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步的成语
有关步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步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行步如风 | 行:走路。走路的步子快捷如飞。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8卷:“服百日,雄气大至,语声寥亮,行步如风。” |
步斗踏罡 | 见“步罡踏斗”。 | 作谓语、宾语;用于迷信等。 | 明·无名氏《李云卿》第四折:“书符咒水,全无作用,步斗踏罡,专一胡躧。” |
平步登天 | 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地位或境界。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祝辞。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滞色已开,只在三日内自有奇遇,平步登天。” |
寸步千里 | 寸步:指距离非常短。虽然相距只有寸步,却如同千里之隔。比喻相见非常困难。 | 作宾语、定语;比喻相见非常困难。 | 唐·卢照邻《狱中学骚体》:“寸步千里兮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 |
平步青霄 | 见“平步青云”。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祝辞。 |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有一日平步青霄,不信鸿鹄同燕雀。” |
国步艰危 |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作谓语、定语;指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清·顾炎武《赠路舍人泽溥》诗:“国步方艰危,简在卿昆季。” |
七步成诗 | 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与「七步成章」义同。 | 作宾语、定语;指才思敏捷。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
步步高升 | 步步:表示距离很短;高升:往上升。指职位不断上升。 | 偏正式;作谓语;用于祝福。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8回:“并且事成之后,大人步步高升,扶摇直上,还望大人栽培呢!” |
千古独步 | 谓独具风格,无与伦比。形容造诣之深。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颜鲁公之书,雄姿杰出,千古独步,可仰而不可及耳。” |
信步漫游 | 信步:随意行走。随意走走逛逛。 | 作谓语、状语;用于走路等。 | 宋·陆游《龟堂杂兴》诗:“曳杖东冈信步行,夕阳偏向竹间明。” |
孤标独步 | 孤标:独特的标格;独步:超群出众,独一无二。形容品格极其清高。 | 作谓语、定语;形容品格极其清高。 | 《旧唐书 杜审权传》:“尘外孤标,云间独步。” |
雀目鼠步 | 比喻惶恐之极。 | ||
步步深入 | 一步一步地进入事物的内部。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逐步进入。 | |
奋身独步 | 奋:振作;独步:独一无二,无与伦比。努力出人头地。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人的理想。 | 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四折:“脱白衣平步上云衢,离尘途奋身独步。” |
学步邯郸 | 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机械地模仿,不但学不互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
步雪履穿 | 形容人穷困潦倒。 | 唐 王维《送郑五赴任新都序》:“牵衣肘见,步雪履穿,获戾由中,是贫非病。” | |
步人后尘 | 步:踏;踩;后尘:走路时后面扬起的尘土。踩着人家脚印走。比喻追随;沿袭别人。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没有创新。 | 清 梁章钜《归田琐记 北东园日记诗》:“某当竭尽绵力,以步诸君子后尘,断不肯置身事外也。” |
按步就班 | 指按照条理或遵循一定的程序。参见“按部就班”。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按照老规矩办事。 | 语出晋 陆机《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案部,考辞就班。” |
七步八叉 | 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才思。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 |
邯郸学步 |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 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
百步穿杨 |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射击技术高明。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 |
枉辔学步 | 比喻错误地模仿别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因利骋节,情采自凝;枉辔学步,力止寿陵。” |
邯郸重步 | 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目昏思睡,吕翁授以青瓷枕,卢生进入梦乡,历尽富贵荣华。及醒,店主炊黄粱未熟。后因以“邯郸重步”喻进入梦乡。 | 作定语、宾语、分句;指盲目崇拜的人。 | 唐·沈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目昏思睡,吕翁授以青瓷枕,卢生进入梦乡,历尽富贵荣华。及醒,店主炊黄粱未熟。 |
尧趋舜步 | ①谓如尧舜之行。颂扬帝王的仪容举止。②指尧舜的德政。比喻政局稳定而清明。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史·乐志》:“皇帝降席,流云四开,尧趋舜步,下蹑天堦。” |
累足成步 | 比喻不断积累,便能成功。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故累足成步,著备成德。” |
健步如飞 | 健步:走起路来很有力量;速度很快。步伐矫健;快得像飞。形容行走迅速。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步伐快。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女喜着之,幸不凿枘,复起从行,健步如飞。” |
国步多艰 |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作谓语、定语;指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唐·郑谷《读前集》:“风骚如线不胜悲,国步多艰即此时。” |
十步九回头 | 走十步,回头看九次。形容恋恋不舍。比喻犹豫不定。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元·高明《琵琶记·伯喈夫妻分别》:“他那里,漫凝眸,正是马行十步九回头。” |
步履维艰 | 步履:行走;维:文言句首中助词;无实义;艰:困难。行走十分困难。也作“步履艰难”。 | 主谓式;作谓语;用于老年人或有病的人行动不便。 | 清 刘坤一《奏疏》:“臣自上年秋间,时患腰痛,两腿无力,步履维艰。” |
推群独步 | 推群:超出一般人。杰出超群,独一无二。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七回:“那诸葛公弹琴退敌,谢太傅围棋赌墅,名士大半专会摹调,只如今就算得江左夷吾,让他推群独步了。” |
五十步笑百步 | 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天步艰难 | 天步:时运。国运艰难。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诗经·小雅·白华》:“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
高视阔步 | 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概不凡。也形容傲慢看不起人的神气。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汉魏 刘桢《隋书 卢思道传》:“俄而抵掌扬眉,高视阔步。” |
步月登云 | 步上月亮,攀登云霄。形容志向远大。明·谢谠《四喜记·赴试秋闱》:“我劝你休带怜香借玉心,顿忘步月登云志。”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志向。 | 明·谢谠《四喜记·赴试秋闱》:“我劝你休带怜香借玉心,顿忘步月登云志。” |
故步不离 | 故步:旧的步法。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 作谓语、定语;指人守旧。 | 清·张履祥《与陈乾初书》:“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无所进步,是以故步不离耳。” |
昂首阔步 | 昂:仰;抬头;阔步:大踏步向前走。抬起头;大步走向前;形容精神振奋勇往直前的样子。有时也用来形容态度高傲。 |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人的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 李大钊《青春》:“惟有昂首阔步,独往独来,何待他人之援手。” |
绳趋尺步 | 绳、尺:木工校曲直、量长短的工具,引伸为法度;趋:快走;步:行走。指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 |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 《宋史 道学传三 朱熹》:“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 |
鹰视狼步 | 象鹰那样看东西,象狼那样走路。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 联合式;作定语;含贬义。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伐吴外传》:“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 |
独步一时 | 独步:独一无二。形容当代独一无二;无与伦比。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非常突出。 | 《宣和画谱 郭熙》第11卷:“论者谓熙独步一时,虽年老落笔益壮,如随其年貌焉。” |
国步艰难 |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旧五代史 萧顷传》:“时国步艰难,连师倔强,率多奏请,欲立家庙于本镇,顷上章论奏。乃止。” |
退步抽身 | 指辞去官职,退居家中。 | ||
国步方蹇 |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作谓语、定语;指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南朝·宋·谢庄《孝武帝哀策文》:“王室多故,国步方蹇。” |
安步当车 | 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 偏正式;作谓语;中性,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
规言矩步 | 比喻言行谨慎,合乎法度。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曩以汝为古君子,故任汝放诞,未敢侮汝。汝近乃作负心事,知从前规言矩步,皆貌是心非,今不复畏汝矣。” |
一步一个脚印 | 比喻做事踏实。 | 作宾语、分句;用于口语。 | 老舍《正红旗下》:“只有正正堂堂,一步一个脚印的妇人才能负此重任。” |
故步自封 | 故:过时的;旧:故步。原来的步伐;老步子;封:限制;自封:把自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指自己停滞在老路上。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或革新。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清 梁启超《爱国论》:“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而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 |
终身让路,不枉百步 | 枉:白白地,冤枉。一辈子给人让路,也不会多走一百步冤枉路。比喻对人谦让不会有什么损失。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新唐书·朱敬则传》:“敬则兄仁轨……尝诲子弟曰:‘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
寸步难行 | 寸步:寸步之路;形容距离非常短。①形容走路十分艰难;连很短的路都不容易走。②亦形容陷入窘境;无力摆脱。也作“寸步难移”、“寸步不移”。 | 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处境艰难。 | 元 白仁甫《东墙记》:“听了他凄凉惨切,好教我寸步难行。” |
方领矩步 |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联合式;作定语;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儒林传序》:“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 |
寸步不离 | 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紧密相连。 |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
步步进逼 | 一步一步地逼进。 | 作谓语、定语;指一步一步地逼进。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8回:“他俩见凌、通二妖步步进逼,心中也是大怒,忙使手中兵器上前敌住。” |
七步奇才 | 有七步成诗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 作宾语;比喻人才思敏捷。 | 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文事》:“七步奇才,羡天才之敏捷。” |
步态蹒跚 | 走路摇摆、缓慢的姿态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走路缓慢的姿态。 | |
得步进步 | 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 | 作谓语、定语;指人贪心不足。 |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自北宁失败后,法人得步进步,海疆处处戒严。” |
龙骧虎步 | 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 三国 魏 嵇康《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 |
跬步千里 | 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比喻学习应该有恒,不要半途而废。 | 作宾语、定语;指积少成多。 | 《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大步流星 | 流星:比喻走得快。形容步子很大;走得飞快。 | 主谓式;作状语;用于走路。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边,大步流星地走着。” |
踏步不前 | 在原地踏步,没有前进。比喻事情没有进展。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没有进展。 |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三章:“你们以为武汉在望,唾手可得,为什么我们倒在这儿踏步不前?” |
鸭步鹅行 | 鸭和鹅行八字步,因用以形容人走路迟缓摇晃的样子。 | 作定语、状语;用于老年人。 |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我觑不得你(衤肖)宽也那褶下,肚叠胸高,鸭步鹅行。” |
迈四方步 | 不慌不忙,慢吞吞地走路,比喻办事缓慢。 | ||
竿头一步 | 比喻更进一步。 | 作宾语、定语;用于学业等。 | 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勇猛精进,竿头一步。” |
蛇行鼠步 | 步:步行。形容谨小慎微。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新广东武生《黄萧乔回头》:“虽小道亦有可观,但我见贤弟蛇行鼠步,鬼鬼马马,无文无气。” |
跬步不离 | 跬步:半步,极短的距离。半步也不离开。形容关系亲密。 | 作谓语、定语;指紧密相连。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小家不知别嫌疑。” |
亦步亦趋 | 亦:也;步:行走;趋:快走。原指学生紧紧追随老师;后来形容处处模仿或一味地追随他人。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
远行无急步 | 长途跋涉不能用急速的步子。比喻完成重大任务,不能急躁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后西游记》第十回:“远行无急步。此去灵山,路程遥远,老师忙也不在一时。” |
龙行虎步 | 行走的姿态像龙那样威武;像老虎那样矫健。多形容人的举止行动威仪庄重;如龙虎不凡。旧时指帝王的仪态。 | 联合式;作宾语、状语;含褒义。 | 《宋书 武帝纪》:“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 |
独步天下 |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 动宾式;作谓语;指独一无二。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戴良》:“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
步罡踏斗 | 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称。罡,北斗七星之柄。斗,北斗星。 | 作谓语、宾语;用于迷信等。 | 《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孔明]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
寿陵失步 | 《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后以“寿陵失步”比喻仿效不成,反而丧失了固有技能。 | 作宾语、定语;同“邯郸学步”。 |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
千载独步 | 载:年;独步:超群出众。古往今来,超群出众,独一无二。 | 作谓语、定语;指杰出的人。 | 唐·李阳冰《<草堂集>序》:“自三代已来,《风》《骚》之后,驱驰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惟公一人。” |
三脚两步 | ①形容走得快。②谓走不多远。 | 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太太三脚两步,走进房间。表老爷周大权,押着行李也就来了。还有跟来的丫头,忙着替太太找梳头家伙,又找盆打洗脸水。” |
蹇视高步 | 指昂首阔步。 | 作谓语、定语;指昂首阔步。 | 鲁迅《坟 摩罗诗力说》:“夫中国之立于亚洲也,文明先进,四邻莫之与伦,蹇视高步,因益为特别之发达。” |
十步香草 | 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 作宾语、定语;指处处都有人才。 | 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一步一计 | 指人善于使用计谋,诡计多端。 | 作谓语、定语;指足智多谋的人。 | |
平步青云 | 平:平稳;稳当;步:行步;走上;登上;青云:青天。比喻官位很高。比喻一下子轻易地登上了很高的官位。旧时用以形容科举及第;或陡然富贵。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祝辞。 | 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三卷:“廉宣仲才高,幼年及第,宰相张邦昌纳为婿。当徽宗时自谓平步青云。” |
膝行肘步 | 膝盖和胳膊肘着地行走;匍匐而行。形容地位卑下,不敢与别人平起平坐。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动作。 | 唐·王勃《山亭思友人序》:“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
高步阔视 | 同“高视阔步”。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风度。 | 清·袁枚《新齐谐·冷秋江》:“果见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阔视,持大扇击手作拍板,口唱《大江东》,于于然来。群鬼尽散。” |
亦趋亦步 | 见“亦步亦趋”。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主见。 | 《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
稳步前进 | 按适当的步骤推进工作。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毛泽东《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大家要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使我们的国家稳步前进。” |
寸步难移 | 见“寸步难行”。 | 作谓语、定语;比喻处境艰难。 |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想当年在小舟中,寸步难移。”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 复句式;作谓语、状语;比喻即使取得好成绩,还要努力。 | 宋 朱熹《答陈同甫书》:“但鄙意更欲贤者百丈竿头进取一步,将来不作三代以下人物。” |
鹰视虎步 | 见“鹰视狼步”。 | 作定语、宾语;指人举止。 |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专功杀之性,不可亲也。” |
脚高步低 | 形容步履倾斜。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人躲在芦苇丛中,望后面时,那火把渐近,三人心里越慌,脚高步低,在芦苇里撞。” | |
步履如飞 | 形容行进很快。 | 作谓语、状语;指速度快。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5回:“那道人步履如飞,一直往西去了。” |
一步三摇 | 指人走路摇晃或者悠闲自得的样子。 | 作谓语、状语;用于口语。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9回:“嘱咐家丁看门户,他这才一步三摇来到大门。” |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 芳草:香草,比喻美德。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 作宾语、定语;指处处都有人才。 | 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单步负笈 | 单步:徒步;笈:书箱。形容不怕辛苦个人独自背着书箱去求学。 | 作谓语;指只身求学。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单步负笈,苦身持力。” |
举步生风 | 形容走路特别快或办事干净利索。 | 作谓语;指人走路或办事。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相见了,便觉得分外高兴,说话处,脾胃多燥,行事时,举步生风,是这二种人与他说得活着。” |
昂头阔步 | 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备发或态度傲慢。参见“昂首阔步”。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精神。 | |
虎步龙行 |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 作谓语;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 | 《宋书 武帝纪上》:“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早为其所。” |
以五十步笑百步 | 作战时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青云独步 | 喻人的地位或学问无与伦比。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能人。 | 《白雪遗音·八角鼓·才郎夜读书》:“发悬梁,锥刺股;如囊萤,雪当烛。必不叫尔自辛苦。到后来,才得这万里鹏程,青云独步。” |
步后尘 | 后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指跟在别人后面追随模仿。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明·屠隆《昙花记·讨贼立功》:“副帅好当前队,老夫愿步后尘。” |
步步登高 | 一步一步地向高处登。比喻不断上升。也形容官运亨通;连续得到提升。 | 偏正式;作谓语;比喻地位步步高升。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他只会从空放下,不会步步登高。” |
移形换步 | 犹移步换形。形容变化多端。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 钱谦益《与方尔止书》:“八旬之内,势变多端,尽寸之间,移形换步。正所谓波澜独老成也。” |
步线行针 | 比喻周密布置。 | 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周密安排设计。 |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那怕你指天画地能瞒鬼,步线行针待哄谁?又不是不精细,又不是不伶俐。” |
卬头阔步 | 指抬头大步前行。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精神。 | 宋梅尧臣《十九日出曹门见水牛拽车》诗:“卬头阔步尘蒙蒙,不似缓耕泥洦洦。” |
望而却步 | 看到困难或危险就往后退缩。形容遇到强敌或困难时就退缩不前。却步:向后退却。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明 徐光启《复周无逸学宪》:“且以裕蛊所为,思之痛心,望之却步。” |
步步为营 | 步:古时五尺为步;步步:表示距离近;营:军事营垒。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现常用来比喻行动、做事谨慎;稳扎稳打。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做事谨慎。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1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 |
虚庭一步 | 庭:庭院;一步:来回走动。在空旷的庭院中徘徊。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孔尚任《桃花扇·会狱》:“你看月色过墙,照的槐影迷离,不免虚庭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