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虎的成语

有关虎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虎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虎啸狼号 啸:兽类的长吼声;号:大叫。比喻强暴者在掠夺时的叫嚣。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南荃外史《叹老》:“你看那境内啊!弄潢池鼠偷狗盗;你看那境外啊!猎中原虎啸狼号。”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指只有经历艰难才能成功。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为虎傅翼 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逸周书 寤敬》:“无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
猛虎出山 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离山”。作宾语、定语;用于迅猛。刘流《烈火金刚》第12回:“毁公路老百姓暴风卷土,歼敌人八路军猛虎出山。”
一山不藏二虎 比喻两人不能相容。作定语、宾语;指不能相容。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老虎头上搔痒 比喻不自量力。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比喻句。蔡东藩《明史演义》第63回:“今严嵩父子,威焰薰天,一百个仇鸾,尚敌不过他,老虎头上搔痒,无补国家,转取祸戾,何苦何苦!”
委肉虎蹊 委:抛弃;蹊:小路。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比喻处境危险,灾祸即将到来。作宾语、定语;指处境危险。《战国策·燕策三》:“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虎踪猫迹 痕迹,蛛丝马迹。作主语、宾语、状语;指线索。
虎斗龙争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群雄互相争斗。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再休夸桀纣起刀兵,谩说吴越相吞并,也不似这一场虎斗龙争。”
引虎入室 犹言引狼入室。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夏燮《中西纪事·外夷助剿》:“是不但引虎入室,并且为虎添翼。”
骑虎难下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迫于形势;不能停下来只好干到底;进退两难。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明史 袁化中传》:“惧死之念深,将铤而走险,骑虎难下。”
投畀豺虎 畀:给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诗经 小雅 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同“前门拒虎,后门进狼”。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一害接一害。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你想,那样多的草莽英雄又闯进了成都城,这不正是‘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身寄虎吻 谓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晋·桓彝《荐谯无彦表》:“凶命屡招,奸威乃逼,身寄虎吻,危同朝露。”
燕颔虎颈 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相貌威武。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虎口扳须 扳:拉。从老虎嘴边拔胡须。比喻冒极大的风险。作宾语、定语;指危险的行动。清·陈瑞生《再生缘》第55回:“郦老师纵是丽君,我也不敢往虎口扳须,龙头锯角。”
熊虎之士 熊虎:猛兽。指勇猛之士。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方今二贼未灭,戎车亟驾,此自熊虎之士展力之秋也。”
假虎张威 犹言狐假虎威。作谓语、宾语;指狐假虎威。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忠孝记·欲进谏章>》:“费尽他机智,只是要贪名固位,假虎张威。”
离山调虎 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等。《白雪遗音·八角鼓·精忠》:“岳老爷得胜不班师,秦桧东窗定巧计,私造金牌传假旨,暗使离山调虎计,风波亭上死的屈。”
龙吟虎啸 吟:鸣、叫;啸:兽类长声吼叫。像龙一样长鸣;像虎一样咆哮。原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现多比喻吟诵的声音抑扬顿挫。也用以形容响声洪大;气势盛大。联合式;作定语、状语;指响声很大。唐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虎头蛇尾 头大像老虎一样;尾巴像蛇一样细。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补语;比喻做事有始无终。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养虎留患 同“养虎自遗患”。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纵容敌人。《东周列国志》第五六回:“今其子乃欲见逐,岂非养虎留患耶?”
打虎牢龙 犹言打凤牢龙。
撩虎须 犹捋虎须。谓冒犯虎威,担受风险。唐 裴铏《传奇·孙恪》:“无何使我撩虎鬚,几不脱虎口耳。”亦省作“ 撩虎 ”。清 王夫之《章灵赋》:“奋残形以殆庶兮,危叹於撩虎。”
一虎不河 《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原谓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顾一切。《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龙蟠虎踞 象龙盘着,象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作宾语、定语;指地势险要。晋 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云龙风虎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英雄豪杰。《周易 乾》:“云从龙,风从虎。”
如虎傅翼 好象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强者愈强,恶者愈恶。作谓语、宾语、分句;指更加得势。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7卷:“得习吉之才笔,如虎之傅翼也。”
老虎头上打苍蝇 比喻胆大妄为,自己找死。作宾语、分句;指胆大妄为。清·刘鹗《老残游记》第20回:“问他有脑袋没有?谁敢在老虎头上打苍蝇。”
虎兕出柙 兕:犀牛一类的野兽。柙:关兽的木笼。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引虎自卫 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作定语;指人的选择不当。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严颜在巴郡,闻刘璋法正请玄德入川,拊心而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虎跳龙拿 拿:取。像老虎那样跳跃,像龙那样伸爪抓取。形容人身手敏捷或激烈搏斗。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就是他帐下那班奔走的健儿,也是一个个有……虎跳龙拿之技。”
龙盘虎拏 虬曲苍劲貌。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何景明《古松歌》:“龙盘虎拏终有神,白骨苍鳞半枯死。”
饿虎见羊 饥饿的老虎见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作定语、宾语;形容迅速凶猛贪婪。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一见了,犹如饿虎见羊,不勾大嚼,顷刻吃个干净。”
势成骑虎 情势像骑在老虎背上一样;很难下来。比喻已在进行中的事情;迫于情势;欲罢不能。主谓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清 吴璿《飞龙全传》:“心里其实害怕;无奈势成骑虎,只得勉强要去厮杀。”
如虎生翼 同“如虎傅翼”。作谓语、宾语、分句;指更加得势。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
笑面老虎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心地凶狠的人。李良杰《人生》:“现在,我算领教到他这微笑的厉害了——简直是笑面老虎。”
猛虎离山 形容勇猛而迅速作宾语、定语;用于迅猛。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5回:“那人使动手中双戟,犹如猛虎离山。”
虎卧龙跳 形容字势雄浑超逸。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字势雄强超逸。南朝 梁 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饿虎之蹊 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作宾语;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史记·刺客列传》:“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猛虎插翅 比喻强有力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作宾语、定语;指如虎添翼。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若得孔明下山,拜为军师,凭着关张雄虎之将,如猛虎插翅。”
龙化虎变 《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养虎自遗患 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纵容敌人。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驱羊攻虎 驱:赶。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作谓语、定语;指力量悬殊。《史记·张仪列传》:“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
虎落平阳 老虎离开深山;落在平地里。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主谓式;作宾语;常与被犬欺连用。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饥鹰饿虎 比喻凶残贪婪。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魏书·宗室晖传》:“侍中卢昶,亦蒙恩眄,故时人号曰:‘饿虎将军,饥鹰侍中。’”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明·徐元《八义记·张维评话》:“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画虎刻鹄 ①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东观汉记 马援传》:“与兄子严敦书曰:‘学龙伯高不就,犹为谨饬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踞虎盘龙 形容地势雄伟壮丽。作宾语、定语;指地势等。元 汤式《哨遍 新建构栏教坊求赞》:“三尺台包藏着屯莺聚燕闲人窟,十字街控带着踞虎盘龙旧帝基。”
龙潭虎窟 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极险恶的地方。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
杨虎围匡 《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杨,通“阳”。后因以“杨虎围匡”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
龙盘虎踞 盘:曲、绕;踞:蹲或坐。像龙盘绕;像虎蹲坐。形容地势险要雄伟。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汉 刘胜《文本赋》:“条枝摧折,既剥且刊,见其文章,或如龙盘虎踞,复似鸾集凤翔。”
拒狼进虎 见“拒虎进狼”。作宾语、定语;指措施不得力。吕志伊《读史感赋》:“拒狼进虎岂良谋,亡国图存夫。”
虎党狐侪 比喻凶恶狡黠之辈。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 康海《中山狼》第二折:“谁曾见这锦囊诗袋,却遮藏的虎党狐侪,只您这眉前眼后谁瞒过。道不的露尾藏头,怎撒乖,没处安排。”
打死虎 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
捉虎擒蛟 蛟:蛟龙。能上山捉老虎,下海擒蛟龙。比喻本领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三折:“捉虎擒蛟真壮士,好汉声名播四方。”
照猫画虎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1回:“这大相公聪明得很,他是照猫画虎,一见即会套的人。”
前怕狼,后怕虎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明 冯惟敏《清江引 风情省悟》曲:“明知烟花路儿上苦,有去路无来路。恶狠狠虎爬心,饿刺刺狼掏肚。俺如今前怕狼后怕虎。”
潜龙伏虎 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作宾语、定语;比喻未受赏识的人才。明·何文焕《双珠记·西市认母》:“今日里笔生香,冠礼闱,似潜龙伏虎际风云会。”
老虎屁股摸不得 比喻自以为是了不起,听不得批评意见,一触即跳。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
三人成市虎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谣言。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星能挠椎。”
羊入虎口 羊落到了虎口里。比喻落入险境,有死无生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6回:“犹如驱羊入虎口耳。”
纵虎出匣 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同“纵虎出柙”。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明 唐顺之《咨总督都御史胡牌》:“若乘月黑潮满之夜,驾船冲出港门,及扛船随处下海……是纵虎出匣,祸岂胜言。”
坐山看虎斗 比喻暂不介入双方的斗争中,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作宾语、分句;指坐观成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坐山看虎斗’,‘借刀杀人’……都是全桂子的本事。”
龙争虎斗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枉以后龙争虎斗,都是俺鸾交凤友。”
狼吞虎噬 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作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明·无名氏《鸣凤记·二相争朝》:“你辟私门,贿赂行,半朝臣,皆从顺。你狼吞虎噬伤残了万民百姓,害得那有功臣百事无成。”
老虎头上扑苍蝇 比喻自己找死。作宾语、分句;指胆大妄为。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老虎头上扑苍蝇,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
画虎类犬 画虎画得像只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唐 刘知幾《史通 六家》:“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打死老虎 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作宾语、定语;指攻击失势的人。鲁迅《坟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我以为‘打死老虎’者,装怯作勇,颇含滑稽,虽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却怯得令人可爱。”
鹰扬虎视 象鹰那样飞翔,如虎一般雄视。形容十分威武。作谓语、定语;指人威武。《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王肃以宿德显授,何曾以后进见拔,皆鹰扬虎视,有万里之望。”
熊虎之将 熊虎:猛兽。比喻勇猛善战的将领。作宾语;用于比喻句。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龙精虎猛 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作谓语、宾语;用于人的精神状态。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二一章:“大家一夜没睡觉,到如今还是龙精虎猛,表现了兄弟姐妹们对地主的仇恨。”
狐假虎威 假:假借;凭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独坐穷山,引虎自卫 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招来祸患。作宾语、定语;比喻利用坏人而自招灾祸。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3回:“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养虎自残 见“养虎自啮”。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魏书·羯胡石虎传》:“丞相便相凌蹈,恐国祚之灭不复久矣。真可谓养虎自残者也。”
虎穴狼巢 虎和狼的窝巢。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三夫成市虎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三人成虎”。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书 乐志三》:“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
养虎贻患 同“养虎自遗患”。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纵容敌人。明·张居正《答宣大巡抚计处黄把二虏》:“此所谓引贼入家,养虎贻患,是何等计策乎?”
凭河暴虎 凭:从水中走过去;暴:空手搏斗;暴虎:空手打虎。比喻冒险行事,有勇无谋。也比喻勇猛果敢。作谓语、定语、分句;比喻有勇无谋。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蟠桃记·洞宾问答>》:“漫夸他陆地行舟,也何用凌空举鼎,凭河暴虎皆亡命,蝇头蜗角纷争。”
龙腾虎掷 同“龙腾虎蹴”。作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清·夏清贻《何日醒·东三省》:“战鼓三挝,龙腾虎掷挪。”
迷离马虎 糊里糊涂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虎踞鲸吞 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作宾语、定语;用于局势。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诸将皆来动问,尽皆愕然相顾曰:‘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
虎虎有生气 虎虎:勇猛威武的样子。形容气势威猛,有旺盛的生命力。作谓语、定语;用于气势等。郭沫若《贾长沙痛哭》:“他那篇有名的万言书《陈政事书》,在两千年后的今日虽然都还虎虎有生气,但在当时的权贵者却字字都是眼中钉。”
以肉餧虎 比喻白白地送死。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今赴秦军,如以肉餧虎,当何益也。”
如狼如虎 见“如狼似虎”。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凶狠。《尉缭子·武议》:“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鲸吞虎噬 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无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为不急之务。”
虎入羊群 老虎进入羊群。形容强者在肆意欺凌弱者。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强者在肆意欺凌弱者。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虎口逃生 从老虎嘴里逃脱出来。比喻从险境中逃出来。也作“虎口余生”。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从险境中逃出来。元 无名氏《朱砂担滴水浮沤记》第一折:“我如今在虎口逃生,急腾腾再不消停。”
狼飡虎咽 见“狼餐虎咽”。
谭虎色变 谭:同“谈”;色:脸色。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心有余悸。明·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有光生长穷乡,谭虎色变,安能默然而已。”
虎斑霞绮,林籁泉韵 绮:美丽;籁:自然界的声响;韵:和谐悦耳的声音。老虎身上的花纹和美丽的彩霞;山林中的呼啸和泉水叮咚的声音。泛指大自然的风景和声音。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故凡虎斑霞绮,林籁泉韵,俱为文章。”
虎窟龙潭 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作宾语;指凶险的地方。元 汪元亨《沉醉东风 归田》:“怕筑成传说墙,愁扳折朱云槛,急跳出虎窟龙潭。”
苛政猛虎 苛政:残暴地统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策比老虎还要凶恶暴虐。作定语、宾语;形容政治的残暴。续范亭《老妇行》:“军阀盗贼真可恶!苛政猛虎向谁诉?”
鱼鲁帝虎 谓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金桌《〈南海百咏〉跋》:“余家向有钞本,承讹踵谬,不无鱼鲁帝虎之失,恨不能一一订正之。”
贪如虎狼 像猛虎和恶狼一样贪婪。形容贪婪无厌。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志公和尚大乘赞》:“心行贪如虎狼。”
虎珀拾芥 琥珀摩擦后生电,能吸引细小的东西。比喻互相感应。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拾芥,磁石引针。”
鹰扬虎噬 如鹰飞扬,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扬威,穷凶极恶。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陶宗仪《辍耕录·阑驾上书》:“散散、王士宏等,不体圣天子抚绥元元之意,鹰扬虎噬,雷厉风飞。”
龙睁虎眼 形容蛮横霸道。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5回:“他家一门都是龙睁虎眼的脚色,只有三老还是个盛德人。”
调虎离窠 调:调动,引诱;窠:动物的巢穴。比喻用计使敌方离开有利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明·郭勋《英烈传》第73回:“天已大明,李文忠把大队人马,径抵应昌城外安营。此是刘军师这调虎离窠之计。”
龙骧虎峙 骧:马昂首的样子;峙:耸立。雄踞的样子。作宾语、定语;用于雄健的事物。明·方孝孺《春秋诸君子赞·公子友》:“龙骧虎峙,蛇豕屏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