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响的成语

有关响的成语

有关响的成语共收录39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风从响应 风从:顺风而从。闻风而起,应声而从。比喻迅速起、赞同、支持某种号召或倡议。作谓语、宾语;用于事物等。宋·邵博《闻见后录》:“无有远迩,风从响应,载考载稽,名实相称。”
浮生切响 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
跫响空谷 空谷中的行人之声。常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等。作宾语、定语;比喻难得的东西。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不声不响 不说话,不出声。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没有声音。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那一定是失败者。”
应接如响 响:回声。对答有如回声。形容答话敏捷流利。作谓语、状语;用于说话等。唐·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昭容两朝专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响。”
应对如响 同“应答如响”。作谓语、状语;用于说话等。《陈书·文学传·岑之敬》:“武帝亲自论难。之敬剖释纵横,应对如响,左右莫不嗟服。”
如应斯响 形容反响极快。作谓语;形容反响极快。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9回:“那满招损、乖致戾的道理,如应斯响。”
蕤宾铁响 以之赞扬弹奏技艺的精妙超绝。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 琵琶》:“武宗初,朱崖李太慰有乐吏廉郊者……郊尝宿平泉别墅,值风清月朗,携琵琶于池上,弹《蕤宾调》……忽有一物锵然跃出池岸之上,视之,乃一片方响,盖蕤宾铁也。以指拨精妙,律吕相应也。”
响和景从 见“响答影随”。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张居正《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吕公墓志铭》:“稽古盛际,同寅协恭,百僚师之,以洽时雍,譬伯与仲,响和景从。”
浮声切响 浮声:平声;切响:仄声。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作宾语、定语;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生,则后须切响。”
云合响应 犹言云集响应。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是云合响应之势,而非可安坐而致也。”
响彻云际 见“响彻云霄”。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声音响亮。明·袁宏道《吴游记·虎丘》:“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
响震失色 响:回声;震:响雷。像听到回声或响雷一样迅速变了脸色。作谓语、状语;指惊吓。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权以示群下,莫不震响失色。”
响遏行云 遏:阻止。指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主谓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形容歌声嘹亮。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一个巴掌拍不响 比喻事情不会是单方面引起的。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双方都有责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恶些。”
响彻云霄 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声音响亮。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一响百应 应:响应。一有响声,马上有很多人响应。作谓语、定语;指响应的人多。
其应如响 谓反应迅捷,如回声之相应和。语本《庄子·天下》:“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作谓语、宾语;指回声很大。《子华子·晏子》:“如以匙勘钥也,如以玺印涂也,必以其类,其应如响。”
响彻云表 见“响彻云霄”。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声音响亮。清·王韬《淞滨琐话·仙井》:“兰香亦鼓云和之瑟,音韵悠扬,响彻云表。”
响答影随 如应声和答、形影相随。比喻两者紧密相连。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7卷:“由是论之,罪福报应,犹响答影随,不差毫末。”
应答如响 对答有如回声。形容答话敏捷流利。作谓语、状语;用于说话等。《北齐书·杜弼传》:“弼幼聪敏……同郡甄琛为定州长史,简试诸生,见而策问,义解闲明,应答如响,大为琛所叹异。”
不同凡响 凡响:平凡的音乐;不同于平凡的音乐。原指演唱特别出色;后泛指事物不平凡;非常出色。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表示才能出众,本领高强。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四章:“他那双炯炯的摄人魂魄的眼睛,聪明的人一定会看出这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闻风响应 听到风声就起而赞同支持。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清·叶廷琯《鸥陂渔话·邹广文效忠图》:“随有乡勇章双桂等三千余人,闻风响应。”
响彻云宵 彻:穿透;透过;云霄:高空。声音响得像穿透云层;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嘹亮高吭。多用于歌声、乐声、口号声、欢呼声;也用于战场上的呐喊声。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清·褚人获《隋唐演义》:“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作宾语、分句;指空谈。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三章:“一去就是好些年,说要回来,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望风响应 望:看。风:风声。看到对方有什么举动,就积极响应。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
其验如响 验:效果;响:回声。很快就可以看到效果。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赵鹿泉前辈有一符,传自明代。曰:‘高行真人精练刚气之所化也。试之,其验如响。’”
杳无影响 没有踪影,没有音信。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2回:“晁夫人起先等那官府有甚赈济的良方,杳无影响;又等那乡宦富室有什么捐输,又绝无音信。”
其应若响 比喻对答迅速,反应极快。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弦外之响 比喻言外之意。作宾语;用于说话等。王国维《人间词话》四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响不辞声 响:回声。回响不能离开声音。比喻荣誉从实际作为得来。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汉·刘向《说苑·杂言》:“响不辞声,鉴不辞形,君子正一,而万物皆成。”
余响绕梁 见“余音绕梁”。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声音。晋·张华《博物志》卷八:“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遗粮,过雍门,鬻歌假食而去,馀响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云集响应 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和支持。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如响而应 响:回声;应:反应。比喻反应迅速,回声很大。作谓语、宾语;指回声很大。
游响停云 形容响亮的歌声,高入云霄,能使流云受阻而停下来。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闷声不响 不言不语,一声不响。作谓语、状语;指不响亮。梁实秋《吸烟》:“我没有选择黄道吉日,也没有诹访室人,闷声不响的把剩余的纸烟一古脑儿丢在垃圾堆里。”
一声不响 指不发出一点声音。作谓语、状语;指没有声音。曾朴《孽海花》第31回:“仿佛菊笑一声不响的闪了进来,像猫儿戏蝶一般,擒擒纵纵地把自己搏弄。”
钟响磬鸣 钟、磬:古代乐器。比喻事物内部之间存在的联系。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随声逐响 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作宾语、定语;指人没主见。东汉·王符《潜夫论·贤难》:“此随声逐响之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