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
共找到3个 "以德报怨" 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以德报怨 反义词释义
- 忘恩负义 [ wàng ēn fù yì ]:
- 解释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恩:恩惠;负:违背;义:情义。
- 出处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他怎生忘恩负义?你雪堆儿里扶起他来那。”
- 无情无义 [ wú qíng wú yì ]:
- 解释没有一点情义。形容冷酷无情。
- 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直如此狠毒,也被人笑话,说你无情无义。”
- 翻脸无情 [ fān liǎn wú qíng ]:
- 解释翻:反转。形容突然变脸,不讲情义。
-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4回:“蒋爷听了,暗道:‘好小子,翻脸无情,这等可恶!’”
相关成语
成语 | 反义词 | 意思 |
---|---|---|
习以成风 | 风:风气。习惯了,就形成了风气。 | |
摩厉以需 | 见“摩厉以须”。 | |
适以相成 | 适:恰好。恰好可以相辅相成。 | |
以夜继昼 | 犹言以夜继日。 | |
以筌为鱼 | 筌:捕鱼的竹器。把捕鱼工具看作是鱼。比喻满足对事物表面肤浅认识,不去更深入了解事物本质。 | |
习以为常 | 千载难逢、少见多怪 | 习:习惯;常:平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平常了。 |
以蚓投鱼 | 用蚯蚓做鱼饵钓鱼。比喻用较小的代价换得较大的收获。 | |
邦以民为本 |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 |
以水洗血 | 谓消除冤仇,以求和好。 | |
绳之以法 | 逍遥法外 | 绳:准绳;引申为制裁;之:代词代犯法的人;以:用;拿;法:法律;法令。用法律作准绳;给予制裁。 |
赍志以没 | 见“赍志而殁”。 | |
以防未然 | 未然:没有成为事实。采用某种措施来防止某种事情的发生 | |
以假乱真 | 画虎类犬、刻鹄类鹜 | 以:用;乱真:使真的东西混乱;与假的掺杂在一起分不清。用假的东西来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 |
以索续组 | 用粗绳去连接丝带。比喻后继者的才学远逊前人。 | |
以叔援嫂 | 《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后以“以叔援嫂”谓权宜行事。 | |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 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 |
严以律己,宽以字人 | 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 |
以誉为赏 | 根据人们的称誉给以奖赏。 | |
以此类推 | 根据这一事物的道理,去推出与此类似的其它事物的道理。 | |
敌惠敌怨 | 犹言报德报怨。 | |
以天下为己任 | 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 |
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 任人唯亲 | 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
晓以大义 | 以力服人 |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
诗以道志 | 志:志向,意志。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决心。 | |
无尤无怨 | 尤:怨恨。毫无怨恨。 | |
自以为非 | 自以为然 | 认为自己的看法不对。 |
期期以为不可 | 期期:口吃的样子。坚决不同意的样子。 | |
以权谋私 | 奉公守法、公而忘私、一心为公 | 以:凭借;权:权力;权势;谋:谋求;谋取;私:私利。凭着权利谋取私利。 |
全力以赴 | 三心二意、敷衍了事 | 赴法;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进去。 |
拟人必以其伦 | 拟:比拟;伦:同类。指比拟某人或某事,一定要用同类或同等的人和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