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矩的成语
有关矩的成语
有关矩的成语共收录48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重规累矩 | 同“重规迭矩”。 | 作主语、谓语、宾语;比喻重叠的法规。 | 《艺文类聚》卷九五引晋·王廙《白兔赋》序:“昔周旦翼成,越裳重译而献白雉,著在前典,历代以为美谈。今在我王,匡济皇维,而有白兔之应,可谓重规累矩,不忝先圣也。” |
蹈规循矩 | 同“蹈矩循规”。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明·徐霖《绣襦记·伪儒乐聘》:“空穷读数行书,蹈规循矩没是非。” |
循规蹈矩 | 指遵守规矩;一点也不敢轻举妄动。也形容拘泥保守;不敢有任何变动。循:遵守;蹈:踩;矩:方尺。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宋 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
破矩为圆 | 把方的改成圆的。比喻将刑法去严从简。 | 动宾式;作谓语;比喻将刑法去严从简。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林传》:“大汉初兴,详览失得,故破矩为圆,斫雕为朴,蠲除苛政,更立疏网,海内欢欣,人怀宽德。” |
蹈矩循彟 | 同“蹈矩循规”。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宋濂《佛慧圆明无边广照普利大禅师塔铭》:“七岁即就外傅,诸书经目辄成诵,出入蹈矩循彟,有若成人。” |
规圜矩方 | 规:画圆的工具;圜:同“圆”;矩:方的工具。指合乎法度。 | 作宾语、定语;指法规。 | 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圜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 |
规旋矩折 | 形容回旋转折的态势。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蔡邕《隶势》:“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修短相副,异体同势。” |
蹈矩循规 | 遵守规矩。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沈受先《三元记·格天》:“积善存仁,蹈矩循规太古民。” |
规言矩步 | 比喻言行谨慎,合乎法度。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曩以汝为古君子,故任汝放诞,未敢侮汝。汝近乃作负心事,知从前规言矩步,皆貌是心非,今不复畏汝矣。” |
迭矩重规 | 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 | 《三国志 蜀书 郄正传》:“君臣协美于朝,黎庶欣戴于野,动若重规,静若迭矩。” | |
规天矩地 | ①规,为圆,象征天;矩,为方,象征地。②泛指效法天地。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文选·张衡〈东京赋〉》:“乃营三宫,布教颁常。复庙重屋,八达九房。规天矩地,授时顺乡。”薛综注:“谓宫室之饰,贺者像天,方者则地也。” |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方领矩步 |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联合式;作定语;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儒林传序》:“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 |
珠规玉矩 | 比喻人的言行纯正合乎规矩。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龚自珍《瑶台第一层》词附某侍卫《王孙传》:“某王孙者,家城中,珠规玉矩,不苟言笑。” |
规矩绳墨 | 规矩:画圆、方的工具;绳墨:量平直的工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 | 作宾语、定语;指法规。 | 《管子 七臣七主》:“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 |
重规袭矩 | 同“重规迭矩”。 | 作主语、谓语、宾语;比喻重叠的法规。 | 汉·王符《潜夫论·思贤》:“虽相去百世,县年一纪,限隔九州,殊俗千里,然其亡征败迹,若重规袭矩,稽节合符。” |
进退应矩 | 前进后退均合规矩。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宋书·乐志》:“旄旍指麾,进退应矩。” |
破矩为圜 | 矩:画方形的工具;圜:圆。毁方为圆。比喻去严刑而从简政。 | 作谓语、宾语;用于治理国家。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林传》:“大汉初兴,详览失得,故破矩为圜,斫雕为朴,蠲除苛政,更立疏网,海内欢欣,人怀宽德。” |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 《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
规规矩矩 | 指人的品行方正,谨守礼法。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正正规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说了不多几句话,宝玉也来了,进门见了王夫人,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 |
规圆矩方 | 比喻够标准,合法度。 | 作宾语、定语;指合乎法度。 | 《汉书·律历志上》:“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圆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 |
偭规错矩 | 偭:违背;规、矩:标准、法则和习惯。指违背改变正常的法则。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离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
高曾规矩 | 高曾:祖先;规矩:规则,礼法。指祖先的成法。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商修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规矩。” |
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 大匠:指在某方面造诣高的人;巧:灵巧。高明的匠人只能教人规矩,不能使人心灵手巧。指必须要主观努力,不能单依靠客观条件。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
蹈矩践墨 | 同“蹈矩循规”。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唐顺之《与严介溪相公书》:“其如某最迂阔樗散,徒有蹈矩践墨之小节,本无经时理物之长才。” |
偭规越矩 | 偭:违背;越:逾越;规、矩: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违反正常的法则。 | 作谓语、定语;指违背改变正常的法则。 | 战国 楚 屈原《离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
规矩准绳 | 规:画圆形的工具;矩:画方形或直角的工具;规矩:圆规曲尺;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准:水平仪;绳:墨线;准绳:测定平直的器具。比喻言行所依据的标准原则。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汉 王符《潜夫论 赞学》:“譬犹巧锤之为规矩准绳的遗后工也。” |
践规踏矩 | 指循规蹈矩。 | 作谓语;指循规蹈矩。 | 清 曾国藩《送唐先生南归序》:“考乎其从游之徒,则践规踏矩,仪型乡国。” |
循规矩蹈 | 循:遵守;规、矩: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蹈:踩。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有创新。 | 宋·苏轼《拟进士御试策》:“苟无知人之明,则循规矩蹈,绳墨以求寡过。” |
从规矩定方圆 | 从:听从;规矩:圆规和曲尺。根据圆规和曲尺来确定方圆的大小形状。比喻凡事都得遵循一定的法则。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元·无名氏《冤家债主》楔子:“天地神鬼人五仙,尽从规矩定方圆,逆则路路生颠倒,顺则头头身外玄。” |
规绳矩墨 | 同“规矩绳墨”。 | 作宾语、定语;指法规。 | 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昔倕之巧,目茂圆方,心定定平直,又造规绳矩墨以诲后人。” |
规重矩迭 | 谓合乎规矩法度。 | ||
规行矩步 | 比喻行动谨慎规范;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也比喻墨守陈规;不知变通。规、矩:原为测绘工具;这里比喻为原则、规矩。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晋书 张载传》:“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阅,碌碌然以取世资。” |
规矩钩绳 | 规矩:画圆、方的工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 | 作宾语、定语;指法规。 | 《管子 形势》:“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钩绳。” |
规重矩叠 | 指合乎规矩法度。 | 作谓语、宾语;指符合礼法。 | 《宋史·乐志》:“晖祚无疆,规重矩叠。” |
规贤矩圣 | 谓效法圣贤。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宋·叶適《〈覆瓿集〉序》:“长铺广引,浩绝河汉,渠不起其辨!规贤矩圣,皎逾雪霜,渠不范其廉!” |
重规沓矩 | 同“重规迭矩”。 | 作主语、谓语、宾语;比喻重叠的法规。 | 《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二·皇夏》:“尧昔命舜,舜亦命禹,大人驭历,重规沓矩。” |
叠矩重规 | 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 | 作主语、宾语;指烦琐的规矩。 | 《三国志 蜀书 郤正传》:“君臣协美于朝,黎庶欣戴于野,动若重规,静若迭矩。” |
周规折矩 | 本谓行礼时步趋合乎规矩。后引申为拘泥于成法、准则。语出《礼记·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语出《礼记·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 |
矩矱绳尺 | 矩、矱、绳、尺:画方与直线的工具。引申为规矩、法度。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朱彝尊《沈明府不羁集序》:“分体制之正变,范围之,勿使逸出矩矱绳尺之外。” |
循规遵矩 | 循:遵守;规、矩: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有创新。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这么一所大花园,都是你们照看,皆因看得你们是三四代的老妈妈,最是循规遵矩的,原该大家齐心,顾些体统。” |
规行矩止 | 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 作宾语、定语;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 晋 潘尼《释奠颂》:“二学儒官,缙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 |
重规迭矩 | 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 | 作主语、谓语、宾语;比喻重叠的法规。 | 《三国志·蜀书·郤正传》:“动若重规,静若迭矩。” |
矩步方行 | 行走时步伐端方合度。指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范。 | 作谓语、宾语;指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范。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回:“这样先生,渐不能矩步方行,不过东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 |
重规叠矩 | 规与规相重,矩与矩相迭。指前后相合,重叠的规矩与制度。比喻因袭、重复。 | 作主语、谓语、宾语;比喻重叠的法规。 | 《晋书·周访传赞》:“曰子曰孙,重规叠矩。” |
应规蹈矩 | 蹈:踩;规、矩: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指拘守旧礼仪与法度。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有创新。 | 《隋书·音乐志》:“齐之以礼,相趋帝庭,应规蹈矩,玉色金声。” |
折矩周规 | 犹循规蹈矩。谓举止合乎法度。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沈涛《交翠轩笔记》卷二:“左珩右佩,折矩周规,绝无名流儇薄之习。” |
方言矩行 | 谓言行方正,合乎规范。 | 作谓语、宾语;用于人的言行。 | 清·钱泳《履园丛话·科第·孝感》:“彭一庵,名珑,字云客,长洲人,方言矩行,士林推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