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往的成语

有关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往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白往黑归 比喻只看表面不看本质。作宾语、定语;指人前后不一。
鉴往知来 鉴:仔细考察。仔细考察过去;就可以推知未来。连动式;作定语、宾语、分句;审察过去,就可以推断未来。《诗经 大雅 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一来一往 形容动作的反复或交替。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七回:“行者暗笑道:‘好是耳聋口哑!不要走!看棍!’那怪更不怕,乱舞枪遮拦。在那半空中,一来一往,一上一下,斗到三更时分,未见胜败。”
否往泰来 见“否2去泰来”。作谓语、宾语;指厄运结束。唐·林谔《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否往泰来,圣作惠出。”
无往不克 无论到哪里,没有不胜利的。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通典·食货》:“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
无往不利 所到之处;没有不顺利的。指处处行得通。紧缩式;作谓语;含褒义,指处处行得通。唐 李虚中《命书》:“官高禄厚,无往不利。”
徒劳往返 来来回回白跑。徒劳:白费力气。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若遣京军远涉边境,道路疲劳,未必可用,而沿途骚扰,害亦不细,倘至彼而虏已退,则徒劳往返耳。”
古来今往 从古代到现代。作定语、状语;指从古到今。明·天然痴叟《石点头·江都市孝妇屠身》:“古来今往夕阳中,江山依旧在,塔影自凌空。”
开来继往 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作谓语、定语;指循环。《诗刊》1978年第4期:“谁都说,开来继往,军民喜悦。”
不追既往 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追究。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不计较过去的事情。清 林则徐《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闻该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谕,已来者尽数呈缴,未来者断绝不来,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
老死不相往来 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彼此一直不发生联系。先秦 李耳《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乐往哀来 欢乐逝去,悲哀到来。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汉·张衡《思玄赋》:“惟盘逸之无瞋兮,惧乐往而哀来。”
日往月来 形容岁月流逝。联合式;作分句;形容岁月不断流逝。《周易 系辞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长此以往 长:长久;此:如此;这样。长久这样下去。偏正式;作分句;指时间久了会有不好的结果。鲁迅《书信集 二五六 致张廷谦》:“倘长此以往,恐怕要日见其荒凉。”
先言往行 行:行为。指前代圣贤的言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先言往行,人物雅俗,甘泉遗仪,南宫故事,画地成图,抵掌可述。”
继往开来 继:继承;往:过去;来:未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文公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
心乡往之 对某人或某些事物心里很仰慕。作谓语、定语;表示对人或事的向往。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循环往复 周而复始;去而复来。形容不断反复。循环:沿环行走;无始无终。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唐 李华《祭亡友故扬州功曹萧公文》:“古称管鲍,今则萧李,有过必须,无文不讲,知名当世,实赖吾人。循环往复,何日亡此。”
无往不复 谓未有往而不返的。谓事物的运动是循环反复的。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易·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孔颖达疏:“初始往者必将有反复也。”
神往神来 指精神相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陆时雍《<诗镜>总论》:“假令以《石豪》诸什与古人作,便是首首皆情,此皆有神往神来,不知而自至之妙。”
来来往往 指多次来和去交往作定语、状语;多用于口语。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3回:“两个在阵前,来来往往,番番复复,搅做一团,扭做一块。”
彰往察来 彰:明显、显著。指记载往事不使埋没,好据以考察未来。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周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来而不往非礼也 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作宾语、分句;用于人际交往。《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既往不咎 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责任。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对以往的错不再责备。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君子不究既往 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究:追究;既往:已经过去的事情。道德高尚的人不追究已过去的事情。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柳暗花明》:“就是俗语说:君子不究既往嘛。何况咱们还是亲戚!”
暑往寒来 热天过去了,冷天来到了。形容时光的流逝。亦作“暑来寒往”。作状语、分句;指时光流逝。南朝·梁简文帝《中书令临汝灵侯墓志铭》:“草茂故辙,松插新枚。月明泉暗,暑往寒来。”
信使往来 信使: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使者。使者来来往往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陈宣帝》:“信使往来,礼文相匹。”
长往远引 指引身远行,一去不返。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明 张居正《再乞归葬疏》:“兹又奉圣母申命之颁,耿耿孤忠,宁敢自负。但臣今日所祈,非欲长往远引,忍于背违者也。”
有来有往 指对等行动。所指因文而异。作谓语、宾语;指交往。陶行知《怎样做小先生》十一:“你既虚心的请教他,他也会虚心的请教你。最好的教育是有来有往。”
寒来暑往 寒冷的冬季来临了;暑热的夏日过去了。形容时间的不停流逝。联合式;作谓语、状语;比喻时间的更替。《周易 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自今以往 从今以后。作状语、分句;用于书面语。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寄语某君,自今以往,更委身于祖国文学……苟能为索士双亚、弥尔顿,其报国民之思者,不已多乎?”
独往独来 指行动自由,没有阻碍。又指作文用字独具一格,后指单独往来。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指单独往来。庄周《庄子 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人来客往 指礼节性的应酬往来。也指来往客人很多。同“人来客去”。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偶然在家空闲两日,又得分拨家事,整理行囊。再加上人来客往,道乏辞行,转眼间早已假期将满。”
改往修来 谓改变以往的错误,修治来日的善行。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行为等。《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愿改往修来,自求多福。”
往返徒劳 徒劳:白花力气。来回白跑。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大夫今日见谕,公则公言之,私则私言之,不必效舌剑唇枪,徒劳往返耳。”
行不知往 行:走。行路不知道走向何方。指行动不能自主,只能听任自然摆布。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故行不知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心弛神往 弛:心神向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宋 欧阳修《祭杜公文》:“系官在朝,心往神驰,送不临穴,哭不望帷。”
遁世长往 避世隐居而长期不出。作谓语、定语;用于隐居。明·归有光《白庵程翁八十寿序》:“其所见四方贤公卿大夫、名士才人有几;遁世长往、怀道蕴术之士有几?”
礼尚往来 尚:注重。在礼节上要注重有来有往。后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对你就怎么样。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际关系。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露往霜来 喻岁月迁移,时光流逝。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时间变化。晋·左思《吴都赋》:“露往霜来,日月其除。”
南来北往 有的从南往北,有的从北往南。也泛指来来往往。作定语、分句;指来来往往。宋 叶适《修路疏》:“南来北往,何忧带水拖泥;朝去暮来,不到撞头磕脑。”
彰往考来 谓彰明往事,考察未来。语本《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孔颖达疏:“往事必载,是彰往也;来事豫占,是察来也。”高亨注:“彰往,表明往事也。察来,观察来事也。”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本《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孔颖达疏:“往事必载,是彰往也;来事豫占,是察来也。”高亨注:“彰往,表明往事也。察来,观察来事也。”
送往劳来 见“送往迎来”。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忙于交际应酬。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今来古往 犹古往今来。作定语、状语;指从古到今。唐·崔珏《道林寺》诗:“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
事往日迁 谓事情和时光都已过去。作谓语、定语;指事情等。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感悟遂晚,事往日迁。”
一来二往 来来往往次数多。作状语、分句;用于口语。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一章:“只因路上种种劳苦波折,常需互相照应,一来二往,也就近乎起来。”
情深一往 谓对人或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对人或物。清·王晫《今世说·豪爽》:“茅名兆儒,一字雪鸿,浙江钱塘人,孤介自持,情深一往。”
乍往乍来 形容来去行踪不定。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三:“最是那不大段计利害、乍往乍来底念虑,相续不断,难为驱除。”
倏来忽往 倏:极快的;忽:突然。指来去迅速作谓语、状语;指来去迅速。晋·潘岳《射雉赋》:“栎雌妒异,倏来忽往。”
日来月往 见“日往月来”。作宾语、状语;用于岁月流逝。唐·刘商《胡笳十八拍》之十二:“日来月往相催迁,迢迢星岁欲周天。”
一反既往 一:完全;既往:从前。完全与从前相反。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同一反常态。
心驰神往 整个心思都奔向那里。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心:心思;驰:奔向。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思想集中在想象或希望的事情上。一般作谓语。《隋书·史祥传》:“身在边隅,情驰魏阙。”
前言往行 指前代圣贤的言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周易·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极往知来 通晓过去,预知未来。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柳宗元《迎长日赋》:“探赜索隐,得郊祀之元辰;极往知来,正邦家之大体。”
知来藏往 指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联合式;作谓语;用于人。《周易 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告往知来 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作谓语、定语;指据此知彼。《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令人神往 令:使得;神往:心里向往憧憬。某种景象使人很向往、羡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愿望。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今著述湮没,怅望当时蹈海之风,令人神往不已。”
白往黑来 比喻变化极大。《列子·说符》:“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意往神驰 形容心神向往,不能自持。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驰,身上不知怎样才好。”
勇往直前 勇敢地一直向前。形容毫无畏惧地迎着困难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从俱摩拳擦掌,个个勇往直前。”
迎来送往 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接待工作。《庄子·山木》:“其送往而迎来,来者勿禁,往者勿止。”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彼此不往来。《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古往今来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联合式;作定语、状语;指从古到今。晋 潘岳《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
你来我往 相互来往。多指亲朋好友之间交往频繁作谓语、分句;指交往。明·郭勋《英烈传》第43回::“胡深就把大刀抵住,你东我西,你来我往,战上五十余合。”
常来常往 经常来往或访问的行动、习惯或事例。作谓语、宾语;指经常来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想这许多妖怪在园里,还了得!头里人多阳气重,常来常往不打紧。”
梦往神游 往:归向,向往。做梦也在向往思念。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夏衍《也谈戏剧语言》:“抛开自己,以这个角色自居,梦往神游,设身处地,再考其关目,试其声音,然后把最准确、最传神的台辞‘直书’下来。”
寒往暑来 寒冬已过,盛夏将至。指四季的轮回。泛指时光流逝作宾语、状语;比喻时间的更替。南朝·宋·鲍照《伤逝赋》:“寒往暑来而不穷,哀极乐反而有终。”
一往无前 形容勇猛地、无畏地一直向前进(一往:一直向前进;无前:前面没有东西能阻挡)。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明 孙传庭《官兵苦战斩获疏》:“曹变蛟遵臣指画,与北兵转战冲突,臣之步兵莫不一往无前。”
溘然长往 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常作悼念死者用词。作谓语;常作悼念死者用词。《楚辞·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
神醉心往 心神陶醉向往。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叶式《题<诚意伯刘公集>》:“此仆所为神醉心往,而窃怪天人之未深识也。”
人来人往 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作谓语、定语;指人不断。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送往迎来 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形容忙于交际应酬。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他。”
暑来寒往 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作状语、分句;指时光流逝。南朝 梁 陆倕《石阙铭》:“暑来寒往,地久天长,神哉华观,永配无疆。”
英特迈往 迈往:超越前人。英俊威武的姿态超越前人。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中》:“至东坡则云:‘平生万事足,所欠惟一死。’英特迈往之气可畏而仰哉!”
往蹇来连 谓往来皆难;进退皆难。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周易·蹇》:“六四:往蹇来连。”
跋来报往 匆匆地跑来跑去。跋,通“拔”。作谓语、状语;指来往。语出《礼记 少仪》:“毋拔来,毋报往。”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拨、赴皆疾也。”
溘焉长往 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作谓语;常作悼念死者用词。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不咎既往 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不计较过去的事情。春秋 孔子《论语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英姿迈往 迈往:超越前人。英俊威武的姿态超越前人。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陆游《乡士请妙相讲主疏》:“某人英姿迈往,隽辩绝伦,早集布金之园,久造笑云之室。”
蝉联往复 蝉联:连续相承。接连不断地反复重演。作定语、状语;用于事物等。梁启超《新民说》:“故扰乱之种子不除,则蝉联往复之破坏,终不可得免。”
心向往之 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向往:想望;之:古汉语代词。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表示对人或事的景仰。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送往事居 往:死者;居:生者。礼葬死者,奉养生者。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九年》:“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观往知来 认真研究过去,就能推测未来。作谓语、宾语;指看过去就能预知未来。《列子 说符》:“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而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一往直前 见“一往无前”。作谓语、定语;指大无畏。陶成章《浙案纪略》第四章第二节:“其行事也,常鼓一往直前之气,而不虑其他。”
冠盖往来 冠:礼帽;盖:车蓬;冠盖:借指官吏。指官吏们经常来往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4回:“长安城中,乃冠盖往来之地。”
瞰亡往拜 瞰:窥看;亡:外出。看到对方不在家时前去拜访。形容本来不想拜见,却又要走一趟拜访的过场。作宾语;用于书面语。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悠然神往 悠然:遥远的样子;神往:一心向往。形容心神似乎要飞到某个地方。作谓语;用于书面语。钱杏邨《死去了的阿Q时代》:“读这一段,使我们悠然神往。”
一碗水往平处端
知以藏往 知:通“智”,机智。机智则善于积累往日的经验,以为来日的借鉴。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周易·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虚往实归 无所知而往,有所得而归。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先秦 庄周《庄子 德充符》:“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
攘往熙来 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热闹拥挤。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一往而深 见“一往情深”。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对人或物。明·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心往神驰 谓一心向往。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等。宋·欧阳修《祭杜祁公文》:“自公之丧,道路嗟咨。况于愚鄙,久辱公知;系官在朝,心往神驰,送不临冗,哭不望帷。”
一如既往 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像从前一样。一:完全;如:像;既往:从前。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第二次握手 六》:“清末以来,到海外求学的中国人何止千百,在学业上有成就的也大有人在,可是,中国又穷又弱的现状一如既往,丝毫无所改变。”
厚往薄来 在交往中施予丰厚而纳受微薄。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礼记·中庸》:“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孔颖达疏:“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如此,则诸侯归服。”
送往视居 见“送往事居”。作谓语、宾语;指礼葬死者,奉养生者。晋·葛洪《抱朴子·臣节》:“送往视居,则竭忠贞而不回。”
熙来攘往 熙、攘:喧闹、纷乱的样子。人来人往;喧闹纷杂。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拥挤。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只见这弄堂里面,熙来攘往,毂击肩摩;那出进的轿子,更觉络绎不绝。”
往日无冤,近日无仇 俗语。指从未有过冤仇。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口语。
泰来否往 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作谓语、宾语;指厄运结束。《周易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 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 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以往鉴来 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作谓语、定语;指借鉴以前经验。《三国志·魏书·杨阜传》:“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