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移的成语
有关移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移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一脚不移 | 借喻坚定不移。 | ||
愚公移山 | 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 主谓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 《列子 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
移山填海 | 移动山岳,填平大海。指仙术法力高超。现多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 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俺众仙各施神通,移山填海,水尽枯干,教你无处潜藏。” |
时移势迁 | 时候不同,情况也发生了变化。 | 作谓语、宾语;指时候不同。 | 元·施惠《幽闺记·招商谐偶》:“说甚么宦室门楣,寒士寻常,望若云霄;时移势迁,为地覆天翻,君去民逃。” |
移根接叶 | 喻指牵引媒介。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明 吴炳《情邮记 选艳》:“小人做官媒呵,移根接叶,种就了多少并头莲。” |
时移世异 | 那个时间已经过去,世情或处境也都发生了变化。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牛僧儒《玄怪录·顾揔》:“忆儿貌,念儿心,望儿不见泪沾襟,时移世异难相见,弃谢此生当重寻。” |
换斗移星 | 改变星斗的位置。比喻手段高超,神通广大。 |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宋·克勤《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十七卷:“佛祖命脉,列圣钳锤,换斗移星,经天纬地。” |
日不移晷 | 比喻只一刹那,非常迅速。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只一刹那,非常迅速。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人不还踵,日不移晷,霍然四除,更为宁朝。” |
移情遣意 | 变易情志,消遣烦闷。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严复《救亡决论》:“若夫词章一道,本无经济殊科,词章不妨放达,故虽极蜃楼海市,惝恍迷离,皆足以移情遣意。” |
移山造海 | 移动山岳,造出大海。比喻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朱德《和何香凝主任〈农村〉原韵》之二:“移山造海志掀天,千万人民涌向前。” |
星移电掣 | 像流星闪电一样快速。形容速度很快。 | 作宾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4回:“说时迟,那时疾,正如空中星移电掣相似,些儿迟慢不得。” |
移天徙日 | 比喻盗弄政权。同“移天易日”。 | 作谓语、定语;指篡权。 | 《北史 广阳王深传》:“往者元叉执政,移天徙日。” |
风移俗易 | 移:改变。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风俗等。 | 汉·班固《答宾戏》:“因势合变,遇时之容,风移俗易,乖迕而不可通者,非君子之法也。” |
矢志不移 | 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 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仇大娘》:“仲叔尚廉利其嫁,屡劝驾,邵氏矢志不摇。” |
与世推移 |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楚辞 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
传柄移藉 | 谓权势转移。 | 《韩非子·三守》:“恶自治之劳惮,使君辐凑之变,因传柄移藉,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陈奇猷集释引高亨曰:“藉,势位也。” | |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政体容易更改,本性难于变移,比喻生性风格或既成的事实难以改变。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移缓就急 | 放开缓办的事,去做急于要办的事。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 保路运动 四川铁路案档案》:“略分先后,以为移缓就急之谋,则川事尚可为也。” |
移风革俗 | 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改变风俗等。 | 《魏书 高闾传》:“移风革俗,天保载定。” |
时移势易 | 指时代、情势等都已发生变化。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时代不同情况也发生了变化。 | 清 杭世骏《质疑 诸史》:“时移势易,踵事增华,亦不得独罪商君矣。” |
移山竭海 | 移动山岳,使大海干竭。比喻力量巨大。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云笈七签》卷二三:“力动乾坤,移山竭海。” |
移天易日 | 易:更换。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晋书 齐王冏传》:“赵庶人听任孙秀,移天易日。” |
革带移孔 | 形容身体因老病而日惭消瘦。 | 作谓语;指人年老消瘦。 | 《南史·沈约传》:“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
尤物移人 | 绝色的女子能移易人的情志。 | 作谓语、定语;指女色的坏作用。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 |
百折不移 | 屡遭挫折亦不改变其操守。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意志坚定。 | 明 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即其可名状者言之,则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
运移时易 | 谓运数终尽,时势变易。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史·金国凤曹变蛟传赞》:“金国凤之善守,曹变蛟之力战,均无愧良将材,然而运移时易,难于建功而易于挫败。” |
移国动众 | 动摇国基及民心。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管子 五辅》:“若民有淫行邪性,树为淫辞,作为淫巧,以上谄君上,而下惑百姓,移国动众,以害民务者,其刑死流。” |
传柄移籍 | 柄:权力;籍:通“阼”,皇位。权势地位转移。 | 作宾语、定语;用于权势变迁等。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三守》:“恶自治之劳惮,使君臣辐凑之变,因传柄移籍,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 |
移风振俗 | 改变风气,振兴习俗。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改变风俗等。 | 《新唐书 刘祥道传》:“以去就之官,临苟且之民,欲移风振俗,乌可得乎?” |
换羽移宫 | 见“移宫换羽”。亦作“移商换羽”。谓乐曲换调。宫、商、羽均为古代乐曲五音中之音调名。后也比喻事情的内容有所变更。 | 宋 杨无咎《点绛唇(小阁清幽)》词:“换羽移宫,绝唱谁能和。”元 虞集《烛影摇红(雪映虚檐)》词:“洞房春暖,换羽移宫,珠圆丝莹。” | |
潜移暗化 | 见“潜移默化”。 | 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思想、作风等。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
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 威武:武力;贱:地位低。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不因贫贱而改变节操。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鲁迅《记苏联版画展览会》:“而且证明了我们中国,确有许多‘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必说真话的人们。” |
退如山移 | 退却时象一座山在移动。比喻遇到变故,沉着镇静。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吴子·应变》:“守以强弩,退如山移。” |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 人的秉性是极难转变的。即言人性难以改变。 | 用来形容多年形成的思想、习惯、作风极不容易改变。一般作谓语、宾语。 | 《元曲选·无名氏〈谢金吾〉三》:“可不的山河易改;本姓(性)难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鲁迅书信集·九0六·致赵家璧》:“但‘江山好改;本性难移’;无论怎么小心;总不免发一点‘不妥’的议论。” |
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 移祸:嫁祸。把祸患转嫁给别人。比喻有罪过的人安然无事,嫁祸于无辜的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5卷:“险些儿送了秀童的性命。正是: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
迁风移俗 | 犹言移风易俗。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孔子家语·六本》:“择君所以求仕,择方所以修道;迁风移俗者嗜欲移性,可不慎乎?” |
覆海移山 | 翻转大海,移动大山。形容力量巨大。 | 作定语;形容力量巨大。 |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阿修罗众圣偏殊,覆海移山功力大,上住须弥福德强,平扶日月感神煞。” |
移商换羽 | 本指乐曲换调。“宫”、“商”、“羽”均为古代乐曲五音中之音调名。①比喻事情起了变化。②比喻随声附和。 | 作谓语;指改变方式。 | 宋 袁去华《清平乐(移商换羽)》词:“移商换羽。花底流莺语。唱彻秦娥君且住。肠断能消几许。” |
星移斗转 | 星斗变换位置;表示季节改变。比喻时光流逝。移:移动;斗:北斗星。 | 联合式;作宾语、分句;用于时间或季节的变化。 | 元 乔吉《两世姻缘》:“他便眼巴巴帘下等,直等到星移斗转二三更。” |
移东就西 | 彼此挪动转移。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唐 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绩;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
移易迁变 | 指迁移变化。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 张居正《答中溪李尊师论禅》:“意生分段之身,刹那移易迁变,人乌得而知之。” |
移天换日 | 改变天,更换日。比喻价目表使用欺骗手段篡夺政权。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晋书 齐王冏传》:“赵庶人听任孙秀移天易日。” |
专一不移 | 移:改变,动摇。指对事业专心致志的追求,或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守。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潜移默运 | 不露行迹、自然而然地转移或转变。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档案》:“尔丰受事之初,已窥其隐患,故思潜移默运,收拾人心。” |
居移气,养移体 | 指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奉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 |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指人随着地位待遇的变化而变化。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
南山可移,判不可摇 | 南山:终南山;判:裁决;摇:动摇。终南山可以移动,但已定下的案子决不能更改。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已经定案。 | 《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 |
默换潜移 | 暗中转换移易。 | 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思想、作风等。 | 清·李渔《奈何天·闹封》:“喜得男儿争气,把红颜命格,默换潜移。” |
星移物换 | 星位移动,景物改换。谓时序变迁。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
坚定不移 | 移:改变。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 补充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
日中必移,月满必亏 | 移:迁移。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满圆就要亏缺。比喻事物盛极必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日中必移,月满必亏;先王之道,乍存乍亡。” |
习俗移人 | 指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 作宾语、分句;指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 | 汉·杨恽《报孙会宗书》:“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 |
移风平俗 | 转变风气,改变习俗。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改变风俗等。 | 《吕氏春秋 侈乐》:“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 |
移气养体 | 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
移东补西 | 用之方面的钱、物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 作谓语、定语;指暂时应付。 | 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续。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
一定不移 | 见“一定不易”。 | 作谓语、定语;指不可改变。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至于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
斗转星移 | 北斗转换了方向;星辰移了位置。形容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斗:北斗星;星:星辰。 | 联合式;作状语、定语;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 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 |
风移俗变 | 移:改变。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风俗等。 | 《周书·儒林传序》:“虽遗风盛业,不逮魏晋之辰,而风移俗变,抑亦近代之美也。” |
移星换斗 | 形容法术神妙或手段高超。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 叶宪祖《团花凤》第四折:“你道是移星换斗少人知,又谁知藏鹦隐鹭须见。”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七回:“缚怪擒魔称第一,移星换斗鬼神愁。” |
潜移默夺 | 谓不露形迹地改变或取得。 | 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明·归有光《〈洪范〉传》:“然有养之、厚之、节之、教之、不伤之,所不能及者,故必有潜移默夺于冥冥之中。” |
江山好改,本性难移 | 江山:山川,河流;移:改变。强调人的习性是很难改变的。 | 作定语、宾语、分句;形容本性很难改变。 | 鲁迅《而已集·“意表之外”》:“但‘江山好改,本性难移’,也许后来还要开口。” |
南山可移 | 南山:终南山。比喻已经定案,不可更改。 | 作宾语;指事物不可更改。 | 《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 |
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 旧时俗语。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 | 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形容本性很难改变。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徐老仆义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改政移风 | 改变风气习俗。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风俗等。 | 《东观汉记·马廖传》:“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 |
寸步难移 | 见“寸步难行”。 | 作谓语、定语;比喻处境艰难。 |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想当年在小舟中,寸步难移。” |
移孝为忠 |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语出《孝经 广扬名》:“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
潜移默转 | 见“潜移默运”。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梁启超《亚洲地理大势论》:“希腊之文明,潜移默转,而入于罗马。” |
潜移默化 | 潜:暗地里;不见形迹。指人思想、性格在长期的外界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 | 联合式;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思想、作风等。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
移的就箭 | 移动箭靶靠近箭。比喻曲意迁就。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唐 刘知幾《史通 书志》:“移的就箭,曲取相谐。” |
移祸于人 | 把祸害转嫁到别人身上。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转嫁给别人。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1回:“移祸于人,此井又是官井,真真的这个囚徒行事古怪!” |
易俗移风 | 改变习俗,转移风气。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改变风俗等。 | 晋·常璩《华阳国志·梓童士女》:“其高者,则严君味道,易俗移风。” |
物换星移 | 物换:景物改变;星移:星晨的位置移动。景物改变;星辰位置移动;指时序变迁。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事物、时间变迁。 | 唐 王勃《滕王阁》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
游移不定 | 游移:犹豫;迟疑不决。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 汉 刘熙《释名 释车》:“游环在服马背上,骖马之外辔贯之。游移前却,无定处也。” |
移形换步 | 犹移步换形。形容变化多端。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 钱谦益《与方尔止书》:“八旬之内,势变多端,尽寸之间,移形换步。正所谓波澜独老成也。” |
默化潜移 | 同“潜移默化”。 | 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思想、作风等。 | 明·吕坤《呻吟语·治道》:“然后民知善之当为,恶之可耻,默化潜移,而服从乎圣人。” |
移樽就教 |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 联合式;作谓语;指主动去向人请教。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4回:“名九公道:'也罢,我们移樽就教罢。'” |
潜移嘿夺 | 见“潜移默夺”。 | 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明·李贽《藏书·外臣传·冯道》:“今观五季相禅,潜移嘿夺,纵有兵革,不闻争城。” |
移风崇教 | 移转风气,崇尚教化。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韩诗外传》卷八:“移风崇教,生而不杀,布惠施恩,仁不偏与。” |
不可移易 | 移:转移;易:变换。不能动摇和改变。形容不可动摇。 | 作谓语;形容不可动摇。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4卷:“有所定,则知其理之确然如是,一定则不可移易,任是千劲万劲,也动摇他不得。” |
倒海移山 | 倒:颠倒,翻转。翻转大海,移动山岳。指气势或力量洪大。 | 作谓语、定语;用于气势。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飞北上……都是倒海移山雄猛客。” |
时移世易 |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葛洪《抱朴子·钧世》:“古者事事醇素,今则英不雕饰,时移世易,理自然也。” |
下愚不移 | 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论语 阳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
移花接木 | 把某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到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使用手段以假换真欺骗他人。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
本性难移 | 移:改变。指长期形成的癖性习惯;难以改变。 | 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表示很难改变的坏习惯。 |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
移宫换羽 | 宫、羽:古代乐曲中的两种曲调名。原指乐曲换调。后也比喻事情的内容有所变更。 | 作谓语;指改变方式。 | 宋·周邦彦《意难忘·美人》词:“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 |
权移马鹿 | 语本秦赵高指鹿为马事。谓恃权专横跋扈,任意颠倒是非。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语出秦·赵高指鹿为马事。 |
移步换形 | 移动脚步,情景也随之变换。形容景色变化多端。亦比喻逐步起着变化。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 戴名世《雁荡记》:“大抵雁荡诸峰,巧通造化,移步换形。” |
桑荫未移 | 见“桑荫不徙”。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 |
移山回海 | 移动山岳,旋转大海。比喻竭尽全力,克服巨大困难。 | 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南宫词纪 题情 琥珀猫儿坠》:“移山回海,招赘相公宅。多就了除名烟月牌。” |
守节不移 | 坚守节操,决不改变。亦作“守节不回”。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世。 | 西汉·刘向《新序·节士》:“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鈇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 |
众难群移 | 众人心中都有疑难。 |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 |
贫贱不能移 | 不会因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 作宾语、定语;指人的性格。 |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时移俗易 | 移:变动;易:改换。时代变了,社会风气也变了。 | 联合式;作谓语;指时世、风俗等都起了变化。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齐俗训》:“是故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 |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 移:迁移。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满圆就要亏缺。比喻事物盛极必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
移风改俗 | 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改变风俗等。 | 《宋书 乐志一》:“移风改俗,致和乐之极。” |
流移失所 | 犹言流离失所。 | 作谓语、定语;指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 《清史稿·世祖纪》:“自后有流移失所甘心投诚者,有司礼送京师,加恩畜养。” |
确凿不移 | 不能变动。确实可靠;不容怀疑。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
移山倒海 | 移动山岳;倒翻大海。比喻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6回:“善能移山倒海,惯能撒豆成兵。” |
日中则移 | 同“日中则昃”。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
星移漏转 | 星位移位,更漏转换。谓夜深。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刘基《花犯·秋夜》词:“夜何其,星移漏转,凉蟾照无睡。” |
移有足无 | 指用多余的部分弥补不足的部分。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 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 谘目三》:“运动四国,权衡万货,平准其价,移有足无,然后天下之务举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