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先的成语

有关先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先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文籍先生 称熟悉文献典籍的人。
古圣先贤 圣:品德智能极高。贤:有才能有道德。古代的圣人贤者。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八回:“刚才二奶奶说的古圣先贤,我们也不懂。”
祸为福先 指受尽灾祸之后好运就会降临。多用于劝慰受难之人。作宾语;多用于劝慰受难之人。南朝·萧统《文选·贞谌(赠刘琨一首)》:“祸为福始,祸作福阶。”李善注引《越记》曰:“祸为福先,福为祸堂。
一饭之先 时间上先吃一顿饭。指年龄比别人稍长。作宾语;用于书面语。春秋·鲁·左丘明《国语·越语》:“寡人礼先壹饭矣。”
后不僭先 僭:超过本分。指后来的人不超越先来的人。作宾语、定语;指先后有别。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你这么明白的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作宾语、分句;指提前做好准备。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指先于别人行动,可以取得优势,迟于别人就会遭遇祸殃。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张恨水《啼笑姻缘》第13回:“得,就是这样办,这叫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先入为主 指先听进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含贬义。东汉 班固《汉书 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戒,反覆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身先士卒 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冲在士兵的前面;奋勇杀敌。现多用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的前面。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望秋先零 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晋 顾恺之《家传》:“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
争先恐后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人的动作等。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先得我心 得:适合,契合。比喻别人先说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作宾语;用于称赞别人。《孟子·告子上》:“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先为之容 容:雕饰,形容。事先为人介绍宣传。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邹阳《于狱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
近火先焦 比喻跟祸事最接近的人首先遭殃。偏正式;作宾语、定语;比喻跟祸事接近的人首先遭殃。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9回:“常言道:‘近火先焦’。伯伯便替我们吃官司坐牢,那时又没人送饭来救你。”
礼先壹饭 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壹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作谓语、宾语;用于交往等。《国语·越语上》:“句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亦作“礼先一饭”。
先人夺人 夺:争取。先于别人去夺取别人的心。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文公七年》:“赵盾曰:‘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
以快先睹 犹言先睹为快。语本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争先睹之为快。”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争先睹之为快。”
南郭先生 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作主语、宾语;指滥竽充数的人。《晋书 刘寔传》:“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
躬先士卒 犹身先士卒。作谓语、定语;指带头。唐·张说《为河内郡王武懿宗平冀州贼契丹等露布》:“誓将首冒锋刀,躬先士卒,上假神兵之威,下定鬼方之罪。”
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先为事业而忧虑,后来就为事业的成功而安乐;事业未成先享乐,后来就会为事业而忧虑。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先意承颜 同“先意承志”。作谓语、定语;指奉承上级。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
先圣先师 旧时尊称孔子;也称周公和孔子或孔子和颜渊。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孔子。《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先事虑事 虑:思考,谋划。在做事之前就作好计划。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先事虑事,谓之捷,捷则事忧成。”
先礼后兵 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办事方法巧妙。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有约在先 已经约定好了。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老夫人,这事本已有约在先,况兼孩儿又执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缘分了。”
先发制人 发:开始行动;制:制服。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现泛指先下手争取主动。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主动出击。东汉 班固《汉书 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先号后庆 谓初凶后吉。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申屠刚鲍永等传赞》:“鲍永沉吟,晚乃归正,志达义全,先号后庆。”
出头椽儿先朽烂 椽:屋顶上的木条;朽:腐烂。露在屋檐外的椽子先腐烂。比喻抢先出头的人先遭受挫折。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雍熙乐府·点绛唇》:“张弓专等南来雁,马行崖畔收疆晚,出头椽儿先朽烂。”
擒贼先擒王 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做事先要抓关键。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先见之明 先见:预见;明:指能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先笑后号 《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后以“先笑后号”指命运先吉后凶。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匹马当先 一马当先。指冲锋在前。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带头。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刀横宇宙三军丧,匹马当先战百合。”
先我着鞭 着:下。比喻快走一步,占先。紧缩式;作谓语;含褒义。《晋书 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耳。”
射人先射马 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唐 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一鞭先着 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见《晋书·刘琨传》。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先言往行 行:行为。指前代圣贤的言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先言往行,人物雅俗,甘泉遗仪,南宫故事,画地成图,抵掌可述。”
未老先衰 年纪还不大就衰老了。多指由于精神或体力负担过重而导致过早衰老。复句式;作主语、谓语;含贬义。唐 白居易《叹发落》诗:“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发先衰。”
先觉先知 觉:明白;知:认识。指对事物发展的认识早于一般人。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对事物的认识。宋·陈亮《谢陈同知启》:“古心古貌,读前辈未见之书;先觉先知,得累圣不传之学。”
恶人先告状 指坏人或理亏的人抢先诉说或歪曲事实。作宾语、定语;指先出手。鲁迅《两地书》:“经我强硬的答复,没法对付,便用最终的毒计,就是以退为进,先发制人,亦即所谓‘恶人先告状’也。”
先花后果 旧时比喻先生女后生男。联合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先生女后生男。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李玉英狱中讼冤》:“生下三女一男:儿子名承祖,长女名玉英,次女名桃英,三女名月英。元来是先花后果的,倒是玉英居长,次即承祖。”
先吾著鞭 比喻快走一步,占先一步。作谓语;指抢先一步。《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
开路先锋 原指军队中的先行分队;他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后行的大部队创造行军作战的条件。后泛指行动、事业的先行者、带头人。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卷:“你只把(弹弓)背在身上,一路虽然抵不得万马千军,大约也算得一个开路的先锋,保镖的壮士。”
欲扬先抑 要发扬、放开但先控制、压抑。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写作。郁达夫《苏州烟雨记》:“还是为唤醒观者的观听起见,用修辞学上的欲扬先抑的笔法,使能得着一个对称的效力而想出来的?”
先公后私 先以公事为重,然后考虑私事。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处理公私关系。《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乌有先生 虚拟的人名或事物。作宾语、定语;指虚拟的人名或事物。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甘井先竭 甜水井的水先枯竭。比喻有才能的人往往早衰。作宾语、定语;用于开导人。《庄子 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至圣先师 至:最。旧时特指孔子。《礼记 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联盟睿知,足以有临也。《礼记 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兵贵先声 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主谓式;作谓语;用于军事方面。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先下手为强 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首先动手,取得主动地位。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隋书 元胄传》:“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
不乏先例 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作谓语;用于口语。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14章:“明末起义首领中一向重视养子,而且以养子继承皇位的事在五代不乏先例。”
直木先伐 直:挺直。挺直成材的树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会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缙绅先生 绅:大带。指做过官的大人先生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旧时大官。清·侯方域《新迁颜鲁公碑记》:“海内自缙绅先生山林风雅之士,见者未尝不……”
先天不足 先天:中医指人或动物在母腹中的孕育时期;与“后天”相对。原指人或动物生下来体质就不好。后也指事物的根基差。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用于人或物。清 李汝珍《镜花缘》:“小弟闻得仙人与虚合体,日中无影;又老人之子,先天不足,亦或日中无影。”
有言在先 把话说在前头。指事前打过招呼。主谓式;作谓语、状语;指事先打了招呼。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淑儿巧脱杨生》:“他有言在先,你今日不须惊怕。”
秕者先行 秕: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作宾语、定语;用于自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先来后到 指按照来到的先后早晚而确定次序;受到优惠。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人或事。宋 梅尧臣《宛陵文集》:“何作嗟迟疾,从来有后先,所期皆一到,我到尔应还。”
一鞭先著 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见《晋书 刘琨传》。
后实先声 声:声势。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武力打击在后。作谓语、定语;指先礼后兵。明·陶宗仪《辍耕录·檄》:“一战乘胜而渡江,诸将列降而献土,厥角稽首,迎我前矛,后实先声,易如破竹,昭天顺人信之助,成我风行草偃之功。”
并驱争先 指竞争高下。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竞争。《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先睹为快 睹:看见。以能尽量早看到为快乐。形容急切盼望看到。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唐 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凰之始见也,争先睹之为快。”
豁达先生 指人心胸坦荡,头脑清醒。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的心胸。《子不语》:“此处向不平静,自豁达先生过后,永无为祟者。”
先入之见 指在对某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前就形成或接受的看法。指成见。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东汉 班固《汉书 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戒,反覆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大人先生 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意味。作主语、宾语、定语;多用于讥讽。晋·刘伶《酒德颂》:“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先行后闻 犹先斩后奏。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后汉书·酷吏列传》:“故临民之职,专事威断,族灭奸轨,先行后闻。”
广文先生 ①唐杜甫称郑虔为“广文先生”。据《新唐书·郑虔传》载,玄宗爱郑虔才,为置广文馆,以之为博士。②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教官。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据《新唐书·郑虔传》载,玄宗爱郑虔才,为置广文馆,以之为博士。唐·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早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忧后乐 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未风先雨 比喻未见事实先下结论。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口语。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婆子家晓道什么?只管胡言乱语!那见得我不会做生意,弄坏了事,要你未风先雨。”
东郭先生 泛指对坏人讲仁慈的糊涂人,比喻不分善恶,滥施仁慈的人。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不分善恶的人。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讲东郭先生救助中山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害的故事。
先自隗始 隗:指战国燕人郭隗;始:开始。以先任用我郭隗为开端。表示自我推荐。作谓语;表示自我推荐。《战国策·燕策一》:“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夯雀先飞 夯:同“笨”,愚钝;雀:山雀,麻雀。比喻天资不好的人做事比别人先动手。作宾语、定语;指人勤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咱们家没人,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害人先害己 先想设计去害别人,结果自己身受其害。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137回:“常言道,害人先害己,这话诚然不错,小子也是该死的。”
先意承旨 先意:超先想到;承旨:遵从意旨。原指不等父母开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上级意图,极力奉承。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奉承上级。《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奋勇争先 奋:振起,发扬。鼓起勇气,冲在最前面。作谓语、状语;指作表率。明·郭勋《英烈传》第35回:“那德胜奋勇争先,以一当百,杀的汉兵大败而奔。”
搢绅先生 搢:插;绅:大带;搢绅:宦官的代称。指做过官的大人先生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旧时大官。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南皮县志 风土志下 歌谣》:“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贼。”
礼先一饭 见“礼先壹饭”。作谓语、宾语;用于交往等。清·钱谦益《答王于一秀才论人》:“以仆礼先一饭,为识路之老马。”
棋输先著 指因被对方占了先手而输了棋。比喻功力稍逊于对方。
先意承志 指孝子不等父母开口就能顺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人意,谄媚逢迎。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先意希旨 同“先意承志”。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唐·陈鸿《长恨歌传》:“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等。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争先士卒 士卒:士兵。指作战勇敢,都争先在前。作谓语、定语;指带头。战国·楚·屈原《楚辞·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感慨。清·壮者《扫迷帚》第24回:“‘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来,怪极!怪极!”
先苦后甜 指先经历苦难然后过上幸福的日子。作宾语、定语;用于教诲人。王朔《我是你爸爸》:“你是那遇难成祥,先苦后甜的命。”
先河后海 谓分清源流。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先声后实 声:声势;实:实力。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然后交战。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事者后忧 先为事业而忧虑,后来就为事业的成功而安乐;事业未成先骄傲,后来就会为事业而忧虑。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汉·刘向《说苑·谈丛》:“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事者后忧。”
先小人后君子 先不讲客气,说明条件,按章办事,然后再讲礼貌。作谓语、定语;指丑化说在前边。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9回:“凡事先小人后君子好,先君子后小人就不好了。”
恐后争先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作谓语;指上进心很强。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8回:“他却横冲直撞,恐后争先。”
捷足先得 捷:快;敏捷;足:脚步。跑得快先得到。指行动敏捷的人先达到目的。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清 孔尚任《桃花扇 迎驾》:“自古道:‘中原逐鹿,捷足先得。’我们不可落他人之后。”
得月较先 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近水楼台先得月 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主谓式;作宾语、分句。宋 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公即荐之。”
好好先生 指不坚持原则;对谁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人。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元 无名氏《水仙子 冬》曲:“只不如胡卢兄弟每日相逐趁,到能够吃肥羊饮巨觥,得便宜是好好先生。”
后海先河 语本《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比喻做事要先本后末。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语出《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
冬烘先生 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作宾语、定语;指知识分子。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吃苦的事情走在别人前面,享受的事走在别人后面。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与群众同甘苦,不实行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服从组织决定,不接受群众监督。”
先断后闻 谓先处理后奏闻。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北史·宇文护传》:“护第屯兵禁卫,盛于宫阙,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
先斩后闻 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办事。元·无名氏《十探子》第三折:“今奉圣人的命,敕赐势剑金牌,教小官便宜行事,先斩后闻。”
先声夺人 声:声势;夺人:指动摇人心。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先辨淄渑 淄渑:山东水名,二水味道不同,合流后不易分辨。事先辨别二水的味道。比喻物极必反其源。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郑·列御寇《列子·仲尼》:“口将爽者,先辨淄渑。”
先知先觉 觉:对事物有所认识。对哲理和社会政治等问题的认识理解比一般人更早的人。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