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分的成语
有关分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分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本本分分 | 守本分,不越轨。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守本分。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那亲家老爷倒也本本分分的说了几句谦虚话,又嘱咐了女儿一番。” |
瓜剖豆分 | 象瓜被剖开,豆从荚里裂出一样。比喻国土被人分割。 | 联合式;作谓语;指瓜分。 | 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
不分轩轾 |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 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不分高低与胜负。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臣所耻也。” |
扬镳分路 | 镳:马嚼子;扬镳:驱马向前。分路而行。指独树一帜,各行其是。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隋书·高祖记》:“已诏使人,所在赈恤,扬镳分路,将遍四海,必令为朕耳目。” |
分甘共苦 | 同享幸福,分担艰苦。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晋 王隐《晋书 应詹传》:“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弟兄。” |
不分高下 | 指分不出高低胜负。 | ||
安分守常 | 分:本分;守:保持;常:常规。规矩老实,安守本分,不惹是生非。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为人规矩老实。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你可好生用心学习,再如不安分守常,你可仔细。” |
力分势弱 | 分:分开。力量分散势力就减弱。 | 作谓语、定语;用于局势。 | 《旧唐书·杜伏威传》:“今同若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何不合以为强。” |
分一杯羹 | 羹:肉汁。分给我一杯肉汁。指分享利益。 | 作谓语、宾语;指分享。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分外妖娆 | 分外:格外;妖娆:妖媚艳丽。形容景色异常艳丽。 | 作谓语、定语;形容景色异常娇媚。 | 毛泽东《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
管鲍分金 | 管:管仲;鲍:鲍叔牙,战国时齐国的名相;金:钱财。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 | 作宾语、定语;指人情意深。 |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 |||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 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 复句式;作定语、分句;招揽生意的用语。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群众所接受,所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自作聪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那种贵族式的所谓‘政治家’。” |
四分五裂 |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 联合式;作谓语、补语;用于政治等。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
劈两分星 | 劈:分开;星:秤杆上的小点子。指过分计较微薄小利。 | 作谓语、定语;指斤斤计较。 |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那时昧己瞒心,劈两分星,细切薄批。” |
不分胜负 | 分不出谁胜谁负。形容竞赛双方水平、技术相当。 | 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势均力敌。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 |
不容分说 | 容:允许。指不允许分辩陈说。 | 作分句、状语;指不允许分辩陈说。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9回:“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上十数下。” |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 方:方术,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 | 作宾语、分句;用于人或事物等。 | 《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
分形同气 | 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 联合式;作定语;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 |
瓜分鼎峙 | 比喻国土分裂,群雄对立。 | 作谓语、定语;用于局势等。 | 《新唐书 李轨传》:“隋亡,英雄焱起,号帝王者瓜分鼎峙。” |
良莠不分 | 莠:狗尾草,比喻坏人。指好人坏人混在一起,难以区分。 | 作谓语、定语;指好坏不分。 | 《清史稿 吴杰传》:“未剿遽抚,良莠不分。兵至,相率归诚;兵退,复出焚掠。” |
安常守分 | 分:本分,自己分内的。习惯于平稳的生活,安守本分。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 |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四:“如有一般人,只安常守分,不恁求利,然有时意思亦是求利,察其所安,又看他心所安稳处,一节深一节”。 |
宵分废寝 | 宵分:夜半。半夜还没有就寝。形容学习和工作勤奋。 | 作谓语、定语;用于做事等。 | 《魏书·崔楷传》:“日昃忘餐,宵分废寝。” |
缘薄分浅 | 缘:缘分,机缘。缺少缘分。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无名氏<点绛唇·相思>》:“想的人心似刀割,肉似锤剜,也是我缘薄分浅,不能勾永久团圆。” |
分守要津 | 要:重要;津:渡口。分别把守交通要道。 | 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等。 | 明·何良臣《阵纪·战机》:“以寡击众,务于隘塞,必于暮夜,伏于丛茂,要于险阴;以众击寡,务于广漫,利于旦辰,分守要津,绝彼运道。” |
支分族解 | 见“支分节解”。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刘大櫆《乌程闵君墓志铭》:“又善于诱掖,其言批豁畅朗,支分族解,騃童钝夫闻之,咸如梦寐惊觉。” |
安分知足 |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处世。 | 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 |
轩轾不分 | 轩轾:古代车子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比喻不分高低轻重。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后汉书·马援传》:“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臣所耻也。” |
别类分门 | 按一定标准分成门类。参见“分门别类”。 | 作谓语、状语;指按事物性质分类。 | 清 蒋士铨《临川梦 隐奸》:“将江浙许多穷老名士,养在家中,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 |
分风劈流 | 比喻说话干脆而有力量。 | 作谓语、定语;指说话干脆而有力量。 |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42回:“燕公真爽快,真是分风劈流的话,我们就算决定了。” |
逢人只说三分话 |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1卷:“如今俗语云,逢人只说三分话,只此便是不忠。” |
二分明月 | 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 偏正式;作宾语;表示美好的风光。 | 唐 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分毫不差 | 分毫:形容很少的数量,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差:差错。没有一点儿差错。 | 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准确。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四:“大尹将所报伤处,将卷对看,分毫不差。” |
离析分崩 | 形容国家、集团或组织分裂瓦解。 | 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 郭沫若《新华颂·顶天立地的巨人》:“使那整个的侵略阵营已经开始着离析分崩。” |
分钗断带 | 钗分开,带断了。比喻夫妻的离别。 | 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夫妻的离异。 | 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上》:“妇人见去,当分钗断带。” |
分形连气 | 见“分形同气”。 | 作谓语、定语;用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等。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
百口难分 | 即使有一百张嘴也难分辩清楚。犹百口莫辩。 | 作谓语;形容有口难辩。 |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三回:“这‘薄幸’两字,我也百口难分了!” |
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 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 ||
分内之事 | 分内:自己,本分。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 | 作宾语;指应负责任的事情。 | 《圣谕广训·孝训》:“皆孝子分内之事也。” |
泾渭自分 | 见“泾渭分明”。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界限清楚。 | 唐·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
皂白不分 | 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清 林则徐《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不得混入驱逐奸夷之内,纷纷回澳,致令皂白不分,自取玷辱。” |
分甘绝少 | 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 作谓语、定语;指苦自己,厚待他人。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央湿,绝少分甘。” |
按劳分配 | 根据劳动的大小进行分配。 | 作谓语、宾语、主语、定语;用于分配。 | 邓小平《关于发展工业的几点意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
分花拂柳 | 见“分花约柳”。 | ||
分外之物 | 分:名分。名分以外的事物。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 作主语、宾语;指额外的东西。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1回:“吾差四个统制官,引一百军人下船搜看,但有分外之物,决不轻恕。”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复句式;作谓语、宾语;指敌对双方相逢时格外愤怒的样子。 | 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
分茅赐土 | 亦作“分茅锡土”。分茅列土。 | 作谓语、定语;指分封诸侯。 | 清·李渔《夺锦楼》:“不止分茅赐土,允宜并位于中宫。” |
身分不明 | 来历不详。 | 作谓语、定语;指来历不详。 | |
分星劈两 | 详细分说。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等。 |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不要你狂言诈语,花唇巧舌,信口支持;则要你依头缕当,分星劈两,责状招实。” |
不分皂白 | 皂:黑色。不分黑白。比喻不分是非曲直;不问情由。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不弄清缘由,处事不当。 | 《诗经 大雅 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 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 |
绝甘分少 | 自己不吃甘美的东西,把仅有的很少的东西分给大家。 | 联合式;作谓语;形容自己不图享受,待人优厚。 | 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以为李陵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 |
黑白分明 | 黑、白:黑白两种颜色;明:清楚。黑白两色分得很清。比喻对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
列土分茅 | 谓受封为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 作谓语、定语;指分封土地。 | 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军前累立功劳大,列土分茅受大封。” |
分钗破镜 | 比喻夫妻失散或分离。 | 南朝·陈·徐德言《破镜》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当复姮娥影,空留明月辉。” | |
适如其分 | 犹言恰如其分。 |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说话或做事。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高祖》:“权者,轻重适如其分之准也。” |
恩人相见,分外眼青 | 分外:格外;眼青:亲热。形容恩人见面,格外亲热。 | 作宾语、分句;用于亲人朋友等。 |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侯官县烈女歼仇》:“尝言恩人相见,分外眼青。姚氏一见知心人,回瞋作喜。” |
铢两分寸 | 指极少的数量。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少数。 |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不使有铢两分寸之加焉。” |
瓜分豆剖 | 瓜被剖开,豆从筴中分裂而出。比喻国土被并吞、分割。 | 作谓语、定语;指瓜分。 |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晁无咎》:“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 |
丝分缕解 | 缕:细致;解:分剖。形容细致而有条理的分析。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宋·赵令畴《侯鲭录》第五卷:“必须尽当时事理,如身履其间,丝分缕解,始终备尽,乃可以置议论。”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 付出一份劳力就得一分收益。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
分别部居 | 分别:分辨,区分;部居:按部归类。分类排列。 | 作谓语;指分门别类。 | 汉·史游《急就篇》卷一:“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 |
三分鼎足 |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 作谓语、定语;指三足鼎立。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难分难舍 | 舍:放下;分:分离、分别。形容感情很好;不忍分离。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双方感情很好。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难舍难分,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水公馆’。” |
鸾分凤离 | 同“鸾凤分飞”。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夫妻或情侣等。 | 明·李开先《林冲宝剑记》第48出:“自从他鸾分凤离,到如今雁断鱼稀。” |
裂土分茅 | 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 | 联合式;作谓语;指分封土地。 | 《尚书 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颖达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 |
待时守分 | 待:等待;时:时机;分:本分。为了等待好的时机而暂时安分守己。 | 作谓语、定语;指等待时机。 |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想咱人不得志呵,当以待时守分,何日是我那发迹的时节也呵!” |
甘贫守分 | 甘贫:甘愿贫困。守分:保守本分,不思非分之想,不作非分之事。甘受贫困,遵守本分。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 | 明·无名氏《吴起敌秦》:“止不过闭户读书,甘贫守分,中心无愧。” |
不分主次 | 指人办事不能分辨主要的和次要的。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处事。 | 王朔《动物凶猛》:“虽然这三种说法不分主次,都有同样有力的证人和很难杜撰栩栩如生的细节,我还是一下就相信了最后一种说法。” |
分甘同苦 | 见“分甘共苦”。 | 作谓语、定语;同“同甘共苦”。 | 《北齐书·慕容俨传》:“俨犹申令将士,信赏必罚,分甘同苦,生死以之。” |
劳燕分飞 | 劳:伯劳;鸟名。伯劳和燕子分飞东西;比喻亲人或朋友别离。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人离别。 |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
分寸之功 | 分寸:比喻微小。指微小的功劳。 | 作主语、宾语;指小功劳。 |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见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无有分寸之功。’” |
瓜区豆分 | 犹言区分有序。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清 王韬《地球图跋》:“各国疆域,瓜区豆分,界画犁然。” |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 形容旧时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 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 |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
有口难分 | 分:分辩。有嘴难分辩。形容难分辩清楚。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元 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一折:“动不动棍棒临身。直着我有口难分,进退无门。” |
三分鼎立 |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 作谓语、定语;指三足鼎立。 | 《魏书 匈奴刘聪等传序》:“论土不出江汉,语地仅接褒斜,而谓握皇符,乘帝籍,三分鼎立,比踪王者。” |
守分安常 | 信守本分,安于故常。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如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 |
豆剖瓜分 | 豆出荚;瓜切开。比喻被分割;被侵占。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
类聚群分 | 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而聚合,各种事物因类别不同而区分。 | 作谓语、定语;指分门别类。 | 宋·陈亮《回答·上》:“方天地设位之初,类聚群分,以戴其尤能者为之长君。” |
安分守己 | 分:本分;守:保持;己:指自己活动的范围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节。指谨慎老实;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规矩;不越轨外求;亦指安于现状。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中性,指为人规矩老实不越轨。 | 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八卷:“自以为一己之能,万一人主见喜,则超臘奋迅何事不可为,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
分文不少 | 丝毫没有短少。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不短少。 | 施蛰存《牛奶》:“柳先生虽然每到月底总付清了钱,分文不少,可惜他的洋派太大。” |
甘分随时 | 甘愿顺随时世环境。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元 无名氏《谇范叔》楔子:“常则是半生忙不遂,我平生志,居陋巷甘分随时。” |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 形容人长相丑陋,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后不成人样子。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外貌。 |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 大公资助张协》:“我嫁你!看牛骨自不中,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
分毫不取 | 见“分文不取”。 | ||
分别门户 | 见“分门别户”。 | 作谓语、状语;指按事物性质分类。 | 清·戴名世《<齐讴集>自序》:“其于古人之诗,多能议论长短,分别门户。” |
一分为二 | 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客观看待问题。 | 宋·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七卷:“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 |
分香卖履 | 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 联合式;作谓语;指临死不忘妻妾。 | 晋 陆机《吊魏武帝文》序:“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为,学作履组卖也。” |
分章析句 | 谓雕琢推敲文章。 | 作谓语、宾语;用于作文等。 | 宋·陆游《谢参政启》:“至拙无能,下愚不肖,分章析句于蓬枢瓮牖之下。” |
五谷不分 |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
不依本分 | 依:安装;本分:本身应尽守的职责和规矩。形容不务正业,不守规矩。 | 作谓语、定语;指人不守规矩。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黄文炳道:‘那厮也是个不依本分的人。’” |
分形共气 | 见“分形同气”。 | 作谓语、定语;用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等。 | 《梁书·武陵王纪传》:“友于兄弟,分形共气。” |
来去分明 | 形容手续清楚或为人在财物方面不含糊。 | 作谓语、定语;指手续清楚。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那时叫世人知我冰清玉洁,来去分明。” |
余光分人 | 比喻顺便帮助别人不必有任何花费。 | 作谓语、宾语;指人的能力等。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 |
分茅裂土 |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联合式;作谓语;指分封诸侯。 |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官封极品禄千钟,分茅裂土人堪羡。腰金衣紫作朝臣,箫韶乐奏排筵宴。” |
枝分叶散 | 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同“枝布叶分”。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唐杨炯《为薛令祭刘少监文》:“惟此陶唐,有此冀方。上天祚汉,人神攸赞。开国承家,枝分叶散。三貂赫赫于台省,驷马谖谖于里闬。” |
枝布叶分 | 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左传 隐公八年》“胙之土而命之氏”唐孔颖达疏:“子孙繁衍,枝布叶分,始承其本,末取其别,故其流至于百姓万姓。” |
秋色平分 |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双方各得一半。 | 《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
枝分缕解 | 指详尽而有条不紊地辨别分析。 | 作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清曾国藩《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事至则剖晰毫厘,枝分缕解,辨穷万变,而断以片言。” |
玉石不分 | 比喻好坏不分。 | 作谓语、定语;指好坏不分。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洎乎近代,厥道寖微;玉石不分,薰莸错杂。” |
卖履分香 | 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 汉·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 |
镜分鸾凤 | 比喻夫妻分离。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夫妻离散等。 | 元·高明《琵琶记·临妆感叹》:“文场选士,纷纷都是才俊徒,少甚么镜分鸾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