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露的成语
有关露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露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危如朝露 | 危险得象清早的露水,太阳一出就会消失。比喻处境极危险。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处境极危险。 | 《史记·商君列传》:“君之危若朝露,尚将延年益寿乎。” |
风烛草露 | 风中之烛易灭,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临近死亡。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 |
不露锋芒 | 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 动宾式;作谓语;比喻不显示出才智来。 | 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
凶相毕露 | 凶恶的面目完全暴露了出来。毕:完全。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柯岩《追赶太阳的人》:“吴丙治向他征收税款时,他凶相毕露地威胁:‘谁有钱给你,小心你的脑袋吧!’” |
藏头露尾 | 头藏起来;却把尾巴露出来了。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闪闪;不肯把真实情况全暴露出来。也作“露尾藏头”。 |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做事和说话躲躲闪闪。 | 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劝周公莫便生嗔,将酒礼强勒成亲,不争我藏头露尾,可甚的知恩报恩。” |
露水姻缘 | 指短暂或临时结合的情缘。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临时男女。 | 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因为看到马逢时目不转睛地看着孙干娘,决心成全他们这一段露水姻缘。” |
露马脚 | 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 作谓语、宾语;指暴露。 |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这一来只怕我们露出马脚来了。” |
原形败露 | 本来面目暴露出来。 | 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 唐浩明《曾国藩》第一部第九章四:“高疤脸先想以一个老实胆小的小商贩的面目混过厘卡,现在见原形败露,知道哀求无用,只有狠心出一笔大钱来买通。” |
餐风咽露 |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野外生活等。 |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青天白日》:“餐风咽露,跋涉奔波。” |
财不露白 | 露:显露;白:银子的代称。指有钱财不能泄露给别人看。 | 作宾语、定语;指随身携带的钱财不显露。 | 明 海瑞《驿传议 无策》:“使客谓有此官银也,廪粮夫马,百计折乾。俗谓财不露白,今露白矣,孰能保群盗仗戈夺之?” |
不露锋铓 | 比喻才干不外露。宋·沉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器,不露锋芒。” | ||
露水夫妻 | 指暂时结合的非正式夫妻;亦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一回:“露水夫妻乃前世定的,只要自己谨慎些儿就是了。” |
显露头角 | 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 作谓语、定语;指初显才华。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
餐葩饮露 | 吞食百花,吸饮露水。形容超尘脱俗的神仙生活。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野外生活等。 | 汉 刘向《列仙传 赤将子舆》:“子舆拔俗,餐葩饮露。” |
人生如朝露 | 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比喻人生短促。 | 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人生短促。 | 《汉书·苏武传》:“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
甘露法雨 | 甘露:甜美的露水。佛教称如来的教法如降甘露雨水。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妙法莲花经·普门品》:“淑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
暴衣露盖 | 日晒衣裳,露湿车盖。形容奔波劳碌。 | 作谓语;用于奔波。 | 《史记·萧相国世家》:“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
囊锥露颖 | 比喻显露才华。 |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旧唐书·高骈传》:“始则囊锥露颖,稍有知音;寻则天骥呈才,急于试效。” |
张眼露睛 | 谓瞪着眼睛说瞎话。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八回:“这晁大哥可是听着人张眼露睛的没要紧!” |
暴露无遗 | 暴露:显露;显现;遗:遗漏。全部、彻底地暴露了出来;没有丝毫遗漏。 | 偏正式;作谓语;形容坏人坏事或社会的黑暗显露出来。 |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只要在这里发现敌人主力,那敌人一切诡计就暴露无遗。” |
披露腹心 | 披露:显露,展示;腹心:真诚的心意。形容以真心示人。 | 《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惟前后披露腹心,自从始初以至于终,实不藏情。” | |
餐风饮露 |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野外生活等。 | 明 王守仁《瘗旅文》:“餐风饮露,无尔饥兮。” |
餐风宿露 | 宿:住宿,过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作谓语、定语;指野外生活。 | 元 杨暹《西游记》第五本第20出:“师父力多般,餐风宿露忙投窜,宵衣旰食无撺断,受驱驰百万端。” |
朝露溘至 | 形容人生短促好似朝露那样。 | ||
露钞雪纂 | 谓勤于收辑抄录,昼夜寒暑不停。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元·黄溍《题李氏白石山房》诗:“露钞雪纂久愈富,何啻邺侯三万轴。” |
服气吞露 | 服气:导引之术,即气功。指修炼道术。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修道。 | 明·无名氏《洞玄升仙》第一折:“若论道姑休养,服气吞露,搬离运坎,施仁布义,必有成仙之日也。” |
露胆披诚 | 同“露胆披肝”。 | 作宾语、谓语;指诚心待人。 | 《梁书·王僧孺传》:“露胆披诚,何能以酬屡顾。” |
危若朝露 | 危险得像清早的露水一样容易消失。比喻面临死亡。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处境极危险。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 |
餐霞吸露 | 餐食日霞,吸饮沆瀣。指超尘脱俗的仙家生活。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隐居生活。 | 明 单本《蕉帕记 幻形》:“翦雪披霜号九尾,餐霞吸露历千秋。” |
沐露梳风 | 谓受风露轻拂、浸润。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旅行生活。 | 宋·王十朋《郡圃无海棠买数根植之》诗:“半含欲吐不胜情,沐露梳风睡明月。” |
餐风露宿 | 餐:吃;宿:睡觉。在风中吃饭;在露天过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的艰辛。也作“露宿风餐”、“风餐露宿”。 | 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旅途生活艰辛。 | 宋 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
积露为波 | 比喻积少成多。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明 袁宏道《题龙堂僧募册》诗:“衲子欲言面羞涩,试介乌纱作檀越,积露为波江可得,东邻北里贤相识。” |
初露头角 | 比喻刚刚显示出能力或才干。 | 作谓语;指第一次显露本事。 | 周得京《花城洛阳赏牡丹》:“相传洛阳牡丹在隋前还是默默无闻的,到唐朝初露头角。” |
餐风吸露 | 餐:吃;露:露水。吃的是风,喝的是露水。形容超脱的生活。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野外生活等。 | 明·张景《飞丸记·意传飞稿》:“武陵津傍,藐姑山上,餐风吸露乘云,那许尘眸相通。” |
倾心露胆 | 倾心:竭尽忠诚。形容待人竭尽诚心。 | 作状语;指真心待人。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次日又排筵宴,各各倾心露胆,讲说平生之怀。” |
咬人狗儿不露齿 | 比喻真正厉害的人在外表是不显露出来的。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那厮正是咬人狗儿不露齿。” |
霜露之辰 | 指父母先人的生日。 | ||
含着骨头露着肉 | 比喻说话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说出来。 | 作定语、宾语;用于说话等。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8回:“你要我收下这个东西,须先和我说明白了。要是这么‘含着骨头露着肉’的,我倒不收。” |
风云月露 | 指绮丽浮靡,吟风弄月的诗文。 | 联合式;作宾语;指绮丽浮靡,吟风弄月的诗文。 | 汉魏 刘桢《隋书 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
赤身露体 | 指露出大部分身子,也指全身裸露,一丝不挂。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全身裸露,一丝不挂。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吴班引兵到关前搦战,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露体,或睡或坐。” |
春风雨露 | 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 作主语、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宋·王清惠《满江红·题驿壁》:“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
真相毕露 | 真面目完全显露出来。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4回:“经陛下醉之以酒,酒醉则真相毕露。” |
霜露之思 | 对父母先祖的思念。 | 作宾语;指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 《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
露往霜来 | 喻岁月迁移,时光流逝。 | 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时间变化。 | 晋·左思《吴都赋》:“露往霜来,日月其除。” |
出头露面 | 在人多的场合公开出现;也指在众人面前出风头表现自己;又常因出现于公共场合而出名。还指出面活动、做事、讲话。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在公共场合活动。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况是过来人,惯家儿,也不害什么羞耻。” |
披肝露胆 | 见“披露肝胆”。 | 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晋书·杜弢传》:“吾得披肝露胆,没身何恨!” |
霜露之疾 | 指因风寒而引起的疾病,指感冒。 | 作宾语;指感冒。 | 西汉·司马迁《史记·公孙弘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 |
原形毕露 | 原形:本来面目;毕露:完全暴露。本相完全暴露了。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 清 钱泳《履园丛话》:“(狐女曰)将衣求印,原冀升天,讵意被其一火,原形毕露,骨肉仅存,死期将至。” |
露红烟紫 | 形容花木的色彩鲜艳。 | 作宾语、定语;用于景物描写。 | 宋·曾巩《芍药厅》诗:“小碧阑于四月天,露红烟紫不胜妍。” |
不露声色 | 露:显露;声:说话的声音或语气;色:脸上的表情。指不让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声音、语气和表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不让自己感情流露。 | 清 王韬《淞隐漫录 蓟素秋》:“女知为所绐,特不知何人设此坑阱。女固黠,不露声色,静以待之。” |
沐露沾霜 | 形容饱经霜露辛苦。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旅行生活。 | 唐·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书》:“因公入务,怀书将相之门;沐露沾霜,拥箒公侯之门。” |
月露之体 | 喻指辞藻华美而内容空乏的诗文。语本《隋书·李谔传》:“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语本《隋书·李谔传》:“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
崭露头角 | 崭:崭然;突出的样子;露:显露;头角:比喻人的气概和才华。比喻突出地显示出才能和本领。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
电光朝露 | 一闪而过的电光,日出以前的露水。比喻存在不久的事物。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霜露之病 | 因感受风寒而引起的病。 | 作宾语;指小疾病。 |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逎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
袒胸露臂 | 袒:裸露。敞开上衣,露出胳膊,指没有修养和礼貌。 | 作谓语、定语;指衣冠不整。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7回:“远远望见一个长大汉子,草帽短衣,肩上背了行囊,袒胸露臂,忙忙的走来。” |
不露辞色 | 辞色:言辞神色。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形容说话沉着老练。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不让感情流露。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
掣襟露肘 | 掣:牵接。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儿就露出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 | 作谓语、定语;指贫寒。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5回:“宗昭原是寒素之家,中了举,百务齐作的时候,去了这四十两银,弄得手里掣襟露肘。” |
饮露餐风 | 喝的是露水,吃的是风。形容超凡脱俗的生活。亦作“饮风餐露”。 | 作谓语、定语;形容旅途艰辛。 | 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三折:“虽然形状不寻常,饮露餐风易隐藏。” |
滴露研朱 | 见“滴露研珠”。 | 作谓语;指批改书籍。 | 明·叶宪祖《鸾鎞记·品诗》:“滴露研朱非草草,从容鉴定庶无尤。” |
抛头露面 | 抛:暴露。原指妇女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封建道德认为是不体面的事)。现泛指人公开露面。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 明 阮大铖《燕子笺 收女》第四十二卷:“人在乱离间,顾不得抛头露面。” |
崭露头脚 | 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 |
秘而不露 | 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 作谓语;指严守秘密。 | 晋 陈寿《三国志 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
饮风餐露 | 饮食风露。比喻远离世俗而生活或旅途艰辛。 | 作谓语、定语;形容旅途艰辛。 | 明·无名氏《破天阵》第一折:“黄冠鹤氅,息气养神,导咽还丹,饮风餐露。” |
露红烟绿 | 见“露红烟紫”。 | 作宾语、定语;用于景物描写。 | 宋·晏幾道《泛清波摘遍》词:“催花雨小,著柳风柔,都似去年时侯好。露红烟绿,尽有狂情斗春早。” |
月露风云 | 比喻无用的文字。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
浮云朝露 | 漂浮的云彩,清晨的露水。比喻时光易逝,人生短促。 | 联合式;作宾语;比喻时光易逝,人生短促。 | 《周书 萧大圜传》:“人生若浮云朝露,宁俟长绳系景,实不愿之。执烛夜游,惊其迅迈。” |
暴衣露冠 | 日晒衣裳,露湿冠冕。形容奔波劳碌。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生。 | 《汉书·燕刺王刘旦传》:“今宗室子孙,曾无暴衣露冠之劳,裂地而王之,分财而赐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
初露锋芒 | 锋芒:刀剑的刃口和尖端;多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引申为人的棱角和锐气。比喻刚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力量或才能。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比喻刚显露出来才能与。 | 《人民日报》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从他十四岁在乡间初露锋芒时算起,已有六十五个年头了。” |
泄露天机 | 比喻泄露秘密。 | 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 | 宋 陆游《醉中草书因戏作此诗》:“临池勤苦今安有,漏壁工夫古亦稀;稚子问翁新悟处,欲言直恐泄天机。” |
不露圭角 |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 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人深沉、不露锋芒。 | 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毁方而瓦合”郑玄注“去已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
真人不露相 | 指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现于人前。借喻不在人前露脸或暴露身分。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悟空,这里人家,识得我们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恐为久淹,失了大事。” |
捉襟露肘 | 同“捉衿见肘”。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非常贫困。 | 清·薛雪《一瓢诗话》:“分题拈韵,诗家之厄也……一遭牵合,未免捉襟露肘。”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一回:“童七道:‘咱实得百十两银接接手才好哩;要不,也就捉襟露肘了。’” |
丑态毕露 | 毕:完全。丑恶的形态彻底暴露。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丑态。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贾琏亦丑态毕露。 |
金风玉露 | 泛指秋天的景物。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借指秋天。 | 唐 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
露宿风餐 | 在露天过夜,在风口吃饭。形容行旅生活的辛苦。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行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宋 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
本相毕露 | 原形完全显露了出来。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本来面目。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第三种人’杜衡辈,标榜超然,实为群丑,不即本相毕露,知耻者皆羞称之,无待这里多说了。” |
圭角不露 | 圭角:圭之锋芒有棱角。指深沉不露锋芒。 | 《礼记 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 |
溘先朝露 | 指生命比朝露消失得还快。形容死得过早。 | 作谓语、宾语;指生命短暂。 | 唐 李德裕《张辟疆论》:“若平勃二人溘先朝露,则刘氏之业必归吕宗。” |
露餐风宿 | 在露天中吃饭,在风中住宿。形容旅途艰辛。 | 作谓语、定语;指旅途艰辛。 | 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33回:“沿途露餐风宿,到了汛地,驻扎数月。” |
风餐露宿 | 餐:吃饭;露:露水;宿:住宿;过夜。在野外的风雨中吃饭;在露天的环境中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艰苦。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旅途艰辛。 | 宋 范成大《元日》诗:“饥饭困眠全体懒,风餐露宿半生痴。” |
大露头角 | 头角:指人的气概与才华;露头角:比喻人显露才能。比喻人很好地显露了一回才能。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展示自己。 | |
身先朝露 | 谓身体比早晨露水消失还快。比喻很快死亡。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元史·齐履谦传》:“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遂遣人于客城先人墓侧,修营一舍,傥病努不退,当居处其中以待尽。” |
袒胸露背 | 敞开上衣,露出胳膊。 | 作谓语、定语;指衣冠不整。 | 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71回:“湛越加咆哮,迫令宫女褫李氏衣,使她袒胸露背,然后取鞭自挞。” |
风飧露宿 | 飧:晚餐;露:露水,露天;宿:住宿,过夜。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旅途艰辛。 | 宋·陆游《壮士吟》:“风飧露宿宁非苦,且试平时铁石心。” |
吸风饮露 | 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不吃饭。 |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
露纂雪钞 | 见“露钞雪纂”。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郑逸梅《陈瘦愚编年词选》序:“露纂雪钞,累累成帙。” |
人生朝露 | 形容人生短暂 | ||
栉霜沐露 | 迎着霜,顶着露。形容奔波劳苦。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李渔《怜香伴·僦居》:“栉霜沐露多劳顿,喜借得一帆风顺。” |
扬己露才 | 露:显露;扬:表现。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 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
锋芒不露 | 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或心机;露:显露。有才干或心机却不外露。形容满腹才干或心机,表面上看不出来。 | 作谓语、定语;指有城府。 | 宋 沉括《梦溪笔谈补》:“宋寇准拜相时,朝廷所下诏书有:'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
霜露之悲 |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 偏正式;作宾语;指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 |
露影藏形 | 躲躲闪闪貌。犹言藏头露尾。 | 作谓语、状语;用于做事和说话等。 | 清·感惺《断头台·党争》:“此时国民眼中,尽是照妖有镜,又何用扭扭捏捏,露影藏形呢?” |
滴露研珠 | 指滴水磨墨。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法与写字等。 | 唐·高骈《步虚词》;“洞门深锁碧窗寒,滴露研珠写《周易》。” |
出头露脸 | 露:显露。具体显示出来,指在公开场合出现。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在公共场合活动。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九回:“伯伯不守戒律,伯母何必出头露脸,送与官打,被他燥皮,又要吃惊吃吓。” |
霜露之感 | 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 | 偏正式;作宾语;指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
披露肝胆 | 谓竭诚相告或竭尽忠诚。 | 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唐·陈子昂《安宗子科》:“披露肝胆,不知忌讳,实战实惶。” |
不露形色 | 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 | ||
春露秋霜 | 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 作宾语、定语;指怀念先人。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 |
露尾藏头 | 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 作谓语、宾语;指人说话或做事。 | 元 张可久《点绛唇 翻归去来辞》套曲:“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省藏头露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