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着的成语

有关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着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比喻贪心不足。作谓语、宾语;用于为人贪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这一年来的时候,他为香菱儿不能到手,和姑妈打了多少饥荒。”
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着:下棋落子,比喻计策或手段。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劝说词。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作宾语、分句;指要慎重其事。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
睹微知着 微:细小;着:显着。看到细小的征兆便知道其性质及发展趋势。《三国志 吕布臧洪传》:“仆中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着,窃度主人之心。,岂谓三子宜死,罚当刑中哉。?”
睹着知微 从明显的表象,推知到隐微的内情。
视微知着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魂不着体 同“魂不附体”。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恐惧等。《前汉书平话》卷上:“吓高皇魂不着体。”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三回:“只见两个黄巾力士,押着李逵,耳边只听得风雨之声,不觉径到蓟州地界,吓得魂不着体,手脚摇战。”
劣迹昭着 劣:恶劣;昭著:明显。恶劣的事迹非常明显。
摸不着头脑 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作谓语、状语;指不知是怎么回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袭人一时摸不着头脑,也只管站在旁边呆呆的看着他。”
深切着明 深刻而显明。
不着边际 着:接触;挨上;边际:边缘;界限。挨不着边儿。原指无所依靠。现多形容言论空话;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不切主旨。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言论空泛,离题万。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走一遭。”
根究着实
恶迹昭着 昭著:显着,明显。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比喻两头没有着落。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先秦 韩非《韩非子 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这山望着那山高 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作宾语、分句;指不知足。明·李开先《词谑》引刘天民曲:“今日不知明日事,这山望着那山高。”
带着铃铛去做贼 比喻要干隐秘的事而自己先声张出去。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既是一点儿把握都没有,却天天在那里叫嚣狂掷,岂不是俗语说的‘带着铃铛去做贼’吗?”
百下百着 犹言百发百中,万无一失。同“百下百全”。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万无一失。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鲤,他就与我袖传一课。依方位,百下百着。”
搔着痒处 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话说到点子上。唐 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先我着鞭 着:下。比喻快走一步,占先。紧缩式;作谓语;含褒义。《晋书 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耳。”
一鞭先着 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见《晋书·刘琨传》。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作宾语、定语;用于方言。《晚清文学丛钞·瞎编奇闻》第五回:“这真是急惊风撞着慢郎中了,我家里死在床上,我如何等得急你呢?”
对着和尚骂贼秃 表面骂第三者,实际是指桑骂槐骂对方。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鲁迅《彷徨·肥皂》:“你简直是在‘对着和尚骂贼秃’了。我就没有给钱,我那时恰恰身边没有带着。”
摸头不着 指莫名其妙,不知所措。作谓语、状语;指莫名其妙。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赵氏听了这话,摸头不着,只得依着言语,写了一封字。”
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 指世风日下,对人的态度随地位和权势的高低有所不同。作宾语、分句;指人情世故。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40回:“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冯主事虽然欠下老爷银两,见老爷死了,你又在难中,谁肯唾手交还?”
穿红着绿 形容衣着鲜艳华丽。联合式;作谓语;形容衣着鲜艳华丽。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那颜俊虽丑陋,最好妆扮,穿红着绿,低声强笑,自以为美。”
知心着意 指彼此了解,心意投合,相互关心备至。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怎比得玉天仙知心着意。”
添盐着醋 见“添油加醋”。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夸张。沈从文《王谢子弟》:“律师添盐着醋把一些大人物的话转来转去说给七爷听。”
着于竹帛 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亦作“着乎竹帛”、“着之竹帛”。
硬着头皮 勉强去做难度较大的事。作宾语、状语;指无奈。曾朴《孽海花》第27回:“以后更难相处,只好硬着头皮,老着脸子,追踪前往,不管太后的款待如何,照旧的殷勤伺候。”
含着骨头露着肉 比喻说话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说出来。作定语、宾语;用于说话等。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8回:“你要我收下这个东西,须先和我说明白了。要是这么‘含着骨头露着肉’的,我倒不收。”
知疼着热 形容对人十分关心爱护(多指亲人)。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多指亲人或夫妻之间。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亲生的,正在乎知疼着热,才是儿子。”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龙门远禅师法嗣》:“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风了断井索。’”
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比喻代人受过。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0卷:“忽朝一日,发出句说话来,教‘张公吃酒李公醉’,‘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守着鼻子摸着腮 形容彼此紧挨着作定语;用于口语。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3回:“外头守着鼻子摸着腮的都是人,我守的这点去处连足也摸不过来,……支了他那里去?”
棋高一着,束手缚脚 一着:下棋时走一步。跟棋艺比自己高的人下棋,自己显得笨拙。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作分句、定语;指遇到高手就不好发挥。陆士谔《续孽海花》第55回:“你的见识是比我高,人家说我怕你,棋高一着,束手缚脚,真叫我怎么不怕呢?”
水中着盐 喻不着痕迹。
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比喻贪心不足。清 曹雪芹《红楼梦》十六回:“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
枝附叶着 比喻上下关系紧密。亦作“枝附叶连”。《文选 班固〈答宾戏〉》:“方今大汉洒埽群秽,夷险芟荒……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太和,枝附叶着。”
见微知着 微:微小;着:明显。见到事情的一些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指事物的苗头推断发展趋势。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着三不着两 指说话或做事轻重不当,考虑欠周,注意这里,顾不到那里。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象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着三不着两的。”
着书立说 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联合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着书立说,鼓吹休明。”
棋高一着 一着: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棋艺高人一步。也比喻技高一等。作谓语、定语;指超出别人。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正所谓‘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佛头着粪 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使神圣美好的东西受玷污;即亵渎美好事物的意思。有时也表示谦虚的意思。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亵渎美好的事物。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七:“崔相公入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有。’崔曰:‘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师曰:‘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
着手成春 一动手便有了春意。比喻诗人、画家才思高雅;也比喻医生医术高明。着:接触;挨上。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彰明昭着 犹彰明较着。
八竿子打不着 比喻远得不沾边。作谓语、定语;指相距很远,用于口语。母国政《飘飞的大雪》:“现在有些人,千方百计地寻找在国外八竿子打不着的亲友,想方设法要出去。”
看得见,摸得着 指能看见的实实在在的事物。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作谓语、定语;指左右无靠。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6回:“弄得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有上梢没下梢。”
着述等身 著述:编写的著作。写的书摞起来和自己的身高相等。形容著作极多。亦作“着书等身”、“著作等身”。
穿着打扮 穿戴的服饰形式。作主语、宾语;指人的穿戴的服饰形式。
占着茅坑不拉屎 比喻占着位置不干活。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邓小平《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这样的领导干部,索性请他好好休息,不然占着茅坑不拉屎怎么行?”
走着瞧 等着瞧。等过一段时间再下结论,再见分晓。作谓语;用于口语。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三章:“骑驴看书,走着瞧吧!”
吃不了兜着走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复句式;作补语、分句;指不能承受。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不可拿进园去,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当着不着 指应该做的事不做,而不该做的事却做了。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明·汤显祖《牡丹亭·围释》:“老大王,你可也当着不着的。”
不着疼热 犹言无关痛痒。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这一个小厮,必是你乞养来的螟蛉之子,不着疼热,所以着他偿命。”
鸿篇巨着 见“鸿篇钜制”。
大处着墨 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做事先解决关键。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0回:“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手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十捉九着 比喻很有把握。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指很有把握。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老身这条计,是个上着……端的强如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
威望素着 威望:威信,声望;素:一向;着:明显。一向很有威望。《宋史 宗泽传》:“泽威望素着,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并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民赖以安。”
打着灯笼没处找 比喻很难得,不容易得到。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要再找我妹妹这么一个人儿,只怕走遍天下,打着灯笼没处找去。”
道三不着两 道:说话;着:接触到。说话三句有两句说不到地方。形容说话不着边际。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苏王文<桂枝香>》:“道三不着两,四下乱倡扬,取得经来唐三藏,再莫管他人瓦上霜。”
识微知着 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臭名昭着 坏名声人人都知道。
以微知着 微:微小;着:显着。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他的实质。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宋 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
指着和尚骂贼秃 表面骂第三者,实际是指桑骂槐骂对方。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上不在天,下不着地 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形容偏僻闭塞的地方。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比喻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只叫他在这上不在天,下不着地的地方,给我结了几间茅屋,我同老母居住。”
高人一着 着:下棋时走一步。指比其他人高明一点。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这两人会托外国人递条子,他的见解已经高人一着。”
打着灯笼没处寻 比喻很难得,不容易得到。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要错过了,打着灯笼没处寻!”
歪打正着 比喻采取的方法本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歪:不正;着:击中。联合式;作宾语、补语、分句;指凑巧。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将药煎中,打发晁大舍吃将下去,谁想歪打正着,又是杨太医运气好的时节,吃了药就安稳睡了一觉。”
怀着鬼胎 比喻藏着不可告人的心事。作谓语;指居心不良。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这刘太公怀着鬼胎,庄家们都捏着两把汗。”
日新月着 日日更新,月月显着。形容蓬勃发展。
粘皮着骨 粘:粘贴。比喻人固执呆板。作宾语、定语、状语;指人办事刻板。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说得粘皮着骨。”
牵着鼻子走 牛总是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比喻受人支配,盲目地听命于人。作谓语;指受人支配。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九章:“不能打草惊蛇,不能让敌人牵住鼻子走,这是兵家最忌!”
仰屋着书 仰:脸向上;着: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梁书 南平元襄王伟传》:“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着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
捻着鼻子 形容克制忍耐,受了气也不敢发作。作谓语;指人忍气吞声。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朝奉带了舵公到汤少爷船上磕头,谢了说情的恩,捻着鼻子回船去了。”
偷鸡不着蚀把米 俗语。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有坏心的人。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5回:“这艄公好晦气!却不是‘偷鸡不着,反折了一把米’?”
上不沾天,下不着地 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比喻句。《八十一梦·第72梦》:“住在一个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所在。”
一子失着,满盘皆输 着:下棋落子。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关键性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作宾语、分句;指要慎重其事。李欣《老生常谈·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一子失着,满盘皆输,这是有的。”
知疼着痒 形容对亲人的关怀、体贴。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无奈二姐倒是个多情的人,以为贾琏是终身之主了,凡事倒还知疼着痒。”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处:事物的主要部分;着眼:观察。既要从长远观点去考虑问题,也要从具体事情去做。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李欣《潜移默化》:“移风易俗,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任务,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鞭辟着里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作谓语、补语、状语;形容分析透彻。清 李颙《南庠汇语》十六:“一则文字知见义袭于外,原不曾鞭辟着里,真参实悟。”
罪恶昭着 罪恶明显(多指罪恶大)。
遐迩着闻 远近闻名。形容名声很大。
棋输先着 谓因被对方占了先手而输了棋。比喻功力稍逊于对方。
大处着眼 着眼:观察。指从整体;长远或大的方面观察;考虑。偏正式;作谓语;常与小处着手连用。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只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儿子,延了安家的宗祀,大处着眼,便不忍吹求到此。”
着手回春 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也比喻医术高明。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医术。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3章:“他想起来高一功的情况不妙,尚炯回来也许会着手回春。”
深切着白 见“深切着明”。
老着脸皮 厚着脸皮,毫无羞涩之感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那白长吉昔日把遐叔何等奚落,及至中了,却又老着脸皮,备了厚礼也来称贺。”
积微成着 微:细微;着:显着。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着。《荀子 大略》:“夫尽小者大,积微成着,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
上不属天,下不着地 属:接连。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比喻句。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下不着地。”
头上着头 犹言头上安头。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 巴:靠近。着:挨着。前面没有村子,后面没有旅店。形容走远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脚住宿的地方。作谓语、定语;指左右无靠。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个商量道:‘没来由看使枪棒,恶了这厮!如今闪得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却是投那里去宿是好?’”
摸门不着 指莫名其妙。作谓语、状语;指莫名其妙。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辞了丈人回来。”
着作等身 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黏皮着骨 见“黏皮带骨”。作宾语、定语、状语;指人办事刻板。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说得黏皮着骨。”
走为上着 指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作谓语、定语;指离开。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沉着痛快 坚劲而流利,遒劲而酣畅。形容诗文、书法遒劲流利。作谓语、宾语;用于作品等。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辩》:“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
摸不着边 不着边际,接触不到实际问题。作状语、定语;指不着边际。林予《雁飞塞北》第16章:“这也不是十多年前于团长讲给俺老头子听的、摸不着边的事情,这就是出现在老头子眼前的真情实景啊!”
哭丧着脸 心里不愉快,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作谓语、宾语;指不高兴的样子。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6回:“小玉兰哭丧着脸,走到湖亭席上,狄希陈唬得魂飞天外。”
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着意:用心。有心栽种的花没开,无意插下的柳枝却成了一片柳荫。比喻存心想求得的没得到,不经意的却意外地取得了收获。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