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坚的成语

有关坚的成语

有关坚的成语共收录6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攻大磨坚 磨:物体相摩擦;坚:硬。比喻艰辛。作宾语、定语;用于做事。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攻大磨坚,莫能与之争。”
深沟坚垒 沟:壕沟;垒:军营外的堡寨。深挖沟和高筑墙。指坚固的防御工事。作宾语、定语;指坚固的防御工事。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咸丰8年7月21日》:“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
摧锋陷坚 摧:摧毁;锋:锋利;陷:攻陷;坚:坚锐。破敌深入。作谓语;用于军事等。《新唐书 文苑传下 李翰》:“城孤粮尽,外救不至,犹奋羸起病,摧锋陷坚。”
执锐披坚 执:拿着;锐:锐利,锋利,指兵器;坚:指铠甲,古代军人护身的战衣。身穿铠甲,手持武器。形容投身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作谓语、宾语、状语;指装备精良。明 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执锐披坚领大兵,排兵布阵任非轻,身怀举鼎拔山力,独占东吴数百城。”
阴凝坚冰 阴气始凝结而为霜,渐积聚乃成坚冰。比喻小人渐渐得势,地位渐趋稳固。《易·坤》:“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摧坚陷阵 摧:击溃;坚:锋芒,引伸为精锐;陷:攻入。攻入并摧毁敌军的阵地。联合式;作谓语;指破敌深入。《南齐书 桓康传》:“随世祖起义,摧坚陷阵,膂力过人,所经村邑,恣行暴害。”
柱石之坚 像柱石一样坚硬。比喻大臣坚强可靠,能担负国家重任。
坚持不渝 渝:改变。坚持到底;决不改变。补充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坚守诺言不改变。
坚贞不屈 贞:节操。坚定有气节;绝不屈服。补充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唐 韦应物《江州集 睢阳感怀》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
冲坚陷阵 冲:冲击;陷:攻陷;陷阵:攻破,深入敌阵。向敌人冲锋,深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勇猛。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作战勇敢。《梁书·曹景宗传》:“景宗为偏将,每冲坚陷阵,辄有所获,以勋除游击将军。”
坚忍质直 坚忍:坚毅不拔;质直:正直。性情坚毅不拔,品格质朴率直。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传》:“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
船坚炮利 利:锋利。指战舰坚固,大炮猛烈。形容海军强盛。作谓语、定语;形容海军强盛。清 林则徐等《会奏穿鼻尖沙嘴迭次轰击夷船情形折》:“此次士密等前来寻衅……无非恃其般坚炮利,以悍济贪。
无坚不摧 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能摧毁。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旧唐书 孔巢文传》:“(田)乃就宴,悦酒酣,自矜其骑射之艺,拳略之勇,因曰:‘若蒙见用,无坚不摧。’”
摧坚陷敌 摧:摧毁;坚:军事工事;陷:攻陷。击败敌人的精锐,摧毁敌军的阵地。作谓语;指破敌深入。《宋史·张令铎传》:“我从军三十年,大小四十余战,多摧坚陷敌,未尝妄杀一人。”
坚守不渝 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作谓语、定语;指意志坚定。
心如坚石 心象铁石一样坚硬。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同“心如铁石”。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心肠硬。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五卷:“又有一种男不慕色,女不怀春,志比精金,心如坚石,没来由被旁人播弄,设圈设套,一时失了把柄,堕其术中,事后悔之无及。”
坚持不懈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甲坚兵利 甲:盔甲;坚:坚固;兵:兵器;利:锋利。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比喻精锐部队。作宾语、定语;指坚强善战的军队。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客主人分》:“受敌者不得相以为固,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
坚忍不拔 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宋 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钻坚研微 钻研艰深精妙的学问。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书·虞喜传》:“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
穷当益坚 空:穷困。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钻坚仰高 坚:疑难。仰:抬头看。指越钻研越深,越抬头看越高。形容努力深钻细研,力求达到高水平。亦作“钻坚研微”。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汉·赵壹《非草书》:“博学余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罢劳。”
情坚金石 彼此感情像金石一样牢固。作谓语、定语;用于朋友间等。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情坚金石,始终不改。”
冲坚毁锐 冲破敌人坚固的营垒,摧毁敌人精锐的部队。形容军队锐不可当。也形容攻克难关。作谓语、定语;指力量大。《孙膑兵法 威王问》:“锥行者,所以冲坚毁锐也。
坚额健舌 厚颜利口。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世俗饰伪诈行,为民巫祝,以取厘谢,坚额健舌,或以成业致富。”
披坚执锐 披:穿戴;坚:指铠甲;执:拿着;锐:指兵器。穿上坚固的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指全副武装或身先士卒之意。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
坚如盘石 坚:牢固;盘石:大石头。像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不可动摇。《玉台新咏 古诗为焦仲卿作》:“君当作盘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盘石无转移。”
无坚不陷 见“无坚不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三国·魏·曹操《表称乐进于禁张辽》:“每临战攻,常为率督,奋强突围,无坚不陷。”
坚不可摧 坚:坚固;摧:摧毁;破坏。非常坚固;摧毁不了。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清 郑燮《原诗 内篇上》:“惟力大而才能坚,故至坚而不可摧也。”
破坚摧刚 谓攻破摧毁强敌。作谓语、宾语;用于战争等。汉·张衡《南都赋》:“尔其则有谋臣武将,皆能攫戾执猛,破坚摧刚。”
坚贞不渝 坚守节操,决不改变。作谓语、定语;指意志坚定。徐迟《牡丹》:“她们不屈不挠、坚贞不渝,任何考验不足以动摇她们。”
坚如磐石 坚:牢固;磐石:大石头。牢固得像大石头一样。形容非常坚固;不可动摇。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不可动摇。《玉台新咏 古诗为焦仲卿作》:“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坚苦卓绝 卓绝:超越一切。坚韧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也作“艰苦卓绝”。联合式;作定语、宾语;指坚韧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清 朱琦《书欧阳永叔答尹师鲁书后》:“虽使古人坚苦卓绝之行,推彼其心,其视鼎钁,甘之如饴。”
乘坚策肥 坚:坚固的车子;策:鞭打;肥:肥壮的马。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形容生活豪华。联合式;作谓语;形容生活奢华。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坚定不移 移:改变。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补充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坚卧烟霞 卧:躺下;烟霞:指山林间的烟云。形容隐士的悠闲生活。作谓语、定语;用于隐士。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小弟坚卧烟霞,静听好音。”
坚甲厉兵 加固盔甲,磨砺武器。指作好战斗准备。作谓语、定语;指作好战斗准备。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
志坚行苦 行:行为。指意志坚定,行为刻苦。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意志。唐·李公佐《谢小娥传》:“娥志坚行苦,霜舂雨薪,不倦筋力,十三年四月,始受具戒于泗州开元寺,竟以小娥为法号,不忘本也。”
深沟坚壁 沟:壕沟。深挖沟和高筑墙。指坚固的防御工事。作宾语、定语;指坚固的防御工事。《晋书·王鉴传》:“要害之地,勒劲卒以保之,深沟坚壁,按精甲而守之。”
冲锋陷坚 犹言冲锋陷阵。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作战勇敢。清·王韬《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所部多收录亡命,藉为冲锋陷坚。”
坚甲利刃 见“坚甲利兵”。作宾语、定语;指坚强善战的军队。东汉·班固《汉书·晁错传》:“坚甲利刃,长短相杂。”
脆而不坚 脆弱而不坚实。形容虚有其表。作谓语、定语;指脆弱。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陷坚挫锐 陷坚:攻破敌阵;挫锐:挫败敌人锐气。攻陷敌阵,挫敌锐气。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军事或处事等。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常陷坚,遂死吴军中。”
坚壁清野 坚壁:加固营垒;清野:将四野的财物清理收藏起来。加固营垒;清理收藏财物。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军事方面。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敌军,将军攻之不拔,路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固耳。”
阴凝冰坚 阴气始凝结而为霜,渐积聚乃成坚冰。比喻小人渐渐得势,地位渐趋稳固。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周易 坤》:“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摧坚获丑 摧坚:击溃敌精锐部队。丑:众,指敌人。挫败敌方精锐的军队,俘获敌寇。形容作战十分英勇。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等。宋·曾巩《折克行彭保传官制》:“开通道途,收复贼聚,摧坚获丑,尔功居多。”
金石之坚 象金属和石头那样坚硬。形容极为坚硬或强固。作宾语;形容极为坚硬或强固。汉 枚乘《七发》:“虽有金石之坚,犹将销铄而挺解也。”
被坚执锐 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作谓语、宾语、状语;指装备精良。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
靡坚不摧 谓能摧毁任何坚固的东西。形容力量强大。作谓语、定语;指力量大。郑藻如《<盛世危言>序》:“陶斋之书之切直,洞中夫时局之隐微,斯不啻李将军射虎之矢,靡坚不摧。”
坚韧不拔 拔:动摇;改变。形容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方毅《读<攻关>》:“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韧不拔。”
履霜坚冰 履:踩,踏。踩着霜,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比喻看到事物的苗头,就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复句式;作谓语、定语;比喻看到事物苗头就对其发展有所警戒。《周易 坤》:“初六,履霜坚冰至。像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坚强不屈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坚决不低头。荀况《荀子 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党坚势盛 谓团结紧、势力盛大。
负坚执锐 负:以背载物;坚:铠甲;执:拿着;锐:兵器。穿着坚固的盔甲,拿着锐利的武器。作谓语、宾语、状语;指装备精良。宋·文莹《玉壶清话》第七卷:“君等久负坚执锐,卫驾远征。”
乘坚驱良 坚:坚固的车子;良:好马。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形容生活豪华。作谓语、定语;形容生活奢华。《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今末世贵戚食禄之家,温衣美饭,乘坚驱良。”
坚执不从 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听从别人的意见。作谓语、定语;指人固执。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小官劝他且待兵戈稍定,再做商量,争奈元帅坚执不从。”
心坚石穿 意志坚决,能将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坚定,事情就能成功。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宋 陆九渊《语录》:“俗谚云:‘心坚石穿’。即是一个人,如何不打叠教灵利。”
历久弥坚 弥:越,更加。经历时间越长久,越显得坚定不移。
穷且益坚 穷:穷困;益:更加。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诫人。《后汉书 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摧坚殪敌 摧:摧毁;坚:坚固的事物,指敌人的精锐;殪:致死,歼灭。摧毁和消灭敌人。作谓语、定语;指破敌深入。宋·曾巩《曲珍四厢都指挥使绛州防御使制》:“尔能躬降士徒,摧坚殪敌,斩捕甚众,鼓行无前。”
坚甲利兵 坚甲:坚固的铠甲;兵:兵器。坚固的盔甲;锐利的兵器。也指装备精良的部队。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坚强善战的军队。墨翟《墨子 非攻下》:“于此为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无罪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