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连的成语

有关连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连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跨州连郡 跨:兼有;州、郡:古代行政区。形容涉足的区域广大。作谓语、定语;用于地理方位等。《周书·文帝纪》:“而欢阻兵安忍,自以为功。广布腹心,跨州连郡。”
结驷连骑 随从、车马众多。形容排场阔绰。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排场阔绰。西汉 司马迁《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
连绵不断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连续不止。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连三并四 同“连三接二”。作定语、状语;形容连续不断。老舍《赵子曰》第十九:“赵子曰一声不发,只连三并四的磕瓜子。”又《二马》第四段三:“李子荣拉住马威的手不放,连三并四的说:‘谢谢你!’”
瓜连蔓引 比喻人事上辗转牵连。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 刘若愚《酌中志 忧危竑议后记》:“四明藉此挑激圣怒,瓜连蔓引,是以摈李太宰,逮周嘉庆。”
蔓引株连 蔓:蔓生植物的根茎。顺着蔓寻根。比喻一网打尽。作谓语;比喻一网打尽。清·陶贞怀《天雨花》第八回:“御史等体上天好生之德,也不须蔓引株连了。”
流连忘返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返:回;归。指沉迷于游乐而忘归。后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返谓之流,从流上而忘返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茺,乐酒无厌谓之亡。”
连汤带水 比喻全部,无遗留。作状语;指全部。古华《芙蓉镇》第三章:“连汤带水地批判开了业已靠边站了的原县委书记杨民高和原公社书记李国香。”
连更彻夜 见“连更晓夜”。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6卷:“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连更彻夜走归郑州去。”
接二连三 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断。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形容连续不断。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家中事情接二连三,也无暇及此。”
连更星夜 见“连更晓夜”。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太平军打仗好军机》:“太平军来打镇平城,镇平大爷就着惊;连更星夜就逃走,带得家小到长坛。”
比屋连甍 屋舍紧密相连。指住户众多。作谓语;指住户很多。晋 左思《蜀都赋》:“比屋连甍,千庑万室。”
扎根串连 深入群众并将分散的群众串连起来。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周鸣钢《没有双手的女英雄》:“她和许多土改干部一样搞好了扎根串连的工作。”
连昏达曙 犹言通宵达旦。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清·大汕《海外纪事》卷一:“平明,竹者、木者、夹茆者、削藤者、锹者、锸者,乘屋而呼,穴坎而下者,连昏达曙,三日夜而成。”
连明达夜 见“连明连夜”。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解放日报》1944.9.2:“没有鞋面,就把没有缝上袖子的一个袄襟子用了,连明达夜做了一双。”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黄连:中药,味苦。哑巴吃了黄连,嘴里说不出来。比喻有苦难言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章:“寡妇孤儿,恐怕受人欺侮,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根连株拔 连根拔除。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田艺蘅《留青日札·严嵩》:“传闻二处所抄不及十四五,盖行赂于权要者十二三,顿寄于亲戚者十三四,郿坞久营,兔窟多术,安能根连株拔,风翦霆灭。”
同气连枝 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作谓语、宾语;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分形连气 见“分形同气”。作谓语、定语;用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等。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留连不舍 依恋着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别的情貌。同“留恋不舍”。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二回:“杨大郎见他爱这粉头,留连不舍。”
兵连祸接 指战事、灾祸连续不断。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持久的战争。孙中山《诰诫东江叛军通令》:“数年以来,闽、粤、湘生民涂炭,曹吴二贼,实为祸首,近复启衅浙奉,兵连祸接,本大元帅已明令诸将出师北伐。”
连锅端 喻指完全除灭或尽数挪走。作谓语、宾语;指全部。陈忠实《白鹿原》第29章:“弟兄们下山后,连锅端进炮营不拆伴儿。”
连蹦带跳 精力充沛的充满活力的样子。作谓语、状语、定语;多用于小孩等。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4回:“他这驴一见,便将前蹄扬起,连蹦带跳。”
托物连类 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见“托物引类”。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王炜《书胡立三先生诗稿后》:“诗之为用,共托物连类,足以寓人不能宣之意。”
连二赶三 急忙;赶快。作定语、状语;用于匆忙时。姚雪垠《长夜》三二:“菊生不敢怠慢,连二赶三地穿好衣服,跳下床来。”
连枝比翼 连枝:连理枝;比翼:比翼鸟。比喻男女成双成对,夫妻恩爱。作宾语;用于爱情。明 高濂《玉簪记 叱谢》:“他指望连枝比翼,那知急煎煎,镜破簪折。”
连城之珍 珍:珍贵的东西。价值很高的珍品作主语、宾语;用于某东西的价值。唐·王绩《与陈叔达重借隋纪书》:“岂连城之珍俟楚文而乃进?”
连篇累牍 连:连接;篇、牍:古代写字用的竹筒和木板;累:重叠、堆积。指采用过多的篇幅叙述一件事。形容文辞冗长。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隋书 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连镳并轸 犹言并驾齐驱。镳,马勒;轸,车箱底部的横木。作谓语、状语;同“并驾齐驱”。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序:“刘伯温高格,并以高季迪、袁景文诸人各逞才情,连镳并轸。”
祸绝福连 指灾祸消失,好运接连不断。作宾语、定语;指转好运。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四十二卷:“万神即时倒,合会琼羽门。使令散祸,祸绝福连。上寝玉堂,世受名仙。”
屁话连篇 指满篇都是毫无价值、令人厌恶的话作宾语、定语;用于骂人。
颠连无告 颠连:困顿不堪。生活困苦不堪而又无处告贷和诉说。作谓语、定语;指穷困。宋·张载《西铭》:“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我兄弟之颠连无告者也。”
唯唯连声 唯唯:谦卑的应答。连声应答,以示顺从。作谓语、状语;指顺从。《史记·赵世家》:“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谔谔。”
骨肉相连 像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关系密切。《北齐书 杨愔传》:“常山玉以砖叩头,进而言曰:‘臣与陛下骨肉相连。’”
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黄连:中药,味苦。哑巴吃了黄连,嘴里说不出来。比喻有苦难言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曾朴《孽海花》第八回:“只苦我国不知地理,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枝附叶连 见“枝附叶着”。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姜维]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
连街倒巷 犹言满街倾巷。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东周列国志》第八九回:“当时百姓连街倒巷,皆怨商君。”
连枝同气 《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后以“连枝同气”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亲密关系。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炮火连天 炮火:战场上发射出的炮弹在爆炸后产生的火焰;连天:连接着天空。形容枪炮声、光焰等与天空相接;战争十分激烈。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炮火袭击猛烈。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就这样了,何况炮火连天,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兵连祸深 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持久的战争。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兵连祸深,变起都邑,六师播荡,九服震惊。”
连明连夜 犹言通宵达旦。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唐·白居易《水堂醉卧问杜三十一》诗:“那似此堂帘幕底,连明连夜碧潺湲?”
连帙累牍 同“连篇累牍”。作定语、状语;指文辞长。宋·文天祥《金匮歌》序:“因自撰为方剂,括为歌诗,草纸蝇字,连帙累牍,以遗其后人。”
连理之木 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作宾语;用于书面语。《晋书 元帝记》:“一角之兽,连理之木。”
唇辅相连 犹言唇齿相依。语本《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作谓语、定语;用于国家地区、人际之间等。语出《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留连忘返 指喜欢一个地方或环境或伴随情况而延缓启程,舍不得离去。作谓语、定语;指十分留恋。《南史·刘纡传》:“每游山泽,辄留连忘返。”
掎裳连襼 牵裙连袖。形容人多。作宾语、定语;形容人多。晋·潘岳《藉田赋》:“蹑踵侧肩,掎裳连襼。”
连阡累陌 形容田多。作定语;用于书面语。清·王有光《吴下谚·一身财主》:“若坐拥仓箱,刻剥小民,连阡累陌,粟红而不可食,铜臭而不可闻。”
里勾外连 内外勾结,串通一气。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内外勾结,串通一气。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厅上梁中书大喝道:‘你这厮是北京本处良民,如今倒来里勾外连,要打北京。”
藕断丝连 连:牵连。藕已断开;丝还连接着。比喻表面上关系已断绝;而实际上仍有牵连。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男女间的感情。唐 孟郊《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
十指连心 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主谓式;作定语、宾语;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明 汤显祖《南柯记 情尽》:“哎也!焚烧十指连心痛,图得三生见面圆。”
连城之价 连城:连成一片的城池;价:价格。形容物品极为珍贵,价值极高。作宾语;用于物品等。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连里竟街 形容屋舍毗连不绝。作宾语、定语;用于建筑物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伏见诏书为阿母兴起津城门内弟舍,合两为一,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机巧伎。”
连枝并头 连理枝和并头莲。比喻美满的婚姻。作宾语;用于爱情。明·孙仁孺《东郭记·一妾》:“这一桩婚媾与卿卿可正是连枝并头。”
连更晓夜 犹连夜。形容办事赶紧,毫不拖延。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3回:“中书省得了圣旨,一面连更晓夜,整顿酒肉,差官二员,前去给散。”
连枝带叶 见“连枝分叶”。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无名氏《龙门隐秀》第三折:“谁想俺嫂狠兄毒心意歹,全不想共根同蒂,连枝带叶,把我似乞儿般抢出门来。”
连日连夜 指日夜不停。作状语;指日夜不停。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如今竟成了痨病了,现在危急,专差一个人连日连夜赶来的。”
连篇累帧 同“连篇累牍”。作定语、状语;指文辞长。清·周亮工《重阳后二日》诗:“连篇累帧真难竟,引睡能消字几行。”
连绵不绝 连续而不中断。作谓语、定语;形容连续不止。明·朱国祯《涌幢小品·神惠记》:“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甲第连云 甲第:原指封侯者的住宅,后泛指贵显的宅第。连云:形容高耸入云。形容宅第的高大。形容富豪显贵的住宅非常之多。作谓语、定语;形容荣华富贵。唐 崔颢《长安道》:“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连镳并驾 见“连镳并轸”。作谓语、状语;同“并驾齐驱”。清·蒲松龄《贺两侄曾孙兄弟同时游泮序》:“尚双双奋翼抟扶摇而南,连镳并驾,秋桂齐攀,大吾门,亢吾宗,匪异人任,惟两孙子。”
连天匝地 形容规模大,数量多。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明·屠隆《彩毫记·归隐山泉》:“那管他翻云覆雨把冤家构,连天匝地兵戈斗,真个是一往冥鸿不可求。”
兜肚连肠 兜:围绕,引申为包括;肚:指动物的胃。包括肚子连同肠子。比喻全部东西一起处理。作状语;比喻全部东西一起处理。鲁迅《狂人日记》:“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道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田连阡陌 阡陌: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道。形容田地广袤,接连不断。作谓语、定语;指人富有。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珠连璧合 ①指日月、五星同时出现于天的一方。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②泛指日月五星普照天下。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十分完美。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
田连仟佰 仟佰:通“阡陌”。指田地广袤,接连不断。作谓语、定语;指人富有。汉·荀悦《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仟佰,贫者亡立锥之地。”
连战皆捷 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作谓语、定语;用于比赛等。《宋书·自序》:“既连战皆捷,士马旌旗甚盛。”
发喊连天 连天:与天相连。叫喊的声音直达天上。形容喊声宏大。作谓语、定语;指喊声大。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一折:“凭着俺猛将千员,士卒勇健,相征战,则听的发喊连天,将武艺可便从施展。”
骈门连室 形容为数众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自宋道无章,王风陵替,窃官假号,骈门连室。”
哑子吃黄连 歇后语。比喻有苦说不出。作宾语、定语;指有苦说不出。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三回:“正是哑子吃黄连,苦在自肚里,敢怒不敢言。”
连理枝 不同根的草木、枝干连生在一起。比喻恩爱夫妻或至死不渝的爱情。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唐·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连三接五 同“连三接二”。作定语、状语;形容连续不断。清·顾禄《清嘉录·放断鹞》:“晚或系灯于线之腰,连三接五,曰鹞灯。”
连阶累任 谓作官接连升迁、屡受任用。作谓语;用于官场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香传》:“先人余福,得以弱冠特蒙征用,连阶累任,遂极台阁。”
接三连四 接连不断。作定语、状语;形容连续不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我又没逃了,这么接三连四的叫人来找。”
风雨连床 同“风雨对床”。作定语、宾语;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清·秋瑾《挽故人陈阕生》:“回忆省垣聚首,风雨连床,曾几何时,谁怜一别,竟无会面之期。”
连朝接夕 朝:早晨;夕:晚上。早晨接晚上,不分白天黑夜地连续干。作状语;用于连续工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
连三接二 犹言接连不断。作定语、状语;形容连续不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六回:“王夫人不免暗里落泪,悲女哭弟,又为宝玉耽忧.如此连三接二,都是不随意的事,那里搁得住?”
连理分枝 喻夫妻分离。作谓语、定语;指夫妻离散。宋·孙光宪《清平乐》词:“愁肠欲断,正是青春半,连理分枝鸾失伴,又是一场离散。”
连二并三 同“连三接二”。作定语、状语;形容连续不断。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只见两边铺面排山也似价开着,大小客店也是连二并三。”
连三接四 同“连三接二”。作定语、状语;形容连续不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原来平儿出去,有赖林诸家送了礼来,连三接四,上中下三等家人来拜寿送礼的不少。”
连日继夜 谓日夜不停。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后汉书·班固传下》:“及肃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数入读书禁中,或连日继夜。”
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 打头风:逆风。比喻祸不单行,接连遭受意外打击。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人的境遇。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祸从天降,灾向地上。恰似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
价等连城 谓价值等于连成一片的许多城池。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物品十分贵重。《北史·彭城王勰传》:“今陛下赐刊一字,足以价等连城。”
连绵起伏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起伏:高低不平。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孙荪《云赋》:“连绵起伏的云宛如浮动在海上的冰山。”
连城之璧 连城:连成一片的许多座城。后用来形容某种东西非常珍贵。璧:玉。非常珍贵的、非常值钱的美玉。也指价值极高的宝物或比喻珍贵的东西。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某东西的价值。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遣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连昏接晨 通宵达旦。整日整夜。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宋·梅尧臣《秋雨篇》:“秋雨一向不解休,连昏接晨终穷秋。”
连类比事 见“连类比物”。作谓语;指进行对比。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子二》:“《申子》与《商君书》,皆《韩非》之类,然其连类比事,不逮《韩非》远甚。”
连蒙带骗 欺蒙,欺骗别人。作谓语、状语;指欺骗。老舍《四世同堂》:“要是他再滑一点,连蒙带骗,常常使点坏心眼,在这么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就不说飞黄腾达吧,总不至于丢差事。”
连珠炮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高廉引了人马,急去追赶,忽听得山坡后连珠炮响,心中疑惑,便收转人马回来。”
流连忘反 留恋不舍,忘记返回。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十分留恋。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5回:“人君之宴乐有常,未闻流连忘反。”
连中三元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接连三次中头名。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后来连中三元,官封沂国公。”
连枝共冢 比喻爱情坚贞不渝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爱情坚贞。晋 干宝《搜神记》第11卷:“便有大梓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
连山排海 形容数量多、规模大。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清·柯悟迟《漏网喁鱼集·咸丰六年》:“初八日,得大雨四五寸,河水深一尺,蝗仍连山排海而来,不知内地受伤否?”
连宵达旦 犹言通宵达旦。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那些王孙公子来一遍,动不动有几个帮闲,连宵达旦,好不费事。”
拔茅连茹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连动式;作谓语;比喻相互引荐。《周易 泰》:“拔茅茹,以其汇。”王弼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
拔毛连茹 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跗萼连晖 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连州跨郡 谓遍及各地。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连州跨郡,迈陶氏之隆甚;开国承家,掩张门之累叶。”
连章累牍 同“连篇累牍”。作定语、状语;指文辞长。唐·刘知畿《史通·核才》:“遂使握管怀铅,多无铨综之识;连章累牍,罕逢委婉之言。”
比物连类 比物:比喻;连:连缀;类:相同的事物。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作谓语;指进行排比归纳。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然其连类比物,有足悲者,亦可谓抗直不挠。”
瓜葛相连 瓜、葛:都是蔓生植物,其藤能攀随在别的物体上。①比喻辗转攀连的社会关系。②比喻两件事或两个人相互牵联的关系。作宾语、定语;用于事物间等。三国·魏·曹叡《种瓜篇》:“与君新为婚,瓜葛相结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