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时的成语
有关时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时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良时吉日 | 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同“良辰吉日”。 | 作宾语;指宜于成亲的日子。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新道台择了接印日期,颁了红谕出去,到了良时吉日,便具了朝衣朝冠,到衙门接印。” |
遵养待时 | 同“遵养时晦”。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害卿兄弟,独夫介立,遵养待时,臣节讵久。”范祥雍校注:“此言尔朱荣待有时机,即欲篡夺。” |
及时应令 | 与季节时令相适应。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又忙着替孙子做了一套及时应令的棉袍褂,预备开贺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 |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 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含褒义。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誓师》:“尝言‘养军千日,用军一时’。俺们不替朝廷出力,竟是一伙禽兽了。” |
随时随地 | ①谓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②任何时间、地点;时时处处。 | 作定语、状语;指时时刻刻。 | 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一:“游山诗有时地之异宜,随时随地,设色布景,否者皆陈言也。” |
蒿目时艰 | 蒿目:极目远望;时艰:艰难的局势。指对时事忧虑不安。 | 动宾式;作谓语;形容对时局忧虑不安。 | 庄周《庄子 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
应时对景 | 应:适合;对:相合。适合当时的情景。 | 作谓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清·曾朴《孽海花》第八回:“应时对景,我们各贺一杯,你再说飞觞吧。” |
小时了了 |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 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
时移势迁 | 时候不同,情况也发生了变化。 | 作谓语、宾语;指时候不同。 | 元·施惠《幽闺记·招商谐偶》:“说甚么宦室门楣,寒士寻常,望若云霄;时移势迁,为地覆天翻,君去民逃。” |
积时累日 | 形容时间长久。 | 作状语、分句;指经过的时间长久。 | 许地山《〈空山灵雨〉弁言》:“在睡着时,偶得趾离过爱,引领我到回忆之乡,过那游离的日子,更不得不随醒随记,积时累日,成此小册。” |
安时处顺 | 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 联合式;作谓语;指习惯现状,随机应变。 |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适来,夫子时来;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
一时之标 | 标:出色。一个时期里最出众的人物。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王徐徐答曰:‘亡叔是一时之标,公是千载之英。’一坐欢然。” |
赶时髦 | 采用时兴的方式或时髦的款式,指追上潮流的特性或性格,迎合当时最流行的风尚。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朱自清《重庆行记》:“三十年就靠那一件衣服,他是不是赶时髦。” |
有要于时 | 对当时有需要 | 作谓语;指人或事物。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
时移世异 | 那个时间已经过去,世情或处境也都发生了变化。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牛僧儒《玄怪录·顾揔》:“忆儿貌,念儿心,望儿不见泪沾襟,时移世异难相见,弃谢此生当重寻。” |
遭逢时会 | 同“遭遇际会”。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郑振铎《论武侠小说》:“于是,国字号的东西,又蜂然的遭逢时会,一时并起。” |
时来运来 | 本来处境不利,遇到机会,命运开始好转。同“时来运转”。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转好。 | 清 姬文《市声》第十七回:“阿大利时来运来,首先挑着粪担,到租界出粪。” |
日许多时 | 估量时间的词。谓已有许多时光。 | 作宾语、状语;用于时间。 | 宋·石孝友《声声慢》词:“花前月下,好景良辰,厮守日许多时。” |
应时而生 | 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 作谓语、定语;指新生事物等。 | 姚华《曲海一勺》:“文章应时而生,体各有当。” |
冠绝时辈 | 冠绝:遥遥领先;辈:同一类人。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 作谓语、定语;指首屈一指。 | 《晋书·刘琨传》:“时征虏将军石崇河南金谷涧中别庐,冠绝时辈,引致宾客,日以赋诗。” |
生不逢时 | 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诗经 大雅 桑柔》:“我生不逢辰,逢天僤怒。” |
时不再来 |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 主谓式;作宾语、分句;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 《国语 越语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
及时行乐 | 及时:抓紧时机。抓紧时机寻欢作乐。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指消极性享乐。 |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 |
不误农时 | 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 | 作谓语、宾语;指不要错过播种季节。 | 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必须注意领导人民加紧生产,不误农时,不荒地,防止地富怠工和破坏。” |
一时之选 | 指某一时期的优秀人才。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新唐书·韦抗传》:“它所辟举,如王维、王缙、崔殷等,皆一时选云。”宋·曾巩《〈范宽之奏议集〉序》:“其所引拔以言为职者,如公,皆一时之选。” |
不识时务 | 不识:不认识;务:事务;时务: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势。不认识时代的潮流或当前的形势。 | 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形容人不明事理。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结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
运开时泰 | 谓时运吉利太平。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明·梁辰鱼《浣纱记·宴臣》:“台殿风微,山河气转,欣逢运开时泰。” |
风靡一时 | 靡:倒下;风靡:风行;随风一边倒。指时兴的风气。形容某种事物在一段时期内非常流行;像草木顺风倒向一边。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流行。 | 明 沈德符《野获编》第15卷:“于是一时风靡,议论如出一口。”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 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 晋 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
权时制宜 | 斟酌形势随机应变。 | 作谓语、宾语;指根据形势来处理。 | 汉·王充《论衡·答佞》:“人操行无恒,权时制宜,信者欺人,直者曲挠。” |
匣剑何时跃 | 匣剑:藏在匣中的宝剑。藏在匣中的宝剑什么时候会跳出来。比喻贤才什么时候才能施展本领。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唐·韦庄《冬日长安感志》诗:“未知匣剑何时跃,但恐铅刀不再铦。” |
与时消息 | 指事物无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兴盛衰亡。消,消亡。息,孳生。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周易 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后汉书 孔融传》:“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行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 |
时易世变 |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 鲁褒《钱神论》:“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 |
时乖运舛 | 舛:违背,不相合。时运不顺,命运不佳。指处境不顺利。 | 作谓语、宾语;指时运不好。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不意时乖运舛,登时也就遇害。” |
济时行道 | 济:救助。拯救时世,推行王道仁教。 | 作谓语、定语;指救世行王道。 | 明·杨澄《陈伯玉先生文集后序》:“岂足以知先生之术济时行道,忠忧之心进进不已哉。” |
时乖运乖 | 时运不顺,命运不佳。指处境不顺利。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等。 | 明 范受益《寻亲记 告借》:“念奴家时乖运乖,告求人出于无奈。” |
盛极一时 | 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附各本序跋题辞<读聊斋杂说>》:“纪晓岚曰:‘聊斋盛一时。’” |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 养兵:指供养训练士兵;千日:指长时间。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用兵打仗。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军事等。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0回:“朝廷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汝安敢出怨言,以慢军心!” |
时亨运泰 | 旧时指命运亨通。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2卷:“也是宋金时亨运泰,恰好有一只大船,因逆浪冲坏了舵,停泊于岸下修舵。” |
不入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 作谓语、宾语;指过时。 | 宋 费衮《梁溪漫志 侍儿对东坡语》:“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 |
旧时风味 | 风味:风度,风采。从前的风采。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过去的东西。 | 明·陈汝元《金莲记·外谪》:“怀金黛,想玉鬟,旧时风味尚依然。” |
济时拯世 | 济:救助。形容拯济救助时世。 | 作谓语、定语;指人挽救社会。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骃列传》:“且济时拯世之术,岂必体尧蹈舜然后乃理哉?” |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 人一辈子都很精明,但有时一下子糊涂。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 | 老舍《骆驼祥子》:“六十九岁的人了,反倒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教一群猴儿王八蛋给吃了。” |
蹉跎时日 | 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 作谓语、宾语;形容虚度光阴。 | 明·周楫《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郎君奉尊堂之命,远来游学,不可蹉跎时日。” |
待时而举 | 待:等待;举:行动。等待有利时机再采取行动。 | 作谓语;指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寡君知天运之盛衰,达时务之机变,所以养兵练将,待时而举。” |
名倾一时 | 倾:倾慕,钦佩。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很大。 | 作谓语、定语;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 《清史稿·艺术·王时敏传附原祁》:“王翚名倾一时,原祁高旷之致实过之。” |
矫时慢物 | 矫时,矫正时俗。慢,傲慢。指对现实不满,态度傲慢。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后汉书·弥衡传》:“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 |
匡时济世 | 匡:纠正。济:救助。挽救动荡的局势。使其转危为安。 | 作谓语、定语;指挽救动荡的局势。 | 《后汉书·荀淑传》:“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迹以匡时。” |
不夺农时 | 夺:侵占,耽误。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 | 作谓语;指不要错过播种季节。 | 《旧唐书·李密传》:“是以轻徭薄赋,不夺农时,宁积于人无藏于府。” |
祥风时雨 | 形容风调雨顺。多比喻恩德。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晋·袁宏《后汉纪·章帝纪》:“夫人道得于下,则阴阳和于上,然后祥风时雨,覆被远方,则夷狄慕德重泽而至矣。” |
四时气备 | 四时:春、夏、秋、冬。四时之气具备。比喻人的气度弘远。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
四时充美 | 一年四季都很富足美好。 | ||
显赫一时 | 显赫:有名声有权势地位的。在一个短时期内名声权势极大。 | 作谓语、定语;指一时名气。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宪传》:“权贵显赫,倾动京都。” |
趣舍有时 | 趣舍:趋向和舍弃。指人的得失进退有一定的时机。 | 作谓语;指人的得失进退有时机。 |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 |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 |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 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李足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 |
田月桑时 | 泛指农忙季节。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齐·萧子良《谏射雉启》:“且田月向登,桑时告至。” |
顺时而动 | 顺应时势而行动。 | 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 |
为时尚早 | 不适时,还早了点。 | 作谓语;指还没到时候。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原来为时尚早,吴家未曾开得大门。” |
时移势易 | 指时代、情势等都已发生变化。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时代不同情况也发生了变化。 | 清 杭世骏《质疑 诸史》:“时移势易,踵事增华,亦不得独罪商君矣。” |
风行一时 | 风行:象刮风一样流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盛行。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在一个时期内非常流行。 | 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不是弟妄下雌黄,只怕唐兄印行的《不息斋稿》,虽然风行一时,决不能望《五丁阁稿》的项背哩!” |
同时并举 | 举:举行。在同一时间内进行。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0章:“吴进攻河南前,曾与阎锡山……等相约同时并举。” |
感时抚事 | 感:感触,感慨;抚:历数、追忆。因考虑时事而伤感 | 作谓语、宾语;用于人的心境。 | 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
济世匡时 | 济:拯救;匡:匡正。拯救人世,匡正时政。 | 作宾语、定语;指拯救人世。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 |
敬时爱日 | 谓珍惜时间。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
识时达变 | 认清时势,通达权变。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认清时势。 | 明·陶宗仪《辍耕录·汉儿字圣旨》:“若蒙圣慈,特发使命,宣示德音,开其生路,彼亦识时达变之士也,宁不以数万生灵为念乎!” |
通时达变 | 同“通权达变”。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1回:“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其人有王伯之才,通时达变,足以寄秦国之政。” |
审时定势 | 审:详查,细究。分析时势,判定其发展趋势。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唐·吕温《诸葛武侯庙记》:“乃知务开济之业者未能审时定势而大顺人心,而克观厥成,吾不信也。” |
待时守分 | 待:等待;时:时机;分:本分。为了等待好的时机而暂时安分守己。 | 作谓语、定语;指等待时机。 |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想咱人不得志呵,当以待时守分,何日是我那发迹的时节也呵!” |
时日曷丧 | 表示誓不与其共存。形容痛恨到极点。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语出《书 汤誓》“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孔传:“众下相率为怠情,不与上和合,比桀于日,曰:‘是日何时丧,我与汝俱亡!’欲杀身以丧桀。” |
时不我与 | 我与:“与我”的倒装;与:等待。时间不会等待我们的。嗟叹时机错过,追悔不及。 | 作宾语、分句;同“时不我待”。 | 《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
迁延时日 | 见“迁延岁月”。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拖延时间。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1回:“若不然,徒然虚废钱粮,迁延时日,究竟无益也。” |
迁延过时 | 迁延:拖延。拖延错过时机。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等。 |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营治》:“迁延过时,秋苗亦误锄治。” |
时势造英雄 | 时势:一段时期内的客观形势。特定的历史条件,如社会动荡,使人的聪明才智显露出来,并相互作用,使之成为英雄人物。 | 作宾语、分句;指社会造就人才。 | 冰心《去国》:“以我这样的少年,回到少年时代大有作为的中国,正合了‘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那两句话。” |
时隐时现 | 现:显露。时而隐没时而现出。形容隐隐约约、依稀可见的状态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远处的事物。 | 明·袁宏道《广庄·人间世》:“子房当烹狗藏弓之世,时隐时现,托赤松以自保。” |
不合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与时代潮流不合的事物。 | 东汉 班固《汉书 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
及时雨 | 指庄稼正需要雨水时下的雨。比喻适时的帮助。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
运移时易 | 谓运数终尽,时势变易。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史·金国凤曹变蛟传赞》:“金国凤之善守,曹变蛟之力战,均无愧良将材,然而运移时易,难于建功而易于挫败。” |
随时制宜 | 随:根据;制:制订,采取;宜:适宜的措施。根据当时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 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 《晋书 周崎传》:“州将使求援于外,本无定指,随时制宜耳。” |
遭时制宜 | 犹言因时制宜。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隋书·经籍志一》:“遭时制宜,质文迭用,应之以通变,通变之以中庸。” |
甘分随时 | 甘愿顺随时世环境。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元 无名氏《谇范叔》楔子:“常则是半生忙不遂,我平生志,居陋巷甘分随时。” |
玩岁愒时 | 同“玩岁愒日”。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元·揭傒斯《刘福墓志铭》:“愚卤鄙陋者,或媮嫚优游得以玩岁愒时,此刘孟介至于呕血而死也。” |
时诎举赢 | 见“时绌举赢”。 | ||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 懵懂:头脑不清楚或不能明辨事物。人一辈子都很精明,但有时一下子糊涂。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五回:“我苏友白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我此行虽因叔命,原为寻访佳人。” |
一时三刻 | 同“一时半刻”。 | 作状语;指很短的时间。 | 清·李渔《凰求凤·夥媒》:“机缘凑,把愁肠暂丢,便难成,也一时三刻展眉头。” |
愤时嫉俗 | 愤:愤恨,不满;嫉:憎恶,仇恨;俗:世俗。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憎恨世俗。 | 清·朱彝尊《王礼部诗序》:“十余年来,所交之士皆幽忧失志之士,诵其歌诗,往往愤时嫉俗,多离骚变雅之体。” |
独步一时 | 独步:独一无二。形容当代独一无二;无与伦比。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非常突出。 | 《宣和画谱 郭熙》第11卷:“论者谓熙独步一时,虽年老落笔益壮,如随其年貌焉。” |
名重当时 | 重:敬重,器重。名望很高,在当时很有名。 | 作谓语、定语;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卓茂传》:“茂与孔休,蔡勋、刘宣、龚胜、鲍宣六人同志,不仕王莽,并名重当时。” |
利时及物 | 救世济物。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方孝孺《与卢编修希鲁书》:“幸以古人自勉,以利时及物为己任,俾孤陋者所企效而取法焉。” |
运蹇时乖 | 谓时运不佳,处于逆境。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元·杨讷《西游记》第四出:“陈光蕊运蹇時乖,著王安雇咱船只,一见他媳妇丰姿,又爱他钱财段匹,将主仆命丧江心。” |
相时而动 | 相时:看准时机。观察对自己有利的时机而行动。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左传·隐公十一年》:“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
荒时暴月 | 荒:五谷不收;暴:凶。指荒年或青黄不接的时候。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荒年或青黄不接的时候。 |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 |
艳绝一时 | 绝:极。姿色艳丽,冠绝一代。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许尧佐《章台柳传》:“其幸姬曰柳氏,艳绝一时,喜谈谑,善讴咏。” |
切合时宜 | 十分符合当时的需要或潮流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等。 | |
妙绝一时 | 妙:美妙。指佳妙不是同时人所能及的。 | 作谓语、定语;指非常好。 | 宋·周禈《清波杂志》第12卷:“笔墨简远,妙绝一时。” |
时清海宴 | 时世清平,四方安定。 | 作谓语、定语;用于局面等。 | 《敦煌曲子词·献忠心》:“时清海宴定风波,恩光六塞,瑞气遍山坡。” |
时无再来 | 时机错过,不会再来。激励人要抓紧时机。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 宋 邵雍《不再吟》:“春无再至,花无再开;人无再少,时无再来。” |
失时落势 | 指时运不济。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境遇等。 | 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若不是我失时落势,怎生的便揽祸招危。” |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 了了:聪明伶俐,明白事理。指人少年时聪明,长大后不一定有出息。 | 作定语;用于评说别人。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
更待何时 | 更:再,复。指不必再等待,已到了该说该做的时候。 | 作谓语;指不必等待。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玄禅师法嗣》:“我将手向伊面前横两横,到这里却去不得,似这般瞎汉不打更待何时?” |
不拘于时 | 不受耻于从师的时俗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