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城的成语
有关城的成语
有关城的成语共收录9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龙楼凤城 | 犹言龙楼凤池。 | 作主语、宾语;指皇宫。 | 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论文章围棘堪驰骋,愿藏身龙楼凤城。” |
摊书傲百城 | 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 北魏李谧博览群书,无意做官,将家产都花在收罗书籍上。经他细加审订的书有四千卷之多。他有句名言:“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意即只要有万卷书,又何必做管辖百城的官。事见《魏书 李谧传》。 | |
摊书拥百城 | 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同“摊书傲百城”。 | ||
围城打援 | 指一种战术。进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围据守城镇之敌,诱使敌人从其他地方派兵援救,然后以事先部署好的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的援军。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方面。 |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五章:“‘围城打援’的办法,不是常使用吗?” |
满城风雨 | 满城:指全城各处。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秋天景色。后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由于坏事。 | 宋 释惠洪《冷斋夜话》第四卷:“昨日宵卧,闻搅林风雨声,遂起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税人至,遂败意,只此一句寄举。” |
高城深沟 | 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形容防卫坚固。 | 作宾语、定语;形容防卫坚固。 | 唐·李翱《杨烈妇传》:“项城小邑,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 |
攻城野战 | 城:城池。攻打城池,野外作战。 | 作谓语、定语;指四处打仗。 | 《墨子·节用上》:“攻城野地死者,不可胜数。” |
拥书百城 | 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魏书 逸士传 李谧》:“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
连城之珍 | 珍:珍贵的东西。价值很高的珍品 | 作主语、宾语;用于某东西的价值。 | 唐·王绩《与陈叔达重借隋纪书》:“岂连城之珍俟楚文而乃进?” |
五言长城 | 称誉善于作五言诗的好手。 | 作宾语、定语;指善于作五言诗的好手。 | 《新唐书·秦系传》:“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 |
黑云压城城欲摧 | 欲:将要;摧:摧毁。浓厚的乌云笼罩城头;象要把整个城压毁似的。比喻恶势力一时嚣张所造成的紧张局面。 | 复句式;作定语;含贬义。 | 唐 李贺《歌诗集 卷一 雁门太守行》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城北徐公 | 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后作美男子的代称。 | 作宾语;指美男子。 | 《战国策·齐策一》:“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攻城徇地 | 攻:攻打,进攻;徇地:夺占土地。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征战。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樊崇等以困穷为寇,无攻城徇地之计。” |
凭城借一 | 背城借一。谓与敌决一死战。 | 作谓语、定语;形容作最后一搏。 | 《宋书·袁淑传》:“负塞残孽,阻山烬党,收险窃命,凭城借一,则当因威席卷,乘机芟剿。” |
汤池铁城 | 形容城池牢不可破。亦比喻言谈无懈可击。 | 作宾语、定语;指十分坚固。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虽思虑通长,然于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若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 |
社鼠城狐 | 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做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宋 李纲《八月十一日次茶陵县入界湖南有感》诗:“巨蠹推穷付囹圄,社鼠城孤扫巢穴。” |
涨啮城郭 | 涨:涨水;啮:咬;城:内城的墙;郭:外城的墙。指洪水上涨,冲击城墙。 | 作谓语;指洪水上涨。 | 《渊鉴类函·汉四》:“张柬之授襄阳刺史,会汉水涨啮城郭,柬之因垒为堤,以遏湍怒。” |
一顾倾城 |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遂以“一顾倾城”形容美女的眼波,亦以喻女子的美貌。 | 作定语、状语;用于女性。 |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城下之辱 | 谓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梁启超《知耻学会叙》:“越惟无耻,故安于城下之辱。” |
连城之价 | 连城:连成一片的城池;价:价格。形容物品极为珍贵,价值极高。 | 作宾语;用于物品等。 |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胸有城府 | 形容心机深沉;毫不外露;难于窥测。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心机深沉。 | 《旧唐书 李林甫传》:“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 |
攻城略地 | 略:掠夺。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 联合式;作谓语;指征战。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
众心成城 | 指万众一心,如坚固城堡。比喻众人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 作谓语、定语;指万众一心。 |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韦昭注:“众心所好,莫之能败,其固如城也。” |
铜城铁壁 | 见“铜墙铁壁”。 | 作主语、宾语;指十分坚固。 | 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策略》:“民间之作寨堡者,亦饬令仿效为之,处之铜城铁壁矣。” |
高城深堑 | 堑:壕沟。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形容防卫坚固。 | 作宾语、定语;形容防卫坚固。 | 汉·荀悦《汉纪·孝文帝纪》:“令室家田作具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其外复为一城。” |
万里长城 | 指我国长城。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长城。 |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
一笑倾城 |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因以“一笑倾城”形容女子的绝色。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女性。 |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婴城固守 | 婴:围绕;婴城:据城。据守城池牢固设防。 | 作谓语、定语;指防御。 | 东汉·班固《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 |
国之干城 | 干城: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比喻捍卫者。国家主权的捍卫者。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孔颖达疏:“言以武夫自固,为捍蔽如盾,为防守如城然。” |
防意如城 | 意:心思,指私欲。指严格遏止私心杂念,象守城防敌一样。 | 偏正式;作补语;指严格遏止私心杂念。 | 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守口如瓶》:“富郑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语。” |
一貌倾城 | 顾:回看。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顾盼之间,全城人都为之倾倒。 | 作定语、状语;用于女性。 | 明·郑若庸《玉玦记·祝寿》:“张郎不成,李郎不应,十人见我九人憎,羞杀我一貌倾城。” |
价等连城 | 谓价值等于连成一片的许多城池。 | 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 《北史·彭城王勰传》:“今陛下赐刊一字,足以价等连城。” |
连城之璧 | 连城:连成一片的许多座城。后用来形容某种东西非常珍贵。璧:玉。非常珍贵的、非常值钱的美玉。也指价值极高的宝物或比喻珍贵的东西。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某东西的价值。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遣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城狐社鼠 | 社:古时指土地神及其庙宇。以城墙为凭借的狐狸;以土地庙为依托的老鼠。比喻仗势作恶的小人。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仗势作恶的小人。 | 《晋书 谢鲲传》:“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
南面百城 | 旧时比喻尊贵富有。也比喻藏书很多。 |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统治者的尊贵富有。 | 《魏书 逸士传 李谧》:“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 复句式;作分句;比喻无端受牵连而遭祸害。 | 北齐 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城下之盟 | 盟:盟约;和约。因强敌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和约。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政治与军事方面。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
二卵弃干城 | 卵:鸡蛋;干城:捍卫者。比喻因人有小的过失而忽略他的大节 | 作宾语、定语;用于用人。 | 《孔丛子 居卫》:“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 |
百城之富 | 形容藏书极多,似拥有许多城市那样富有。 | 作宾语;指藏书多。 | 语出《魏书 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
满城桃李 | 桃李:比喻学生。城中到处都有自己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 | 作宾语、定语;用于教师。 | 唐·刘禹锡《宣上人远寄贺礼部王侍郎放榜后》:“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
婴城自守 | 婴:围绕;婴城:据城。据守城池牢固设防。 | 作谓语、定语;指防御。 | 明·归有光《送太仓熊侯之任光州序》:“一旦倭奴来海外,吏非素备,婴城自守,惴惴不能保。” |
兵临城下 | 临:来临。军队已来到城墙下面。比喻遭到围困。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形容形势十分危险紧要。 | 元 无名氏《马陵道》:“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 |
赤口烧城 | 赤舌:指谗言。比喻谗言为害极其严重。 | 作谓语、定语;比喻谗言危害很大。 | 明·杨慎《后蚊赋》:“谮有国兮,赤口烧城;烦言喷兮,积毁销骨。” |
管城毛颖 | 管城、毛颖均为笔的代称。 | 作宾语、定语;指毛笔。 | 《宣和画谱·墨竹》:“平居之时无所嗜好,独左右图书与管城毛颖相周旋。” |
丰城剑气 | 丰城:古地名。比喻有宝剑的地方。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书·张华传》:“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
攻城掠地 | 见“攻城略地”。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征战。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4回:“李密诸将士,当时攻城掠地,倚着金帛来得易,也用得易。” |
倾国倾城 | 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东汉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下 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穷唱渭城 | 指穷的时候才唱《渭城曲》。 | 作宾语、定语;指穷的时候才唱的歌曲。 | |
富面百城 | 形容藏书非常丰富。 | 紧缩式;作谓语;形容藏书非常丰富。 | 北齐 魏收《魏书 逸士传 李谧》:“每曰:‘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遂绝迹下帏,杜门却扫,弃产营书,手自删削,卷无重复者四千有余矣。” |
略地攻城 | 略:侵夺,强取。夺取地盘,攻战城池。指向敌方进攻。 | 作谓语、宾语;指向敌方进攻。 | 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卷》:“十万伍雄兵飞将,皆能略地攻城。” |
一字连城 | 极言文辞的精妙。 | 作谓语、定语;极言文辞的精妙。 | 《魏书·彭城王勰传》:“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至勰诗,高祖仍为之改一字……勰曰:‘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一字,足以价等连城。’” |
管城子 | 毛笔的别名。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毛笔。 | 唐·韩愈《毛颖传》:“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 |
价值连城 | 价:价格;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形容物品很珍贵;价值很高。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人民城郭 | 城郭:城墙。城郭还是旧有的,可人都不是原来的。感叹事态变迁,物是人非。 | 作宾语、定语;用于感叹。 |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
价重连城 | 价:价格;连城:连成一片的城池。形容物品极为珍贵,价值极高。 | 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 唐·韦庄《乞彩笺歌》:“也知价重连城璧,一纸万金犹不惜。” |
干城之将 | 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指保卫国家的大将。 | 作宾语;指保卫国家的将士。 | 《诗经·周南·兔罝》:“纠纠武夫,公侯干城。”《孔丛子·居卫》:“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 |
日坐愁城 | 愁城:比喻为忧愁所包围。整天沉浸在愁苦之中。 | 作谓语;指整天沉浸在愁苦之中。 | 宋·范成大《次韵代答刘文潜》诗:“一曲红窗声里怨,如今分作两愁城。” |
众志成城 | 众人统一的意志;形成坚固的城墙。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 大。城;城墙。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
自坏长城 | 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自己破坏。 | 《南史·檀道济传》:“乃坏汝万里长城。” |
赤舌烧城 | 赤:火红色。赤舌如火,足以烧城。比喻毁谤或挑拔离间的话非常伤害人。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谗言危害很大。 | 汉 扬雄《太玄 干》:“赤舌烧城,吐水于瓶。” |
攻城夺地 | 攻:攻打,进攻。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征战。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那二十四员番将,又必各有跟随的番汉军士,共计当有万余人,行动与攻城夺地者何异!” |
金城汤池 | 城:城墙;池:护城河;汤:热水。金属铸造的城墙;沸腾的护城河水。形容城池防守非常坚固。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根据牢固,无懈可击。 | 东汉 班固《汉书 蒯通传》:“边地之城,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
略地侵城 | 略:侵夺,强取。夺取地盘,攻战城池。指向敌方进攻。 | 作谓语、宾语;指向敌方进攻。 | 唐·牛僧孺《守在四夷沦》:“夫四夷不守境,不过于略地侵城,是有败无亡也。” |
长城万里 | 指中国长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长城。 | 宋·陆游《休日留园中至暮乃归》:“长城万里知谁许,看镜空悲两鬓霜。” |
一字长城 | 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也指一言奏效,可比长城。 | 偏正式;作宾语;指一言奏效。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折寇》:“仗恩台一字长城,借寒儒八面威风。” |
军临城下 |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 作谓语、定语;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 《战国策 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
独坐愁城 | 愁:忧愁。独自坐在忧愁的城中。比喻独自为忧愁所包围。 | 汉·李陵《答苏武书》:“身之穷困,独坐愁苦。” | |
高城深池 | 池:护城河。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形容防卫坚固。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防卫坚固。 | 荀况《荀子 议兵》:“故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 |
坐拥百城 | 有一万卷书,胜似管理一百座城的大官。比喻藏书极丰富。 | 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 北齐 魏收《魏书 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
婴城自保 | 婴:围绕;婴城:据城。据守城池牢固设防。 | 作谓语、定语;指防御。 | 明·归有光《备倭事略》:“迄今逾月,其势益横,州县廑廑婴城自保。” |
背城一战 |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 作谓语、定语;指与敌人作最后的决战。 |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 |
众心如城 | 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 |
空城计 | 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 作宾语;指欺骗对手。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故事:蜀将马谡失守街心亭,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大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
金城石室 | 比喻险固的城池。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 |
纸贵洛城 |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 作谓语、定语;形容作品。 | 唐·卢照邻《双槿树赋》序:“金悬秦市,杨子见而无言;纸贵洛城,陆生闻而罢笑。” |
成城断金 | 谓万众一心,力量无比强大。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语出《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又《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倾城倾国 | 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东汉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下 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等价连城 | 同样价值连城。比喻同样贵重。 | 作谓语、定语;比喻同样贵重。 | 《梁书·儒林传·范缜》:“晋棘、荆和,等价连城,骅骝、騄骊,俱致千里。” |
城府深沉 | 城府:城市和官府,比喻深远用心。形容待人处事的心机深沉,使人难以揣测。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晋书·愍帝纪论》:“性深阻若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 |
金城千里 | 谓辽阔的国土坚城环绕,险固可靠。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唐·王勃《上刘右相书》:“虽复舳舻沸海,旌旗触天,铁山四面,金城千里,亦不能为敌人计矣。” |
掠地攻城 | 夺取地盘,攻战城池。形容向敌方进攻。 | 作谓语、宾语;指向敌方进攻。 | 明·无名氏《精忠记·应诏》:“勤王报国应无惮,掠地攻城也畏难。” |
胸无城府 | 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城府:城市和官府;借指待人处事的心机。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全无心机。 | 《宋史 傅尧俞传》:“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 |
城门鱼殃 | 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李东阳《尹公墓志铭》:“城门鱼殃,昆岗玉碎。” |
背城借一 | 背城:背向自己的城堡;借一:凭借最后一战。背靠自己的城堡与敌人决一死战。意谓作最后的奋斗。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作最后一搏。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
石城汤池 | 比喻防守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 | 作宾语;形容十分坚固。 | 《三国志·魏志·辛毗传》:“兵法称: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不能守也。” |
坐拥书城 | 见“坐拥百城”。 | 作谓语、定语;指书多。 | 孙百刚《郁达夫外传·风雨茅庐》:“达夫的书,我们一向知道是多的……但从前住的都是弄堂小房子,没有一间正式的书房,所以未窥全豹。经现在这么陈列一番,真是坐拥书城,洋洋大观了。” |
不到长城非好汉 | 比喻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人的志向。 | 吴茂盛《驻京办》第11章:“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于我而言,没成为好汉就不到长城。” |
自毁长城 | 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自己破坏。 |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16回:“这岂不是自毁长城,做下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么!” |
铁郭金城 | 比喻设防坚固的城池。 | 作主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 清·冯桂芬《公启曾协揆》:“大军一至,朽珠枯木亦助声威;大军不至,则铁郭金城将沦灰烬。” |
单兵孤城 | 单兵:寡弱无援的军队;孤城:孤立无依的城池。形容军队及其驻军的城池孤立无依,势力单薄,没有外援。 | 作宾语、定语;用于战争等。 | 《后汉书·耿恭传》:“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