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莫的成语

有关莫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莫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宁:宁愿;莫:不。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元·施君美《幽闺记·偷儿挡路》:“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概莫能外 一概不能除外。指都在所指范围之内。紧缩式;作谓语;指都在所指范围之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庄周蜗角之论,尚未足以概莫能外。”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 闻:听见。想要别人不听见,不如自己不说。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莫知所措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处境很为难。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9卷:“忽因昼寝,梦坐烟霞之境,四顾而望,熊罴虎豹,围绕周匝,莫知所措。”
莫可奈何 犹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形容毫无办法。郭沫若《女神 湘累》:“他们见了凤凰要说是鸡,见了麒麟要说是驴马,我也把他们莫可奈何。”
众寡莫敌 寡:少。少数敌不过多数。作谓语、定语;指力量悬殊。《周书·李贤传》:“彼既同恶相济,理必总萃于我,其势不分,众寡莫敌。”
真伪莫辨 莫:不。真假分辨不清。作宾语、定语;指难以分辨。《隋书·经籍志》:“战国纵横,真伪莫辨,诸子之言,纷然淆乱。”
后悔莫及 后悔:事后的懊悔。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补充式;作谓语;形容悔恨或劝诫人。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反水不收,后悔不及。”
一夫荷戟,千人莫当 荷:扛;戟:古兵器。一个人把着关口,一千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地势十分险。《晋书·羊祜传》:“蜀之为国,非不险也,高山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数马悬车,然后得济,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当’。”
谋莫难于周密 谋:计谋。谋划最难的地方在于周到严密。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鬼谷子·摩篇》:“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
日莫途远 见“日暮途远”。
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 直:公正,正直。不能简单地相信别人很正直,而应当提防他存心不良。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石秀自肚里暗忖道:‘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我几番见那婆娘常常的只顾对我说些风话,我只以亲嫂嫂一般相待。”
钦佩莫名 莫名:无法用言辞形容。形容心中非常钦佩。作谓语、定语;用于对人或事物等。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黄道台这番说话,说得袁玉珍五体投地,钦佩莫名,从此就把回家的心思,抛在脑背后去了。”
诫莫若豫 诫:警戒;豫:通“预”,预先。指事后有所警戒不如事先有所防备。作谓语、定语;指事先有所防备。《国语·晋语一》:“诫莫若豫,豫而后给。”
止谤莫如自修 止:停止,平息;谤:指责。要阻止别人毁谤,最好的方法是修身。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昶传》:“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斯言信矣。”
脂膏莫润 见“脂膏不润”。作谓语、定语;指人廉洁。《金石萃编·隋赵芬碑》:“清白自守,脂膏莫润。”
懊悔莫及 懊悔:悔恨。指后悔已经来不及。作谓语、定语;指后悔。
朝里无人莫做官 旧时俗语。意思是,没有靠山,事办不成。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明·无名氏《包青天奇案》第三卷:“却说常言道,‘朝里无人莫做官’,这句话深为有理。”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溥:通“普”,普遍,全。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指大一统思想。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一筹莫展 筹:计策;办法;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宋史 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诡秘莫测 诡秘:隐秘难测;莫测:无法揣测。(行动、态度)。隐秘不可捉摸。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宋 刘克庄《后村集 卷十一 和实之续邸报之一》诗:“鬼谷从横舌,终南诡秘踪。”
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当:遮挡,阻挡。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地势十分险。郁达夫《出奔》:“东路北伐先锋队将迫近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仙霞岭下的时候,1926年的余日剩已无多。”
变化莫测 变化很多,不能预料。作谓语、宾语;形容变化多而不定。明 焦竑《玉堂丛语 文学》:“其为文数百千言,援笔立就,雄浑高古,变化莫测。”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想要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多指坏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书 枚乘传》:“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晋书 苻坚载记上》:“谚曰:‘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声无细而弗闻,事未形而必彰者,其此之谓也。”
望尘莫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莫敢谁何 没有谁敢怎么样。作分句;指没有谁敢对他怎么样。汉·贾谊《过秦论》:“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穷寇莫追 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作宾语、定语;指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孙子 军争》:“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人莫予毒 莫:没有。予:我。没有谁能危害我;即谁也不能把我怎样。形容骄傲自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予毒也已。’”
万夫莫当 形容非常勇敢。同“万夫不当之勇”。作谓语、定语;指作战非常勇猛。《东周列国志》第七三回:“吾闻公子庆忌,筋骨如铁,万夫莫当。”
噬脐莫及 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唐 高彦休《唐阙史 卢相国指挥镇州事》:“一失其机,噬脐无及。”
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形容志向坚定,别人很难改变。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矢志不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五卷:“正是‘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讳莫如深 讳:瞒着不说;深:事件重大。原指事情重大;因而隐瞒不言。后比喻隐瞒得非常严;唯恐别人知道。偏正式;作谓语、状语;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穀梁传 庄公三十二年》:“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莫明其妙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然而看他前两回来买东西,所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内行……想来想去,总是莫名其妙。”
莫逆之交 逆:违背;抵触;交:交情;友谊。情意投合;极其要好的朋友。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莫此为甚 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多指不良倾向或形势严重。作分句;多指不良倾向或形势严重。宋·洪迈《容斋三笔》卷四:“名不雅古,莫此为甚。”
驷马莫追 见“驷马难追”。作谓语、分句;用于人说话算数。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十八回:“常泰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莫追,岂有变更!’”
哀莫大于心死 最可悲的莫过于意志消沉和丧失进取心了。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悲哀的程度比心死还重。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杖莫如信 杖:通“仗”,凭借。可仗恃的莫过于守信用。作宾语、定语;指人的信用好。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八年》:“舍之闻之:‘杖莫如信’。完守以老楚,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
知子莫若父 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指父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先秦 管仲《管子 大匡》:“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莫逆交 莫:没有;逆:抵触;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作宾语;指好朋友。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两人相识,粲然一笑,遂订为莫逆交云。”
非请莫入 没有被邀请不要进入。
神鬼莫测 测:推测。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测度。形容谁也推测不出。作谓语、定语;指十分诡秘。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诸将皆拜伏曰:‘丞相机算,神鬼莫测。’”
宁与千人好,莫与一人敌 宁愿与千人做朋友,不要与一个人为敌。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莫为已甚 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适可而止。
莫措手足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作谓语、状语、定语;指慌乱。《明史·杨守随传》:“天下嗷嗷,莫措手足。”
疑团莫释 心里有很多疑问,没有解开。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疑问得不到解答。清·许奉恩《里乘》第二卷:“微君言,疑团莫释!”
莫可究诘 究:追查;诘:追问。无法追问到底。作分句;用于书面语。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宗支荒忽,莫可究诘。”
莫予毒也 莫:没有谁;予:我;毒:危害;也:语助词。没有人能危害我了。表示可以为所欲为了。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
非我莫属 莫:没有;属:隶属。除我以外不能属于任何人。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只能是我。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以为非我莫属也。”
莫衷壹是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不知哪个是正确。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演讲》:“主张个人主义者,莫不反对社会主义,主张社会主义者,又莫不反对个人主义,聚讼纷纭,莫衷壹是。”
一夫当关,万夫莫摧 当:遮挡,阻挡。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地势十分险。张天翼《儿女们》:“天门口是个要隘,非造门栅不可。一夫当关,万夫莫摧。”
救寒莫如重裘 比喻处事须敦本务实。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汉 徐幹《中论 虚道》:“语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修身,疗暑莫如亲冰。’信矣哉!”
莫此之甚 莫:无;甚:严重,超过。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作分句;多指不良倾向或形势严重。《魏书》:“损败风化,渎乱情礼,莫此之甚。”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见:通“现”;显:明显。看来是隐蔽的、最细微的,实际上是最明显、最具体的。作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西汉·戴圣《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含冤莫白 含:包藏;莫:无处;无法;白:弄明白。指有冤屈无处申诉、无法昭雪。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作宾语、分句;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百思莫解 百思:百般思索。指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作谓语、定语;指不能理解。李准《李双双》:“小王在一边,如坐针毡,百思莫解。”
莫之谁何 莫:没有。指没有谁敢对他怎么样。作分句;指没有谁敢对他怎么样。明·归有光《备倭事略》:“今倭贼冯陵,所在莫之谁何。”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拜别三官而去。正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莫辨楮叶 莫:不;辨:分辨。不能分辨楮叶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乱真。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韩非子·喻老》:“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
变幻莫测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莫测:无法推测。变化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气候、政治风云、命运等。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王天君曰:吾‘红水阵’内夺壬癸之精,藏天工之妙,变幻莫测。”
德音莫违 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作谓语;用于劝诫人。《诗经·邶风·谷风》:“德音莫为,及尔同死。”
道大莫容 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作谓语、定语;指不为世间所接受。《史记·孔子世家》:“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举世莫比 举:全,皆;举世:全世界。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宋·钱易《南部新书》乙卷:“孝行忠鲠,举世莫比,门表阙台者六所,今古无之。”
深奥莫测 高深不易了解。
令人莫测 形容情况复杂,使人无法推测。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2回:“真是行踪诡秘,令人莫测了。”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作分句;指朋友深交。《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莫名其妙 莫:没有什么人;名:表达;说出。没有人能够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奇怪;不合常理。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常与让人等组成兼语式。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陬邑官亲》:“及进西瓜汤,饮兰雪茶,莫名其妙。”
莫不逾侈 莫:没有谁;逾:超越,引申为过度;侈:奢侈。没有谁不会过度奢侈。作谓语、分句;用于书面语。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天下莫敌 见“天下无敌”。作谓语、定语;指普天之下没有对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百口莫辩 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主谓式;作谓语;形容有口难辩。清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 大虹村》:“细细幻形以挫辱之耳,然自此百口莫辩矣。”
张皇莫措 张皇:慌张。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作谓语、宾语、状语;指惊慌。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里有妇人饮此者,方张皇莫措,忽一媪排闼人曰:‘可急取隔壁卖豆腐家所磨豆浆灌之。’”
莫逆于心 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偏正式;作谓语;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居心莫测 居心:存心;莫:不;测:推测。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心术不正。郑振铎《桂公塘》:“几个色目人乘机进谗,说是中国人居心莫测,该好好地防备着。”
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清·石玉昆《小五义》第54回:“焉知晓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万夫莫敌 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作战非常勇猛。作谓语、定语;指作战非常勇猛。清·吴璿《飞龙全传》第43回:“况其子高怀德勇冠三军,万夫莫敌。”
人心莫测 犹人心难测。指人的内心难以探测。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心思。清 黄宗羲《张苍水墓志铭》:“止凭此一线未死之人心,以为鼓荡,然而形势昭然者也,人心莫测者也。”
神机莫测 机:心思;测:猜度。神妙的计谋使人难以预料。作谓语;指神妙的计谋使人难以预料。金·丘处机《汉宫春·苦志》词:“出入锐光八表,算神机莫测,天网难笼。”
无適无莫 適:厚;莫:薄。对人没有什么亲疏厚薄。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归师:撤退的军队;掩:乘人不备进行袭击;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战争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归师勿掩,穷寇莫追。’汝可从小路抄箕谷退兵。吾自引兵当斜谷之兵。”
莫斯为甚 莫:无;甚:严重,超过。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作分句;多指不良倾向或形势严重。南朝·宋·沈约《奏弹王源》:“玷辱流辈,莫斯为甚。自古巨舋,莫斯为甚。”
高深莫测 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无法推测。形容摸不准;度量不得。莫:不。测:估测。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使人难以理解。宋 高似孙《纬略 沃焦山》引《物类相感志》:“沃焦山,东海之外荒,海中有山,焦炎而峙,高深莫测。”
一文莫名 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作谓语、定语;指贫寒。巴金《谈<憩园>》:“不过我虽然一文莫名靠稿费生活,却不能不说自己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以我会由五叔的死想出了一个杨老三的故事。”
莫知所谓 莫:不。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处境很为难。《宣室记》:“士真愈不悦,瞪顾攘腕,无向时之欢矣。太守惧,莫知所谓。”
悔之莫及 悔:后悔。后悔也来不及了。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劝诫人。东汉·董卓《到渑池上书请收张让等》:“及溺呼船,悔之莫及。”
莫逆之友 莫:没有;逆:抵触。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作宾语;指好朋友。《周书·张轨传》:“与乐安孙树仁为莫逆之友,每易衣而出。”
莫敢仰视 仰:抬头。不敢抬头看。形容被对方的声势所压倒。作谓语、定语;指对方的声势等。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猿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罪莫大焉 罪恶之大无过于此。形容罪大恶极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五年》:“昭子即位,朝其家众曰:‘竖牛祸叔孙氏,使乱大从,杀適立庶,又披其色,将以赦罪,罪莫大焉。’”
讳莫高深 隐瞒得很紧,不让别人知道。
莫兹为甚 莫:无;甚:严重,超过。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作分句;多指不良倾向或形势严重。《宋史·谢绛传》:“亏体伤风,莫兹为甚。”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终身:人的一生。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培养人才。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春秋·齐·管仲《管子·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莫须有 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紧缩式;作谓语、补语、定语;指凭空捏造诬陷。《宋史 岳飞传》:“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神秘莫测 不可理解与预测的。作谓语、定语;指不可理解的。李云德《沸腾的群山》:“苏福顺和古尚清领唐黎岘走到井口,往里边望望,黑洞洞阴森森的,神秘莫测。”
神妙莫测 莫测:不能揣测、估量。形容奇妙到极点。刘白羽《长江三日》:“峡中,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云雾交织一处,数步之隔,这边是阳光,那边是云雾,真是神妙莫测。”
追悔莫及 后悔也来不及了。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汉 晁错《上书言兵事》:“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
沉冤莫白 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白:无法辩白,不能弄清。长期得不到申雪的冤屈。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不白之冤。宋 张商英《鄂州谢上表》:“虽有沉冤,莫能往诉。”
岁聿其莫 谓一年将尽。聿,语助;莫,“暮”的古字。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诗·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百辞莫辩 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作谓语;形容有口难辩。鲁迅《准风月谈·后记》:“被责难者处于时势潮流之下,百辞莫辩,辩则反动更为证实。”
一辞莫赞 赞:赞美。没有一句妥贴的赞美话能表达。形容诗文写得极好。《史记 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