。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必胜。《孙子·势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投梭折齿 投梭:用梭子掷人。比喻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引诱。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晋书 谢鲲传》:“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
曾母投杼 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作宾语、定语;指流言可畏。《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投河奔井 谓投水自杀。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女性。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动不动神头鬼脸,投河奔井,拽巷逻街,张舌骗口,花言巧语,指皂为白。”
投机取巧 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现指不付出艰苦的劳动;想靠小聪明来取得成功。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陈毅《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中东》诗:“投机取巧最可耻。”
情投意和 投:契合。形容双方感情融洽,心意完全一致。亦作“情孚意合”、“意同情合”、“情投意洽”、“情亲意合”、“意合情投”、“情投气合”。
落井投石 比喻趁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作谓语、定语;指陷害人。沙汀《炮手》:“从未做过落井投石的事。”
气味相投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宋 葛长庚《水调歌头》:“天下云游客,气味偶相投。暂时相聚,忽然云散水空流。”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梁书 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自投网罗 投:进入。比喻自己进入圈套送死。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自己送死。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丈夫与其自投网罗,为天下笑,曷若相与戮力同心,赴蹈汤火,岂徒脱祸,兼富贵可求。”
投袂而起 投袂:挥动袖子。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动。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
义气相投 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作谓语、定语;指情投意合。明·崔时佩《西厢记·金兰判袂》:“同袍兄弟胜同袍,义气相投漆和胶。”
焦熬投石 拿非常脆的东西去碰石头。比喻事情一定失败。主谓式;作宾语;比喻事情一定失败。荀况《荀子 议兵》:“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偶变投隙 隙:漏洞,机会;投隙:投机。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作宾语、定语;指人处事。宋·秦观《谢王学士书》:“每观今时偶变投隙之士,操数寸之管,书方尺之纸,无不拾取青紫为宗族荣耀。”
以胶投漆 比喻相合而密不可分。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唐·孔颖达《〈春秋正义〉序》:“晋世杜元凯又为《左氏集解》,专取丘明之传以释孔氏之经,所谓子应乎母,以胶投漆,虽欲勿合,其可离乎!”
投笔从戎 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五体投地 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佩服到了极点。《梁书 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投石问路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作谓语、定语;指探路。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此名为‘投石问路’。下面或是有沟,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实地,再没有听不出来的。”
闭门投辖 辖:车轴的键,去辖则车不能行。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连动式;作谓语;形容人殷勤好客。东汉 班固《汉书 游侠传 陈遵》:“遵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声气相投 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自然是声气相投,定行见用于世,各着功名,可胜欣赏。”
话不相投 犹言话不投机。作谓语;形容话说不到一起。元·无名氏《望江亭》第三折:“我和他话不相投,我可便见他呵。”
投卵击石 比喻不自量力,自取失败。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4卷:“所谓以羊将狼,投卵击石,幸而不用,何过望哉!”
饿鬼投胎 比喻大量吃东西而不劳动,造成对父母的拖累。作宾语、定语;指儿女与父母的关系。欧阳山《苦斗》:“咱们也不嫉妒他人,纵使不一定是个讨债的,也难免是个饿鬼投胎。”
以水投水 比喻事物类同很难辨别。偏正式;作谓语。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说符》:“若以水投水,何如?”
忙投急趁 趁:赶。急急忙忙地赶路。作谓语、状语;用于赶路。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5回:“这两个忙投急趁,止思量早完公事。”
走投没路 没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遇到绝境。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你如今走投没路。我和你去李家叔叔讨口饭儿吃咱。”
投机倒把 指利用时机;使用违法手段扰乱市场;牟取暴利。投机:利用时机钻空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浩然《艳阳天》第47章:“投机倒把是不符合政策条文的事情,弯弯绕那家伙能干这样傻事?”
遗艰投大 见“遗大投艰”。作谓语、定语;指给予重担。明·海瑞《赠廖锦台膺首荐序》:“人不深责之官,变之于遗艰投大、人所属心之日乎?”
望门投止 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紧缩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 张俭》:“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投袂荷戈 振起衣袖,拿起武器。表示为国效命。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梁书 元帝纪》:“幕府据有上流,实惟分陕,投袂荷戈,志在毕命。”
玉燕投怀 见“玉燕投怀”。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玉燕投怀》:“张说母梦有一玉燕自东南飞来,投入怀中,而有孕生说,果为宰相,其至贵之祥也。”
投阱下石 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语不投机 佛教禅宗谓说法不契合时机或对方的根机。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五灯会元·大愚芝禅师法嗣·云峰文悦禅师》:“所以道,言无展事,语不投机,承言者丧,滞句者迷。”
石投大海 石投海中迅速没入,比喻毫无反响或杳无音信。作定语、宾语;指没有音信。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0回:“吕岳闻杨瑨之言,如石投大海,半晌无言。”
投石下井 见“投阱下石”。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他日复来,仍旧先咬老实人开手,‘投石下井’,无所不为。”
以水投石 比喻意见相左,不能为对方所接受。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
滚芥投针 芥:小草。滚动芥籽,把针投掷进小的孔眼。比喻事情进展很慢,成效小。作宾语、定语;用于做事。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5回:“修行虽是滚芥投针……弟子情愿在山苦行。”
如石投水 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一样。比喻互相合得来。《列子 说符》:“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三国 魏 李萧远《运命论》:“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解甲投戈 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战斗。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不再战斗。汉 扬雄《解嘲》:“叔孙通起于桴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救火投薪 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作定语、宾语;指方法不对。《邓析子·无厚篇》:“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牵衣投辖 谓拉住客人衣裳,投其车辖于井。形容殷勤留客。辖,古代车上固定车轮的零件。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待客。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平生自奉甚约,宾客过从,则牵衣投辖,穷日夕不厌。”
自投虎口 投:进入;虎口:比喻十分危险的处所。比喻自己进入危险的场所送死。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自己送死。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20回:“这薛刚真正胆大包天,不想生法报仇,反来祭扫铁丘坟,是自投虎口。”
拔辖投井 辖,车轴两端的键。指殷勤留客饮酒。作谓语、宾语;指热情待客。《汉书 陈遵传》:“遵耆酒,每天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去暗投明 脱离黑暗势力,走向光明的道路。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改邪归正。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今愚弟来归,实是去暗投明,脱鬼成人之幸。”
投井下石 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投刃皆虚 《庄子·养生主》谓庖丁解牛,三年后所见皆非全牛,只见其骨节皆空虚,“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然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后因以“投刃皆虚”比喻处理事务得心应手。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庄子·养生主》谓庖丁解牛,三年后所见皆非全牛,只见其骨节皆空虚,“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然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明珠投暗 见“明珠暗投”。作宾语、定语;指误入歧途。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明珠投暗大屈才能;入室操戈自相鱼肉。”
走投无路 无路可走(投:投奔)。指陷入绝境。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
臭味相投 坏味道互相投合。比喻有同样坏毛病、恶劣习气的人很合得来。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比喻坏人投合在一起。宋 牟献《木兰花慢》:“不妨无蟹有监州,臭味喜相投。”
取辖投井 比喻挽留客人极坚决。作谓语、宾语;指热情待客。《汉书·陈遵传》:“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举手投足 投足:踏脚。一抬手一踏脚。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形容轻而易举。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报李投桃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作谓语、定语;指互相赠送东西。《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珠投璧抵 谓以珠玉投掷鸟鹊。比喻人才不被重视。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钱谦益《送曾霖寰使君左迁还里》诗之二:“珠投璧抵亦何妨,国论惛呶重可伤。”
鱼水相投 犹言鱼水和谐。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袁凫公《八声甘州·代周非月赋别阿蝉》套曲:“冤家聚首,似漆胶相和,鱼水相投。”
情投意洽 谓双方思想感情很融洽。作谓语、定语;指投合。明·刘璋《飞花艳想》第一回:“三人谈笑饮酒,正说得情投意洽,忽见抱琴进来道:‘外面刘相公来访。’三人听见,各不欢喜。”
有国难投 有国家却不能回去。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我这里叫尽屈有谁来分剖,送的我眼睁睁有国难投。”
投鼠忌器 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老鼠旁边的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连动式;作谓语、状语;表示想一件事又有所顾虑。汉 贾谊《治安策》:“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
若卵投石 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同“以卵击石”。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汉书 刑法志》:“以桀诈尧,若卵投石,夫何幸之有!”
投木报琼 《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原谓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弃甲投戈 谓放下武器。表示投降。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战争等。彭芬《署督部堂与司道绅耆致全省官绅电》:“仍先广行谕告,使众周知:但能弃甲投戈,决不究其既往。”
职名早投 职名:官员的履历。把官员的履历早些呈上。指新皇帝嗣位后,官员们呈上职名,等待封赏。比喻企求升官。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孔尚任《桃花扇·迎驾》:“他说马中丞当先出头,众公卿认肯逗留。职名早投,大家去上书陈表,拥入皇州。”
情投意忺 同“情投意合”。作谓语、定语;指投合。明·陈铎《锦庭乐·春怨》套曲:“忆王孙,乍交欢,情投意忺,永远效鹣鹣。”
下井投石 见人掉进井里,不但不搭救,反而向井里仍石头。作谓语、定语;指陷害人。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他一见宪眷比从前差了许多,晓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说他的坏话。”
卖身投靠 投:投奔;靠:依靠。形容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躯体;为有权势地位的人效劳;从而求得靠山。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鲁迅《<准风月谈>后记》:“我见这富家儿的鹰犬,更深知明季的向权门卖身投靠之辈是怎样的阴险了。”
救焚投薪 焚:火灾;薪:柴草。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邓析子 无厚》:“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弃暗投明 弃:背弃;暗:黑暗;明:光明。抛弃反动的一面;投向光明的一面。形容断绝旧的一切;投向新的、有光明的前程。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公何不弃暗投明,共成大业?”
自投于地 投:抛掷。自己一下子仆伏在地上。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寔传》:“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顺归罪。”
话不投机 投机:意见相合。指意见或观点看法等不一致;说不到一起。主谓式;作谓语;形容话说不到一起。元 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我则怕言无关典,话不投机。”
投之豺虎 投:扔。指将坏人投饲豺虎。表示深恶痛绝作谓语;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宋·陈亮《寄何茂恭文》:“要不能无遗憾于死生,安得取而投之豺虎!”
背暗投明 背:背弃;投:投奔。指背离黑暗,投向光明。比喻背离昏主,投向明君。作谓语、定语;指追求真理。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楔子:“贤臣择明主而仕,背暗投明,古之常理也。”
赴汤投火 赴:去,走向;汤:开水。沸水敢蹚,烈火敢跳。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作谓语、状语;比喻奋不顾身。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小人受侯爷大恩,别说行刺,就是赴汤投火也是情愿的。”
投梭之拒 见“投梭折齿”。作宾语;用于男女之间。唐·元稹《莺莺传》:“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
以石投水 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比喻互相合得来。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三国 魏 李康《运命论》:“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投河觅井 即寻死觅活。闹着要死要活。多指用自杀来吓唬人。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女性。俞平伯《中年》:“但是在另一方面,说非看不可,或者没有得看,就要跳脚拍手,以至于投河觅井。”
穷鸟投人 投:投入。无处可飞的鸟被迫投入人的怀抱。比喻因处境艰难而投靠别人。作宾语、定语;用于人处于困境时。《北齐书·元韶传》:“穷鸟投人,尚或矜愍,况诸王如何弃乎?”
如胶投漆 见“如胶似漆”。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关系极为密切。《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毁方投圆 比喻抛弃立身行事准则,曲意投合别人。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晋·葛洪《抱朴子·汉过》:“毁方投圆,面从响应者,谓之‘绝伦之秀’。”
投袂援戈 表示为国效命。同“投袂荷戈”。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梁书 武帝纪》:“独夫丑纵,方煽京邑。投袂援戈,克弭多难。”
气义相投 谓志趣、情谊互相投合。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金·王若虚《林下四友赞》:“吾四人者,臭味相似而气义相投也,故不结而合,既合而欢。”
投机之会,间不容穟 会:际会,遭遇;间:间隔;穟:通“穗”,灯花。指机会非常难得,不允许有丝毫放松。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新唐书·张公瑾传》:“‘投机之会,间不容穟。’公瑾所以抵龟而决也。”
飞蛾投焰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作宾语、定语;指自取灭亡。明·汪廷讷《狮吼记·住锡》:“只因迷宿本,似飞蛾投焰,自取焚身。”
投其所好 投合对方的爱好;有巴结讨好的意味。投:投合;迎合;好:爱好;喜好;所好:喜好的事物。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富翁见说是丹术,一发投其所好。”
明珠暗投 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惊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主谓式;谓语、宾语、定语。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散阵投巢 谓群鸟分散,各投窠巢。作谓语、定语;用于鸟类。闻一多《红烛·李白之死》:“醉客散了,如同散阵投巢的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