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良的成语
有关良的成语
有关良的成语共收录89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良时吉日 | 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同“良辰吉日”。 | 作宾语;指宜于成亲的日子。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新道台择了接印日期,颁了红谕出去,到了良时吉日,便具了朝衣朝冠,到衙门接印。” |
金玉良言 | 金、玉:比喻十分珍贵。良言:好话。比喻宝贵的劝告或教诲。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
高鸟尽,良弓藏 | 比喻功成事定之后,出力的人反而见弃,没有好下场。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文子 上德》:“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 |
好天良夜 | ①美好的时节。②好时光,好日子。 |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宋·柳永《女冠子》词:“相思不得长相聚,好天良夜,无端惹起千愁成绪。” |
克嗣良裘 | 同“克绍箕裘”。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向延之《兰亭始末记》:“与兄孝宾俱舍家入道,俗号永禅师。禅师克嗣良裘,精勤此业。” |
别作良图 | 另作好的打算。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愿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
良工巧匠 | 良工:手艺精良的工人;巧匠:技艺精巧的匠人。指技艺高超的工匠。 | 作主语、宾语;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 | 《吕氏春秋·慎大览·不广》:“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不知致苦,卒为齐国良工,泽及子孙。” |
三折肱为良医 | 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 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褒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
良莠不分 | 莠:狗尾草,比喻坏人。指好人坏人混在一起,难以区分。 | 作谓语、定语;指好坏不分。 | 《清史稿 吴杰传》:“未剿遽抚,良莠不分。兵至,相率归诚;兵退,复出焚掠。” |
金玉良缘 | 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后泛指美好的姻缘。 | 作主语、宾语;用于婚姻等。 |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
居心不良 | 居心:存心;良:善。存心不善。指内心存在着恶意或阴谋。 | 作谓语、定语;指动机不纯。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 |
天良发现 | 天良:人生来的良知。指人的良心又重新恢复。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他若昧了良心,自然要笑;设或天良发现,自然要哭了。” |
吉日良辰 | 吉:好;吉庆;辰:时辰。吉利的日子又加上好的时辰。指喜庆美好的日子。 | 联合式;作宾语;含褒义。 | 战国 楚 屈原《九歌 乐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
主圣臣良 | 君主圣明,臣下忠良。比喻上行下效。亦作“主明臣直”、“主圣臣直”、“主贤臣良”。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北史·仲方传》:“况主圣臣良,兵强国富,陈既主昏于上,人讟于下,险无百二之固,众非九国之师,独此岛夷,而稽天讨!” |
素丝良马 | 以之为礼遇贤士之辞。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诗 鄘风 干旄》:“素丝纰之,良马四之。”郑玄笺:“素丝者以为缕,以缝纰旌旗之旒縿。”朱熹集传:“言卫大夫乘此车马,建此旌旄,以见贤者。” |
迁地为良 | 迁:迁移。迁移到他处更好。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变迁。 | 邹韬奋《经历》:“每天堆满桌上的全国各处读者的来信都要求‘迁地为良’。” |
狡兔死,良犬烹 | 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同“狡兔死,良狗烹”。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东周列国志》第八三回:“吾闻‘狡兔死而良犬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 |
温良恭俭让 |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良辰美景 | 良:美好;辰:时辰;时光。良好的时刻;美好的景色。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用于环境与心情都好时。 | 南朝 宋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
美景良辰 | 良:美好;辰:时辰。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 作宾语、定语;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 南朝 宋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
诬良为盗 | 诬:诬陷。良:好人。指捏造事实,陷害好人。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因为顾客可以不承认,反咬一口,‘诬良为盗’,还得吃官司。” |
安良除暴 | 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 | 作谓语、定语;指帮助弱势人士。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三侠五义》间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 |
良宵美景 | 美好的夜晚和景色。亦作“良宵好景”。 | 作宾语;指夜晚。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胡全庵<黄亷儿>》:“从今永保无灾障,莫思量,良宵美景,不乐计非长。” |
良师益友 | 良:好;益:有益;有帮助。能给人教益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0回:“虽然有那良师益友,苦口婆心的规劝,却总是耳边风,纵有时听得入耳,自己要想发愤为雄,都是一般虎头蛇尾。” |
鬻良杂苦 | 谓出售货物时弄虚作假,以次充好。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文选·张衡〈西京赋〉》:“而乃商贾百族,裨贩夫妇,鬻良杂苦,蚩眩边鄙。”薛综注:“良,善也,先见良物,价定,而杂与恶物,以期惑下士之人。” |
张良借箸 | 张良:西汉时刘邦的谋臣。箸:筷子。张良借(刘邦的)筷子为他筹画指点。比喻出谋划策。 | ||
蜚鸟尽,良弓藏 | 藏:收藏。飞鸟射尽,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成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 |
良莠淆杂 | 淆:混淆。杂:混杂。好坏混在一起。比喻好人和坏人难以区分。亦作“良莠混杂”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史稿·萧永藻传》:“开山发矿,多人群聚,良莠混杂,臣通饬严禁。” |
死病无良医 | 死病:不治之症。比喻无法挽救。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孔丛子·执节》:“以无异政,所以自退也。日死病无良医。” |
良师诤友 | 良:好;诤: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也指能使人获得教益和帮助的人。 | 联合式;作宾语;含褒义。 | |
良莠混杂 | 莠:狗尾草。好苗和野草混杂在一起。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
压良为贱 | 旧指强买平民女子为奴婢。 | 作谓语、定语;指逼良为娼。 | 《资治通鉴·后晋纪齐王天福八年》:“自烈祖相吴,禁压良为贱。”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五:“师曰:‘和尚莫压良为贱。’” |
三折股为良医 | 股:大腿。几次折断大腿,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经历多成专家。 | 唐·欧阳詹《送洪孺卿赴举序》:“三折股为良医。予五升词扬,四遭渏摭,是以窃知乎之则。” |
精金良玉 | 比喻人品纯洁或物品精美。 | 作宾语、定语;比喻纯洁完美。 | 宋·程颐《程明道先生行状》:“先生资禀既异,而充养有道,纯粹如精金,温润如良玉。”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 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 | 作宾语、定语;用于两者比较。 | 清·无名氏《说唐》第63回:“正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两人大战三十余合。” |
良辰媚景 | 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良辰美景”。 | 作主语、宾语;用于环境与心情都好时。 | 元 侯克中《醉花阴》套曲:“你纵宝马,跳金鞍,玩玉京,迷恋着良辰媚景。” |
良工苦心 | 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又泛指用心良苦。 | 作宾语;指精心构思。 | 宋 刘攽《次韵苏子瞻〈韩斡马〉赠李伯时》:“良工苦心为远别,天机要眇潜得之。” |
良金美玉 | 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 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 《新唐书 文艺传上 王勃》:“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 |
三折肱,为良医 | 几次断臂,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成为内行。也指高明的医道。 | 《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 |
用心良苦 | 费劲心血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别有用心。 | 清·钱谦益《题怀麓堂诗钞》:“孟阳于恶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诗疗之,曰:‘此引年之药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 |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 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 | 作宾语、定语;用于两者比较。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4回:“他两个在半空中,这场好杀。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
良知良能 | 旧指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 | 作宾语;指人的观念和本能。 | 《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
良辰吉日 | 良:好;辰:时日;吉:吉利。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 | 联合式;作宾语;也指宜于成亲的日子。 | 战国 楚 屈原《九歌 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
心地善良 | 有道德、德行好,慈善。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心肠。 | 梁遇春《奥布伦摩夫》:“然而他们也是聪明多才,心地善良的人,却终于草草一生。” |
良贾深藏 | 会做买卖的人把贵重的东西深深收藏起来,不让你摸清底细。比喻真正有学识的人不在人前表露。亦作“良贾深藏若虚”。 | ||
欺良压善 | 欺:欺负。欺压善良的人。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坏人。 | 元·杨景贤《马丹阳度脱刘行首》第二折:“欺良压善没分晓,揎拳捋袖行凶暴。” |
良质美手 | 质:本质;美手:好手。指心灵善美,手工灵巧。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梁书·柳恽传》:“卿巧越嵇心,妙臻羊体,良质美手,信在今辰。” |
广结良缘 | 多做善事,以得到众人的赞赏。 | 作谓语;指多做善事。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七回:“你又发起善念,广结良缘,岂不是俺一家的福份。” |
苦口良药 | 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 《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 |
贤良方正 | 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 作宾语、定语;指有才有德的人。 | 《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
狡兔死,良狗烹 | 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过河拆桥。 | 《韩非子 内储说左下》:“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金石良言 | 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 | 作宾语;指教导或劝告。 | 《白雪遗音 马头调 金石良言》:“金石良言将你劝,休嫌絮烦。” |
坐失良机 | 不主动及时行动而失去好机会。 | 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 | 清 昭槤《啸亭杂录 木果木之败》:“若不审敌势,坐失良机,使兵心至于溃败。” |
良弓无改 | 指继承父祖的优良传统和事业。 | 作宾语、定语;用于好事物。 | 语出《礼记 学记》:“良弓无改,必学为箕。” |
良时美景 | 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良辰美景”。 | 作主语、宾语;用于环境与心情都好时。 | 唐 杨炯《送并州旻上人诗序》:“良时美景,始云蒸而电激;临水登山,忽风流而雨散。” |
负恩昧良 | 昧:隐藏;良:良心。辜负恩情,泯灭良心。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不意今日群芳大放,彼独无花。负恩昧良,莫此为甚。” |
良莠不一 | 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同“良莠不齐”。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史稿 觉罗满保传》:“闽、浙两省棚民,以种麻靛、造纸、烧灰为业,良莠不一。” |
存心不良 | 存心:怀着某种心思或打算。指存着坏心眼。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心眼。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六回:“他不服查账,非但是有弊病,一定是存心不良的了。 |
逼良为娼 | 逼:逼迫;良:身家清白;娼:妓女。强迫良家妇女卖淫。比喻被迫干坏事。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强迫人干坏事。 | 《文汇报》1989.5.28:“反映逼良为娼的文艺作品,从古到今可谓车载船装,数不胜数。” |
天付良缘 | 付:给予。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同“天假良缘”。 | 作宾语;指良好机遇或缘分。 | 《群英类选 〈鲛绡记 鲛绡会合〉》:“到今日天付良缘重聚首。” |
温良忍让 | 听他人意志的摆布、忍让、屈从。 | 作谓语、定语;指态度谦虚。 |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斯人寂寞》:“一向温良忍让的母亲,愤愤地说:‘受苦的日子过去了,我们也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了。’” |
天地良心 | 天知地知,自己也问得过良心,确实没有说假话、做坏事。 | 作分句、宾语;表白自己的用语。 | |
天理良心 | 天理:自然之理,上天主持的公理。良心:旧指人类纯真善良之心。指人的天性善心。 | 作宾语、分句;用于感叹或发誓。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一到院里,只听凤姐说道:‘天理良心!我在这屋里熬的越发成了贼了!’” |
汰劣留良 | 谓淘汰掉低劣的而留下精良的。 | 作谓语、定语;指淘汰。 | 孙中山《致蒋介石书》:“若能汰劣留良,得一万则可给与一万,得二万亦可给与二万。” |
丧尽天良 | 丧:丧失;尽:全部;天良:良心。没有一点良心。形容坏人恶毒到了极点。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清 钱泳《履园丛话》:“今人既高贵骄奢矣,而又丧尽天良,但思利己,不思利人。” |
天假良缘 | 假:借。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亦作“天付良缘”、“天假因缘”、“天假其便”。 | 作宾语;指良好机遇或缘分。 | 明·高攀龙《答刘念台》:“况吾辈一室之中,自有千秋之业,天假良缘,安得当面蹉过。” |
良莠不齐 | 莠:长得像谷子一样的野草。庄稼和野草混杂在一起分不出来。比喻好人坏人在一起不易区分。 | 主谓式;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至我辈中,好丑不一,亦如人类之内,良莠不齐。” |
贤母良妻 | 见“贤妻良母”。 | 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 | 鲁迅《坟·寡妇主义》:“在女子教育,则那里候最时行,常常听到嚷着的,是贤母良妻主义。” |
吉日良时 | 见“吉日良辰”。 | 作宾语;指好日子。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宋江拣了吉日良时,焚一炉香,鸣鼓聚众,都到堂上。”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子牙对惧留孙曰:‘命土行孙乘今日吉日良时,与邓小姐成亲,何如?’” |
将遇良材 | 良材:本领高的人。大将遇上本领高的人。比喻两雄争斗,本领相当。 | 作谓语、定语;常与“棋逢对手”连用。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四回:“两个就清风山下厮杀,真乃是棋逢敌手难藏幸,将遇良材好用功。” |
良药苦口 | 良:好;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劝诫、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很有益处。 | 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规劝。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
方正贤良 | 方正:正直;贤良:才能,德行好。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 作宾语、定语;指有才有德的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
将遇良才 | 将:将领;良才:高才;本领高的人。多指双方本领相当;能人碰上能人。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常与棋逢对手连用。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两个就清风山下厮杀,乃是棋逢敌手难藏幸,将遇良才好用功。” |
良工心苦 | 良工:手艺高明的工匠。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 | 紧缩式;作宾语。 | 唐 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诗:“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 |
逆耳良言 | 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逆:抵触,不顺从。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劝说等。 | 《史记 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
申祸无良 | 申:重复。申祸:第二次遭祸事。无良:形容自己没有道德。重遭祸事,是因为自己没有道德而造成的。 | ||
调良稳泛 | 马匹调良,行船稳泛。谓路途平安。 | 作谓语、宾语;用于旅途。 | 清·朱之瑜《与锅岛直能书》之二:“七夕前,盛使遥临,捧读翰教,知旌旌于前月初五日莅镇,途间车马舟桥,调良稳泛,三省亦附骥平安。” |
乘坚驱良 | 坚:坚固的车子;良:好马。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形容生活豪华。 | 作谓语、定语;形容生活奢华。 | 《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今末世贵戚食禄之家,温衣美饭,乘坚驱良。” |
簪盍良朋 | 替:聚集;盎:聚合。指朋友欢聚。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王十朋《蓬莱阁赋》:“簪盍良朋,把酒论文。” |
贤妻良母 | 既是丈夫的贤慧的妻子;又是孩子的善良的母亲。旧时用以称赞女子贤淑。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 朱自清《房东太太》:“道地的贤妻良母,她是;这里可以看见中国那老味儿。” |
温良俭让 | 温:温和;良:善良;俭:节制;让:忍让。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 |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态度温和。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除暴安良 | 暴:暴徒;泛指给人民带来危害的人;安:安顺、安抚;良:善良的人;良民。除掉为非作歹的坏人;安抚善良的百姓。也作“安良除暴”。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维持好的社会风尚。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0回:“俺闻剑客行为莫不至公无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恶报;至除暴安良,尤为切要。” |
主贤臣良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白居易《敢谏鼓斌》:“声闻于外、以彰我主贤臣良。” |
良宵好景 | 美好的夜晚和景色。同“良宵美景”。 | 作宾语;指夜晚。 | 明 无名氏《认金梳》第三折:“我与你捧瑶殇酒满倾,今日个堪赏玩在公厅,休辜负良宵好景。” |
良禽择木 | 比喻贤者择主而事。 | 主谓式;作宾语;比喻贤者择主而事。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
温良恭俭 | 温:温和;良:善良;恭:恭敬;俭:节制。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 |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态度温和。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忠臣良将 | 忠实的大臣和优秀的将帅。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爱国人士。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袭人道:‘忠臣良将,出于不得已他才死。’” |
天赐良机 | 天给的好机会。 | 作主语、宾语、定语;多用于感慨。 | 李晓明《平原枪声》:“你回来得真凑巧,也许是天赐良机,该着回来。” |
鲜衣良马 | 见“鲜衣怒马”。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第三一○引唐·载孚《广异记·汝阴人》:“汝阴男子姓许,少孤,为人白皙,有姿调,好鲜衣良马,游骋无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