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仪的成语

有关仪的成语

有关仪的成语共收录19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地主之仪 见“地主之谊”。作宾语;用于接待外地朋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馔,于理不当。”
缛礼烦仪 指烦琐的礼仪。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礼节繁琐。明 唐顺之《与王尧衢书》:“其于尘俗奔走、缛礼烦仪之事,既以其溷扰而独避之。”
凤仪兽舞 《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后用“凤仪兽舞”表示圣贤教化的功效极大,能使神异的鸟兽奋然起舞。作谓语、定语;用于时局。《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钟仪楚奏 钟仪:春秋时楚国的乐官,被晋国俘虏,晋侯叫他操琴,他奏的仍旧是楚国的音乐。比喻思念故国、怀念乡土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九年》:“文子曰:‘楚囚,君子也一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仪态万方 仪态:容貌姿态;万方:多方面;指姿态多种多样。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姿态动人。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女子。汉 张衡《同声歌》:“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威仪孔时 威仪:庄严的仪容和举止;孔:甚,很。仪容严肃,举止庄重,很合时宜。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诗经·大雅·既醉》:“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
仪态万千 见“仪态万方”。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女子或事物。汉·张衡《同声赋》:“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汉官威仪 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作宾语;泛指正统的皇家礼制。《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凤皇来仪 见“凤凰来仪”。作宾语、定语;指吉祥的征兆。《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凤凰来仪 仪:容仪。凤凰来舞,仪表非凡。古代指吉祥的征兆。主谓式;作定语;指吉祥的征兆。《尚书 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礼仪之邦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偏正式;作宾语;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点文化也没有。”
繁礼多仪 繁:多而杂。礼节繁复仪式过多。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
鸿渐之仪 对人风采才能的赞词。偏正式;作宾语;对人风采才能的赞词。《周易 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有凤来仪 凤: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仪:仪容。古时吉祥的征兆。作宾语、定语;指吉祥征兆。《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母仪之德 母仪:作为母亲的典范。母亲的品德。泛指妇女的品德。作宾语;用于女性。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郭皇后纪》:“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
不腆之仪 腆:丰厚;仪:礼物。不丰厚的礼物。旧时送礼的谦辞。作宾语;送礼的谦辞。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仪表堂堂 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风度威严。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男子庄重。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曹丞相魁梧奇伟,仪表堂堂。”
仪静体闲 形容女子态度文静,体貌素雅。作谓语、定语;指女子仪态。三国魏·曹植《洛神赋》:“环姿艳溢,仪静体闲。”
心仪已久 心仪:心中向往。内心向往已经很久。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