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著的成语
有关著的成语
有关著的成语共收录54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沉著痛快 | 坚劲而流利,遒劲而酣畅。形容诗文、书法遒劲流利。 | 作谓语、宾语;用于作品等。 | 《法书要录》卷一引南朝 宋 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吴人皇象能草,世称沉著痛快。” |
仰屋著书 |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 作谓语、定语;指一心写作。 | 《梁书·南平元襄王伟传》:“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 |
眼不著砂 | 著:同“着”,着落。眼睛里不能容一点沙子。指对坏人坏事不能容忍。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宋·陈善《扪虱新话·陶渊明不见督邮》:“渊明不肯束带见乡里小儿,所谓眼不著砂。” |
视微知著 |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三国 蜀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思虑》:“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 |
著书立说 | 著:写作;撰述;立:建树;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也作“著书立言”。 | 用于褒义;讽刺时含贬义。一般作分句。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鼓吹休明。” |
一口不能著两匙 | 匙:汤匙。一张嘴同时要吃两把汤匙里的食物。比喻贪多。 | 作宾语、定语;指贪多。 | 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榖,身能几屐莫言钱。”自注:吴谚云:“一口不能著两匙。” |
见微知著 | 微:微小;著:明显。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指事物的苗头推断发展趋势。 |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
劣迹昭著 | 劣:恶劣;昭著:明显。恶劣的事迹非常明显。 | 作谓语、定语;指坏事太多。 |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对于国民党的旧工作人员,只要有一技之长而不是反动有据或劣迹昭著的分子,一概予以维持,不要裁减。” |
昭然著闻 | 昭然:明白的样子;著闻:众所闻知。指明明白白,大家都知道。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传》:“符瑞之应,昭然著闻。” |
著述等身 | 著述:编写的著作。写的书摞起来和自己的身高相等。形容著作极多。亦作“著作等身”。 | 作谓语、定语;指作品多。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 |
日新月著 | 日日更新,月月显著。形容蓬勃发展。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变化等。 | 明·宋濂《洪武圣政记》序:“臣备位词林,以文字为职业,亲见圣德大业日新月著,于是与僚属谋取其有关政要者,编集成书,列为上下卷。” |
著乎竹帛 | 著:写作;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指著书。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情欲》:“荆庄王功迹著乎竹帛,传乎后世。” |
著作等身 | 著作跟身材一样高(等:相等)。形容著作十分丰富。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 |
先吾著鞭 | 比喻快走一步,占先一步。 | 作谓语;指抢先一步。 |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 |
卓著成效 | 卓著:突出。形容有突出的成绩或效果。 | 作谓语、定语;指效果明显。 | 梁启超《王荆公传》第十章:“则知当时青苗法,实卓著成效,而民之涵濡其泽者既久,虽欲强没其美而有所不可得也。” |
以微知著 | 微:微小;著:明显;显著。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它的实质。 | 一般作谓语、宾语。 | 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
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鸿篇巨著 | 指规模宏大的著作。同“鸿篇钜制②”。 | 作主语、宾语;形容篇幅长的作品。 | 柯灵《香雪海 散文——文学的轻骑队》:“我们这时代是产生鸿篇巨著的时代,是产生诗的时代,也是产生绚烂多采、争妍斗胜的散文的时代。” |
信誉卓著 | 卓著:突出显著。信用与名誉特别好。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
自家撞著 | 自家:自己;著:着。自己的言行前后矛盾。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禅林类聚·看经门》:“须弥山高不见岭,大海水深不见底。簸土扬尘无处寻,回头撞著自家底。” |
一鞭先著 | 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见《晋书 刘琨传》。 |
枝附叶著 | 比喻上下关系紧密。亦作“枝附叶连”。 |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文选 班固〈答宾戏〉》:“方今大汉洒埽群秽,夷险芟荒……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太和,枝附叶著。” |
威望素著 | 威望:威信,声望;素:一向;著:明显。一向很有威望。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史 宗泽传》:“泽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并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民赖以安。” |
恶迹昭著 | 昭著:显著,明显。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 | 作谓语、定语;用于坏人。 | 宋·郑刚中《北山文集·答潼川路于提刑》:“但先列罪人之词,而继之以今来勘状,则恶迹昭著。” |
佛头著粪 | 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亵渎美好的事物。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崔相公入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云:‘有。’崔云:‘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师云:‘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 |
臭名昭著 |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名声很坏的人。 |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他们是贺衷寒系统的人,在前方打狗吃,臭名昭著。” |
睹著知微 | 从明显的表象,推知到隐微的内情。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文选 王粲〈赠文叔良〉诗》:“探情以华,睹著知微。”李善注:“ 《越绝书》:‘子胥曰: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己。’” |
遐迩著闻 | 远近闻名。形容名声很大。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尼波罗国》:“近代有王,号鸯输代摩,自制《声明论》,重学敬德,遐迩著闻。” |
深切著白 | 深刻而显明。同“深切著明”。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 司马光《与薛子立秀才书》:“观足下之文……深切著白,使其人果举而行之,则足下虽未得位,而泽固施于民矣。” |
画蛇著足 |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同“画蛇添足”。 | 作宾语、定语;指多余的事。 | 唐 韩愈《感春》诗之四:“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埃尘。” |
棋输先著 | 指因被对方占了先手而输了棋。比喻功力稍逊于对方。 | ||
泻水著地 | 水倾泻在地上,随地势而流注。比喻只能任其自然。 | 作谓语;指顺其自然。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漫流,略无正方圆者。” |
魂不著体 | 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同“魂不附体”。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恐惧等。 | 《宣和遗事》前集:“师师闻道,吓得魂不著体。” |
积微致著 | 积:集聚;微:细微;著:显著。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著。 | 作谓语、宾语;指积少成多。 | 晋·葛洪《抱朴子·疾廖》:“积微致著,累浅成深,鸿羽所以沉龙舟,群轻所以折劲轴。” |
识微知著 | 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新唐书·杜佑传》:“管仲有言:‘国家无使勇猛者为边境。’此诚圣哲识微知著之略也。” |
超超玄著 | 超超:形容高超;玄:微妙;著:明显。言论、文辞高妙明切。 | 作谓语、定语;用于言词与文章。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我与王安丰说延陵、子房,亦超超玄箸。” |
彰明较著 | 极其明显。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
恩威并著 | 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所用之人,各有职掌,恩威并著,无不钦服。” |
著粪佛头 | 著:同“着”。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亵渎美好的事物。 | 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编》:“达夫的《沉沦》,资平的《冲积期化石》,都曾叫我作序,但我都没有著粪佛头。” |
头上著头 | 犹言头上安头。比喻多余和重复。 | 作谓语、宾语;指多此一举。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云门山文偃禅师》:“诸和尚子,饶你道有什么事,犹是头上著头。” |
深切著明 | 深刻而显明。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史记 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
水中著盐 | 比喻不着痕迹。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清·薛雪《一瓢诗话》:“作诗用事,要加释语;水中著盐,饮水乃知。” |
著于竹帛 | 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汉 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
积微成著 | 微:细微;著:显著。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著。 | 作谓语、宾语;指积少成多。 | 《荀子·大略》:“夫尽小者大,积微成著,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 |
粘皮著骨 | 粘:粘贴,胶合。形容言行办事不干脆爽利,执着刻板。 | 作宾语、定语、状语;指人办事刻板。 | 宋·朱熹《朱子全书》第18卷:“其深浅在人,不必恁地粘皮著骨去说。” |
著手成春 | 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医术。 |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
罪恶昭著 | 罪恶明显(多指罪恶大)。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土豪劣绅中罪恶昭著的,农民不是要驱逐,而是要捉他们,或杀他们。” |
彰明昭著 | 犹彰明较著。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这个名目,叫做‘卖疯’,却是背着人在外面暗做的,没有彰明昭著在自己家里做的。” |
著之竹帛 | 著:写作;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指著书。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章炳麟《与龚未生书》:“所欲著之竹帛者,盖尚有三四种。” |
吃著不尽 | 著:通“着”,穿衣。吃的穿的,享用不尽。比喻生活富裕。 | 作谓语、定语;比喻生活富裕。 | 宋·魏泰《东轩笔录》第14卷:“中山刘子仪为翰林学士,戏语之曰:‘状元试三场,一生吃著不尽。’沂公正色答曰:‘曾平生之志,不在温饱。’” |
成效卓著 | 获得的成绩非常显著。 | 作谓语、定语;指效果。 | |
著书立言 | 著: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写作。 | 明·李贽《焚书·童心说》:“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 |
睹微知著 | 微:细小;著:显著。看到细小的征兆便知道其性质及发展趋势。 | 作谓语、宾语;指人的分析能力。 | 《三国志·吕布臧洪传》:“仆中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著,窃度主人之心。,岂谓三子宜死,罚当刑中哉。?” |
等身著作 | 等:等同。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 作谓语、定语;指作品多。 | 柳亚子《呈符老宇澄一首》:“等身著作推君健,旷世才名愧我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