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词的成语

有关词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词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谄词令色 说奉承人家的话,扮作讨好人家的表情。《东周列国志》八○回:“勾践为人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以求免刑诛。”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讨好别人。《东周列国志》八○回:“勾践为人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以求免刑诛。”
各执一词 执:坚持。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动宾式;作谓语;形容意见不一致。巴金《春》:“她看见王氏和觉民各执一词,不能断定谁是谁非。”
不赞一词 一句话也不说。动宾式;作谓语;指一言不发。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一面之词 单方面的言辞;即某一个方面的意见。偏正式;作宾语;用于否定句。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张大其词 张大:夸大。说话写文章将内容夸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浮夸。唐·韩愈《送杨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
饰词矫情 饰:修饰。修饰言辞掩盖真相。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3回:“都是汝等谗佞之徒,误国之辈,妒贤嫉能,闭塞贤路,饰词矫情,坏尽朝廷大事!”
遣词造意 同“遣辞措意”。作谓语、宾语;用于文章或说话。吴晗《学习集·葬花诗和<白头吟>》:“虽然文字不同,但遣词造意,却是有一脉相通之处的。”
大放厥词 厥:其;他的。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而且言不中肯。有时也指胡说八道。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含贬义。清 赵翼《殴北诗话 苏东坡诗》:“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陈言肤词 陈旧而肤浅的言词。作主语、宾语;用于文章或说话等。马南邨《燕山夜话·文章长短不拘》:“短文章要能耐读,必须有精彩新鲜的内容,最好要比长文章更多地解决问题,不为陈言肤词,不为疏慢之语。”
严词厉色 色:脸色。说话很严厉,脸色很严肃。作宾语、状语;指人很严肃。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6回:“要送木兰到营中去,反是木兰严词厉色催逼转来。”
空费词说 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作谓语、宾语;指白费口舌。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计,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爱,未必能行,使仆空费词说耳!”
虚废词说 空费精神白说话。指说话不起作用。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刘使君与孙将军自来无旧,恐虚废词说。”
词穷理尽 谓再也找不到理由,无话可说。作谓语、定语;指理亏。唐·崔致远《萧遘相公书》之二:“仰干陶冶,敬托笺毫,始知调急声哀,唯愧词穷理尽。”
遣词造句 运用词语组织句子。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作文等。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十章:“但编排布局却较一般传奇来得曲折复杂,遣词造句也务求绮丽华美。”
迫切陈词 迫切:十分急切;陈:叙说。十分急切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作谓语;用于说话。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倘蒙采纳施行,抗战幸甚,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幸甚。迫切陈词,愿闻明教。”
故甚其词 指说话故意夸大,脱离事实。作谓语;用于说话等。清 黄钧宰《金壶浪墨 汉奸》:“盖我军所用侦探,率以数百钱,遣无赖小民,道听途说,或且故甚其词,以恫喝将士,摇动人心。”
理屈词穷 理:道理;理由;屈:短;尽;穷:穷尽。理由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陈词滥调 陈词:陈旧的不合实用的言词;滥:空泛;失真。陈旧、空泛、不切实际的论调。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指没有新意。萧乾《老报人馀笔 随想录》:“里面开列了记者经常使用的一些陈词滥调,诸如‘众所周知’。”
出词吐气 犹谈吐。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说话。宋·苏轼《送水丘秀才序》:“水丘仙夫,治六经百家说为歌诗,与扬州豪俊交游,头骨硗然,有古丈夫风。其出词吐气,亦往往惊世俗。”
振振有词 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清 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繁言蔓词 繁:多;蔓:蔓延。繁多而纷杂的言辞。指罗嗦繁琐而不简洁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文章或说话等。宋·陈亮《谢罗尚书启》:“踣毙沉埋,岂繁言蔓词之为渎!”
淫词亵语 亦作“淫词秽语”。淫荡猥亵的言词。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等。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一卷:“改之(刘改之)全学稼轩皮毛,不则即为《沁园春》等调,淫词亵语,污秽词坛。”
怨词詈语 抱怨与骂人的话语。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这老妪独居,谁人到此,亦有诗句?足见怨词詈语遍于人间矣!”
词言义正 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冗词赘句 冗:繁杂;赘:多余无用的。指诗文中多余无用的话。作宾语、定语;指废话。
一面虚词 单方面所说的假话作主语、宾语;用于说话等。《三国志通俗演义·姜维避祸屯田计》:“明公休听外人一面虚词,欲杀某也。”
甘言媚词 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阿谀奉承话。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万口一词 比喻意见一致。同“万口一辞”。作谓语、定语;比喻意见一致。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现在万口一词,愿立永康王,不可更改。”
浮词曲说 浮:空虚不实;曲说:指言语偏激。虚浮不实的词句,偏颇不正的言论。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言语等。《清史稿·张煌言传》:“凭陵风涛,纵横锋镝,今逾一纪矣,岂复以浮词曲说动其心哉!”
严词拒绝 用严厉的话加以拒绝作谓语;指正式拒绝。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同时老段又借题发挥,要求黎元洪总统解散国会,黎严词拒绝之。”
强词夺理 指无理强辩;想说成有理的。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遣词措意 见“遣辞措意”。作谓语、宾语;用于文章或说话。宋·吴开《优古堂诗话》:“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则遣词措意,皆相缘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
不能赞一词 赞一词:说一句话。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形容文章非常完美。复句式;作谓语;形容文章非常完美。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过甚其词 话说得太过分;与实际不相符。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形容话说过了头。茅盾《子夜》:“市面上的消息也许过甚其词。”
包揽词讼 包揽:把别人的事情全部兜揽办理;词讼:诉讼。指招揽承办别人的诉讼,从中谋利。作谓语、宾语;指招揽官司。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5回:“那参的京官就是大老爷,说的是包揽词讼,所以火上浇油。”
以词害意 见“以辞害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太白‘斗酒诗百篇’,‘东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
百喙一词 犹言众口一辞。同“百喙如一”。作谓语、定语;指众口一词。清 龚自珍《大誓答问第一》:“儒者百喙一词,言伏生《尚书》二十八篇。”
隐约其词 指语意隐晦不明或说话躲躲闪闪。亦作“隐约其辞”。作谓语、定语;指故意不明说。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刁迈彭隐约其词,似乎嫌张太太一个钱不肯放松,这事总不会了。”
枝词蔓说 指繁冗芜杂的言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孔平仲《续世说 言语》:“元宗问昊筠以道法,对曰:‘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其余枝词蔓说,徒费纸札耳。’”
词严义密 措词严谨,道理周密。作谓语、定语;用于作文或说话等。《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宋朝诸儒所述,皆明白正大,词严义密,无馀蕴。”
懦词怪说 荒诞无稽之谈。作主语、宾语;指荒诞的言论。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洪范>洛书义》:“《易经大全》、《书经大全》言九圈十圈之河图洛书,懦词怪说布满篇章。”
词正理直 言词严正,理由充足。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作文或说话等。《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按院见说得词正理直,更不再问。”
外交词令 用于交往的空套话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等。钱钟书《围城》:“辛楣自以为这个英文字嵌得非常妙,不愧外交词令。”
理不胜词 指文章说理不能胜过言辞。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
泛泛其词 泛泛:浮浅,寻常。形容说话或行文只是表面文章,并不打算真正解决问题。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等。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6章:“查办一下,并且下了一道泛泛其词的禁烟命令。”
词约指明 言词简洁,旨意明确。作谓语、定语;用于作文或说话等。汉·桓宽《盐铁论·水旱》:“议者贵其辞约而指明。”
遣词立意 同“遣辞措意”。作谓语、宾语;用于文章或说话。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你这小妮子,学得几时唱,就晓得遣词立意。”
才尽词穷 词:文词;穷:尽。才学用尽,言词枯竭。形容学识浅薄。作谓语、定语;用于学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众人不知其意,只当他受了半日折磨,精神耗散,才尽词穷了。”
强词夺正 同“强词夺理”。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无理强辩。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但酒醒,硬打挣,强词夺正,则除是醉时节酒淘真性。”
词华典赡 文词华丽,用典周备。作谓语、宾语;用于作文等。《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二六·武林旧事》:“今考所载,体例虽仿孟书,而词华典赡,南宋人遗篇剩句,颇赖以存,‘近雅’之言不谬。”
骚人词客 同“骚人墨客”。作宾语、定语;指文人。清·戴名世《<巢青阁集>序》:“永嘉山水,秀绝鬟区,曩者亦骚人词客之所萃也。”
慷慨陈词 慷慨:意气激昂;情绪激动;陈:述说。意气昂扬;情绪激动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见解。也作“慷慨陈义”。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宋 陆九渊《荆国文公祠堂记》:“则畴昔从容问学,慷慨陈义,而诸君子之所深与者也。”
调词架讼 调唆他人诉讼。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孙梨《白洋淀纪事·钟》:“尼姑在社会上并没有特殊地位,可是因为她是林德贵的知己,她竟能调词架讼,成了村里政治舞台上的要人。”
词不逮意 犹言词不达意。作谓语、定语;指词语不能确切表达意思。清·龙启瑞《覆唐子实书》:“嗣有四乡联团之议,曾泐数行奉达,仓卒中词不逮意。”
造言捏词 捏造虚假的言词。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明·李贽《穷途说》:“今既乱以皮鞭打常闻矣,犹然不得快活,复怨怒上山,造言捏词。”
大张其词 张:宣扬。大肆宣扬某种说法。
兴词构讼 兴词:撰写并呈递状词;构讼:打官司。写关词打官司。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回:“那麒麟村的居民,最好兴词构讼。”
官样词章 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作宾语、定语;指套话、空话等。宋·李昂英《示几用许广文韵》:“官样词章惟典雅,心腔理义要深几。”
词不逮理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少孺(枚乘)速而未工,长卿(司马相如)工而未速,孟坚(班固)辞不逮理,平子(张衡)意不及文。”
词人才子 词人:同“辞人”,工于文辞的人;才子:富有文才的人。泛指有才华的文人。作主语、比喻、定语;用于文人。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
词无枝叶 词:言词,词句。形容文字简炼,无枝蔓之辞。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或作文等。唐·白居易《有唐善人墓碑》:“前后著文凡一百五十二首,皆理义撮要,词无枝叶。”
义正词严 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坚持正义。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清词丽句 指清新美丽的词句。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五:“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绝妙好词 绝:极,最。指极其美妙的文辞。作宾语;指极其美妙的文辞。元·张雨《满江红·玉簪》词:“待使君绝妙好词成,须弹压。”
砌词捏控 捏造事实来控告。
枝词蔓语 指繁冗芜杂的言辞。亦作“枝辞蔓语”。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黄六鸿《福惠全书 刑名 词讼》:“或代书虽据事以书,不限定字格,枝词蔓语,反滋缠绕。”
理正词直 道理正当,言词朴直。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宋·楼钥《答綦君更生论文书》:“心平气和,理正词直,然后为文之体,可以追配古作。”
词人墨客 墨客:文人。泛指风雅的文人。作宾语、定语;指文人。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馆娃宫、铜雀台,惹了多少词人墨客嗟呀嘲诮。”
词穷理极 穷:完,尽;极:终,到头。把话说完,把理讲透。宋·王安石《辞同修起居注状七之五》:“诚原陛下日月之明,察臣之清,辞穷理极,非如向时避让职事犹在可冒之地。”
侧词艳曲 侧:不正;艳:艳丽。文词艳丽而流于轻佻。作主语、宾语;指轻佻的言词。《雅言杂录》:“少敏悟,薄行无检幅,多作侧词艳曲。”
支吾其词 言辞躲躲闪闪;搪塞应付(支吾:言词不清)。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这句话不便向时筱仁说明,只得支吾其词道。”
众口一词 很多人都说同样的话。主谓式;作谓语、状语;指说法一致。唐 令狐楚《谢赐冬衣状》:“自臣而下,万口一声。”
淫词秽语 淫荡猥亵的言词。同“淫词亵语”。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下流话。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淫词秽语,概所不录。”
片词只句 同“片言只字”。作宾语、定语;指少量的文字。唐·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序》:“噫,后之学者褊浅,片词只句,未能自辨,已侧目相诋訾矣。”
词严义正 措词严肃,道理正当。作谓语、状语;指言辞严厉,道理纯正。元·黄溍《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为之开陈祸福,词严义正,累数千言。”
玩弄词藻 以经常虚伪地使用华丽词语为标志的言语行为。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说话或作文。
闪烁其词 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作谓语、宾语;指说话及文章。清·吴趼人《痛史》第25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词不达意 达:表达。语言或文辞不能确切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也作“文不逮意”、“辞不达意”。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词语不能确切表达意思。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0回:“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
丽句清词 华丽清新的辞句。
命词遣意 见“命辞遣意”。作谓语、宾语;指作文。王闿运《郭新楷传》:“军檄笺启,日有百数,新楷命词遣意,轻重悉宜。”
出言吐词 见“出言吐气”。作谓语、宾语;指人的说话等。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雍容之度。”
不实之词 没有事实根据的话。
舞词弄札 犹言舞文弄墨。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文人。唐·刘知畿《史通·曲笔》:“其有舞词弄札,饰非文过,若王隐,虞预毁辱相凌,子野、休文释纷相谢。”
含糊其词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词:话语。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不清楚,不明确。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话说得不清不楚。唐·陆贽《论缘边守备事宜壮》:“即相执证,理全辨明,朝廷每为含糊,未尝穷究曲直。”
淫词艳曲 黄色的、不健康的诗歌、词曲。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黄色歌曲。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1回:“燕青再拜奏道:‘所记无非是淫词艳曲,如何敢伏侍圣上!’”
念念有词 念念:嘴里连续不断地叨念着;有词:有像歌诀似的词语。旧指有法术的人掐诀念咒;或指和尚念经以及说祈祷的话等。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偏正式;作谓语;含有讽刺诙谐意味。明 吴承恩《西游记》:“手里捻珠,口内念念有词,往那巽地上吹了一口气,忽的吹降去,便是一狂风。”
不以词害意 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作谓语、宾语;用于文章。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析辨诡词 见“析辩诡辞”。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仲尼既没,析辨诡词,骊驾塞路。”
虚比浮词 虚比:虚拟的比方;浮词:浮泛的话。空虚不实的言词。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探春笑道:‘虽也看过,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那里真是有的。’”
属词比事 见“属辞比事”。作宾语、定语;指撰文记事。《魏书·高祐传》:“至若左氏,属词比事,两致并书,可谓存史意,而非全史体。”
艳曲淫词 淫:淫荡。妖艳淫秽的词曲。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2回:“至乐,则尽放郑声,以复雅乐,琵琶弦索,艳曲淫词,付之祖龙一炬。”
词穷理屈 指理由亏屈,无话可说。作谓语、定语;指理亏。宋 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切详按问,自言皆是;词穷理屈,势必不免。”
潜台词 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张平《抉择》:“末了,杨诚说了一句潜台词很丰富的话。”
词清讼简 词讼清简。谓狱讼稀少,政事清闲。作宾语、定语;用于政治等。明·范受益《寻亲记·发配》:“词清讼简,陶情诗与酒。帘垂清昼,唐民得自由。”
诗词歌赋 文章的四种形式。指作文。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文章。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四卷:“那阮三年方二九,一貌非俗,诗词歌赋,般般皆晓。”
词钝意虚 形容由于心虚而说话吞吞吐吐。作谓语、定语;指人说话。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林之孝家的听他词钝意虚,又因近日玉钏儿说那边正房内失落了东西,几个丫头对赖,没主儿,心下便起了疑。”
虚词诡说 虚:虚假;诡:欺诈。虚假不实的话。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虚假不实的话。《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虽多虚词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词穷理绝 同“词穷理尽”。作谓语、定语;指理亏。《五灯会元·罗汉琛禅师法嗣·清凉文益禅师》:“师窘无以对,即放包依席下求决择。近一月馀,日呈见解,说道理。藏语之曰:‘佛法不恁么。’师曰:‘某甲词穷理绝也。’”
虚费词说 虚:空。空费唇舌白说话。指说话不起作用。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白费口舌。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2回:“刘使君与孙将军自来无旧,恐虚费词说。”
语近词冗 谓文辞浅近,但不简炼。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或作文等。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三》:“翟公巽谓范蔚宗书语近词冗,事多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