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老的成语

有关老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老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百年谐老 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作谓语、宾语;祝人新婚。《全元散曲 集贤宾 皂罗袍》:“美满恩深情厚,原百年谐老,共守白头。”
养小防老,积谷防饥 积:聚,储蓄。生养儿子是为了方便老年生活,储存谷物是为了防备荒年挨饿。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养小防老,积谷防饥。”
老虎头上搔痒 比喻不自量力。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比喻句。蔡东藩《明史演义》第63回:“今严嵩父子,威焰薰天,一百个仇鸾,尚敌不过他,老虎头上搔痒,无补国家,转取祸戾,何苦何苦!”
老羞成怒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因羞愧恼恨而发怒。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那一个老羞成怒,就假公济私,把他参改,拿问在监。”
老不晓事 年老而不明白事理。作谓语、定语;用于责骂人等。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植益内不自安”注:“老不晓事,强著一书,悔其少作。”
老医少卜 少卜:年轻的卜卦人。年老的医生经验丰富,年少的卜者勇于决断。比喻各有所长,不应偏废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鹖冠子·世贤》陆佃注:“语曰:‘老医少卜。’盖老医更多病矣。”
年老体衰 年事已高,身体衰弱。作谓语、定语;用于老年人。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七章:“再想到母亲时,又感到她年老体衰,像她这样年岁的人……”
安老怀少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为人处世的美德。南朝 梁 陆倕《石阙铭》:“安老怀少,伐罪吊民,农不迁业,市无易贾。”
归老菟裘 菟裘:古地名。指归老于菟裘。现指退隐。作谓语、宾语;指退隐。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矣。”
春归人老 归:回去。比喻女人青春已去,人老珠黄。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女性。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三折:“只怕你春归人老,花残月缺,树倒根摧。”
皇天无老眼 皇天:上天。老天爷没有长着眼睛,不能公正对待世事。作宾语、定语;用于感慨不公。唐·杜甫《送惠二归故居》:“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
归老林下 指回到幽雅处所,度过晚年。作谓语、宾语;指退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翩翩》:“大业已归老林下,意侄已死,忽携佳孙美妇归,喜如获宝。”
归老田间 指回到幽雅处所,度过晚年。作谓语、宾语;指退休。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回:“我明日即行辞职,还是归老田间罢。”
老生常谭 谭:同“谈”。指年老书生的平凡议论。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意的话作谓语、宾语;指没有新意的话。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练达老成 老练稳重。作谓语、定语;指人老成。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便是个练达老成人也只得如此,何况于你?”
养儿防老 父母养育儿子;防备年老时无人照顾。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常与积谷防饥连用。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徐娘半老 指中年妇女虽不再娇美;但尚有风韵。后泛指有风韵的妇女已过中年。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人。《南史 后妃传下 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少年老诚 见“少年老成”。作谓语、定语;指人年轻稳重。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9回:“现在的玉郎早已不是你我在能仁寺初见的那个少年老诚的玉郎了。”
老身长子 自己老了,儿子也长大了。指终身。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战国·赵·荀况《荀子·儒效》:“乃始率其群徒,辩其谈话,明其辟称,老身长子,不知恶也。”
半老徐娘 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月下老人 神话传说中主管人间婚姻的神。后来指媒人的代称。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媒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笔老墨秀 指笔姿老到而墨韵清秀。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文笔。明 宋濂《跋东坡书〈乳泉赋〉后》:“李侍郎微之,谓笔老墨秀,挟海上风涛之气,当为海内苏书第一,诚知言也。”
年老色衰 色:容貌,美色。指女人因上了年纪而衰老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女性。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38回:“那王妈妈自幼在勾栏中出身,后来年老色衰,沦落无靠,遂为人佣仆。”
青山不老 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作宾语、定语;指时间久。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后报。”
老死不相往来 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彼此一直不发生联系。先秦 李耳《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爱老慈幼 慈:慈爱。爱护老人与儿童。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很有礼貌。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怜贱,爱老慈幼之恩,莫不悲号痛哭。”
恤老怜贫 周济老人,怜惜穷人。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指怜惜弱小阶层。元·刘时中《端正好·上高监司》:“恤老怜贫,视民如子,起死回生。”
老虎头上打苍蝇 比喻胆大妄为,自己找死。作宾语、分句;指胆大妄为。清·刘鹗《老残游记》第20回:“问他有脑袋没有?谁敢在老虎头上打苍蝇。”
白头偕老 白头:指头发全白了;偕:共同;老:老年。夫妻共同生活到头发白了的老年。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作祝颂之辞。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独怪老年夫妇相视如仇者,不知何意?或曰:‘非如是,焉得白头偕老哉!”
识途老马 认识路的老马。比喻熟悉情况、富有经验的人。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开山老祖 佛教语,指最初建立寺庙的人,即始祖。比喻学派的创始人。作主语、宾语;指开创者。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从帮忙到扯淡》:“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不得帮忙的不平。”
人老心不老 指人虽然老了,但有一颗年轻的心。作谓语、定语;用于老年人。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他这个汉子,人老心不老,有朝一日,会靠不住的。”
老古董 古老的或过时的东西,也指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守旧的人。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84回:“要是老古董儿问起来呢,你就说我已回寺。”
三老五更 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礼记·文王世子》:“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乐记》:“食三老五更于大学。”
老弱残兵 军队中年老、体弱、伤残的士兵。指军队中丧失战斗力的部分。也比喻年老体弱、能力很差的人。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即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老谋深算 老:老练;谋:计谋;深:很;算:打算。指周密地筹划;深远地打算。形容人老练精细;很有谋略。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清 曾朴《孽海花》第29回:“沉毅哉!老谋深算,革命军之革命家。”
江东父老 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的地区。故乡父兄之辈。联合式;作宾语;用于有愧时。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笑曰:‘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老骥伏枥 骥:千里马;枥:马槽。伏枥:就着马槽吃食。老的千里马虽然趴在槽头吃食;但仍想奔驰千里。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壮志。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含褒义。三国 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八辈子 极为古老、陈旧的。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8回:“他啊,那么个麻脸儿,我八辈子也看不上!”
笑面老虎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心地凶狠的人。李良杰《人生》:“现在,我算领教到他这微笑的厉害了——简直是笑面老虎。”
玉关人老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归,上和帝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原生入玉门关。”后以“玉关人老”借指久戍思归之情。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归,上和帝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原生入玉门关。”《宋史·蔡挺传》:“[挺]在渭久,郁郁不自聊,寓意词曲,有‘玉关人老’之叹。”
老态龙钟 老态:老年人的体态;龙钟:行动不灵活。形容年老体衰;动作迟缓。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人等。宋 陆游《听雨》:“老态龙钟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
携老扶幼 携:牵引,搀扶。指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形容不分老少全部出动。作宾语、状语;指全部出动。《新唐书·魏征传》:“贞观初,频年霜早,几内户口并就关外,携老扶幼,来往数年,卒无一户亡去。”
望梅阁老 喻徒有虚名之官。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白居易《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咏所怀》:“望梅阁老无妨渴,画饼尚书不救饥。”
老蚕作茧 老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自己束缚自己。作宾语;指自我束缚。宋·苏轼《石芝》:“老蚕作茧何时脱?梦想至人空激烈。”
地老天荒 指经历的时间极久。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经历的时间极久。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诗吟的神嚎鬼哭,文惊的地老天荒。”
一家老小 谓全家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当日接了书信,便与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带从者百余人,车百余辆,径望兖州而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七卷:“你若无事退回,我自养你一家老小,如要原钱还府,也是我出。”
老莱娱亲 表示孝顺父母。作宾语、定语;指孝敬父母。西汉 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活到老,学到老 指人一生虚心好学。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人爱学习。老舍《老舍短篇小说选·后记》:“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今天能看出昨天的缺欠或错误,正好鞭策自己努力学习,要求进步。”
老大徒伤悲 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反老成童 反:同“返”,归,还。道教语,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作定语、宾语;用于老年人。《旧唐书·王守澄传》:“服一刀圭,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复能反老成童。”
年老力衰 年事已高,身体衰弱。作谓语、定语;用于老年人。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9回:“因他年老力衰,将买卖收了,临别时就将此楼托付我了。”
未老先衰 年纪还不大就衰老了。多指由于精神或体力负担过重而导致过早衰老。复句式;作主语、谓语;含贬义。唐 白居易《叹发落》诗:“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发先衰。”
虐老兽心 虐老:虐待老人。喻残暴凶狠而无仁义,有如野兽。汉 班固《汉书 武五子传》:“呜呼!薰鬻氏虐老兽心,以奸巧边氓。朕命将率,徂征厥罪。”汉 司马迁《史记 王世家》:“于戏!荤粥氏虐老兽心,侵犯寇盗,加以奸巧边萌。”
老当益壮 老:老年;当:应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壮盛;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男女老小 泛指所有的人。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泛指所有的人。洪深《五奎桥》:“你到底是帮助救活了桥东几十家的男女老小呢!让我们拆桥吧!”
长天老日 指夏季昼长的日子。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贾母因向宝钗道:‘你也去,连你母亲也去;长天老日的,在家里也是睡觉。’”
老死牖下 牖:窗。形容得享天年。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假若误出误入,那有罪的老死牖下,无罪的却命绝了囹圄刀锯之间,难道头顶上这个老翁,是没有眼睛的么?”
负老提幼 见“负老携幼”。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出行。《云笈七签》卷十九:“当期之世,水旱蝗虫,五谷饥贵,兵革并起,人民疾疫,道路不通,负老提幼,散流他方。”
老马嘶风 嘶:马叫。马老了但雄风犹在,鸣叫的声音还很雄壮。作宾语、定语;用于老年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这位舅太太也算就得个‘老马嘶风,英心未退’了!”
以老卖老 仗着年纪大、资格老而自以为比人高明。ü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张:(遇见了爷爷辈的这般以老卖老的同事,只好顺嘴胡溜,嘻嘻地)是啊是啊,陈奶奶。”
老子天下第一 老子:不谦虚的人的自称。自以为是天下第一号人物。作定语、宾语;指人很狂妄。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
老鸹窝里出凤凰 老鸹:乌鸦;凤凰:古代鸟王。比喻在卑微的环境中出了高贵的人物。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三姑娘的混名儿叫‘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
老鼠见猫 比喻十分惧怕。作宾语、定语;指人胆小。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月英见了焦氏,犹如老鼠见猫,胆丧心惊,不敢不跟着他走,到家又打个半死。”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比喻害人的东西,大家一致痛恨。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敬老恤贫 老:年老的人。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敬老怜贫。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四折:“吾神又将小女桂花配与奇童为妻,则为你恤孤念寡,敬老怜贫,因此感动天地也。”
老虎屁股摸不得 比喻自以为是了不起,听不得批评意见,一触即跳。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
沧浪老人 指隐者、渔父。作宾语、定语;指渔翁。《楚辞 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倘若有情意,也会因悲伤而衰老的。常用以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坞的。作宾语、定语;用于感伤时。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还年却老 恢复年轻,长生不老。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朝·宋·颜延之《庭诰文》:“炼形之家,必就深旷,反飞灵,糇丹石,粒芝精,所以还年却老,延年驻彩。”
老婆当军 比喻毫无用处,只是充数而已。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6回:“俺们说话不中听,老婆当军,充数罢了。”
老成练达 练达:指阅历多而通达人情。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作谓语、定语;指人老练。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最喜欢读左秋明《春秋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骥:骏马,千里马;枥:马槽。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作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老年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长春不老 犹言长生不老。作谓语、定语;指长久生存,永不衰老。《醒世恒言 李道人独步云门》:“各要寻几件希奇礼物上寿,祝他个长春不老。”
老虎头上扑苍蝇 比喻自己找死。作宾语、分句;指胆大妄为。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老虎头上扑苍蝇,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
老老大大 指年事已高。作谓语、定语;用于老人。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十卷:“师曰:‘老老大大汉,住处也不知。’”
布袋里老鸦 比喻虽然活着,但象死了一样。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清·瞿灏《通俗编·禽鱼》:“钦山邃曰:‘布袋里老鸦,虽活如死。”
打死老虎 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作宾语、定语;指攻击失势的人。鲁迅《坟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我以为‘打死老虎’者,装怯作勇,颇含滑稽,虽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却怯得令人可爱。”
告老还家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作谓语、宾语;指官员辞官回家。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4回:“名唤王忠,曾做过宰辅,如今告老还家。”
老生常谈 老生:老书生。原指老书生经常谈论的事物或观点。后泛指毫无新意的理论或老话。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没有新意的话。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携老扶弱 搀着老人,扶着体弱者。亦作“携老扶幼”、“携老挈幼”。作谓语、状语;指相互帮助。《晋书·刘琨传》:“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
敬老慈穉 见“敬老慈幼”。
白头到老 白头:头发白。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作谓语、定语;用于夫妻。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小娘半老之际,风波历尽,刚好遇个老成的孤老,两下志同道合,收绳卷索,白头到老。”
老之将至 多用作自称衰老之语。作宾语、定语;多用作自称衰老之语。宋·陈亮《谢胡参政启》:“少不如人,所向墙壁;老之将至,乃罣网罗。”
姜桂之性,到老愈辣 姜:生姜;桂:肉桂;性:性质。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刚强。作定语、宾语;指人的性格。《宋史·晏敦复传》:“况吾姜桂之性,到老愈辣,请勿言。”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 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作宾语、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2卷:“自古道,‘养儿待老,积谷防饥。’你我年过四旬,尚无子嗣。光阴似箭,眨眼头白。百年之事,靠着何人?”
敬老怜贫 老:年老的人;怜:怜恤。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的品德。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四折:“吾神又将小女桂花配与奇童为妻,则为你恤孤念寡,敬老怜贫,因此感动天地也。”
不知老之将至 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遗老孤臣 指改朝换代后已经失势而仍效忠前朝的老臣。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昔者改姓易代,兴亡倏忽,一二遗老孤臣,不忍见宗社之倾,君父之辱,犹或黄冠草履,歌哭空山,乱礁穷岛,相望饮泣。”
白发偕老 白头:头发白。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作谓语;用于夫妻。冯德英《迎春花》第20章:“淑娴抱着与孙若西白发偕老的贞操节烈的决心,等待着孙若西的花轿。”
后台老板 戏班子的老板。指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作宾语、定语;指幕后操纵。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13章:“有党的领导,和供销社拉上关系,又有国家银行做后台老板,咱怕什么?”
华颠老子 华:头发花白;颠:头颅。指头发花白的老头子。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老人。曾朴《孽海花》第18回:“最难得的,仍是原班,不弱一个!不是绿鬓少年,都换了华颠老子了。”
天不憗遗一老 憗:愿;遗:留。天公不愿意留下这一个老人。作宾语、定语;用于对老人的悼词。《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不憗遗一老,俾守我王。”
看文老眼 形容评论文章的高手。作宾语、定语;用于阅读文章等。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6回:“如品论讹错,以后再不敢自居看文老眼。”
老马为驹 驾驭老马像驾驭马驹一样。比喻把老人当作孩童轻慢对待。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诗经·小雅·角弓》:“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
少年老成 老成:经历多。阅历广。懂得人情事故。人虽年轻;却很老练稳重。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汉 赵岐《三辅决录 韦康》:“韦元将年十五,身长八尺五寸,为郡主簿。杨彪称曰:‘韦主簿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千里之驹。’”
老朽无能 老朽:衰老陈腐。形容人衰老不能做什么事情。作谓语、定语;用于自谦。郑愚《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序》:“以耽沈之利欲,役老朽之筋骸。”
天下老鸹一般黑 比喻坏人坏事各地都差不多,到处都是一样黑暗。作宾语、分句;用于感慨。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众人笑道:‘这更奇了!天下老鸹一般黑,岂有两样的?’”
老熊当道 当道:把路挡住。比喻猛将镇守要塞。作宾语;指猛将镇守要塞。清·钱谦益《元日杂题长句八首》之五:“老熊当道踞津门,一旅师如万骑屯。”
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移祸:嫁祸。把祸患转嫁给别人。比喻有罪过的人安然无事,嫁祸于无辜的人。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5卷:“险些儿送了秀童的性命。正是: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