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喻的成语

有关喻的成语

有关喻的成语共收录17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罕譬而喻 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作谓语、状语;指文辞精练。《礼记·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喻之以理 喻:晓喻,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作谓语、定语;指开导别人。宋·洪迈《夷坚志·丙志》第14卷:“然此妇见鸷兽不怖悸,乃能言之有理,亦难能也。”
不言而喻 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很明显。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托物陈喻 借事物设喻。作谓语、宾语;用于写作与说话等。元·杨载《诗法家教·讽谏》:“古人凡欲讽谏,多借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托物陈喻,以通其意。”
引喻失义 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作谓语、宾语;指比喻失当。三国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古喻今 喻:说明。借用古代的事来说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借用古代的事来说明现今的道理。《北史 长孙嵩传》:“昔叔孙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渐曩哲。”
舟水之喻 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作宾语;用于比喻句。《三国志·魏志·王基传》:“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
不可言喻 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江城》:“生于此时,欲去不忍,欲留不敢,心如乱丝,不可言喻。”
妙喻取譬 譬:比喻。用巧妙的比喻进行阐述。作定语、状语;用于说话或作文等。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只见颂久在讲坛上步来步去,妙喻取譬地讲得头头是道。”
引古喻今 征引古代史实或文献来喻说当前的现实。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晋·葛洪《抱朴子·疾谬》:“引古喻今,言微理举。”
远引曲喻 喻:譬喻。说话不敢直言,以远离当前的事例来作引证,绕弯子以其他事来打比方。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清史稿·太宗本纪》:“诸臣有艰苦之情,亦据实奏闻。苟不务直言,远引曲喻,剿袭纷然,何益于事?”
辞喻横生 横生:横逸而出。言辞生动,横逸而出。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等。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亦或辩口利舌,辞喻横生为胜,或诎弱缀帢。”
讬物陈喻 借事物设喻。
借古喻今 借:假借;喻:比喻。假借古人古事比喻现实中的今人今事。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八回:“张居正并没有直筒筒讲出自家观点,而是宕开话头借古喻今。”
家喻户晓 喻:明白;晓:知道。家家都清楚;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广为流传。宋 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户晓,必有轻议于下者。”
家喻户习 家家通晓,户户熟悉。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广为流传。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余以《琵琶》虽极天工人巧,终是传奇一家语。当今家喻户习,故易于动人。”
不可理喻 理:道理;事理;喻:开导;使明白。不能够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他。形容态度蛮横不讲理。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褐盖》:“要之,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