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离的成语

有关离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离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宁:宁愿;莫:不。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元·施君美《幽闺记·偷儿挡路》:“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析交离亲 指离间亲友。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庄子 渔父》:“析交离亲谓之贼。”
离经畔道 ①谓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②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作宾语、定语、状语;指背离正道。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子真不待教而诛之人也!吾房中师弟授受,绍闻知之统,继精一之传,岂可以容离经畔道之人哉!”
避世离俗 逃避浊世,超脱凡俗。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超俗。东汉 王充《论衡 定贤》:“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离俗,长沮、桀溺之类也。”
星离月会 犹言时分时合,时去时来。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鬼妻》:“从此星离月会,积有年余。”
离鸾别鹄 见“离鸾别凤”。清·俞达《青楼梦》第五十八回:“如今是痴梦、好梦、富贵梦都已醒来,觉得依旧,与未梦时反添了许多惆怅,费了许多精神,徒替他们勤作护花铃,而到底终成离鸾别鹄。”
星离云散 像流星与云雨一样迅速离散。形容事物消失迅速作宾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势合形离 势:形状;形:形体。形体各自独立,结构完整不分。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三国 魏 何晏《景富殿赋》:“桁梧复迭,势合形离。”
荡析离居 荡析:离散。家人离散,没有定居。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家人离散,没有定居。《尚书 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陆离光怪 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作谓语、定语;形容五颜六色的景色。清 曾朴《孽海花》第七回:“见船上扎着无数五色的彩球,夹着各色的鲜花,陆离光怪,纸醉金迷。”
迷离恍惚 模糊闪烁;分辨不清;似有若无。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事物。清 曾朴《孽海花》:“庭中一半似银海一般的白,一半却迷离惝恍,摇曳着桐叶的黑影。”
离山调虎 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等。《白雪遗音·八角鼓·精忠》:“岳老爷得胜不班师,秦桧东窗定巧计,私造金牌传假旨,暗使离山调虎计,风波亭上死的屈。”
迷离徜彷
离析分崩 形容国家、集团或组织分裂瓦解。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郭沫若《新华颂·顶天立地的巨人》:“使那整个的侵略阵营已经开始着离析分崩。”
扑朔迷离 扑朔:兔脚搔爬;迷离:兔眼半闭。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情杂乱。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横吹曲辞五 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承嬗离合 继承演变。
必里迟离 阴历九月九日。作宾语;指重阳节。《辽史 嘉仪志》:“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为负,罚重九宴。……国语谓是日为‘必里迟离’,九月九日也。”
众叛亲离 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陷于孤立;不得人心。叛:背叛;离:离开;背。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流离琐尾 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诗经 邶风 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生别死离 指亲人之间难以相见的别离和死的永诀作宾语、主语、定语;指生死永别。明·邵璨《香囊记·寻兄》:“未亡人衔哀惨凄,念一家生别死离,衷情诉与谁!”
离蔬释蹻 离开蔬食,脱去木屐(一说为草鞋)。比喻脱离清苦生活,入身仕官。《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去卑辱奥渫而升本朝,离蔬释蹻而享膏粱。”
猛虎离山 形容勇猛而迅速作宾语、定语;用于迅猛。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5回:“那人使动手中双戟,犹如猛虎离山。”
离乡别土 同“离乡背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飘泊的生活。唐·元稹《花栽》诗:“买得山花一两栽,离乡别土易摧颓。”
八九不离十 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老舍《柳屯的》:“我不敢说是明白他,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属毛离里 比喻子女与父母关系的密切。作宾语、定语;指关系亲密。《诗经·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离于里?”
鱼网鸿离 鸿:鸿雁;离:遭受。张网捕鱼,捉到的是鸿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作宾语、定语;指不如意。《诗经·邶风·新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鸾分凤离 同“鸾凤分飞”。作谓语、定语;用于夫妻或情侣等。明·李开先《林冲宝剑记》第48出:“自从他鸾分凤离,到如今雁断鱼稀。”
流离播迁 见“流离播越”。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2回:“一旦变起仓卒,遂至流离播迁,犹幸天命未改,人心未去,天子虽不免蒙尘,储君却已得践祚。”
离本趣末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作谓语、宾语;指丢掉根本,追逐末节。汉 徐幹《中论 考伪》:“以此毒天下之民,莫不离本趣末,事以伪成。”
怨离惜别 怨:幽怨。形容离别之际的愁绪和依依惜别的心情。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两下里怨离惜别,分外恩情,一言难尽。”
故步不离 故步:旧的步法。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上进。作谓语、定语;指人守旧。清·张履祥《与陈乾初书》:“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无所进步,是以故步不离耳。”
貌合神离 貌:外表;神:内心。指外表上一致;内心里不一样。形容表面上关系很融洽;而实际上各怀心思。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得新忘旧》:“自有此宠复,神意即淡然,偶有酬对,亦只貌合神离耳。”
黍离之悲 黍:谷子。对故国的怀念。指国破家亡的悲伤。作宾语;用于感伤等。宋·姜夔《扬州慢·序》:“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作宾语、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林雨《刀尖》:“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战士的离不开刺刀手榴弹。”
鸿离鱼网 鸿:鸿雁;离:通“罹”,遭受。张网捕鱼,捉到的是鸿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或无端受害。作宾语、定语;指不如意。清·黄遵宪《已亥杂诗》:“鸿离鱼网惊相避,无信凭谁寄与渠。”
貌合行离 见“貌合神离”。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一致。晋·葛洪《抱朴子·勤求》:“口亲心疏,貌合行离。”
光彩陆离 色采斑斓错杂。作谓语、定语;指色彩繁杂。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桥东录》:“龛上供千手眼大士像,二臂合掌,馀擎莲花、火轮、剑、杵、简、槊并日月轮、火焰之属,身着袈,金碧错杂,光彩陆离。”
迷离徜恍 见“迷离惝恍”。
貌合形离 貌:表面上。表面上很合得来,而行动上却又差异很大。晋 葛洪《抱朴子 勤求》:“口亲心离,貌合形离。”
貌合情离 指两个人表面合得来,实际上感情不合。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5回:“虽克竭敬爱,而貌合情离,与从夫之义悖矣。”
遁世离俗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作谓语、定语;用于隐居。《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迷离马虎 糊里糊涂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离题万里 离:离开;题:题目;主题;题旨;万里:泛指很远。指说话或写文章同原先要表达的主题离得很远。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离合悲欢 泛指别离、团聚、悲哀、喜悦的种种遭遇和心态。作宾语、定语;指人的聚散心情。明 陆采《明珠记 提纲》:“佳人才子古难并,苦离分,巧完成,离合悲欢只在眼前生。”
影形不离 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关系密切。老舍《赵子曰》:“他的面貌、服装比赵子曰的好看的不止十倍,可是他们两个是影形不离的好朋友。”
离离矗矗 浓密挺拔的样子。明·张岱《陶庵梦忆·山艇子》:“竹节促而虬叶毨毨,如猬毛、如松狗尾,离离矗矗,捎捩攒挤,若有所惊者。”
流离颠疐 见“流离颠沛”。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褒赠伊川》:“又从而排陷之,卒使流离颠疐,无所为而死。”
离心离德 心:思想;德:信念。思想不统一;信念不一致。形容人心各异;各行其是。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尚书 泰誓中》:“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离世异俗 超脱世俗。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庄子·刻意》:“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三句话不离本行 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作谓语、宾语,分句;指谈论职业内的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册送给人看。”
抛乡离井 离开家乡故土。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在外瓢泊。靳以《去路》:“我这么大年纪,我可不愿意抛乡离井地走那么远。”
貌合心离 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汉 黄石公《素书 遵义》:“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寸步不离 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紧密相连。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调虎离窠 调:调动,引诱;窠:动物的巢穴。比喻用计使敌方离开有利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明·郭勋《英烈传》第73回:“天已大明,李文忠把大队人马,径抵应昌城外安营。此是刘军师这调虎离窠之计。”
分崩离析 崩:倒塌崩裂;析:散开;解体。分裂崩溃;离散解体。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收离纠散 收集离散者。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荀彧传》:“若绍收离纠散,乘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
流离转徙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联合式;作谓语;指辗转迁移,无处安身。清 戴名世《周烈妇传》:“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
出震继离 谓帝王登基即位。
骨肉离散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主谓式;作宾语;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诗经 唐风 杕杜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离魂倩女 倩女:美丽的少女。旧时指少女为爱情而死。作宾语、定语;多用于男女爱情。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
首身分离 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作谓语、宾语;指被砍头。《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
身首分离 身:躯干;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被砍头。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暴骨草泽。”
妻离子散 妻子离异;子女流散。表示一家人被迫离散。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貌离神合 谓表面上不同而实质上一致。作谓语、定语;用于两者之间。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纵送激射,同符《史》、《汉》,貌离神合,精彩夺人。”
光怪陆离 光怪:奇异的光彩;陆离:色彩繁杂。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五颜六色的景色。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五彩争胜,流漫陆离。”
惝恍迷离 惝恍:也作:“惝况”,失意的样子。迷离:模糊不清。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样子。
不可须臾离 须臾:片刻。一会都不能离开。形容至关重要作谓语、定语;指不可缺少。西汉·戴圣《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者也,可离非道也。”
好离好散 指情人、朋友、夫妻等友善地分手。作谓语、宾语;指情人、朋友、夫妻等友善地。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嫌我们就打发了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
畔道离经 畔:通“叛”,违背。违背道德,脱离经典。指背离常规的思想或行为。作谓语、定语;指违反传统思想和道德规范。清·洪昇《<坚瓠补集>》序:“开人心狙诈之端,启风俗陵傲之习,不至于畔道离经不止。”
支离拥肿 支离:分散。指分散的东西聚合在一起。作定语;用于书面语。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夏侯玄以才望被戮,无支离拥肿之鉴也。”
背乡离井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作谓语、定语;指在外瓢泊。见“背井离乡”。
支离繁碎 支离:分散。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作谓语、定语、补语;指不成整体。明·朱国祯《涌幢小品·为学两端》:“近时为学不过两端,一则径趋简约,脱略过高;一则专务外驰,支离繁碎。”
跬步不离 跬步:半步,极短的距离。半步也不离开。形容关系亲密。作谓语、定语;指紧密相连。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小家不知别嫌疑。”
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 他人:外人;合:聚合。贫贱时亲朋戚友都疏远你,富贵时素不相识的人都会来巴结你。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人生。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2卷:“有句古诗说得好,道是:‘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贾似道做了国戚,朝廷恩宠曰隆,那一个不趋奉他?”
生离死别 活人之间的分离就像与死者永别一样。形容很难再见面或永远分别。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表现对分别的悲伤。《陈书 徐陵传》:“况吾生离死别,多历暄寒,孀室婴儿,何可言念。”
澄神离形 形容用心太专,如痴如呆。作谓语、定语;指人很专心。康有为《大同书》绪言:“吾朝夕拥书于是,俯读仰思,澄神离形,归对妻儿,慹然若非人。”
如鱼离水 离开适当的地位或赖以生存的环境。作宾语、定语;指离开生存环境。
离奇古怪 十分奇特少见作谓语、定语;指奇特的东西。苏曼殊《与刘三书》:“曼近日所遭,离奇古怪,待长者今冬回申,当极谈耳。”
曲不离口 意谓曲子要天天唱,才会熟练精妙。比喻熟能生巧。作宾语、定语;常与“拳不离手”连用。朱自清《论诵读》:“但是诵读总得多读熟读,才有效用;‘曲不离口’,诵读也是一样道理。”
生离死绝 形容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作主语、宾语、定语;表现对分别的悲伤。《晋书·殷仲堪传》:“而一旦幽絷,生离死绝,求之于情,可伤之甚。”
骨肉分离 骨肉:指父母兄弟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亲人分散。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谁知死后缠绵,恩变成仇,害得我骨肉分离,死无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
离世遁上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弩箭离弦 弩:利用机械力射箭的弓。搭在弩弓上的箭射出了弓弦。形容极其迅速作宾语;指十分迅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前走的如流星过度,后走的如弩箭离弦。”
公不离婆 老公不离开老婆。形容关系密切。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什物》:“《合纵记》剧:自古道:‘公不离婆,秤不离砣。’《梦笔生花弦索乐府》:‘水不离波,秤不离砣。’”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复句式;作定语、宾语、分句;指处于高度警惕状态。《敦煌变文集 卷一 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流离颠沛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生活困苦,四处流浪。宋 洪迈《容斋续笔 杜老不忘君》:“前辈谓杜少陵当流离颠沛之际,一饭未尝忘君。”
奇离古怪 犹言希奇古怪。
万变不离其宗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主谓式;作宾语、分句;指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徐特立《抗战给我的机会》:“对任何人,无论相识不相识的,总是一套话。言论有系统,万变不离其宗。”
离鸾别凤 比喻夫妻离散。联合式;作宾语;比喻夫妻离散。唐 李贺《湘妃》诗:“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颠沛流离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由天灾人祸造成。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
挑拨离间 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挑拨:引起;挑动;离间:隔开、拆散;使人不和睦。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9回:“这个姓胡名福,最爱挑拨离间。”
离经叛道 离:背离;叛:背叛;经:儒家经典著作;道:思想道德规范。背离、违反儒家经典和道德、教条。泛指背离占主流地位的思想、言论或学说的行为。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指背离正道。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
离乡背井 乡、井:家乡;背:离开。离开家乡;到外地去。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元 关汉卿《金线池》:“我依旧安业着家,他依旧离乡背井。”
叶散冰离 离:离散。树叶飘散,冰雪消融。比喻原先聚于一处的人或物分散消失。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宋书·刘穆之王弘传论》:“而祖宗之遗典,群公之旧章,莫不叶散冰离,扫地尽矣。”
瓦罐不离井口破 汲水的瓦罐免不了在井口打破。比喻担着风险干事难免会失手。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明·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他是二夫人,你是伴当,你两个有这等勾当,道不的瓦罐不离井口破。”
离世绝俗 犹言离世异俗。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伯夷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可谓离世绝俗矣。”
迷离扑朔 迷离:眼睛半闭半睁的样子;扑朔:脚乱蹬乱动。原指分辨不清雌雄、男女。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男女不分的场合。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横吹曲辞五 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驽箭离弦 比喻非常迅速。
陆离斑驳 形容色彩绚丽灿烂作谓语、定语;形容景物。清 梁廷柟《曲话》第三卷:“不屑屑模文范义,通其义而肆言之,陆离斑驳,不可名状。”
难舍难离 形容相互感情很深,不忍分离。作谓语、定语;指双方感情深。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一章:“娘儿两个难舍难离地依偎着走出门口,沿着村旁小道朝西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