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持的成语

有关持的成语

有关持的成语共收录89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比喻人才能出众也须大家的支持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人是要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牡丹虽好,也得绿叶扶持 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总得有人帮助。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5回:“‘牡丹虽好,也得绿叶扶持’哩。你自家一个,就歪歪到那里去?”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总得有人在旁协助。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0回:“俗话说的,‘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太太们不亏了凤丫头,那些人还帮着吗?”
持久之计 持久:持之以久,即长久。长久的打算或谋略。作宾语;指长远的打算。《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持疑不决 疑:疑虑。心怀疑虑,迟迟不能决定。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周书·薛善传》:“而崇礼犹持疑不决。”
持禄取容 持:拿;禄:薪俸;取容:取悦。指为保住职位而去取悦别人。作谓语、宾语;用于官场。宋·秦观《李固论》:“其大臣如张禹、孔光辈皆持禄取容,偷为一切之计。”
持之有故 持:持论;立论;故:根据。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根据。主谓式;作谓语;用于学问、文章等。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坚持不渝 渝:改变。坚持到底;决不改变。补充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坚守诺言不改变。
持重待机 持重:小心谨慎。形容谨慎地等待时机。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晋书·宣帝纪》:“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寇,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待机以候其变。”
蚌鹬相持 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徒使第三者得利。作宾语、定语;指两者相争。《战国策 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翁得而并禽之。”
持刀执棍 拿着刀枪棍棒准备打架。作谓语、状语;用于动武。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求娶他,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车,自己不肯去。一回儿又有盗贼劫他,持刀执棍的逼勒。”
倒持手板 见“倒执手版”。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宋·刘克庄《沁园春·再和林卿韵》词:“待得新亭,倒持手板,何似抽还政事堂。”
持刀弄棒 持:拿;棒:木棍。形容喜欢习武。作谓语、宾语;指习武。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88回:“小女自幼亦喜持刀弄棒。”
扶危持颠 扶:帮助;持:握,把握;颠:倒,倾倒。指挽回处于危难中的国家或人。作谓语、宾语;指人本事大。唐 杜光庭《虬髯客传》:“素骄贵,末年愈甚,无复知所负荷,扶危持颠。”
坚持不懈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泰阿倒持 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使自己被动。宋·秦观《李训论》:“自德宗惩北军之变,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分委宦官主之,由是太阿倒持,不复可取。”
把持包办 揽权专断代替别人办理,不让别人参与。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规定共产党员应当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就是针对着这一部分还不明白党的政策的同志而说的。”
倒持泰阿 泰阿:宝剑名。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动宾式;作谓语;比喻轻率相信别人。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持禄养身 禄:薪俸。保住职位以养自身。形容庸碌无为。作谓语、定语;用于官场。《清史稿·熊赐履传》:“部院臣工大率缄默瞻顾,外托考成慎重之名,内怀持禄养身之念。”
持权合变 以权宜之计适应已经变化的局面。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梅曾亮《答朱丹木书》:“阁下前任剧邑,治悍民,不尚黄老;今官督粮道,乃尚黄老,此持权合变才也。”
危而不持 持:扶助,支持。国有危急之事,不须外力扶助便能安然平息。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鲁·孔丘《论语》:“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 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总得有人在旁协助。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二回:“也不像两个人打,就如一对猛虎争餐,擂台上流做一团。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
把素持斋 把:遵守。斋:斋戒。指信佛者遵守吃素,坚持戒律。联合式;作谓语;指遵守戒律吃斋。元 无名氏《女姑姑》第三折:“念佛心把素持斋,不食荤餐松啖柏。”
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持:持论,立论;故:根据。立论有根据,讲话有道理。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言论等。战国·赵·荀况《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相持不下 不下:不能解决。指双方势均力敌;互相抗争;各不相让;谁也战胜不了对方。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指各不相让。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
持筹握算 原指筹划,后称管理财务。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精打细算。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妇持筹握算,日致丰盈,可弃仰成而已。”
持蠡测海 蠡:瓠瓢,古代舀水用具。指用瓢来测量海水的深浅多少。比喻用浅薄的眼光去看待高深的事物。作宾语、定语;指方法不对头。《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谬持蠡测海,沉挹酒如渑。”
牡丹花好,终须绿叶扶持 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总得有人帮助。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有了银钱,却又只怕没人,又道是:牡丹花好,终须绿叶扶持。”
沿门持钵 原指僧、尼挨门向人求布施,后泛指到处乞求施舍。作谓语、定语;指乞讨。明·高攀龙《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若天分之我不承受,此家当,我却无分了,便至沿门持钵,仰息他人。”
持正不阿 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谀。作谓语、定语;指刚强正直,不逢迎。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一:“平居议论臧贬,务持正不阿;与人交,不以盛衰为轩轾。”
刺虎持鹬 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策·秦策二》及《史记·张仪列传》载:刺虎,战国时,陈畛说秦惠王,引卞庄子刺虎为喻,先待齐楚交战,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持鹬,用“鹬蚌相持”之典。
持盈保泰 盈:盛满;泰:平安。旧指在富贵极盛的时候要小心谨慎,避免灾祸,以保持住原来的地位。联合式;作谓语;指身居高位要谦虚谨慎以保平安。清 昭槤《啸亭杂录 舒梁阿三公远见》:“今虽府库充盛,然乞皇上以节俭为要,慎勿兴土木之功,黩武之师,以为持盈保泰之计。”
倒持戈矛 犹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新唐书·陆贽传》:“舍此不务而反为所乘,斯谓倒持戈矛,以鳟授寇者也。”
持盈守虚 盈:盛满;虚:谦虚。指事业处于极盛时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满。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杜笃《大司马吴汉诔》:“勋业既崇,持盈守虚。功成即退,挹而损诸。”
持之以恒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表示长久不变。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持禄养交 持禄:保持禄位;养交:交结权贵。指结交权贵以保持自己的职位。联合式;作谓语;指巴结权贵以自保。管仲《管子 明法》:“大臣务相贵而不任国,小臣持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故官失其能。”
持平之论 持平:保持公正;没有偏向。公正的议论或调和折中的言论。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形容调和折中的言论。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二》:“先师刘文正公曰:‘神仙必有,然必非今之卖药道士;佛菩萨必有,然必非今之说法禅僧。’斯其持平之论矣。”
持人长短 谓抓住他人的缺点过失作为把柄,加以攻击。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抓小辫子。《云笈七签》卷三九:“第二十九戒,不得持人长短,更相嫌恨。”
旷日持久 旷:荒废;耽搁;持:持续;拖延。耽搁时日;长期拖延。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战国策 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把酒持螯 手持蟹螯饮酒。古人视为人生一大乐事。作宾语、定语;指饮酒作乐。语出《晋书 毕卓传》:“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保盈持泰 指保持安定兴盛的局面。作宾语、定语;指维持社会安定。参见“保泰持盈”。
枝干相持 比喻相互扶持。同“枝叶相持”。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暨乎战国,诸姬微矣……至于王赧,降为庶人,犹枝干相持,得居虚位。”
平心持正 主持公正,无所偏倚。作谓语;指为人公正。东汉·班固《汉书·苏武传》:“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举纲持领 举:提出;纲:网的总绳;领:衣领。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张开了;提起衣领一抖,衣服就顺了。比喻办事要抓住关键。作谓语、状语、补语;用于处事。汉·王充《论衡·程材》:“举纲持领,事无不定。”
八方支持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各方面都支持。
被甲持兵 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作谓语、宾语;用于战争。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上》:“勃在国,常恐惧,每郡守使丞尉行县,勃常被甲持兵。”
持满戒盈 端盛满之水而留心不外溢。比喻居高位而能警戒自己不骄傲自满。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三国·魏·曹操《善哉行》之三:“持满如不盈,有德者能卒。”
秉节持重 保持节操,谨慎稳重。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品行。《后汉书 伏湛传》:“[伏湛]遭时反覆,不离兵凶,秉节持重,有不可夺之志。”
旷岁持久 旷:荒废,耽误;持:持续,拖延。荒废时间,长期拖延。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长期拖延。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师徒之众寡不敌,然尚旷岁持久,师老费财。”
以一持万 持:把握。形容抓住关键,可以控制全局。偏正式;作谓语;同提纲挈领。先秦 荀况《荀子 儒效》:“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
勤俭持家 以勤劳节约的精神操持家务。作主语、谓语、宾语;用于生活。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要提倡勤俭持家,勤俭办社,勤俭建国。”
秉轴持钧 秉:执持;轴:中心,枢纽;持:握;钧:古代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比喻官居要职,执掌政权或处于中心或关键位置。作谓语、定语;指当权。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调和鼎鼐理阴阳,秉轴持钧政事堂。”
扶急持倾 扶:帮助;持:握,把握。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使之转危为安。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时局。西汉·刘向《战国策》序:“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
牡丹虽好,终须绿叶扶持 扶持:扶助。比喻再好的事物也要有个帮衬。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有了银钱,却又只怕没人,又道是‘牡丹花好,终须绿叶扶持’。”
持盈守成 保持已成的盛业。作谓语;用于处事。宋·苏辙《<元祐会计>序》:“臣历观前世,持盈守成,艰于创业之君。”
枝叶相持 比喻相互扶助。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汉书诸侯王表序》:“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虎厄沤河洛之间,分为二周围……既于王赧,降为庶人,用天年终。号位已绝于天下,沿犹枝叶相持,莫得居其虚位,海内无主,三十余年。”
扶颠持危 颠:倒,倾倒;持:握,把握。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时局。宋·秦观《贺孙中丞启》:“恭惟中丞侍郎,受天间气,为世直儒;力足以扶颠持危,器足以致远任重。”
扶危持倾 扶:帮助;持:握,把握。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使之转危为安。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时局。晋·陈寿《三国志·许靖传》:“今日足下扶危持倾,为国柱石。”
遇物持平 谓对待人和事持公正态度。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宋·苏舜钦《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王公行状》:“苟遇物持平,轻重判然于中矣。”
持枪鹄立 鹄:天鹅;鹄立:像天鹅一样站立。形容军人手握钢枪,庄严肃立。作谓语;用于军人。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一章:“近别墅及别墅内武装保卫森严,持枪鹄立。”
持刀动杖 持:拿。杖:木棒。指动武。作谓语、宾语、状语;指打架。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谁闹来着?你先持刀动杖的闹起来,倒说别人闹。”
持禄固宠 禄:薪俸;宠:宠爱。保住俸禄职位巩固宠信。指大臣不行正道。作谓语、定语;用于官场。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本朝杂记》:“世称太学聚天下士,既知道理,又无持禄固宠之累,故其品藻人物,皆合公议。”
持戈试马 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作谓语、宾语;用于准备动武。《红楼梦》第七九回:“那金桂见丈夫旗纛渐倒,婆婆良善,也就渐渐的持戈试马。“
倒持干戈 犹言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后汉书·何进传》:“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
持禄保位 持;保持;禄:薪俸;位:职位。指为保住官位而阿谀奉承或有过失不肯离职。作谓语、宾语;用于官场。宋·王楙《野客丛书·班范议论》:“持禄保位,被阿谀之机。”
持衡拥璇 比喻掌握国家政权。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掌权。《北齐书 文宣帝纪》:“昔放勋驰世,沉璧属子;重华握历,持衡拥璇。”
明火持杖 同“明火执仗”。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干坏事。《元典章·刑部·从贼不得财者免刺》:“从贼孙伯奴、孟干儿与首贼朱伴儿、李佛保等四人明火持杖强劫梁贤十家。”
太阿倒持 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使自己被动。《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太阿,授楚其柄。”
持论公允 指言论公平并合于情理。作谓语、定语;用于写作或说话等。东汉·班固《汉书·儒林传》:“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
老成持重 老成:老练成熟;持重:稳重;不轻浮。原指年老有德;后形容人阅历多;稳重有经验;态度沉稳;不轻举妄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宋史 种师中传》:“师中老成持重,为时名将,诸军自是气夺。”
持橐簪笔 谓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作谓语、宾语;多用于秘书等。《汉书·赵充国传》:“持橐簪笔,事孝武皇帝数十年。”
保泰持盈 指保持安定兴盛的局面。作宾语、定语;指维持社会安定。《明史 孝宗纪赞》:“孝宗儿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
持危扶颠 扶持危困的局面。联合式;作谓语;指扶持危殆局面。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持正不挠 挠:弯曲。主持公道,不偏不向,不屈服。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明史·蒋冕传》:“冕当正德之季,主昏政乱,持正不挠,有匡弼功。”
鹬蚌持争,渔翁得利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持螯把酒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载:晋代嗜酒的毕卓曾说: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捧着酒杯,便足以了一生。因以“持螯把酒”形容秋季吃蟹饮酒之乐。作宾语、定语;指饮酒作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载:晋代嗜酒的毕卓曾说: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捧着酒杯,便足以了一生。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战国策 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矜持不苟 矜持:保持庄严的态度;不苟:不草率。端庄严谨,毫不马虎。作谓语、定语;指处事认真。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持斋把素 把:遵守。斋:斋戒。谓信佛者遵守吃素,坚持戒律。联合式;作谓语;指遵守吃素的习惯和坚持戒律。明 无名氏《锁白猿》第三折:“俺也曾看经念佛,俺也曾持斋把素。”
如持左券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秦韩之王劫于韩冯、张仪而东兵以徇服魏,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此其善于公而恶张子多资矣。”后以“如持左券”比喻很有把握。左券:古代契约分左右两片,双方各持其一,左片叫左券,由债权人收藏,作为凭据。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秦韩之王劫于韩冯、张仪而东兵以徇服魏,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此其善于公而恶张子多资矣。”
振裘持领 喻抓住事物的关键。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汉·杨伦《上书案坐任嘉举主罪》:“臣闻《春秋》诛恶及本,本诛则恶消;振裘持领,领正则毛理。”
各持己见 持:坚持;保持;见:意见、见解。各人都持自己的见解。动宾式;作谓语;用于讨论问题。清 黄钧宰《金壶浪墨 堪舆》:“甚至徒毁其师,子讥其父,各持己见,彼此相非。”
把持不定 没有明确的主见,游移反复。作谓语、定语;指意志薄弱。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但恐日后把持不定,为异端所惑,一时失足。”
持疑不定 疑:疑虑。心怀疑虑,迟迟不能决定。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卷:“众人持疑不定,六郎亦闷闷不乐。”
倒持太阿 见“倒持泰阿”。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旧唐书·陈夷行传》:“自三数年来,奸臣窃权,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鳟柄。”
持枪实弹 持:握。手握钢枪,子弹上膛。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战斗。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人等。邹韬奋《抗战以后·笔杆暴动》:“我们的门口……以及后门,都有好几位持枪实弹的武装同志防守着。”
秉钧持轴 执政掌权。作谓语、定语;指当权。明 唐顺之《答曾石塘总制》:“使继此而进以秉钧持轴,则夫不动声色而坐销天下之隐忧。
鹬蚌相持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