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南的成语

有关南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南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南山:终南山。比喻人福气像东海的水一样浩大,寿命如终南山一样长久。作谓语、定语;用于祝福,可分开使用。明·柯丹邱《荆钗记·庆诞》:“齐祝赞,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海北天南 形容万里之遥,相距极远。亦形容地区各异。作宾语;形容距离遥远。唐·刘禹锡《送别四十六首·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
东西南北客 指居处无定之人。作主语、宾语;用于游民。参见“东西南北人”。
明烛天南 烛:照耀。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作谓语;指光照亮南方的天空。清·姚鼐《登泰山记》:“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汝南晨鸡 即汝南鸡。
南冠楚囚 南冠: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作宾语;泛指囚犯或战俘。《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
南箕北斗 箕:星宿名,形状象簸箕;斗:星宿名,形状象酒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联合式;作定语;含贬义。《诗经 小雅 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寿比南山 南山:指秦岭终南山。旧时比喻长寿。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用于祝寿。《诗经 小雅 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立木南门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头撞南墙 撞:撞击。指认死理。作谓语、定语;指认死理。陆天明《省委书记》:“今天我们要眼睁睁地让马扬走了,总有一天会头撞南墙满世界去找后悔药吃。”
南山有鸟,北山张罗 鸟儿在南山,却到北山去张网捕捉。比喻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作分句、定语;指方法不对头。
南柯一梦 南柯:朝南的树枝。指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偏正式;作宾语;指虚幻的梦境。宋 黄庭坚《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香从灵坚陇上发,味自白石源中生。为公唤觉荆州梦,可待南柯一梦成。”
南阮北阮 指聚居一处而贫富各殊的同族人家。作宾语、定语;指同族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
面北眉南 谓脸面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处不合,各不照面。作宾语、定语;指关系不融洽。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既然是你为我来,须回避,且做个面北眉南,你东咱西。”
南郭先生 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作主语、宾语;指滥竽充数的人。《晋书 刘寔传》:“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
西眉南脸 西眉:西施;南脸:南威。比喻女子容貌美丽。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唐·李咸用《巫山高》诗:“西眉南脸人中美,或者皆闻无所利。”
南征北伐 亦作“南征北讨”。亦作“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经历的战争。唐·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塞北江南 原指古凉州治内贺兰山一带。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作宾语、定语;用于北方的地方。唐·韦蟾《送卢潘尚书之灵武》诗:“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北门南牙 北门:指羽林诸将;南牙:指宰相。指文武重臣。作宾语、定语;泛指文武重臣。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纪中宗神龙元年》:“北门南牙,同心协力。”
山南海北 指遥远不能确指的地方或指四面八方。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南货斋果 南货:南方的食品;斋果:供品。南方产的食品和上供的果品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北史·魏收传》:“尚书右仆射高隆之,求南货于昕、收。”
南面称孤 南面:面朝南;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朝南坐着,自称孤家。指统治一方,称帝称王。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称帝。《庄子 盗跖》:“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
南去北来 指来来往往作定语、状语;指来来往往。唐 杜牧《汉江》:“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眉南面北 彼此不和谐。也指分隔两地,不能相见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你见了这李廉使都眉南面北,多管是那相公每饥嗔的这饱喜,则为我无过犯难投牢相机。”
斗南一人 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内。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作宾语;指才德独一无二。《新唐书·狄仁杰传》:“狄公之贤,北斗之南,一人而已。”
东南之美 谓东南人物中之佼佼者。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晋·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东南之美,曩惟延州;显允陆生,于今鲜俦。”
西赆南琛 谓四方皆来朝贡为“西赆南琛”。赆,贡物。琛,珍宝。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西赆浮玉,南琛没羽。吴歈越吟, 荆艳楚舞。”
南蛮鴂舌 旧时讥人操难懂的南方方言。鴂,伯劳鸟。
南棹北辕 犹南航北骑。
南山铁案 指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作宾语、主语、定语;用于案件。典出《新唐书 李元纮传》:“元纮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
南来北去 泛指来来往往作定语、分句;指来来往往。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这里是大道官塘,怎没个行人南来北去。”
南枝北枝 南枝向暖,北枝受寒。比喻彼此处境的苦乐不同。作宾语、定语;比喻处境的苦乐不同。唐 李峤《鹧鸪》诗:“可怜鹧鸪飞,飞向树南枝。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
南鹞北鹰 鹞、鹰:两种猛禽。在南为鹞子,在北为老鹰。比喻性格严峻的人。作宾语、定语;指性格刚直严峻的人。《晋书·崔洪传》:“丛生棘刺,来自博陵,在南为鹞,在北为鹰。”
南北东西 指四方、到处、各地或方向;也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方向。宋·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南腔北调 南、北:指一个国家的南方、北方;腔:语调。形容口音不纯;说话夹杂各地方言;也可泛指各地方言。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口音不纯。清 赵翼《檐曝杂记 庆典》:“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
南舣北驾 犹南航北骑。
走南闯北 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泛指闯荡。老舍《龙须沟》第二幕:“这年月呀,女人尊贵啦,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
一枕南柯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后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槐安国就是庭前槐树下的蚁穴。后因以“一枕南柯”指一场梦幻。作宾语、定语;指做梦。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后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槐安国就是庭前槐树下的蚁穴。
南来北往 有的从南往北,有的从北往南。也泛指来来往往。作定语、分句;指来来往往。宋 叶适《修路疏》:“南来北往,何忧带水拖泥;朝去暮来,不到撞头磕脑。”
上南落北 漫言各处去向,犹言走南闯北。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一折:“他又不和我一搭儿做买卖,我怎知他上南落北。”
天南地北 一个天南;一个地北。形容分离两地;相隔很远。也形容地区各不相同。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在遥远的各地。元 关汉卿《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要时间月缺花飞。”
东南竹箭 《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后因以“东南竹箭”比喻优秀人才。作主语、宾语;用于比喻句。《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
大江南北 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临长江地区。明·郭勋《英烈传》第25回:“目今大江南北,盗贼蜂起,江淮之地,十去其五;河南、河北,或复或失,不得安宁。”
南山可移,判不可摇 南山:终南山;判:裁决;摇:动摇。终南山可以移动,但已定下的案子决不能更改。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已经定案。《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
越鸟南栖 从南方飞来的鸟;筑巢时一定筑在南边的树枝上。比喻难忘故乡情。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难忘故乡情。南朝 梁 萧统《古诗十九首》:“葫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南山隐豹 隐:隐伏。比喻隐居山林不仕的贤人。作宾语、定语;指隐士。《列女传·贤明·陶答子妻》:“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
北辙南辕 ①想往南却驾车向北行驶。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②车子北往南来。喻人行无定迹。作宾语、定语;指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见“北辕适楚”。
南辕北辙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南航北骑 语本《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后因以“南航北骑”形容乘舟骑马,南北奔走。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
东南之秀 谓东南地方的杰出人才。作主语、宾语;用于比喻句。《南史·王筠传》:“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
拥书南面 见“拥书百城”。作谓语、定语;指藏书多。清·归庄《感怀》诗:“捉鼻东山关气运,拥书南面足经纶。”
东南半壁 半壁:半边。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东、以南的半边江山。作主语、宾语;指长江流域。元·施君美《幽闺记·虎狼扰乱》:“金朝那解番狼将,血溅东南半壁天。”
南面百城 旧时比喻尊贵富有。也比喻藏书很多。偏正式;作宾语;比喻统治者的尊贵富有。《魏书 逸士传 李谧》:“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晋剧《打金枝》第二场:“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
南面称尊 南面:古代帝王临朝坐北朝南;尊:地位或辈分高。指称王称帝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称帝。清·吴璿《飞龙全传》第46回:“今日成全了赵某大功,日后果能南面称尊,得遇令郎之日,义当重报。”
南船北车 比喻行踪不定。作宾语、定语;指人的行踪。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六回:“但恐宦海萍踪,南船北车,又在不定耳。”
南山可移 南山:终南山。比喻已经定案,不可更改。作宾语;指事物不可更改。《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
竹罄南山 罄:尽,完。形容人罪恶极多,书写不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感惺《断头台·受献》:“到此是森罗殿上无私款,镜台前明照胆,要把君孽案重重彻里翻,竹罄南山。”
南征北讨 见“南征北伐”。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经历的战争。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想老夫幼年时,南征北讨,东荡西除,到今日都做了一场春梦也。”
东南之宝 谓东南地区的杰出人才。作主语、宾语;用于比喻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
福齐南山 南山:终南山。比喻福气高如南山。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祝福。《南齐书·豫章文献王疑传》:“常谓福齐南山,庆钟仁寿。”
南人驾船,北人乘马 南方人善于驾船,北方人善于骑马。指各人均有所长。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
汝南月旦 汝南:汉代郡名;月旦:月朔,每月初一。指品评人物。作谓语、宾语;指评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指南攻北 犹声东击西。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蜀人或声东击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
南橘北枳 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南金东箭 南方的金石,东方的竹箭。比喻优秀的人才。联合式;作宾语;含褒义。《尔雅 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南户窥郎 《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昭信谓去(刘越孙刘去)曰:‘前画工画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傍。又数出入南户窥郎吏,疑有奸。’”后因以称女子偷看男子。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昭信谓去(刘越孙刘去)曰:‘前画工画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傍。又数出入南户窥郎吏,疑有奸。’”
东西南朔 指居处无定之人。同“东西南北”。
东西南北人 指居处无定之人。作主语、宾语;用于游民。《礼记 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於是封之,崇四尺。”郑玄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
雪北香南 多雪的北方和花木飘香的南方。
闯南走北 奔走四方。作谓语、定语;形容阅历丰富。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1章:“一个女子会几手武艺不难,难的是她是一个尚未出闺的大姑娘,能够带领一班人在江湖上闯南走北。”
东西南北 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方向。《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南征北战 征:征伐。转战南北;打了许多仗。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经历的战争。唐 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南方之强 南方坚强刚毅之人。作宾语;用于书面语。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塞上江南 见“塞北江南”。作宾语、定语;用于北方的地方。叶圣陶《坝上一天》:“我们这一回参观访问,常常听见‘塞上江南’的说法,常常看见‘塞上江南’的字样。”
梦里南轲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宋 黄庭坚《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诗四首》之三:“为公唤觉荆州梦,可待南轲一梦成。”
南风不竞 南风:南方的音乐;不竞:指乐音微弱。原指楚军战不能胜。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主谓式;作补语、定语;比喻竞赛的一方失利。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八年》:“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
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南山:终南山;动:动摇。终南山可以移动,但已定下的案子决不能更改。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已经定案。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终以为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梦里南柯 南柯:指槐树的南枝。比喻一场美梦。作宾语、定语;指美梦。元·王实甫《西厢记·夫人停婚》:“他实在咽不下玉液金波,谁承望月底西厢,变做了梦里南柯。”
南船北马 南方人善于驾船,北方人善于骑马。指各人均有所长。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孟郊《送从最校书简南归》:“北骑达山岳,南帆指江湖。”
南蛮鴃舌 鴃:即伯劳。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作宾语、定语;用于讥笑南方的语言。《孟子 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南征北剿 征:征伐;剿:征剿。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经历的战争。鲁迅《王化》:“南征北剿,决不偷懒。”
槐南一梦 比喻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作宾语;同“黄粱美梦”。明 王錂《春芜记》:“正是只将桑海千秋事,付与槐南一梦中。”
通南彻北 谓贯穿南北。作谓语、定语;用于方位等。赵树理《三里湾》:“又往前走,就看见东山根通南彻北的一条河从北边的山缝里钻出来,又钻进南边的山缝里去。”
指南打北 指着东方打西方,打得别人防不胜防。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指东打西,指南打北,打了个落花流水。”
东箭南金 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比喻可宝贵的人才。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比喻优秀的人才。唐 罗隐《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空羡良朋尽高价,可怜东箭与南金。”
地北天南 谓四处,到处。作宾语、定语;指遥远。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地北天南蓬转,巫云楚雨丝牵。”
南郭处士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氵昬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后用以比喻无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的人。参见“滥竽充数”。作宾语、定语;指滥竽充数的人。《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马放南山 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作定语;用于社会局面。《尚书 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越鸟巢南枝 越:古代国名,今浙江一带。越地的鸟在外地筑巢,必用向南的树枝。比喻不忘故乡。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淮南鸡犬 比喻投靠别人而得势的人。作宾语、定语;指投靠别人而得势的人。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南贩北贾 为了谋生而到处奔走。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谋生。汉·焦延寿《易林》卷八:“南贩北贾,与怨为市,利得自治。”
南山之寿 南山:终南山。寿命像终南山那样长久。作宾语;用于祝寿。《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终南捷径 指达到目的地最便捷的途径。终南:陕西终南山;捷径:近路。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元 卢挚《蟾宫曲 咸阳怀古》:“见终南捷径休忙,茅宇松窗。”
南面称王 南面:古代帝王临朝坐北朝南。指称王称帝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称帝。《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信能右折燕齐,左振扶桑,凌轹沙漠,南面称王。”
东南雀飞 比喻夫妻分离。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悔读南华 《南华经》即《庄子》。比喻学识渊博而不为人所容。动宾式;作谓语;比喻学识渊博而不为人所容。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 温庭筠》:“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江南海北 大江之南,大海之北。形容地域广阔,。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三国·魏·曹叡《赦辽东吏民公文》:“书传所载也,江南海北有万里之限,辽东君臣,无怵惕之患。”
雁南燕北 比喻两地分离。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说岳全传》第三四回:“几载飘零逐转蓬,年来多难与兄同。雁南燕北分飞久,蓦地相逢似梦中。”
天南海北 ①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②形容(谈话)漫无边际。作宾语、定语、状语;指相距遥远。杨朔《熔炉》:“他素来最能关心战士,天南海北,不管怎样调皮捣蛋的人,一经他教育改造,都能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