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雷的成语

有关雷的成语

有关雷的成语共收录69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雷霆万钧 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形容力量强大。东汉 班固《汉书 贾山传》:“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迅雷风烈 犹言迅雷烈风。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春秋·鲁·孔丘《论语·乡党》:“孔子迅雷风烈必变。”
雷厉风飞 ①同“雷厉风行”。②严厉威猛。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部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转乾坤,关机阖开,雷厉风飞。”
雷厉风行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瓦釜雷鸣 高妙的乐器被废弃了;瓦盆却敲得雷一般响。坏人猖狂一时;好人却默默无闻。后比喻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釜:锅。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干打雷不下雨 干:空。比喻空作许诺,不肯实施,不肯给人以实惠。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光说不做。老舍《离婚》:“干打雷不下雨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五雷轰顶 比喻不得好死。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发誓。老舍《龙须沟》:“要是我从中赚一个钱,天上现在有云影,教我五雷轰顶。”
不越雷池 见“不敢越雷池一步”。作谓语、定语;指严格遵守制度。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一雷二闪 形容躲避迅速。
雷大雨小 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作宾语、定语;指没有实效。
疾雷不及塞耳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事情来得突然。《淮南子 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疾雷不及掩耳 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复句式;作定语、分句;比喻事情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六韬 军势》:“善者从而不择,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故疾雷不及掩耳,卒电不及瞬目。”
驱雷策电 见“驱雷掣电”。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本事。清·丘逢甲《长句赠许仙屏中丞时将归潮州》:“驱雷策电驭水火,碎裂大地分全球。”
雷轰电掣 轰:象声词,轰响;电掣:电光闪过。形容来势迅猛,使人猝不及防。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雷轰电掣弹毙凶僧,冷月昏灯刀歼余寇。”
驱雷掣电 比喻神通广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本事。明·孟称舜《娇红记》:“把俺那移星换斗神通显,驱雷掣电灵光现。”
雷励风行 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比喻声势猛烈,行动迅速作宾语、定语、状语;指行动迅速。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今天调卷,明天提人,颇觉雷励风行。”
如雷贯耳 贯:穿透。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客套话。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闻元帅大名,如雷贯耳。”
咆哮如雷 形容人暴怒喊叫的神态。作谓语、状语;指人暴怒喊叫的神态。茅盾《子夜》:“曾沧海舞着那半段鸦片烟枪,咆哮如雷,一手抢起一只锡烛台,就又劈面掷过去。”
疾雷不暇掩耳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事情来得突然。晋 傅玄《傅子 阙题》:“我欲战而彼不欲战者,我鼓而进之若山崩河溢,当其冲者摧,值其锋者破,所谓疾雷不暇掩耳,则又谁御之。”
蝉喘雷干 蝉喘息,雷声净。形容酷热干旱。联合式;作定语;指天热干旱。前蜀 贯休《苦热寄赤松道者》:“蝉喘雷干冰井融,些子清风有何益。”
天打雷劈 比喻不得好死。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的话。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常用作骂人或赌咒。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2回:“我在嫂子面前,若有一句谎话,天打雷劈!”
雷鸣瓦釜 釜:锅。锅发出雷一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声势烜赫。作宾语、定语;指庸人当权。《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大发雷霆 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声。形容大发脾气;高声怒斥别人。动宾式;作谓语;指大发脾气,大声斥责。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陈秀才大发雷霆。”
欢声如雷 欢呼的声音像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其欢乐的气氛。宋·陆游《太液黄鹄歌》:“须臾传召宴公卿,欢声如雷动天地。”
雷动风行 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行动迅速。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雷动风行,天下方如草之偃。”
布鼓雷门 布鼓:用布蒙的鼓;雷门:古代会稽的城门名。在雷门前击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联合式;作谓语、补语;比喻在高手面前卖弄本领。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颜师古注:“雷门,会稽城门也,有大鼓,越击此鼓,声闻洛阳,故尊引之也。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
雷霆之怒 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作宾语;指大怒。《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风雷火炮 形容十分急躁。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二回:“上前天我们才到上海,货还没有起完,到了半夜里,忽然宪太太来了,风雷火炮的一阵,马上就要开船,脸上很带点怒色。”
掀雷决电 掀:翻动;决:冲破。形容诗文气势宏伟,像驾驭雷电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唐·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其驱驾气势,若掀雷决电,撑扶于天地之垠。”
黄钟毁弃,瓦缶雷鸣 黄钟:大钟;瓦缶:瓦锅。黄钟被砸烂抛置一边,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人却身居高位。作定语、分句;指贤人不被所用。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鼠辈鸱张其若是哉!黄钟毁弃,瓦缶雷鸣。蠢兹幺幺,毒害乃尔。”
欢声雷动 欢呼声像雷声一样响。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主谓式;作谓语;形容极其欢乐的气氛。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宋先锋大喜,传谕各门将佐,统领军马,次第入城。兵不血刃,百姓秋毫无犯,欢声雷动。”
雷声大,雨点小 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实际行动却很少。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做事。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8卷:“雷声甚大,雨点全无。”
疾风迅雷 形容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象暴风急雷那样猛烈而迅速。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事情的迅速发生和发展。西汉 戴圣《礼记 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雷嗔电怒 暴怒貌。作定语、状语;用于盛怒。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如今且说宝玉只道王夫人不过来搜检搜检,无甚大事,谁知竟这样雷嗔电怒的来了。”
迅雷烈风 迅:迅速。迅疾的雷,猛烈的风。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陆士谔《续孽海花》第51回:“那时宫中一番迅雷烈风的举动,宫外尚一点没有知道。”
风雷之变 指上天示警的灾异现象。作宾语;用于天气等。据《书 金縢》载:周武王死后,周公摄政,镇压了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等的叛乱。武王子成王因受流言影响,怀疑周公的忠诚,于是“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
雷打不动 形容决心和意志坚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动摇;或形容不可改变的规定和制度。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每天的劳动可是雷打不动的,从下午两点一直要干到吃晚饭。”
暴躁如雷 暴:暴烈;躁:急躁。形容大发脾气或十分着急的样子。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情绪。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李玉英狱中讼冤》:“李雄见打得这般光景,暴躁如雷,翻天作地,闹将起来。”
捷雷不及掩耳 犹迅雷不及掩耳。比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备。作定语、分句;比喻来势凶猛。《晋书·苻坚载记上》:“此捷济上机,所谓捷雷不及掩耳。”
疾如雷电 快提就像雷鸣闪电。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作谓语、状语;形容事情发展很迅速。汉·荀悦《汉纪·高祖纪》:“项羽用兵疾如雷电。”
烈火轰雷 形容性情暴躁,爱发脾气。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性情暴躁,爱发脾气。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性子又烈火轰雷似的,煞是不好说话。”
如雷灌耳 亦作“如雷贯耳”。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作谓语、定语;用于客套话。《三国志平话》卷中:“‘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死?’叫声如雷灌耳,桥梁皆断。”
平地起雷 犹言平地一声雷。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名声、地位等。许地山《海角底孤星》:“这一回,真是个平地起雷咧!”
鼻息如雷 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作谓语、状语;形容熟睡。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人事》:“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
平地一声雷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五代 前蜀 韦庄《喜迁莺》词:“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风行雷厉 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行动迅速。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官差紧者,为黄巾钩党严厉莫停者,怕鼠窜掉头者,东溪望忙行边。”
电闪雷鸣 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联合式;作谓语,状语;比喻快速有力。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是英明的主意,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
聚蚊成雷 许多蚊子聚集在一起飞;发出的声音会像打雷一样响。比喻许多人说一个人的坏话;危害甚大。兼语式;作谓语;比喻众口诋毁,积少可以成大。东汉 班固《汉书 中山靖王刘胜传》:“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朋党执虎,十夫桡椎。”
轰雷贯耳 打雷的声音贯满耳边。形容人的声名很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名气大。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久闻贤士大名,如轰雷贯耳。”
轰雷掣电 雷声隆隆,电光闪闪。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真切。”
鼾声如雷 鼾:熟睡时的鼻息声。形容熟睡时鼾声很大。主谓式;作谓语;形容熟睡时鼾声很大。清 李汝珍《镜花缘》:“各去睡了,不多时,酣声如雷。”
天打雷击 雷击:雷电杀伤。比喻不得好死。作谓语、宾语;常用作骂人或赌咒。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5回:“小人若是哄老爷,小人叫天打雷击了。”
暴跳如雷 暴:急躁;发怒。蹦跳发怒;好像打雷一样猛烈。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人盛怒时的样子。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雷惊电绕 雷鸣电闪。比喻落笔如飞的笔画。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宋·何蘧《春渚纪闻·赵德麟跋太白帖》:“虽自九天分派,不与万李同林。步处雷惊电绕,空余翰墨窥寻。”
欢呼雷动 欢呼的声音像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其欢乐的气氛。曾朴《孽海花》第23回:“只听那梨花林边,一个大孩子领了八九个狂童,欢呼雷动。”
雷令风行 犹言雷厉风行。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行动迅速。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孝女》:“雷令风行,极一时之盛。”
鬼工雷斧 同“鬼斧神工”。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宋濂《滩哥石砚歌》:“鬼工雷斧琢削古,天光电影生新容。”
雷电交加 又是打雷,又是闪电。交加:一起袭来。两种事物同时或错杂出现。作谓语、定语;形容风雨很大。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忽然阴云四合,空中雷电交加,李三身上枷钮尽行脱落。”
迅雷不及掩耳 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主谓式;作定语、分句;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晋书 石勒载记上》:“出其不意,直冲末抷帐,敌必震惶,计不及设,所谓迅雷不及掩耳。”
爆跳如雷 指盛怒的样子。作定语、状语;指人的情绪。《何典》第十回:“倒塔鬼爆跳如雷道:‘你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陈雷胶漆 陈雷:指汉代人陈重和雷义;胶漆:胶和漆。比喻情投意合,亲密无间。形容双方关系亲密,牢不可破。作宾语、定语;指人关心亲密。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雷义传》:“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作定语、分句;指贤人不被所用。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闻雷失箸 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作谓语、定语;用于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雷奔云谲 如雷奔行,如云翻卷。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梅曾亮《陈拜乡诗序》:“今夫水之归壑也,其未至则澎濞汹涌,雷奔云谲,及至于壑则已矣。”
不越雷池一步 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不敢越过界限,形容拘谨。作谓语、状语;形容人保守拘谨。曹靖华《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有一种惯例,从来送客,只到自己房门为止,不越雷池一步。”
酣声如雷 酣:通“鼾”,熟睡时的鼻息声。形容熟睡时鼾声很大。作谓语;形容熟睡时鼾声很大。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7回:“各去睡了,不多时,酣声如雷。”
不敢越雷池一步 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人保守拘谨不敢为。晋 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平地风雷 犹言平地一声雷。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名声、地位等。元·汤式《南吕一枝花·言志》:“若说道董仲舒入朝,公孙弘见招,看平地风雷奋头角。”
风掣雷行 掣:闪过。风闪雷鸣。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作谓语、定语;指迅速。清·无名氏《游越南记》:“洋场马路,纵横井井,虽不及上海之平坦,而马车洋车往来络绎,风掣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