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宾的成语

有关宾的成语

有关宾的成语共收录41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负阻不宾 犹言负固不服。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
入幕之宾 幕:帐幕;宾:客人。比喻关系亲近的人或参与机密的人。作宾语;指幕僚。《晋书 郗超传》:“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座上宾 座:坐席。指在席上的受主人尊敬的客人,泛指受邀请的客人。作宾语、定语;指客人。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8回:“出门方欲图生计,入室何来座上宾?”
宾饯日月 迎送。多指岁月流逝。宾,通“傧”,指迎接。饯,指送别。语出《书 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昜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又:“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
宾客盈门 盈:充满。指来客很多。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旧唐书 窦威传》:“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
入幕宾 幕:帐幕;宾:客人。比喻关系亲近的人或参与机密的人。作宾语;指幕僚。李瑞《送宋校书赴宣州幕》诗:“远避看书吏,行当入幕宾。”
门无杂宾 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形容交友谨慎。主谓式;作宾语、补语;形容交友谨慎。三国 吴 韦昭《吴书》:“不妄交游,门无杂宾。”
龙御上宾 见“龙驭上宾”。作谓语、定语;用于皇帝死的讳饰语。《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蕤宾铁响 以之赞扬弹奏技艺的精妙超绝。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 琵琶》:“武宗初,朱崖李太慰有乐吏廉郊者……郊尝宿平泉别墅,值风清月朗,携琵琶于池上,弹《蕤宾调》……忽有一物锵然跃出池岸之上,视之,乃一片方响,盖蕤宾铁也。以指拨精妙,律吕相应也。”
酒阑宾散 阑:尽;宾:客人。酒席完毕,客人归去。作宾语、定语;指宴会后客人离去。唐·蒋防《霍小玉传》:“时春物尚余,夏景初丽,酒阑宾散,离思萦怀。”
哀告宾服 宾服: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依服、服从。后泛指归顺、服从。指哀求饶恕,愿意服从。作谓语;表示服从。元 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见他慌悚踌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宾服。”
门不停宾 宾:宾客。门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于待客。紧缩式;作谓语;形容勤于待客。《晋书 王浑传》:“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
迭为宾主 轮流做主人请客。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有时迭为宾主,不过清茶寡饭,不设酒肴,以此为常。”
龙驭上宾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作谓语、定语;用于皇帝死的讳饰语。《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相敬如宾 宾:贵客。互相敬重就像与宾客相处一样。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庞公》:“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
狗咬吕洞宾 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咬,用来骂人不识好歹。作宾语、定语、分句;用来骂人不识好歹。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敬之如宾 敬:尊敬;宾:宾客。像对待宾客那样尊敬对方。作谓语;用于尊敬对方。唐·温奢《续定命录》:“故谏议大夫李行修娶江西廉使王仲舒女。贞懿贤淑,行修敬之如宾。”
悬榻留宾 榻:狭长而矮的床,特指待客留宿的床。把平日悬起的床放下来,留客人住下。比喻对客人以礼相待,格外尊敬。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后汉书 徐稚传》:“在郡不接宾客,惟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相对如宾 宾:宾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夫妻间。清·张岱《天保九如》:“齐眉举案,相对如宾。”
强宾不压主 强:强势。指客人应当让主人。作宾语、定语;用于主客关系。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2回:“自古强宾不压主,晁盖强杀,只个远来新到的人,安敢便来占上!”
九流宾客 先秦到汉初有法、名、墨、儒、道、阴阳、纵横、杂、农九种学术流派。指上中下各品的人才和各种人物。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各派人物。《梁书 萧子显传》:“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
宾入如归 宾客来此如归其家。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旅馆饭店等。《国语 周语中》:“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是故小大莫不怀爱。”
下榻留宾 下榻:住宿。泛指留宾客住宿。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南朝·梁·沈约《和谢宣城》诗:“宾至下尘榻,忧来命绿樽。”
截发留宾 晋陶侃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剉碎草荐以供其马。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后以“截发留宾”为贤母好客的典故。作谓语、定语;指真心待客。晋陶侃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剉碎草荐以供其马。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负固不宾 同“负固不服”。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书·武帝记中》:“自负固不宾,干纪放命,肆逆滔天,窃据万里。”
宾来如归 宾客来此如归其家。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旅馆饭店等。宋 范仲淹《户部侍郎赠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娶楚国太夫人张氏而生公,教之亲仁,宾来如归。”
宾餞日月 迎送。多指岁月流逝。宾,通“儐”,指迎接。餞,指送别。语出《书 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昜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又:“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纳日,平秩西成。”
宾至如归 宾:来宾;客人;至:到;归:回家。客人来到这里;就如同回到自己家一样。形容旅店、饭店等招待周到;起居饮食舒适;来客感到满意。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旅馆饭店等服务周到,起居饮食舒。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
出门如宾 出外做事象接待贵宾那样认真谨慎。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
喧宾夺主 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喧:声音大;宾:客人;夺:压倒;超过。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余仿为之,香则喷鼻而酒味变矣。不论酒而论香,是为喧宾夺主。”
相待如宾 相处如待宾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作谓语、定语;用于夫妻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初,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
及宾有鱼 用别人的鱼请客。比喻借机培植私人势力。作谓语、宾语;指培植私人势力。《周易·姤》:“包有鱼,义不及宾也。”孔颖达疏:“言有他人之物,于义不可及宾也。”
宾客迎门 盈门:满门。客人挤满门庭。形容家里客人非常多。《梁书 王暕传》:“时文宪作宰,宾客盈门,见暕相谓曰:'公才公望,复在此矣。'
投辖留宾 辖:车轴的键,去辖则车不能行;投辖:丢掉辖。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殷勤好客。东汉·班固《汉书·陈遵传》:“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敬如上宾 上宾:尊贵之客。像对待尊贵的客人那样敬重某人。作谓语;指十分尊贵。唐·温奢《续定命录》:“故谏议大夫李行修娶江西廉使王仲舒女。贞懿贤淑,行修敬之如宾。”
宾朋满座 座:坐位。宾客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朋友很多。作宾语、定语;形容宾友聚会。明 郭勋《雍熙乐府》第四卷:“醉仙楼听鹤鸣一派箫韶洞,宾朋满座,谈笑无穷。”
负险不宾 犹言负固不服。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晋书·陶璜传》:“夷帅范熊世为逋寇,自称为王,数攻百姓;且连接扶南,种类猥多,朋党相倚,负险不宾。”
不宾之士 宾:客人。不以客人自居的人士。指敢于以主人翁出面提意见和建议。作宾语;指敢于提意见的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党传》:“天子以示公卿,诏曰:‘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
相庄如宾 见“相待如宾”。作谓语、定语;用于夫妻间。清·余怀《班桥杂记·丽品》:“苟儿心之所好,虽相庄如宾,性与之洽也。”
倒屣迎宾 倒:逆;屣:鞋。倒穿着鞋急忙迎客。形容热情待客。作谓语、定语;形容热情欢迎宾客。唐·杨炯《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金友玉昆,良田广宅,而能吐食下士,倒屣迎宾。”
宾客如云 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作宾语、定语;形容客人很多。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月明和尚度柳翠》:“穿著布素,闭门念佛;虽宾客如云,此日断不接见,以此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