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彻的成语
有关彻的成语
有关彻的成语共收录36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彻头彻尾 | 彻:通;透。从头到尾;自始至终;完完全全。 | 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人的思想等。 | 宋 朱熹《答程正思书》:“盖圣贤之学,彻头彻尾,只是一个敬字。” |
连更彻夜 | 见“连更晓夜”。 | 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6卷:“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连更彻夜走归郑州去。” |
彻心彻骨 | 彻:通透,彻底。通心透骨。形容疼痛到了极点。 | 作定语、状语;指疼痛等。 |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那兵士手脚被吊得彻心彻骨的痛,大声哀叫。” |
一彻万融 | 犹言一通百通。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唐顺之《与裘剡溪推官书》:“人能得此常理,设使为医,则必能究性命之源;为巫,则必能极鬼神之情状,一彻万融,所谓因源而得委也。” |
通宵彻旦 | 见“通宵彻昼”。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九尾鱼》第169回:“秋谷知道自己寒热来得厉害的时候,他们两人都是通宵彻旦的伏侍,心上十分感激。” |
通天彻地 | ①形容本领十分高强。②从天到地,到处。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元·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二折:“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 |
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 杀人必须要看到流血,救人必须彻底。比喻做事要认真彻底。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
漫天彻地 | 漫:满;彻:透。满山遍野,形容众多而密集。 | 作定语、状语;形容众多而密集。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风,漫天彻地。” |
通宵彻夜 | 整夜。 | 作定语、状语;指整整一夜。 | 明·无心子《金雀记·守贞》:“他爱我……通宵彻夜之妙。你与姐姐说,不要轻慢人。” |
通宵彻昼 | 指整天整夜。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宋·韩琦《广陵大雪》诗:“通宵彻昼不暂停,堆积楼台满溪谷。” |
洞彻事理 | 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
响彻云际 | 见“响彻云霄”。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声音响亮。 | 明·袁宏道《吴游记·虎丘》:“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 |
光明洞彻 | 明亮通透。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晋·葛洪《抱朴子·仙药》:“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而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 |
彻首彻尾 | 彻:通,透。从头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 | 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思想等。 | 宋 朱熹《答陈安卿书》:“今此于既学适道之后却言笃信何也?恐信字彻首彻尾不可分先后。 |
响彻云霄 | 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声音响亮。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
彻上彻下 | 彻:贯通。贯通上下。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通达上下。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宋 朱熹集注引宋 程颢曰:“夫彻上彻下语。” |
响彻云表 | 见“响彻云霄”。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声音响亮。 | 清·王韬《淞滨琐话·仙井》:“兰香亦鼓云和之瑟,音韵悠扬,响彻云表。” |
彻底澄清 | 彻底:水清见底;澄清:明净。形容非常廉洁清白。指彻底清查,毫无保留。 | 作谓语;用于调查等。 | 《北史·宋世良传》:“府君非惟善政,清亦彻底。” |
从头彻尾 | 自始至终。 | 作状语;指始终坚持。 | 宋 朱熹《答吕伯恭》:“不免索性说了,从头彻尾只是此一个病根也。” |
响彻云宵 | 彻:穿透;透过;云霄:高空。声音响得像穿透云层;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嘹亮高吭。 | 多用于歌声、乐声、口号声、欢呼声;也用于战场上的呐喊声。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
连宵彻曙 | 见“连宵达旦”。 | 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里仁篇》:“下至无赖子弟,投琼赌采,连宵彻曙,及至父母病,教他坐侍一夜,瞌睡便驱不去。” |
大彻大悟 | 彻:明白;贯通;悟:领会;领悟。最彻底的了解和最深刻的觉悟。佛教或道教指识破本来面目。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指彻底明白。 | 元 郑德辉《立成汤伊尹耕萃》:“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以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 |
痛彻心腑 | 彻:贯通,深造。痛楚深彻于心底脏腑。形容受到极大的伤害。 | 作谓语、定语;指受到极大的伤害。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生》:“两骒夹击,痛彻心腑。” |
痛彻骨髓 | 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 作谓语、宾语;指十分悲痛。 | 巴金《雨》:“而我们却在灭亡的途中挣扎,终于逃不掉悲惨的命运,这真叫人感到痛彻骨髓。” |
为人为彻 | 彻:彻底。指帮人要帮助彻底。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哥哥,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寻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 |
通上彻下 | ①谓从天到地。②从上到下。指所有的人。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73卷:“天地是举其大体而言,鬼神是举其中运动变化者,通上彻下而言。” |
贯彻始终 | 贯彻:彻底实现或体现。指自始至终地坚持下去。 | 作谓语、定语;指自始至终。 | 曾朴《孽海花》第34回:“对于内学相宗各法门,尤能贯彻始终。” |
彻里至外 | 见“彻里彻外”。 | 作状语;指完完全全。 | 《水浒传》第十一回:“[柴进]叫庄客取一笼衣裳出来,叫林冲彻里至外都换了。” |
连明彻夜 | 见“连明连夜”。 | 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姚雪垠《长夜》二:“离开信阳的时侯,平汉线南段的客车已经不通,所有的车辆都是连明彻夜地运输军队。” |
通前彻后 | 从开头到结尾。全部,整个。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四》:“大凡读书须要通前彻后看,故得圣人之意。” |
通南彻北 | 谓贯穿南北。 | 作谓语、定语;用于方位等。 | 赵树理《三里湾》:“又往前走,就看见东山根通南彻北的一条河从北边的山缝里钻出来,又钻进南边的山缝里去。” |
彻里彻外 | 从里到外,完完全全。 | 作状语;指完完全全。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0回:“又叫裁缝与武松彻里彻外做秋衣。” |
彻内彻外 | 见“彻里彻外”。 | 作状语;指完完全全。 |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到了你们这一代就不同了,你们根本就没有受过烙印,所以你们的诗,彻内彻外,都是自己作主人。” |
格天彻地 | 格:感通;彻:贯通,深透。感天动地。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此种精诚,格天彻地,呕血剖心,能与龙比并忠,曾闵齐孝。” |
清莹秀彻 | 莹:光洁明亮;彻:通透。清洁光亮、秀丽透彻。形容诗文意境清新,词藻华美。 | 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 唐·柳宗元《愚溪诗序》:“清莹秀彻,锵鸣金石。” |
救人须救彻 | 救:援助,挽救;彻:彻底。比喻救助别人应该做得彻底,不能半途而废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沈受先《三元记·毁券》:“你身无盘费,岂能同去,若又拆散,不如不救你了。自古道救人须救彻,叫当直的,银子取五两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