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折的成语

有关折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折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折节下士 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作谓语、定语;指尊重有知识的人。《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拉枯折朽 同“摧枯拉朽”。作谓语、宾语;用于摧毁无用的东西。宋·文莹《玉壶清话》第七卷:“食罢,将战,伦举兵一鏖,如拉枯折朽。”
摧折豪强 摧:折断。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汉书·严延年传》:“其治务在摧折豪强,扶助贫弱。”
伤夷折衄 伤夷:创伤;折衄:挫败。受到创伤,遭到挫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至乃愚佻短略,轻进轻退,伤夷折衄,数表师徒。”
三折其肱 肱:手臂。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自能造诣精深。作宾语、定语;指久病成良医。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折冲厌难 谓能压服困难,御敌致胜。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马融《延光四年日蚀上书》:“必得将兼有二长之才,无二短之累,参以吏事,任以兵法,有此数姿,然后能折冲厌难,致其功实,转灾为福。”
三折肱为良医 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褒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折胶堕指 极言天气寒冷。作定语;用于书面语。宋·苏轼《磨衲赞》:“折胶堕指,此衲不寒,烁石流金,此衲不热。”宋·周密《齐东野语·曝日》:“《冬日初出铭》曰:‘折胶堕指,梦想负背。’”
折冲将军 折冲:挫退敌方的战车。三国时魏国大将乐进的封号。指英勇无比的人。作宾语、定语;用于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折冲将军乐进。”
一波三折 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宣和书谱 太上内景神经》:“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
蠹众木折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作宾语、定语;指不利因素多了造成灾祸。《商君子·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不为五斗米折腰 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折腰:下拜,弯腰行礼。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人有骨气。《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攀蟾折桂 攀登蟾宫,折取月桂。喻科举登第。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考试高中。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你傲的是攀蟾折桂手,你敬的是闭月羞花貌。”
损兵折将 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指打了败仗。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1回:“损兵折将,必然瞒着天子。”
折臂三公 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刘禹锡《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诗》:“上车著作应来问,折臂三公定送方。”
投梭折齿 投梭:用梭子掷人。比喻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引诱。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晋书 谢鲲传》:“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
强自取折 见“强自取柱”。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大戴礼记·劝学》:“强自取折,柔自取束。”
为五斗米折腰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弯腰行礼。比喻没有骨气。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蠹众木折,隙大墙坏 蠹:蛀虫;折:断;隙:缝隙。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墙缝大了就要倒。比喻为害太多,必定造成灾祸,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作宾语、分句;可分开使用。战国·卫·商鞅《商君书·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千磨百折 形容受磨难、遭曲折之多。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曾国藩《江忠烈公神道碑铭》:“人怀忠愤,如报私仇,千磨百折,有进无休。”
鼎折餗覆 见“鼎折覆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参见“鼎折覆餗”。
椒焚桂折 比喻仁人志士被残害。作谓语;指好人被害。鲁迅《集外集 <送O.E.君携兰归国>诗》:“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摧枯折腐 折断枯树枝烂木头。比喻极容易做到。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容易办到。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耿弇传》:“反覆数十日,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朝攀暮折 指不断地攀折。比喻时时遭摧残。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或花木等。唐 崔颢《行路难》诗:“我昔初在昭阳时,朝攀暮折登王墀。”一本作“朝折暮折”。
百折千回 形容经过种种曲折和纡回。作宾语、定语;指人的情绪等。赵朴初《与日本佛教友人谈时事为拈一偈》:“百折千回心不退,无畏方能施无畏。”
折鼎覆餗 见“折足覆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史·张弘策传》:“拓怯而无断,喧弱而不才,折鼎覆餗,忮踵可待。”
折节下贤人 折节: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作谓语、定语;指尊重有知识的人。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
曲曲折折 弯曲,形容事情遇到许多阻碍或受到挫折打击,不能顺利进行。作定语、状语;指不直。曾朴《孽海花》第12回:“彩云不及细看,却被那妇人不由分说就扶上台阶,曲曲折折,走到一面大镜子面前,那妇人把镜子一推,却呀的一声开了,原来是个门儿。”
折长补短 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作宾语、定语;指取长补短。《韩非子 初见秦》:“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轮船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
将功折过 同“将功折罪”。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拿功劳补偿罪过。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三折:“既然他复杀了一阵,夺的人口牛羊马匹回来了,这等呵将功折过,饶了他项上一刀。”
折箭为誓 折断箭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和誓约。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岳珂《桯史·二将失律》:“虏既得俊迈,折箭为誓,启门以出二将。”
迂回曲折 迂回:回旋,环绕。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常比喻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作谓语、定语;指道路、途径等。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打破‘围剿’的过程往往是迂回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
百折不移 屡遭挫折亦不改变其操守。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意志坚定。明 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即其可名状者言之,则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折角之口 形容人口才很好,善于辩论。作宾语;用于书面语。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五鹿狱狱,朱云折其角。”
瓶坠簪折 瓶落水底难觅,簪子折断难接。比喻男女分离。作宾语、定语;指男女分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虽然是一时间花残月缺,休猜做瓶坠簪折。”
规旋矩折 形容回旋转折的态势。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蔡邕《隶势》:“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修短相副,异体同势。”
三折之肱 肱:胳膊。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作宾语;用于书面语。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今闻老爷大展三折之肱,治我一国之主,若主上病愈,老爷江山有分,我辈皆臣子也,礼当拜请。”
心折首肯 心折:佩服;首肯:点头同意。心中信服,并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到了极点。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回:“便一五一十,把谭孝移品行端方,素来的好处,说个不啻口出。东宿闻之心折首肯。”
推枯折腐 犹言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极易打垮。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今我至京师,陈上谷、渔阳兵马之众,还出太原、代郡,反复数十日,归发突骑以奔乌合之众,如推枯折腐耳。”
柳折花残 比喻女子死或伤。作宾语;指女子死或伤。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血凝碧。”
覆公折足 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周易·鼎》:“鼎折足,覆公餗。”
末大必折 谓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浮收勒折 用强迫手段额外征收。作谓语、定语;用于剥削等。清·冯桂芬《江苏减赋记》:“意甚决,是将奉旨浮收勒折矣。”
掊斗折衡 剖开量物的斗,折断称物的衡。指废除让人争多论少的斗衡。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庄子 胠箧》:“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面折廷诤 见“面折廷争”。作谓语、定语;指朝廷议事。章炳麟《变法箴言》:“争变法者,吾未见其有面折廷诤、千人皆靡者也。”
栋折榱坏 犹栋折榱崩。比喻倾覆。作谓语、定语;指房屋倒塌。康有为等《上清帝第二书》:“举人等栋折榱坏,同受倾压,故不避斧钺之诛,犯冒越之罪,统筹大局,为我皇上陈上。”
三折股为良医 股:大腿。几次折断大腿,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经历多成专家。唐·欧阳詹《送洪孺卿赴举序》:“三折股为良医。予五升词扬,四遭渏摭,是以窃知乎之则。”
面折廷争 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朝折暮折 比喻时时遭摧残。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或花木等。唐 崔颢《行路难》诗:“我昔初在昭阳时,朝折暮折登王墀。”一本作“朝攀暮折”。
榱崩栋折 喻大局崩溃。作定语;指崩溃。《“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张季直致北京电》:“况政府有榱崩栋折之忧,于两公有送袍推襟之素,其敢不罄所识虑,尽言于善人。”
艰难曲折 困难和曲折。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
尊俎折冲 语本《晏子春秋·杂上十八》:“仲尼闻之曰:‘善哉!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后以“尊俎折冲”喻在宴席谈判中制胜对方。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本《晏子春秋·杂上十八》:“仲尼闻之曰:‘善哉!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
隐晦曲折 意思含糊晦涩;转弯抹角。常指说话或写文章用隐隐约约、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思想。隐晦:不明显;曲折:转弯抹角。联合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可以大声疾呼,而不要隐晦曲折,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
三折肱,为良医 几次断臂,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成为内行。也指高明的医道。《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簪笔磬折 簪:插戴。古代插笔备礼,躬身作揖,表示恭敬。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折而族之 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百折不回 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意志坚强。《明史 何腾蛟瞿式耜传论》:“夫节义必穷而后见,如二人之竭力致死,靡有二心,所谓百折不回者矣。”
鼎折覆餗 《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孔颖达疏:“施之于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后以“鼎折覆餗”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周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斗折蛇行 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作谓语、定语;形容道路曲折蜿蜒。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屐齿之折 形容内心喜悦之甚。作宾语;指人高兴。《晋书谢安传》:“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得马折足 见“得马生灾”。作宾语、定语;指因福得祸。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
东量西折 量:称量。折:亏损。指量入量出的谷物总难免有折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高明《琵琶记·义仓赈济》:“相公,小人招不得,自古道:‘东量西折’,难教小人赔偿。”
折冲樽俎 在杯酒之间取得胜算,现亦指与各国进行外交谈判或以高明的谈判手段制胜对方。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晋·张协《杂诗》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冲樽俎间,制胜在两楹。”
栋榱崩折 栋:正梁;榱:椽子;崩:崩坏;折:折断。梁椽毁坏,指房屋倒塌,多比喻国家或政权倾覆。作谓语、定语;指房屋倒塌。清·汪琬《前明兵科右给事中吴公墓志铭》:“栋榱崩折,势莫能支。”
穷折腾 翻来覆去地做某事,没有任何效果。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5章:“整天就是搞这运动那运动,穷折腾个没完!”
丛轻折轴 指即使轻而小的物件,装载多了也可以使车轴折断。作宾语、定语;用于告诫人。东汉 班固《汉书 中山靖王刘胜传》:“臣身远与寡,莫为之先,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丛轻折轴。”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势孤力单,容易受人欺负;从多气壮,别人不敢欺侮。作定语、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北史·吐谷浑传》:“单则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也。”
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作谓语;指发愤读书。《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折冲之臣 谓忠勇之臣。作宾语;用于书面语。《汉书·王尊传》:“刺讥不惮将相,诛恶不避豪强,诛不制之贼,解国家之忧,功著职修,威信不废,诚国家爪牙之吏,折冲之臣。”
低眉折腰 形容在人面前显出卑躬屈膝的样子。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蕙折兰摧 蕙:蕙草;兰:兰花。比喻女子夭亡。作谓语;用于女性。清·袁枚《续新齐谐》:“怨侣方成,鸾俦遽拆,珠沉玉陨,蕙折兰摧。”
折冲御侮 语本《诗 大雅 绵》:“予曰有御侮”毛传:“武臣折冲曰御侮。”后用以谓抗击敌人。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本《诗·大雅·绵》:“予曰有御侮”毛传:“武臣折冲曰御侮。”
摧兰折玉 摧:摧残,毁掉。毁坏兰花,折断美玉。比喻摧残和伤害女子。作谓语、定语;指伤害女性。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某本非风流佳客,谬称浪子端庄,……用诱秦诓楚之计,作摧兰折玉之谋。”
兰摧玉折 旧时多用于哀悼人不幸早死。联合式;作宾语;多用于哀悼人不幸早死。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廷争面折 廷争:在朝廷上争论;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指直言敢谏。作宾语、定语;指直言敢谏。《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
厌难折冲 指能克服困难,抗敌取胜。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刘向《说苑·尊贤》:“故虞有宫之奇,晋献公为之终夜不寐;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为之侧席而坐。远乎!贤者之厌难折冲也。”
攀花折柳 喻狎妓。作谓语、宾语;指男子狎妓。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则为我攀花折柳,致令的有国难投。”
千回百折 形容文艺作品或歌声、乐曲跌宕婉转。也形容事态的发展、前进的历程弯弯曲曲,很不顺利。作宾语、状语;指文艺作品或歌声乐曲。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书·五》:“百川时文,精粹湛深,抽心苗,发奥旨,绘物态,状人情,千回百折,而卒造乎浅近。”
九折臂 九:泛指多次;折:断。多次折断胳膊,经过反复治疗而熟知医理。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战国 楚 屈原 《九章 惜诵(惜诵以致愍兮)》:“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王逸注:“方人九折臂,更历方药,则成良医。”
折腰五斗 折腰:弯腰。五斗:五斗米。为五斗米而弯腰。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斗”。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书·陶潜传》:“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群轻折轴 轻的东西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比喻小患会酿成大祸。紧缩式;作宾语;比喻小患会酿成大祸。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百折不摧 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意志坚定。宋 苏辙《祭亡兄端明文》:“义气外强,道心内全,百折不摧,如有待然。”
不挠不折 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意志等。宋 刘炎《迩言》:“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深文曲折 歪曲地援引法律条文,不露痕迹地陷人于罪。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宦海》第六回:“他却要卖弄自己的精明,张大自家的势焰,深文曲折的送了这个人的脑袋,方才觉得心中舒服。”
败兵折将 折:损失。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作谓语、定语;指打了败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6回:“袁本初败兵折将。”
月中折桂 在月亮中折桂树枝。比喻科举及第。作谓语、定语;用于考试、比赛等。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五出:“但愿此去,名标金榜,折取月中桂。”
百折不挠 折:挫折。挠:弯曲;引伸为屈服。无论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意志坚定,坚持到底。汉 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片言折狱 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主谓式;作补语、宾语;用于称颂官吏贤明。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折足覆餗 《易 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餗,鼎内食物。后以“折足覆餗”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周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折冲千里 冲:古代战车;折冲:摧毁敌方的战车,指抵御敌人。指军事上进行外交谈判。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召类》:“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谓乎?”
百折不屈 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意志坚定。清 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一旦竟成其名,史书及府县志纪录则有之,必不能千百年之后,人人变色动容,有一百折不屈之人,如在其心,如出其口,如忠毅、方学士、铁尚书者也。”
折桂攀蟾 蟾:蟾蜍。折月中桂花,攀月中蟾蜍。比喻科举及第。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二哥哥枉展污了你那折桂攀蟾的钓鳌手。”
七折八扣 比喻折扣很大,减掉了很多。联合式;作状语。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8回:“这里的客店钱,就拿两块洋钱出来,由得他七折八扣的勉强用了。”
百般折磨 用各种方式使人在肉体上、精神上遭受痛苦。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整人。宋 李昉《太平广记 精察二 孟简》:“土豪又叫村里的二十多个妇女……然后揪着她的头发把头往地上碰,百般折磨污辱,包君的妻子本来就瘦弱多病,并且怀有身孕,回到船上就死了。”
桂折兰摧 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元·曹之谦《吊王内翰从之》诗:“山蟾斗仰名空在,桂折兰摧恨未休。”
折冲口舌之间 折冲:引申为进行外交谈判;口舌:争吵。在辩论、争吵中进行外交谈判。作谓语;用于书面语。宋·苏洵《送石昌言为北使引》:“折冲于口舌之间”
五斗折腰 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弯腰行礼。为微薄的俸禄而对上级卑躬屈膝。作谓语、宾语;指卑躬屈膝。《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折本买卖 折:亏损。亏损的生意。泛指吃亏的事。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亏本。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一折:“稍似间有些钱,抵死里无多债,权做这场折本买卖。”
百败不折 折:屈服。即使失败100次也绝不屈服。形容意志坚强。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意志。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百败而不折者,诚有以合于天人之心也。”
月坠花折 月亮落下,鲜花夭折。比喻美女死亡。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清·洪昇《长生殿·补恨》:“誓世世生生休抛撇,不提防惨凄凄月坠花折,悄冥冥云收雨歇,恨茫茫只落得死断生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