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会的成语

有关会的成语

有关会的成语共收录96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深文傅会 牵强而苛细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明史·仁宗纪》:“吏或深文傅会,以致冤滥。”
风云会合 风云:指难得的好机会;会合:遇合。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作谓语、定语、分句;比喻能人遇到机会。宋·陈亮《与陈君举》:“一旦风云会合……便可以坐福一世苍生。”
星离月会 犹言时分时合,时去时来。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鬼妻》:“从此星离月会,积有年余。”
会者不忙 行家对自己熟悉的事,应付裕如,不会慌乱。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公子会者不忙,将铁棒架住。”
遭逢时会 同“遭遇际会”。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郑振铎《论武侠小说》:“于是,国字号的东西,又蜂然的遭逢时会,一时并起。”
夸强说会 夸:夸耀;会:能。夸耀自己有才能与本事。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元·张养浩《寄阅世道人侯和卿·朱履曲》:“休只爱夸强说会,少不得直做的贴骨黏皮。”
有缘千里来相会 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衣裳盟会 衣:穿。穿着礼服聚会。与“兵车之会”相对而言,指春秋时代诸国之间和好的会议。作宾语;用于交往等。南朝·梁·江淹《萧让太傅相国齐公十郡九锡表》:“若乃衣裳盟会,九合一匡,犹惭德斯礼也。”
会心一笑 会心:领悟,领会。领会对方的意思而微笑。作谓语、宾语;指高兴。鲁迅《通讯》:“使同类者知道也还有谁在袭击古老坚固的堡垒,较之看见浩大而灰色的军容,或者反可以会心一笑。”
朋酒之会 朋酒:朋友聚会畅饮。朋友欢饮的聚会。作主语、宾语;用于聚会等。《晋书·陶潜传》:“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
不期而会 期:约会。未经约定而意外地遇见或自动聚集。作谓语;指意外会见。《穀梁传 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遇者志相得也。”
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会:领会,理解。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作宾语、定语;指只可内心体会。清·刘大魁《论文偶记》:“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融会通浃 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学习或思想。宋 叶適《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已而遍观诸书,博求百家,融会通浃,天文、地理、象数、异书,无不该极。”
淹会贯通 犹融会贯通。作谓语、定语;指融会贯通。明·高启《〈史要类钞〉序》:“遂使义理之微不备,事变之实不详,无以淹会贯通,明其同异而辨其得失矣。”
鹅湖之会 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六阳会首 中医术语,六阳脉集中在头部。指头。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对着众官人在此,我这一去,若有些儿差失呵,我输我这六阳会首。”
附会穿凿 将无关之事硬扯在一起牵强地解释。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乱混为一谈。宋·陈善《扪虱新话·欧阳公信经废传》:“此岂可以私意附会穿凿而为之哉。”
风通道会 风:风俗,风气;通:通“同”,共同;会:共同。指风俗人情有共同之处。作谓语、定语;用于两地之间。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十二年》:“晋王与君邻藩,虽山河阻绝,风通道会,故来修好,君何怪焉!”
一场误会 指一次错怪别人。作宾语;用于人对人或事物的看法。王朔《人莫予毒》:“单立人和曲强开始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场误会,但也得问下去。”
头会箕敛 头会:按人头征税;箕敛: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形容赋税繁重苛刻。作宾语、定语;指赋税繁重苛刻。《淮南子·氾论训》:“头会箕赋,输于少府。”《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头会箕敛,以供军费。”
道头会尾 见“道头知尾”。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思维等。《五灯会元·芭蕉清禅师法嗣·承天辞确禅师》:“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道头会尾,举意知心。’”
深文附会 见“深文傅会”。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明史·徐石麟传》:“当是时,帝以威刑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附会,予重比。”
牵合附会 犹言牵强附会。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乱混为一谈。宋·李纲《灾异论》:“某异见,则某事为之符,其说牵合附会,迂阔而难信。”
融会贯通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宋 朱熹《朱子全书 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文山会海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作宾语、定语;指行政事务太多。《人民日报》1988年11月26日:“机关干部解脱了文山会海之后,获得更多时间和精力,该是一件幸事。”
心领意会 见“心领神会”。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邹韬奋《经历》:“他们不许用帝国主义,所以各报遇着这个名词,总是写作‘××主义’,读者看得惯了,也就心领意会。”
能掐会算 能用手指掐算。指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作谓语;指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在矿井里》:“大家都说老鼠能掐会算,老鼠算到有灾难,早就逃走了。”
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指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通俗编》卷十三引《平陈录》:“张贵妃权宠,沈后经半年不得御。陈主当御沈后处,暂入即还,谓后曰:‘何不见留?’赠以诗曰:‘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聚精会神 集中全部精神。原有集思广益的意思;现常用以形容专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遭遇运会 同“遭遇际会”。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后汉书·公孙述传》:“隗嚣遭遇运会,割有雍州,兵强士附,威加山东。”
风飞云会 会:会合,聚合。比喻有才能的人遭逢时会或君臣遇合。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元·揭傒斯《与尚书右丞相书》:“一旦风飞云会,加之百官之上,立于庙堂之内,以数尺之身,任天下之责,方寸之心,关天下之虑。”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群英会 借指英雄人物或先进人物的集会。作宾语、定语;指先进人物的集会。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此皆江东之英杰。今日此会,可名‘群英会’。”
遭际时会 同“遭遇际会”。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厥后遭际时会,擢授京尹。”
能诗会赋 赋:古文体。指善于写诗作赋。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文学功底好。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们,何不命他们进去居住。”
社会贤达 指不属任何党派而具有广泛社会声望的人士。
单刀赴会 原指三国名将关羽随身带一口大刀和少数随从在东吴参加宴会。后泛指只身或仅带少数人去参加有危险的约会。含有赞颂赴会者富有胆略的意思。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吾来日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
后会无期 期:时间。以后何时相会还没有一定的日期。作谓语、宾语;指以后很难见面了。北朝 魏衒之《洛阳伽蓝记 大统寺》:“老翁送元宝出,云:'后会难期。'以为凄恨,别甚殷勤。”
贯穿融会 见“贯通融会”。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学习或思想。清·戴名世《方舟传》;“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比喻为人做事像变戏法一样,各有各的巧妙之处。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鲁迅《现代史》:“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其实是许多年间,总是这一套,也总有人看。”
牵合傅会 见“牵合附会”。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乱混为一谈。明·王廷相《雅述》下篇:“《吕氏月令》乃牵合傅会之书,柳子厚论之详矣。”
风云际会 风云:指难得的好时机;际会:适时地遇合。在难得的好时机适时地相遇。比喻有才华、有作为的人在难得的好时机聚合。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比喻能人遇到机会。唐 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社稷经纶地,风云际会期。”
无遮大会 无遮:没有遮拦,指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平等看待。佛家语,原指布施僧俗的大会。后也用作其它的泛称。作宾语;指布施僧俗的大会。《梁书·武帝本纪》:“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
后会有期 会:相见;见面;期:时期。以后还有见面的日子或以后还有相见的机会。主谓式;作谓语;指分别时的客套话。元 乔梦符《扬州梦》第三折:“小官公事忙,后会有期也。”
亨嘉之会 亨嘉:美好的事物聚会在一起。比喻优秀人物济济一堂。作宾语;用于书面语。《周易·乾》:“亨者,嘉之会。”
穿凿附会 穿凿:硬要把讲不通的道理讲通;附会:把毫无关系的事硬拉在一起。指勉强生硬解释;把没有意义硬是说成有某种意义。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同牵强附会。宋 洪迈《容斋续笔》第二卷:“用是好知奇者,欲穿凿附会,固各有说云。”
牵引附会 犹言牵强附会。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乱混为一谈。凡人《开通学术议》:“程子以诸葛武侯有儒者气象,即牵引附会认为儒教,不斥其为刑名之学。”
逢机遘会 遭逢机会。作谓语、宾语;指遭逢好时运。明·王世贞《纲鉴会纂·宋纪》:“谋取者,逢机遘会,阳施阴设,而人莫觉,宋主祖是也。”
切理会心 犹切理厌心。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叶适《太学博士主君墓志铭》:“江淮士人零落,既闻君讲说,切理会心,坐席皆满。”
兴会淋漓 兴会:兴致;淋漓:酣畅,充盛。形容兴致很高,精神舒畅。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3回:“这父子兴会淋漓,巳牌末脱稿。”
夸强道会 会:能。夸耀自己能力强、本事大。亦作“夸强说会”。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明·无名氏《午时牌》第一折:“他那里夸强道会施英武,着俺那有恩有义的新尊父。”
兴会标举 兴会:情趣,兴致;标举:高超。形容文章情致高超。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书·谢灵运传论》:“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贞元会合 指新旧更迭。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鸥阳玄《魏国文正公许先生神道碑》:“论许先生之为臣,而推世祖之为君,则见我元国家之初,当贞元会合之气运,故善言先生,必以道统为先,而后及功业。
贯通融会 犹言融会贯通。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学习或思想。宋·袁燮《〈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学,讲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寝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贯通融会,美在其中,不劳外索。”
后会难期 会:会见,见面;期:约定的时间。以后相会没有一定的日期。指以后很难见面了。作谓语、宾语;指以后很难见面了。北朝·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大统寺》:“老翁送元宝出,云:‘后会难期。’”
神会心契 会:领会,理解;契:投合。互相之间,内心理解并相投合。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宣和书谱·行书·王安石》:“而京师神会心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可与方驾。”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缘:缘分。有缘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会相聚在一起。没有缘分的人即使面对面走过,也聚不到一块。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4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机会主义 利用机会或情况的技巧、策略或实践,特别是很少顾及原则或最后结果。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利用机会。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这种空洞的唯心的政治估量和工作指导,是不是要产生机会主义错误,或者盲动主义错误呢?”
牵强附会 牵:拉;附会:把无联系的事物生硬地拉扯到一起。把不相干的事物硬拉在一起;说成彼此相干。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清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能说会道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口才很好。元 无名氏《渔樵闲话》:“但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际会风云 遭逢到好的际遇。作谓语、定语、分句;比喻能人遇到机会。《旧五代史·晋书·赵莹传论》:“赵莹际会风云,优游藩辅。”
阳九之会 阳九:古代以4617年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个灾难。道家以3300年为小百六。阳九有天灾,百六有地灾。指灾厄之年。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
适逢其会 会:时机。恰巧遇到那个时机。动宾式;作谓语;指人或事碰到好机会。唐 薛用弱《集异记 李子牟》:“子牟客游荆门,适逢其会。”
会逢其适 会:恰巧,适逢;适:往。原指恰巧走到那儿了。转指正巧碰上了那件事。作谓语;指正巧碰上了那件事。隋 王通《文中子 周公》:“子谓仲长子光曰:'山林可居乎?'曰:'会逢其适也,焉知其可?'”
会道能说 形容很会讲话。同“能说会道”。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口才很好。明 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二折:“但熟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默契神会 谓从意识深处默默领会和揣摩事物所蕴含的精神气韵。作谓语、宾语;用于交往等。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叙论·论气韵非师》:“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
船到桥门自会直 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作定语、宾语、分句;指顺其自然。茅盾《赛会》:“算了罢!船到桥门自会直!忘八才去赶他妈妈的夜市!”
文期酒会 定期举行的文酒之会。宋·柳永《玉蝴蝶》:“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投机之会,间不容穟 会:际会,遭遇;间:间隔;穟:通“穗”,灯花。指机会非常难得,不允许有丝毫放松。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新唐书·张公瑾传》:“‘投机之会,间不容穟。’公瑾所以抵龟而决也。”
一缘一会 谓有缘相合。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吴山道:‘拜问娘子青春?’小妇人道:‘与官人一缘一会,奴家也是二十四岁。’”
心领神会 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领:领会;会:理解。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诗文、语言等。唐 田颖《游雁荡山记》:“将午,始到古寺,老僧清高延坐禅房,与之辩论心性切实之学,彼已心领神会。”
穿凿傅会 生拉硬扯,牵强解释。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等。明·王廷相《答许廷纶》:“与夫五行之学,皆出于异端穿凿傅会之私,儒者不宜据以解经。”
能写会算 谓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作谓语、定语;指人有文化。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从小儿她叔叔叫她念书认字,甚么书儿都念过,甚么字儿都认得,学得能写会算。”
神会心融 犹言融会贯通。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明·宋濂《无隐君子东阳陈先生鹿皮子墓志铭》:“余悉屏去传注,独取遗经,精思至四十春秋,一旦神会心融,灼见圣贤之大指。”
心融神会 融:融合。心神融会贯通,领悟明白。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石霜园禅师法嗣》:“乃宵遁瑞州九峰,恍若旧游,眷不忍去,遂落发。每阅经,心融神会。”
衣裳之会 与兵车之会相对而言,指春秋时代诸国之间和好的会议。作宾语;用于交往等。《谷梁传 庄公二十七年》:“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
点头会意 ①形容机灵乖觉。②表示允可、赞许。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水浒传》第七二回:“柴进唤燕青,附耳低言:‘你与我如此如此。’燕青是个点头会意的人,不必细问,火急下楼。”
头会箕赋 见“头会箕敛”。作宾语、定语;指赋税繁重苛刻。《淮南子·氾论训》:“头会箕赋,输于少府。”高诱注:“头会,随民口数,人责其税;箕赋,似箕然敛民财,多取意也。”
置酒高会 置:设,办。举行盛大宴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汉王遂入彭城,收羽美人货赂。置酒高会。”
船到桥头自会直 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作定语、宾语、分句;指顺其自然。程树榛《钢铁巨人》:“俗语说,船到桥头自会直,那就到哪会说哪会话吧!”
殊涂同会 犹殊途同归。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充等传论》:“如使用审其道,则殊涂同会。”
会少离多 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作谓语、宾语;用于感慨人生。宋 辛弃疾《蝶恋花 送祐之弟》词:“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会家不忙 见“会者不忙”。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强逼我们凿天,人言道:‘会家不忙’,我们别样事倒做过,凿天的斧头却不曾用惯。”
兵车之会 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作宾语;指武装会盟。《穀梁传 庄公二十七年》:“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也。”
遭遇际会 犹言逢遇时机。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今吾德至薄也,人至鄙也,遭遇际会,幸承先王馀业,恩未被四海,泽未及天下,虽倾仓竭府以振魏国百姓,犹寒者未尽暖,饥者未尽饱。”
切身体会 指自身遇到的经验。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浩然《艳阳天》第63章:“团支书这几句话,是她这一程子的切身体会。”
后会可期 会:相见,见面;期:时期。以后还有见面的日子或机会。作谓语;指分别时的客套话。
迎神赛会 旧俗把神像抬出庙来游行,并举行祭会,以求消灾赐福。元·杜仁杰《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套曲:“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复句式;作宾语;指只可内心体会。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能言会道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口才很好。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这位侄少爷算得能言会道。”
遭逢际会 同“遭遇际会”。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周书·文帝纪上》:“侯莫陈悦本实庸才,遭逢际会,遂叨任委。”
汤饼之会 指孩子出生第三天举行宴会。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三朝洗儿,曰汤饼之会;周岁试周,曰睟盘之期。”
风尘之会 风尘:比喻战乱;会:时机。指战乱发生之际。作宾语;指战乱发生之际。东汉 班固《答宾戏》:“彼皆蹑风尘之会,履颠沛之势。”
以文会友 通过文字结交朋友。偏正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遭逢会遇 同“遭遇际会”。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汉·王充《论衡·偶会》:“非二龙使厉王发孽、褒姒令幽王愚惑也,遭逢会遇,自相得也。”
千载一会 一千年才有一次机会。形容机会难得。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机会极其难得。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千载一会,论说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