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赤的成语

有关赤的成语

有关赤的成语共收录52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赤绳绾足 赤绳:红绳;绾:系。指男女结成婚姻。作谓语、定语;指男女结成婚姻。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想赤绳绾足再难逃,只愿得同谐到老,历天长地久,永把琴瑟调。”
赤子之心 赤子:初生的婴儿。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形容人的心地善良、纯洁。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指报国之心。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赤贫如洗 赤贫:穷得一无所有。穷得如同被水洗过一样;什么也没有了。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极端贫穷。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1回:“老人家两个儿子,四个孙子,家里仍然赤贫如洗。”
赤膊上阵 赤膊:光着上身;指不穿盔甲;阵:泛指战场。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阵作战。形容作战勇敢;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后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的从事。也作“赤体上阵”。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比喻公然跳出来干坏事。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金无足赤 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宋 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可分开使用。晋 傅玄《傅鹑觚集 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身正则影直。”
赤心奉国 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为国效力。《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莫不赤心奉国,忠孝全身。”
丹之所藏者赤 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孔子家语·六本》:“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与处者焉。”
赤诚相待 赤诚: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作谓语、定语;用于人际交往。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3章:“这所剩的数千饥饿疲惫之师因感学生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和平日赤诚相待,暂时不忍离去,勉强可以一战。”
赤手空拳 赤手:空手。指手中没有任何武器。指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或形容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也作“空拳赤手”。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办事缺乏物质基础。元 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一折:“咱如今少米无柴,赤手空拳。”
月书赤绳 月下老人的婚姻簿和红绳。月下老人根据婚姻簿上的记载,把红绳系在男女两方的脚上,使之结为夫妻。指婚约。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四喜记·大宋毕姻>》:“幸蓝桥玉杵先投,信月书赤绳难换。”
赤县神州 中国的别称。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中原或中国。金 元好问《四哀诗 李钦叔》:“赤县神州坐陆沉,金汤非粟祸侵寻。”
赤身露体 指露出大部分身子,也指全身裸露,一丝不挂。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全身裸露,一丝不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吴班引兵到关前搦战,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露体,或睡或坐。”
神州赤县 战国时齐人邹衍称华夏之地为“赤县神州”。见《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唐刘禹锡《为京兆尹答于襄州第一书》:“盖神州赤县,尊有所厌,非他土之比。”后遂以“赤县神州”或“神州赤县”为中国的别称。作主语、宾语;指中原或中国。战国时齐人邹衍称华夏之地为“赤县神州”。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急赤白脸 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作谓语、状语;指非常焦急。浩然《艳阳天》第60章:“韩小乐见焦淑红急赤白脸,好像要吵架的样子。”
脸红耳赤 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作谓语、状语;形容人的状态。萧殷《桃子又熟了》:“没有等翻译同志把所有的问题都提出来,那个美国人竟脸红耳赤地吼起来。”
面红颈赤 见“面红耳赤”。作状语、定语;用于激动、发怒。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倘有不达时务的,捉空摘了一花一蕊,那老儿便要面红颈赤,大发喉急。”
一片赤心 一片红心。指忠诚之心。作主语、宾语;指忠诚之心。清·洪昇《长生殿·契游》:“一日圣上见了,笑问此中何有?俺就对他说,惟有一片赤心。”
拔赵帜立赤帜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作谓语、定语;指战胜对方。见“拔赵帜易汉帜”。
近朱者赤 朱:朱砂。靠近朱砂的变红。比喻接近好人容易使人变好。指外部环境具有很大影响。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晋·傅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赤身裸体 赤:光着。大部分身体或全身裸露。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全身裸露,一丝不挂。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裸体,或谁或坐。”
蓬头赤脚 头发蓬乱,光着脚丫。形容未经修饰很不整齐的样子。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明 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一回:“被人打得蓬头赤脚,衣裳粉碎。”
倦尾赤色 比喻十分困苦。作谓语;指十分困苦。《诗经 周南 汝坟》:“鲂鱼赤尾。”
白鱼赤乌 为祥瑞之兆。作宾语、定语;指好兆头。《史记 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
面红耳赤 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动或发怒而脸色涨红的样子。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羞愧的样子。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赤心报国 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为国效力。《资治通鉴·陈纪文帝天嘉元年》:“堷大言曰:‘诸王反逆,欲杀忠良邪!尊天子,削诸侯,赤心报国,何罪之有!’”
赤手光拳 赤手:空手。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比喻无任何凭借或一无所有。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办事缺乏物质基础。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五回:“你赤手光拳,做成偌大家计,虽然无子,尚还可图。”
眼腰黄赤 黄:金色的腰带;赤:红色的官服。眼前是红色的官服,腰中是金色的腰带。指荣华富贵。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刘克庄《好事近·壬戍生日和居厚弟》词:“雪鬓霜髭不管,管眼腰黄赤。”
忠心赤胆 形容十分忠诚。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清 李渔《比目鱼》:“我闻得慕容兵道是个忠心赤胆的人,未必就肯投降。”
赤口烧城 赤舌:指谗言。比喻谗言为害极其严重。作谓语、定语;比喻谗言危害很大。明·杨慎《后蚊赋》:“谮有国兮,赤口烧城;烦言喷兮,积毁销骨。”
赤口毒舌 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言语恶毒。唐 卢仝《月蚀》诗:“月蚀鸟宫十三度,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舌,毒舌头上吃却月,不啄杀。”
赤心相待 赤心:真诚的心。真心诚意对待别人。作谓语、定语;指处世。元·乔梦符《两世姻缘》第一折:“做了一程夫妻,彼此赤心相待,白首相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足赤:足金,纯金。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宋·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赤手起家 赤手:空手;起家:创立家业。形容在无基础和条件很差下创出一番事业。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宋·文天祥《邹仲翔墓志铭》:“君虽亦赤手起家,而好施出其性。”
赤舌烧城 赤:火红色。赤舌如火,足以烧城。比喻毁谤或挑拔离间的话非常伤害人。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谗言危害很大。汉 扬雄《太玄 干》:“赤舌烧城,吐水于瓶。”
赤胆忠心 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很忠诚;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也作“忠心赤胆”。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指对集体的忠诚。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0回:“赤胆忠心扶社稷。”
红脸赤颈 形容十分激动。作定语、状语;形容十分激动。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红脸赤颈的宋旺也嚷嚷:他不是汉奸的家属,一直在仗势欺人吗!”
白兔赤乌 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作宾语、定语;指时间。唐 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面红面赤 谓双方因争执而变脸。作宾语、状语、定语;用于激动、发怒等。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面赤,半点相争。”
赤体上阵 阵:指战场。光着膀子上阵交战。比喻不顾一切,勇敢战斗。也比喻公然跳出来干坏事。作谓语、宾语;由于处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9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赤绳系足 赤绳:红绳;系:结、扣。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主谓式;作谓语;指男女结成婚姻。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
科头赤足 科头:不戴帽子。露着头,光着脚。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作宾语、定语;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明·唐寅《偶成》诗:“科头赤足芝荷衣,徙倚藤床对夕晖。”
石赤不夺 石质坚硬,丹砂色鲜红,均不可改变。比喻意志坚定不移。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汉·杨雄《太玄·度》:“石赤不夺,节士之必。测曰:石赤不夺,可与有要也。”
赤地千里 赤:空无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广。形容因天灾人祸而造成广大农田没有收成的惨状。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旱灾、虫灾等十分严重。《新五代史 唐庄宗纪上》:“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口沸目赤 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联合式;作状语、定语;形容人情绪激动。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言人之非,嗔目扼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
丹心赤忱 丹心:赤心;赤忱:真诚的心意。形容十分忠诚。作宾语、定语;指人很忠诚。邹韬奋《抗战以来·广大读者爱护支持的文化堡垒》:“劳瘁心力,忍饥耐寒,对于国内外读者竭诚服务的一片丹心赤忱凝结而成的!”
赤壁鏖兵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作主语、宾语;比喻经过艰苦奋斗取得胜利。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叵耐刘备那厮,暗地夺取荆州,想他赤壁鏖战,全仗我东吴力气。”
赤胆忠肝 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十分忠诚。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对集体的忠诚。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5回:“我这一个丹心碧血扶周主,那一个赤胆忠肝助纣王。”
耳红面赤 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作宾语、状语;用于人的情绪。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1回:“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
一寸赤心 同“一寸丹心”。作主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宋·陆游《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诗:“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存赤心惟报国。”
白眉赤眼 比喻平白无故。联合式;作定语;指平白无故。明 沈德符《野获编 补遗四 神名误称》:“京师相詈,指其人曰白眉赤眼儿者,必大恨成贸首仇,其猥贱可知。狭邪讳之,乃驾名于关侯。”
赤口白舌 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作宾语、定语;指言语恶毒。唐 卢仝《月蚀》诗:“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舌,毒虫头上却吃月,不啄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