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书的成语
有关书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书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衡石量书 |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 作谓语、定语;指勤于政事。 |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
书香人家 | 同“书香门第”。 | 作宾语、定语;指读书人的家庭。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原来是个仕宦书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样明理。” |
十年读书 | 谓长期努力于学业。 | 作谓语、宾语;指刻苦读书。 | 《宋书·沈攸之传》:“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多所谙忆,常叹曰:‘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 |
振笔疾书 | 振:挥动;疾:迅速。挥动笔杆,急速地写起来。形容文思敏捷或写字的速度很快。 | 作谓语、定语;用于写作等。 | 《清朝野史大观·学使以快短明衡文》:“题纸一下,不可构思,振笔疾书,奔往交卷。” |
仰屋著书 |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 作谓语、定语;指一心写作。 | 《梁书·南平元襄王伟传》:“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 |
摊书傲百城 | 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 北魏李谧博览群书,无意做官,将家产都花在收罗书籍上。经他细加审订的书有四千卷之多。他有句名言:“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意即只要有万卷书,又何必做管辖百城的官。事见《魏书 李谧传》。 | |
燕颔书生 | 见“燕颔儒生”。 | ||
摊书拥百城 | 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同“摊书傲百城”。 | ||
立地书厨 |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学识渊博的人。 | 《宋史 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
目不知书 | 见“目不识书”。 | 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识字。 | 清·侯方域《豫省试第一》:“后赵石勒目不知书,然常使人读《汉书》,勒卧听之。” |
鱼书雁信 | 见“鱼书雁帖”。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雍熙乐府·古调石榴花·闺思》:“总是伤情别离,则这鱼书雁信,冷清清杳无踪迹。” |
知书达礼 |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群音类选 牧羊记 卫律说降》:“奈何所见不同,更不知书达礼。” |
罄竹难书 |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 《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弃书捐剑 |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
书不释手 |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 作宾语、定语;用于学习等。 | 《北史·牛弘传》:“[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
家书抵万金 | 比喻家信的珍贵。 | 作宾语、分句;比喻家信的珍贵。 | 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读书三到 |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 作宾语、定语;指读书十分认真。 | 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
黄耳寄书 |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 作宾语、定语;指传递家信。 | 《晋书·陆机传》:“初机有骏犬,名黄耳,甚爱之。……其后因以为常。” |
书剑飘零 | 书剑:书籍和宝剑;飘零:漂泊,流落无依。做官或从军,离乡背井,漂泊在外,久游未归。 | 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 |
虫书鸟篆 | 书:字体。字体像鸟虫。借指外国文字。 | 作宾语、定语;用于文字等。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0回:“巡捕传进一个洋式片子来,上面写着虫书鸟篆,说有位洋老爷拜会大人。” |
闭门读书 |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 作谓语;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
著书立说 | 著:写作;撰述;立:建树;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也作“著书立言”。 | 用于褒义;讽刺时含贬义。一般作分句。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鼓吹休明。” |
拥书百城 | 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魏书 逸士传 李谧》:“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
由窦尚书 | 窦:墙洞。尚书从墙洞里钻进去。指没有真才实学靠钻营升官的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宋史·许及之传》:“居亡何,同知枢密院事。当时有由窦尚书屈膝执政之语,传以为笑。” |
书空咄咄 |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
废书而叹 |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 作谓语;指书生发感叹。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
悬石程书 | 形容勤于政事。 | 作谓语、定语;指勤于政事。 |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语出《孟子 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
奋笔直书 |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 清 墨憨斋《醒名花》第十四回:“贤侄今日,奋笔直书,如行云流水,珠玑错落,俊爽之才,有同健鹰之摩秋汉,真命世杰也,与古人何多让焉,将来正未可量。” | |
咄咄书空 | 《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后以“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情态。 | 《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
读书得间 |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 作宾语;形容读书能探究窍门,心领神会。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4回:“你真可谓读书得间了!你说的一点不错。” |
牛角书生 |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 《新唐书 李密传》:“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
丹书铁契 |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 作宾语;指古代特权凭证。 | 《汉书·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
掉书袋 | 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显示自己。 | 《南唐书·彭利用传》:“利用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言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 |
官样文书 | 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 | 作宾语、定语;指套话、空话等。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9回:“但也只是官样文书,掩人耳目罢了。” |
书不尽意 | 犹书不尽言。 | 作谓语、分句;多作书信或说话等。 | 《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曰:‘……已矣哉,书不尽意。’” |
知书知礼 | 有才学,懂礼仪。 | 作谓语、定语;指人有修养。 | 明·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更羡他知书知礼,是一个不趋跄的秀才。” |
伴食中书 | 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 作主语、宾语;比喻碌碌无为的官员。 | 《宋史 胡铨传》:“孙近傅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事。” |
诗书发冢 |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先秦 庄周《庄子 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
儒家经书 | 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经典著作。 | |
大书特书 | 书:写;记载 。大写特写。指对重大的事情着重突出地述叙或宣扬。也作“特书大写”。 | 联合式;作宾语;与应该、值得等连用。 | 唐 韩愈《答元侍御书》:“而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
鱼书雁帖 | 泛指书信。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绛都春序·四时闺怨》套曲:“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书雁帖。”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 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褒义。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
惟有读书高 | 高:高尚。只有读书求进取才是高尚的行径。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元·柯丹丘《荆钗记·会讲》:“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 |
立地书橱 |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 作宾语;比喻学识渊博的人。 | 《宋史·吴时传》:“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成,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 |
凿柱取书 | 谓秉承先人的遗训。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王闿运《常公神道碑》:“公体山川之醇气,禀玉石之上灵,凿柱取书,安弦习礼。” |
挟筴读书 | 挟:夹持;筴:同“策”,古代简册、书籍。手拿图书,一心读书。形容勤奋学习。 | 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等。 | 战国·宋·庄周《庄子·骈拇》:“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
满腹诗书 | 博学多才,文章写得好。 | 作谓语;指很有才华。 | 宋·陆游《梦与刘韶美夜饮乐甚》:“岸巾谈笑今谁记,满腹诗书只自愚。” |
书富五车 | 富:丰富;五车: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渊博。 | 作谓语、定语;指学识渊博。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真个胸中书富五车,笔下句高午古。” |
书呆子 | 指只知读书而缺乏实际知识的人。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讽刺等。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0回:“老夫素日常听人说,读书人每每读到后来入了魔境,要变成‘书呆子’。” |
胜读十年书 | 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感慨。 | 《二程全书 遗书二十二上 伊川语录》:“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一日有所得,何止胜读十年书也。” |
金书铁券 | 铁券:古代帝王赐给功臣的铁制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 | 作主语、宾语;指古代特权凭证。 | 唐·罗隐《代武肃王钱缪谢赐铁券表》:“赐臣金书铁券一道。” |
三余读书 |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 作宾语、定语;指读书刻苦。 |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然荻读书 |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 |
映月读书 |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 作谓语、定语;指勤奋读书。 | 《南史 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
公车上书 | 公车:汉代官署名。指举人进京应试。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 | 作宾语、定语;用于政事。 | 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干奏牍。” |
骑牛读汉书 | 形容刻苦攻读。 | 《新唐书 李密传》:“(李密)闻包恺的缑山,往从之。以蒲韀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 |
一介书生 |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 作宾语、定语;用作谦词。 | 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
书符咒水 | 书:书写;符:符篆;水:神水。泛指道士作法的迷信活动。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宗教等。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秦少游》:“高斋以谓‘少游尝为道士,书符咒水’,又诬也。” |
书缺有间 | 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 紧缩式;作谓语、分句;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 |
手不释书 | 犹手不释卷。 | 作谓语、定语;用于读书。 | 《北史·序传·李义雄》:“义雄有识悟,勤学,手不释书。” |
月书赤绳 | 月下老人的婚姻簿和红绳。月下老人根据婚姻簿上的记载,把红绳系在男女两方的脚上,使之结为夫妻。指婚约。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四喜记·大宋毕姻>》:“幸蓝桥玉杵先投,信月书赤绳难换。” |
名书锦轴 | 书:书写,记载;锦轴:史书。把名字留在史书上。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神童诗·劝学》:“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
书不尽言 |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 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多作书信结尾用语。 | 《周易 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
走笔疾书 | 走笔:笔行得很快;疾书:快速地写。形容写字熟练、快速。也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起来很快。 | 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 |
衡石程书 | 见“衡石量书”。 | 作谓语、定语;指勤于政事。 | 宋·李纲《建炎进退志·总叙下之上》:“近君子而远小人,虽不亲细务,大功可成;不然,虽衡石程书,卫士传餐,亦无益也。” |
坑儒焚书 | 坑:活埋;焚:烧。焚毁书籍,坑杀书生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文化专制。 | 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
磬竹难书 | 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书香门户 | 见“书香门第”。 | 作宾语、定语;指读书人的家庭。 | 沙汀《祖父的故事·老太婆》:“[丈夫]是个所谓书香门户子弟。” |
着书立说 | 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 联合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着书立说,鼓吹休明。” |
借书留真 | 指借别人的书,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汉书·河间献王传》:“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 |
枕籍诗书 | 枕籍:纵横相枕而卧。比喻沉溺于诗书之中,没有真本领。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桓宽《盐铁论·殊路》:“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 |
书香门第 | 书香: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 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如今眼看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他那个儿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 |
老虎借猪,相公借书 | 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 ||
洪乔捎书 | 指言而无信的人。 |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
咫尺之书 |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 作宾语;指书信。 | 《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欲徒手奉咫尺之书,自托于执事,将使执事何从而知之,何从而信之哉?” |
殷浩书空 | 晋中军将军殷浩被废,除名为民,在信安,常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后以“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 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 作宾语、定语;指学习一无所成。 |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羽)少,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
郝隆晒书 | 指人腹中装书,很有学问。 | 作宾语、定语;指人有学问。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
拥书南面 | 见“拥书百城”。 | 作谓语、定语;指藏书多。 | 清·归庄《感怀》诗:“捉鼻东山关气运,拥书南面足经纶。” |
黄麻紫书 | 见“黄麻紫泥”。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钱谦益《福建道监察御史赠通议大夫大仆寺卿谥忠毅李公墓志铭》:“黄麻紫书,照耀夜壑。” |
白面书生 | 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阅历少或泛指书生。 | 《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
燔书坑儒 | 同“焚书坑儒”。 | 作定语、宾语;指文化专制。 |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
书读五车 |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
两脚书橱 |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
书香世家 | 同“书香门第”。 | 作宾语、定语;指读书人的家庭。 |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 |
闲话休提,书归正传 | 提:提说。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还是回到正题上来。 | 作谓语、分句;用于说话。 | 王朝闻《论凤姐》第16章:“闲话休提,书归正传;看来袭人自己,日子也并不太好过。” |
书通二酉 |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 |
折节读书 |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 作谓语;指发愤读书。 | 《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
书缺简脱 | 简:古代书写的竹、木简;脱:丢失。指书简散佚残缺。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东汉·班固《汉书·楚元王传》:“礼坏乐崩,书缺简脱,朕甚闵焉。” |
刺股读书 | 比喻刻苦攻读。 |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 |
书同文,车同轨 | 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 复句式;作分句;比喻天下统一。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
书声琅琅 |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 作谓语、宾语;指读书声。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
书记翩翩 | 书记:书籍,记事的书面文字;翩翩:形容举止洒脱,风姿秀美。形容文采优美,文风尚雅。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
识字知书 | 谓有文化知识。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李渔《奈何天·虑婚》:“莫说别个,就是阙忠辈呵,一般也貌昂藏,识字知书,怎奈这命低微,执镫随鞭。” |
牛角挂书 | 比喻读书勤奋。 | 作定语;指勤奋读书。 | 《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
鱼书雁帛 | 见“鱼书雁帖”。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鱼书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 |
有脚书橱 | 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 宋·龚明之《中吴记闻》:“程信民记闻精确,乡人号为有脚书厨(橱)。” | |
左图右书 | 见“左图右史”。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郑棠《长江天堑赋》:“桂楫兰舟,左图右书。” |
平安家书 | 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 作宾语、定语;指家信。 |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我如今修一封平安家书,差人岳母行报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