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合的成语

有关合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合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风云会合 风云:指难得的好机会;会合:遇合。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作谓语、定语、分句;比喻能人遇到机会。宋·陈亮《与陈君举》:“一旦风云会合……便可以坐福一世苍生。”
九合一匡 合:聚集。匡:救助,帮助,拯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国才能。作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恒伯长。”
金钗细合 金钗和钿合。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的信物。唐·陈鸿《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摇,垂金璫。”
珠还合浦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辨误一》:“殊不知珠还合浦,乃后汉孟尝,不可以孟尝君迁就也。”
合眼摸象 闭着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上》:“山谷云:‘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后来学诗者,虽时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随所触体得一处。’”
后仰前合 仰:仰面朝天;合:弯身俯地。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形容大笑的样子。作状语、补语;形容站立不稳的样子。
百年好合 夫妻永远和好之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祝福。《粉妆楼》第一回:“百年和合,千载团圆恭喜!”
斗唇合舌 犹言耍嘴皮子,卖弄口才。作谓语、宾语;用于说话。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而更学斗唇合舌。”
云合景从 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随从者之多。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随从者之多。汉 贾谊《过秦论》: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势合形离 势:形状;形:形体。形体各自独立,结构完整不分。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三国 魏 何晏《景富殿赋》:“桁梧复迭,势合形离。”
镜圆璧合 比喻圆满。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陈瑞生《再生缘》第72回:“乞万岁开一线之恩,赐归皇甫,俾使患难婚姻遂得镜圆璧合。”
合盘托出 指全部显露或说出。作谓语;比喻全都讲出来。清 李光庭《乡言解颐 地部 婚姻》:“鄙夫欣羡之眼,败家妇不足之心,合盘托出。”
金钗钿合 金钗:妇女的首饰;钿合:装珠宝的盒子。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定情信物。指华美的首饰。作宾语、定语;指首饰等。唐·陈鸿《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
阿意苟合 阿:迎合,曲从;苟:苟且;苟合:无原则地附和。曲从别人的意愿,无原则地附和。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世。东汉 班固《汉书 公孙刘车王杨蔡陈郑传赞》:“阿意苟合,以说其上。”
同志合道 志:志趣;道:道路。志趣相同,意见一致。作谓语、定语;用于志趣相投的人。清·方望溪《兵部尚书法公墓表》:“始知公忠孝发于至诚,体国忧民,常恨未得同志合道人,相与辅成治教。”
纠合之众 指纠集起来的百姓。作宾语;指乌合之众。《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
开合自如 合:按照;适合;自如:不受阻碍;不受拘束。打开闭合不受拘束。形容按照自己的意愿;或打开或关闭。主谓式;作谓语;形容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法 法布尔《蝉》:“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
情投谊合 同“情投意合”。作谓语、定语;指投合。清·徐大椿《洄溪道情·祭顾碧筠》:“我天生顽鲁,狂放粗豪。性别形殊,一冰一炭,情投谊合,如漆如胶。”
罪合万死 万死:死一万次。形容罪恶极大。作谓语、定语;指罪恶极大。《魏书·房法寿传》:“臣既小人,备荷驱使,缘百口在南,致拒皇略,罪合万死。”
碌碌寡合 形容性情孤僻,与人合不来。作谓语、定语;指人性情孤僻。清 林则徐《札各学教官严查生员有无吸烟造册互保》:“其系善良,只因碌碌寡合,以致结保无人。”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人多智广。毛泽东《组织起来》:“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承嬗离合 继承演变。
龃龉不合 龃龉:上下牙齿不相配合。喻意思不合,有分歧。作谓语、定语;指意见不合。宋·陆游《贺吏部陈侍郎启》:“然贤能之进,常龃龉而不合,亦稀阔而难遭。”
道古稽今,言远合近 道:讲;稽:考核;合:契合。谈论古时的事要结合今天的实际,说远处的事要结合眼前的事。作宾语、定语;用于作文或说话等。汉·桓宽《盐铁论·论灾》:“夫道古者稽之今,言远者合之近。”
揣合逢迎 揣:揣测,揣摩。现指揣摩、迎合权贵的心意,以谋求私利。作谓语、宾语、定语、补语;指讨好别人。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5回:“就是那贫贱儒生,又不过做的是些揣合逢迎的考校。”
闭合思过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汉书 韩延寿传》:“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合思过,一县莫知所为。”
同心合胆 见“同心共胆”。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若丞相肯放回去,就当招安本部人马,同心合胆,方可归顺。’”
雾集云合 形容众多的事物聚集在一起。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书·舆服志序》:“张曜日之灵旄,骈罗列布,雾集云合者也。”
起承转合 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合:是结束全文。旧时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常用的程式。泛指文章的做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泛指文章的做法。元 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牵合附会 犹言牵强附会。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乱混为一谈。宋·李纲《灾异论》:“某异见,则某事为之符,其说牵合附会,迂阔而难信。”
公道合理 见“公平合理”。作定语、状语;指公正符合情理。西戎《纠纷》:“工要评的公道合理,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融合为一 渗透整个物体或某物的所有气孔和空隙成为一体。
志同道合 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情孚意合 同“情投意合”。作谓语、定语;指投合。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我如今却和你眷恋日久,情孚意合,却不恁地理会。”
道同契合 犹言道合志同。作谓语、定语;用于志趣相投的人。晋·陆云《失题》诗:“道同契合,体异心并。”
五合六聚 比喻屡次聚合到一起。作谓语;指多次聚合到一起。《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
攒零合整 攒:聚,凑集。把零碎的拼凑成整数。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庄院里攒零合整,收拾的这几两银子粜米。”
不合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与时代潮流不合的事物。东汉 班固《汉书 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纵横开合 指操纵自如。同“纵横开阖”。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柯灵《向拓荒者致敬》:“这些文学的核心是迫切的现实感,而笔锋所至,纵横开合,娓娓而谈,从历史掌故……直至民间说唱与绘画。”
合两为一 亦作“合二为一”。合两者为一体。作谓语;指两个事物合成一个。《后汉书·杨震传》:“伏见诏书为阿母兴起津城门内第舍,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伎。”李贤注:“合两坊而为一宅。”
貌合神离 貌:外表;神:内心。指外表上一致;内心里不一样。形容表面上关系很融洽;而实际上各怀心思。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得新忘旧》:“自有此宠复,神意即淡然,偶有酬对,亦只貌合神离耳。”
闭合自责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合思过”。《汉书何并传》:“诩(严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辄闭合自责,终不大言。”
应节合拍 ①合乎节拍。②用以比喻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书面语。韦君宜《似水流年·一个炼铁厂的历史》:“他们一面拉风箱一面唱歌,应节合拍。”
合而为一 两个或更多的事物合成一个。紧缩式;作谓语;指两个或更多的事物合成一个。西汉 司马迁《史记 春申君列传》:“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之。”
毁方瓦合 毁去棱角,与瓦砾相合。比喻屈己从众,君子为道不远离于人。后指毁弃自己的原则,迎合世俗。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语出《礼记·儒行》:“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
同尘合污 谓行为同于流俗之人,合于污浊之世。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等。明·李贽《藏书·大臣传·狄仁杰》:“同尘合污,与世委蛇。”
同符合契 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见解与现象等。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裴松之注引《吴历》:“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
貌合行离 见“貌合神离”。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一致。晋·葛洪《抱朴子·勤求》:“口亲心疏,貌合行离。”
断钗重合 钗:女性首饰。被折断的钗又重新合在一起。比喻夫妻感情破裂后又重归于好,也指重新团聚。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重新团聚。元·施惠《幽闺记·洛珠双合》:“几年间破镜重圆,今日里断钗重合。”
貌合形离 貌:表面上。表面上很合得来,而行动上却又差异很大。晋 葛洪《抱朴子 勤求》:“口亲心离,貌合形离。”
持权合变 以权宜之计适应已经变化的局面。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梅曾亮《答朱丹木书》:“阁下前任剧邑,治悍民,不尚黄老;今官督粮道,乃尚黄老,此持权合变才也。”
貌合情离 指两个人表面合得来,实际上感情不合。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5回:“虽克竭敬爱,而貌合情离,与从夫之义悖矣。”
论高寡合 言论高超,投合者少。
反经合权 反经:不循常规;权:权宜的办法。为顺应形势,违反常规,采取权宜变通的做法。作谓语、宾语;指采取变通的手段。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
道同义合 犹言道合志同。作谓语、定语;用于志趣相投的人。清·李渔《蜃中楼·婚诺》:“他第三个兄弟钱塘君与我道同义合,相得甚欢。”
朋心合力 朋:同。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齐心协力。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杜乔传赞》:“李杜司职,朋心合力。”
切合时宜 十分符合当时的需要或潮流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等。
离合悲欢 泛指别离、团聚、悲哀、喜悦的种种遭遇和心态。作宾语、定语;指人的聚散心情。明 陆采《明珠记 提纲》:“佳人才子古难并,苦离分,巧完成,离合悲欢只在眼前生。”
造车合辙 喻主观同客观相符合。作谓语、宾语;指主观同客观相符。宋·周煇《清波杂志》第五卷:“反观序《修水集》造车合辙之语,则知持此论旧矣。”
合则留,不合则去 合:投契,融洽。意见相合就留下共事,不合就离开作定语、分句;用于处事。宋·苏轼《范增论》:“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项羽以成功名,陋矣。”
里应外合 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与里面接应相结合。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元 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小官须索整点英雄将士,里应外合擒拿他,有何不可也。”
貌合心离 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汉 黄石公《素书 遵义》:“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云合响应 犹言云集响应。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是云合响应之势,而非可安坐而致也。”
天作之合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祝人婚姻美满的话。《诗经 大雅 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表里相合 表里:内外;合:协同。里外相互协同。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内外配合。西周·吕尚《阴符》:“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高山,战于雨水之间,乘敌过邑,是谓表里相合。”
道合志同 谓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作谓语、定语;指志趣相投的人。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
珠连璧合 ①指日月、五星同时出现于天的一方。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②泛指日月五星普照天下。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十分完美。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
悲欢合散 悲:悲哀;欢:欢乐;合:团聚;散:离散。泛指人世间悲与欢、聚与散的遭遇和心情。作主语、宾语;形容生活中的悲哀喜悦等情感。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当花对酒,乐罢哀余,通滞屈伸,悲欢合散。”
通力合作 不分彼此;共同努力。通:联合。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盍彻乎”宋 朱熹注:“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
切合实际 指想法或做事合乎实际情况。作谓语、定语;用于事情等。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做一切工作,必须切合实际。”
反经合道 见“反经合义”。作谓语、定语;用于做事。明·徐渭《女状元》第一出:“此正教做以叔援嫂,因急行权;矫诏诛羌,反经合道。”
闭门合辙 犹言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比喻互相投合。作谓语、定语;指互相投合。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八:“山谷云:东坡墨戏,水活石润,与予草书三昧,所谓闭门合辙。”
阿谀苟合 阿:迎合,曲从;阿谀:曲意逢迎;苟:苟且;苟合:无原则地附和。曲从别人的意愿,无原则地附和。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世。西汉 司马迁《史记 封禅书》:“怪遇阿谀苟合之徒,……不可胜数也。”
貌离神合 谓表面上不同而实质上一致。作谓语、定语;用于两者之间。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纵送激射,同符《史》、《汉》,貌离神合,精彩夺人。”
前合后仰 前合:身体向前弯曲。后仰:身体往后仰。指身体前后晃动。形容身体站立不稳。亦作“前仰后合”。作状语、定语;形容站立不稳的样子。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可惜玉山颓,尽教恁金波漾,拼了个前合后仰。”
公平合理 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作定语、状语;指公正符合情理。毛泽东《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只要美国政府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不再如过去那样用种种可耻的方法破坏和阻挠谈判的进行,则朝鲜的停战谈判是可能成功的。”
牵合傅会 见“牵合附会”。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乱混为一谈。明·王廷相《雅述》下篇:“《吕氏月令》乃牵合傅会之书,柳子厚论之详矣。”
信口开合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兼语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
和合双全 和:和谐。祝贺新婚夫妇终生和谐,白头偕老作谓语、定语;用于祝福。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回手又把腕上的一幅金镯子褪下来,给他带上,圈口大小,恰如合式,说:‘和合双全的罢!’”
志同气合 志趣相同,意见一致。作谓语、定语;指志趣相投的人。宋·曾敏行《独醒杂志》第四卷:“逢原每不乐补之所为,而墨花实不逮,唯长于平远,遇志同气合者始为作之。”
针芥之合 同“针芥相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清·方文《赠孟六玕明序》诗:“近前一语忽大笑,针芥之合良非轻。”
齐心合力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作谓语、状语;指共同努力。《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收合余烬 收:收拾,收取;余烬:烧剩的灰烬。比喻残留的人或物。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子又不许,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敝邑是之幸。”
蜂合豕突 如群蜂聚集,似野猪奔突。比喻众人杂沓会合,横冲直撞。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 刘基《春秋明经 公会齐侯楚人败徐于娄林》:“今不然矣,中国之虚实在楚人目中矣!于是荆户乘广之旅,蜂合豕突以败徐于娄林。”
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 他人:外人;合:聚合。贫贱时亲朋戚友都疏远你,富贵时素不相识的人都会来巴结你。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人生。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2卷:“有句古诗说得好,道是:‘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贾似道做了国戚,朝廷恩宠曰隆,那一个不趋奉他?”
不合实际 指想法、计划等不现实。作谓语、定语;用于虚幻的想法。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凡是主观主义的,不合实际的,都是错误的。”
合胆同心 犹言同心同德。作谓语、定语;指齐心。天地会《共同和合歌》:“和气自然兄弟众,合胆同心拜五人。”
朝升暮合 零碎卖米。形容生活困难。联合式;作谓语;形容生活艰难。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8卷:“若有得一两二两赢余,便也留着些做个根本,而今只好绷绷拽拽,朝升暮合过去,那得赢余。”
分工合作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作谓语、宾语;指各司其责。沈从文《常德的船》:“有些家中人说不定还留在县里,经营一种不必要本钱的职业,分工合作,都不闲散。”
翻手是雨,合手是云 翻:反转;覆:反覆。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人变化无常。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咱人翻手是雨,合手是云,那尘埃中埋没杀多才俊。”
道同志合 犹言道合志同。作谓语、定语;用于志趣相投的人。宋·司马光《又谢庞参政启》:“尝托僚寀,获友高明,道同志合,出处如一。”
贞元会合 指新旧更迭。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鸥阳玄《魏国文正公许先生神道碑》:“论许先生之为臣,而推世祖之为君,则见我元国家之初,当贞元会合之气运,故善言先生,必以道统为先,而后及功业。
一匡九合 春秋时管仲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建立霸业。后亦以“一匡九合”指立国大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旧唐书·郑畋传》:“臣始仕从戎,爰承指顾,禀三令五申之戒,预一匡九合之谋。”
内应外合 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相互配合。《三国志通俗演义·姜维祁山战邓艾》:“忽报有内应外合之兵,蜀军溃散。”
偷合苟容 偷:苟且。奉承迎合别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先秦 荀况《荀子 臣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敬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
合浦珠还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主谓式;作宾语;比喻物归原主或人去而复归。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循吏传 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
悲欢离合 悲:悲哀;欢:欢乐;离:离散;合:团聚。指生活中的悲哀与欢乐;分离与团聚的不同遭遇。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生活中的悲哀喜悦等情感。宋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
乌合之众 合:聚合;众;许多人。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匡合之功 匡:纠正;匡合:把天下纳入正轨。指治理国家的功劳。作宾语;用于大功劳。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齐桓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
合不拢嘴 指人高兴得关不住嘴。作状语;形容人的欢笑等。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2章:“他父母亲又会怎样高兴得合不拢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