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的的成语

有关的的成语

有关的的成语共收录25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古华《芙蓉镇》第三章:“活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集矢之的 比喻众人所指摘的对象。作宾语、定语;指目标。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年》:“郑成公疾,子驷请息肩于晋。公曰:‘楚君以郑敌,亲集矢于其目。”
扶不起的阿斗 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阿斗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比喻扶持不起来的人。作宾语、定语;指无能的人。陆天明《省委书记》:“万一马扬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嘴上行,实干不行。”
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黄连:中药,味苦。哑巴吃了黄连,嘴里说不出来。比喻有苦难言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曾朴《孽海花》第八回:“只苦我国不知地理,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苍蝇不抱没缝的蛋 形容自身不正,坏事才会找到头上。作宾语、分句;用于口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苍蝇不抱没缝的鸡蛋’,虽然这柳家的没偷,到底有些影儿,人才说他。”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旧的没有了,只好被迫去买新的,坏事变成了好事。作宾语、分句;用于安慰人。洪放《秘书长·二》:“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总要发展的啊。”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强扭的瓜不甜 比喻勉强做成的事不会美满。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强扭的瓜不甜,上杆子不是买卖。”
一发破的 发:射出;的:箭靶的中心。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比喻一下子就击中目标或一句话就击中要害。作谓语、定语;指一句话就击中要害。《晋书·王济传》:“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
一言中的 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正好射中箭靶。比喻一句话就说到关键的地方。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你做折子须要在此等地方着想,保管你一言中的,上头不能不准。”
一语中的 见“一语破的”。作谓语、定语;指说话中肯。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热锅上的蚂蚁 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
有的放矢 的:靶子;矢:箭。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有针对性;目标明确。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含褒义。宋 叶适《水心别集》:“论立于此,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后扶弓注矢以从之。”
移的就箭 移动箭靶靠近箭。比喻曲意迁就。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唐 刘知幾《史通 书志》:“移的就箭,曲取相谐。”
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人死后就不会复活。比喻到手的钱不会再退出来。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这话却似放屁!做公人的‘那个猫儿不吃腥’?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的的确确 指真实的,毫无疑问。作定语、状语;多用于口语。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他还是的的确确的一位候补县太爷呢,还是个老班子,不然,早就补了缺了。”
众怨之的 众人怨恨的目标。作宾语;用于书面语。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可见得我们就这大关的事不是好事,我这当督检的,还是众怨之的呢。”
的一确二 形容明明白白,确确实实。作定语、状语;指的确。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怕不待的一确二,早招承死罪无辞。”
冰解的破 冰冻融解,箭靶射中。比喻问题解决,障碍消除。作谓语、定语;指解决问题。清 曾国藩《<经史百家简编>序》:“惟校雠之学,我朝独为卓绝,干嘉间巨儒辈出,讲求音声故训,校勘疑误,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众矢之的 许多箭射击的共同靶心(矢:箭;的:靶心)。比喻大家攻击的目标。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清 谭嗣同《报贝元徽》:“今之原祸始音,必以合肥为众矢之的。”
无的放矢 的:靶心;矢:箭。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清 梁启超《中日交涉汇评》:“如是,则吾本篇所论纯为无的放矢,直拉杂摧烧之可耳。”
一语破的 一句话就说中要害。指说话简洁精练;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破的:射中箭靶)。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唐 李欣《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
没有说的 指没有可以指责的缺点。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连动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曾经说过:‘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
切近的当 ①恰切得当。②谓意浅语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