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齿的成语
有关齿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齿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令人齿冷 | 令:使;齿冷:因长期开口笑而使牙齿感到冷;指耻笑。使人耻笑。 | 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明 沈德符《野获编》:“观萼此疏,欲谀悦取宠而迂诞不经,令人齿冷。” |
头白齿豁 | 豁:破缺。头发白,牙齿缺。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 清·汪琬《答陈蔼公论文书》:“年比四十,而精气衰耗,头白齿豁。” |
齿如编贝 | 同“齿如齐贝”。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五二:“齿如编贝汉东方,不学咿嚘况对扬。屋瓦自惊天滓,丹毫圆折露华瀼。” |
黄发儿齿 | 比喻人长寿。 | ||
能牙利齿 | 指能说会道,善于辞令。 | ||
皓齿星眸 | 皓:白的样子;眸:眼珠。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比喻美女。 | 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女性。 |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守着那皓齿星眸,争忍的虚白昼。” |
齿甘乘肥 | 食美味,骑骏马。形容生活豪奢。 | 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 清·王韬《原士》:“而游惰者且齿甘乘肥,三代下之国家,所以有岌岌之势也。” |
齿颊生香 | 嘴边觉有香气生出。形容谈及之事使人产生美感。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事情等。 | 清·黄景仁《即席分赋得卖花声》之二:“怜他齿颊生香处,不在枝头在担头。” |
齿敝舌存 | 牙齿都掉了,舌头还留存。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敝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 |
何足挂齿 | 挂齿:放在嘴里说。有什么值得说的呢?形容不值一提。原带有轻蔑意;现表示客套的话语。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客套话。 | 东汉 班固《汉书 叔孙通传》: “此特群盗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 |
朱唇皓齿 | 鲜红的双唇,雪白的牙齿。形容容貌美丽。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美女。 | 战国楚·屈原《大招》:“朱唇皓齿,嫭以姱只。” |
不足挂齿 | 不足:不值得;挂齿:说起;提到;挂在口上。不值得在口头上一提。用于对人表示轻蔑;也用于对己表示自谦。也作“不足齿数”。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事情很小,微不足道。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叔孙通传》:“此皆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
朱唇榴齿 | 榴:石榴。嘴唇红润,牙齿像石榴果实那样整齐。形容貌美丽。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女性。 |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第十卷:“两行尽是女人,年方二八,美貌轻盈,星限柳眉,朱唇榴齿,桃脸蝉发。” |
唇亡齿寒 | 亡:没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投梭折齿 | 投梭:用梭子掷人。比喻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引诱。 | 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 《晋书 谢鲲传》:“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 |
斗牙拌齿 | 犹言斗口齿。以戏言相挑逗。斗,通“逗”。 | 作谓语、宾语;指争吵。 | 《醒世姻缘传》第一回:“众人虽俱是珍哥的旧日相知,只因从良以后便也不好十分斗牙拌齿,说了几句正经话,吃了几杯壮行酒。” |
以尽吾齿 | 来度过我的一生.。 | ||
头童齿豁 | 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豁:缺口。头顶秃了,牙齿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 唐 韩愈《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
资浅齿少 | 资:资历。资历浅,年纪轻。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自谦。 | 宋·张孝祥《严守朱新仲》:“某赣愚不学,资浅齿少,而今兹除授,乃先众俊,朝夕揣惧。” |
马齿徒长 | 见“马齿徒增”。 | 作宾语;由于自谦语。 | 《穀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
搜根剔齿 | 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岔子。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寻根究底。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只恨黄文炳那厮搜根剔齿,几番唆毒,要害我们。” |
齿牙为祸 | 齿牙:比喻谗言。指谗言拨弄,造成灾祸。 | 作宾语;指祸从口出。 | 《史记 晋世家》:“初,献公将伐骊戎,人曰:'齿牙为祸。'及破骊戎,获骊姬,爱之,竟以乱晋。 |
口齿生香 | 嘴和牙齿都有香味。比喻所读的作品意味深长,隽永宜人。 | 作谓语、宾语;用于文章等。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6回:“前者捧读诸位姐姐佳作,真令人口齿生香。” |
唇齿相须 | 犹唇齿相依。 | 作谓语、定语;用于国家地区、人际之间等。 |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四海冶》:“宣镇东起四海冶、火焰山,接昌镇、黄花镇界。四海冶正直黄花镇北,适当山陵后背,乃唇齿相须之地。” |
切齿咬牙 | 切齿:咬紧牙关,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极端仇视或痛恨。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徐晃睁眉怒目,许褚切齿咬牙,各有相斗之意。” |
皓齿明眸 | 皓:洁白;眸:眼珠;也指眼睛。指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亦喻指美女。 | 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女子的美貌。 | 唐 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安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
白齿青眉 | 指青少年时期。 | 作宾语、定语;指青少年时期。 | 明 袁宏道《哭临漳令王子声》诗:“忆昨与君发长安,白齿青眉吐肺肝。” |
唇竭齿寒 | 见“唇亡齿寒”。 | 作谓语、定语;用于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 《庄子·胠箧》:“故曰,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
戴发含齿 | 谓人的形状。亦以指人。 | 作谓语、定语;指人类。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
皓齿朱唇 | 皓:白色的样子;朱:红色。齿白唇红。形容女子容貌的娇美。 | 作宾语、定语、状语;多用于女性。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2回:“打扮粉妆玉琢,皓齿朱唇。” |
韶颜稚齿 | 谓年轻而容貌美好。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唐·蒋防《霍小玉传》:“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 |
终身不齿 | 齿:录用。一辈子不录用。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西汉·戴圣《礼记·王制》:“屏之远方,终身不齿。” |
咬人狗儿不露齿 | 比喻真正厉害的人在外表是不显露出来的。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那厮正是咬人狗儿不露齿。” |
没齿难泯 | 没齿:终身。终身不能忘记。 | 作谓语、定语;指终身不能忘记。 | 明·陆采《怀香记·夕阳亭议》:“你果成得此事,下官感你的恩德,真是镂骨铭心,没齿难泯。” |
齿颊挂人 | 谓为人们所称道。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等。 | 何启、胡礼垣《新政论义》:“及知名之国皆有可取之物,齿颊挂人,多者二十馀种,再次亦数种,惟中国则无一见称焉。” |
皓齿蛾眉 | 皓:白色的样子;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洁白的牙齿,修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端庄美丽,也喻称美女。 | 作宾语、定语;喻称美女。 | 汉·枚乘《七发》:“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 |
齿牙为猾 | 谓谗言造成灾祸。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国语·晋语一》:“献公卜伐骊戎,史苏占之,曰:‘胜而不吉。’公曰:‘何谓也?’对曰:‘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 |
祸发齿牙 | 说话不谨慎会招来灾祸。 | 作谓语、宾语;用于说话。 | 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祸发齿牙,言生枝叶,率是道也。” |
齿落舌钝 | 年老掉齿,说话不清楚。 | 作谓语、定语;用于老年人。 | 《红楼梦》第二回:“那老僧既聋且昏,又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 |
嚼齿穿龈 | 齿:牙齿。穿:咬破。龈:牙龈。紧咬牙齿,竟咬破了牙龈。形容对敌人恨之入骨。 | 作谓语、定语;指十分仇恨。 | 宋·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
犬马齿穷 | 狗和马老了,牙都掉光了。谦称自己年老体衰。 | 作谓语、定语;用于自谦。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素有固疾,恐犬马齿穷,不极大恩。” |
槁项没齿 | 颈枯齿落。年老貌。 | 作谓语、定语;用于老年人。 | 清·薛福成《代李伯相重锲洨滨遗书序》:“是时科第既益重,豪儁之士,槁项没齿,冀得当于一试。” |
齿牙余惠 | 惠:给人好处。指帮人说好话 | 作宾语、定语;用于说好话。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屡通媒妁,辄以无尊长之命为辞。幸无惜齿牙余惠。” |
皓齿红唇 | 皓:白色的样子。齿白唇红。形容女子容貌的娇美。 | 作宾语、定语、状语;多用于女性。 |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那头是秀眉长眼,皓齿红唇;头发蓬松,正如青烟一样。” |
咬牙切齿 | 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愤恨或发狠到极点的神情。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
齿过肩随 | 谓尊礼长者。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梁书·文学传下·陆云公》:“见与齿过肩随,礼殊拜绝,怀抱相得,忘其年义。” |
难于启齿 | 启齿:开口。话很难说出口。 | 作谓语、定语;指难言之隐。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2回:“欲告庆父,而难于启齿,乃于门外号啕大哭。” |
唇腐齿落 | 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 作宾语、定语;用于读书等。 | 汉·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
齿剑如归 | 犹言视死如归。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书·列女传论》:“比夫悬梁靡顾,齿剑如归,异日齐风,可以激扬千载矣。” |
染须种齿 | 染须发,镶假牙。以之掩饰衰老。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老年人。 | 宋·陆游《岁晚幽兴》诗:“卜冢治棺轮我快,染须种齿笑人痴。” |
发秃齿豁 | 关发脱光,牙齿豁落。形容人已衰老。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已衰老。 |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私自怜悼,悔其初心,发秃齿豁,不见知己。” |
齿牙之猾 | 见“齿牙为猾”。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柳宗元《唐故邕管招讨副使试大理司直兼贵州刺史邓君墓志铭》:“然以忧栗间于多虞,卒成耳环目之塞,道致齿牙之猾。” |
切齿痛心 | 切齿:咬紧牙齿;痛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恨到极点。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愤恨。 | 《战国策 燕策三》:“此臣日夜切齿腐心也。”《史记 刺客列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
齿如含贝 | 同“齿如齐贝”。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 《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
共相唇齿 | 唇齿: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比喻互相依存,有共同的利害关系。 | 作谓语、定语;比喻互相依存。 | 《魏书·百济传》:“或南通刘氏,或北约蠕蠕,共相唇齿,谋陵王略。” |
齿少气锐 | 见“齿少心锐”。 | 作谓语、定语;用于年轻人。 | 宋·王禹偁《答丁谓书》:“夫刚直之名,吾诚有之。盖嫉恶过当,而贤、不肖太分,亦天性然也。而又齿少气锐,勇于立事,今四十有三矣。” |
肩从齿序 | 并肩相从,依年齿以序长幼。谓僚友交游。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欧阳修《与员外书》:“修本愚无似,固不足希执友之游;然而群居平日,幸得肩从齿序,跪拜起居,窃兄弟行。” |
稚齿婑媠 | 稚齿:年少;婑媠:美好的样子。指年轻的美女。 | 作宾语、定语;指年轻的美女。 | 《列子·杨朱》:“穆之后庭,比房数十,皆择稚齿婑媠者以盈之。” |
唇揭齿寒 | 见“唇亡齿寒”。 | ||
屐齿之折 | 形容内心喜悦之甚。 | 作宾语;指人高兴。 | 《晋书谢安传》:“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
驹齿未落 | 驹:小马。小马的乳齿尚未更换。比喻人尚年幼。 | 作谓语;指人年幼。 | 《北史 杨愔传》:“此儿驹齿未落,忧心忡忡是我家龙文(骏马名),更十岁后,当求之千里外。” |
齿牙馀论 | 比喻随口称誉的话 | 联合式;作宾语;指随口称誉的话。 | 《南史 谢脁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馀论。” |
马齿徒增 | 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 主谓式;作宾语;由于自谦语。 | 《穀梁传 僖公二年》:“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
切齿拊心 | 咬牙捶胸。极端痛恨貌。 | 作谓语、定语;指痛恨。 | 《战国策·燕策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
蓬头厉齿 | 形容头发蓬松,牙齿缺落,年高衰老的容态 | ||
齿牙馀惠 | 谓帮人说好话。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生乃坐,请所命。曰:‘令女甥寡居无耦,仆欲得主中馈。屡通媒妁,辄以无尊长之命为辞。幸无惜齿牙馀惠。’” | |
辅车唇齿 | 辅:嘴旁颊骨。车:牙床,即牙床骨。颊骨和牙床骨,嘴唇和牙齿。指相互依存的双方。 | 作宾语、定语;指相互依存的双方。 | 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外失辅车唇齿之援,内有毛羽零落之渐。” |
齿危发秀 | 年高眉秀。 | 作谓语、定语;用于老年人。 | 《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至若齿危发秀之老,含经味道之生,莫不北面人宗,自同资敬。” |
戴眉含齿 | 见“戴发含齿”。 | 作谓语、定语;指人类。 | 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夫孰知我兄弟之戴眉含齿,抱余疚于泉台也。” |
唇齿之邦 | 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 | 作宾语;比喻国家间关系密切。 | 《三国志·魏志·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
怒目切齿 | 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愤恨之极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愤恨之极。 | 晋 刘伶《酒德颂》:“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
咬牙恨齿 | 见“咬牙切齿”。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极端仇视或痛恨。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6回:“八戒闻言,咬牙恨齿,忍不住举起钯,把那坟冢,一顿筑倒。” |
尊年尚齿 | 年:年龄。尚:崇尚。齿:岁数。指尊重老年人。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唐·令狐德棻等《周书·武帝上》:“尊年尚齿,列代弘规,序旧酬劳,哲王明范。” |
予齿去角 | 谓天生动物赋予齿就不赋予角。比喻事物无十全十美。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书·董仲舒传》:“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乎!”颜师古注:“谓牛无上齿则有角,其余无角者则有上齿。” |
利齿伶牙 | 伶:通“灵”,灵活,乖巧。能说会道。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口才好。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那般的利齿伶牙。” |
齿牙馀慧 | 见“齿牙馀惠”。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苏仲芬》:“夫隐恶杨善,现在功德,何惜齿牙馀慧,而必以朴讷为耻。” | |
切齿愤盈 | 切齿:齿相磨切,愤恨。紧咬牙齿十分愤怒。形容非常愤怒。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愤怒。 | 东汉·班固《汉书·张奂传论》:“中官世盛,暴恣数十年,四海之内,莫不切齿愤盈。” |
齿若编贝 | 编:顺次第排列;贝:贝壳。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 作定语、状语;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 《汉书·东方朔传》:“目若玄珠,齿若编贝。” |
齿少心锐 | 年轻气盛,锐意进取。 | 作谓语、定语;用于年轻人。 | 唐·柳宗元《上门下李夷简相公陈情书》:“宗元曩者齿少心锐,径行高步,不知道之艰以陷于大厄。” |
龂齿弹舌 | 龇牙咧嘴地咒骂。 | ||
犬马之齿 | 齿:年轮。自己的年龄。 | 作宾语;用于自谦。 | 宋·杨万里《答张子仪尚书》:“今兹犬马之齿,七十有六矣。” |
蓬头历齿 | 头发蓬乱,牙齿稀疏。形容人衰老的容貌。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的老态。 | 战国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 |
裂眦嚼齿 | 眦:眼眶。瞪眼欲裂,牙齿紧咬。比喻愤怒到了极点。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愤怒时。 | 宋·陆游《跋傅给事帖》:“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 |
没齿难忘 | 终身不能忘记。 | 作谓语;指终身不能忘记。 | 明 无名氏《四贤记 出家》:“修行报德,慨从我志,没齿难忘。” |
唇红齿白 | 嘴唇红,牙齿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相貌。 | 明·胡文焕《琼琚记·桑下戏妻》:“只见唇红齿白,桃花脸,绿鬓朱颜柳叶眉,因此不忍而去。” |
生齿日繁 | 生齿:指人口;繁:多。人口一天天多起来。 | 作谓语、定语;指人口增加。 | 宋·程颐《论十事札子》:“今则荡然无法。富者跨州县而莫之止,贫者流离饿殍而莫之恤,幸民虽多而衣食不足者,盖无纪极,生齿日益繁而不为之制。” |
难以启齿 | 启齿:开口。话很难说出口。 | 作谓语、定语;指难言之隐。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卷:“所恨者新丧未久,况且女求于男,难以启齿。” |
攘袂切齿 | 攘袂:捋起衣袖;切齿:咬紧牙齿。形容十分愤怒或激动的样子。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愤怒等。 | 宋·秦观《进策·边防》:“吏士攘袂切齿,皆欲犁其庭而扫其闾。” |
不齿于人 | 指被人看不起。 | 作谓语、定语;指被人看不起。 | 宋 沈括《梦溪笔谈 杂志》:“以为士人不齿,放弃终身。” |
口齿伶俐 | 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 作谓语、定语;指口才好。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
切齿腐心 | 切齿:咬紧牙齿;腐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恨到极点。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
没齿不忘 | 没齿终生。一辈子也忘不了。 | 偏正式;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 汉 张衡《同声歌》:“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
齿牙春色 | 形容爽朗地大笑。 | 作宾语;指笑。 | 宋·陶彀《清异录·作用》:“娄师德位贵而性通豁,尤善捧腹大笑。人谓师德笑,为齿牙春色。” |
齿如齐贝 | 形容牙齿整齐洁白。贝,白色螺壳。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 《庄子·盗跖》:“唇如激丹,齿如含贝。” |
噙齿戴发 | 形容男子汉的豪迈气概。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男性。 |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奉先你是个男子汉,顶天立地,噙齿戴发,与老婆做不的主,要你何用。” |
嗔目切齿 | 嗔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段祺瑞马厂誓师》:“复辟之贻害清室也如彼,不利于国家也如此。内之不特非清室自动,而孀妃耆博,且不胜其疾首痛心。外之不特非群公劝进,而比户编氓,各不相谋,而嗔目切齿。” | |
象齿焚身 | 焚身:丧生。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 | 紧缩式;作宾语;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
灵牙利齿 | 比喻善于说话的人。 | 作谓语、定语;指人口才好。 | 康濯《水滴石穿》第三章:“而这种种心情,竟又使得她这个灵牙利齿忽然笨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
伶牙俐齿 | 伶、俐:聪明、灵俐、乖巧。口齿灵活;说话利落。形容会说会道;灵活乖巧而善于应变。也作“俐齿伶牙。”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讲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
令人切齿 | 令:使;切齿:牙齿相磨切,表示极其愤恨。使人非常愤恨。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着《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