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 辛弃疾的诗 > 鹧鸪天·东阳道中

鹧鸪天·东阳道中

[宋代]: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鹧鸪天·东阳道中译文及注释

译文

香笼里燃烧的水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迢迢。周围是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树木和野草覆盖着,路旁山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

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已经过了前面的小红桥。满怀的离愁别恨,此时此刻都化做相思的诗句,于青山绿水之间,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差点儿没把马鞭的碧玉梢头摇断。

注释

东阳:即今浙江东阳县。考察作者早年宦游踪迹,无确切记载来过此地,本事不可考。也可能是代人之作。

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

香篝:一种燃香料的笼子。

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

销:消退

周遭:周围。

历历:形容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分明。

萧萧:马长声鸣叫。

愁边:苦苦思索。

剩有:尽有。

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参考资料:

1、陈亨读.《传统诗词写作法》.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162

2、张力生.《中国军旅诗词》.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125

3、谢真元,许渊冲,许明.《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 英汉对照 an annotated edition with commentaries Chinese-English》.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63

4、邓红梅.《壮岁旌旗拥万夫》.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364

5、朱典淼,王东.《中国古代旅游诗选读》.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200

6、青于蓝考试研究室.《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突破》.武汉:武汉出版社,2013:105

7、徐北文.《辛弃疾词选》.济南:济南出版社,2009:40

8、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鹧鸪天·东阳道中创作背景

  据词题来看,该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的。从作品的内容和情调来看,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这在辛词中是不多见的。由此看来,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富有诗情画意,五彩缤纷。

参考资料:

1、林力.《宋词鉴赏大典》.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1123

鹧鸪天·东阳道中鉴赏

  上阕写景,描绘出一幅有,色彩鲜明的行军图。“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开篇交代作者已经离开临安向东阳出发。“扑面征尘”描写环境的恶劣,气候干燥,而且路途遥遥。“香篝”是古代的熏笼,“水沉”即沉香。笼里的香料已快烧完,暗指已经行路很久,也说明路途之遥远。同时,“香篝”一句,即“渐觉香篝水沉销”的倒装。这样的表达,显示出他对于外出行役的不适应感受。接韵目光由自我注意转而向外凝视。在无意识的观望中。那隔断自己望眼的重重叠叠的青山和不知名的娇艳山花,都变得愈加触目。心中难以诉说的惆怅,从对于景的无意识凝视中曲曲透出。上片不直写离情而离情浓郁可掬。

  

  接下来的两句,词人描写周遭的景象。“山无重数周遭碧”是仿刘禹锡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所作。身边的山脉层层叠叠地排列。路旁的花儿虽然不是什么高贵的名花,而只是一些山间野花,但是却盛放得分外妖娆。一个“碧”字,说明此时行军人是置身于绿色的海洋里,而山野中那些不知名的花儿格外娇艳绚丽。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使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词人置身野外,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情一片大好。

  下阕描写生活画面。“人历历,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行人历历在目,这里的人指穿着戎装的战士们,因为衣着威风,气势雄伟,所以容易辨别出来。士兵们伴随着一声声骏马的啼叫声前进着,飘扬的红旗已经越过小红桥。这三句写的是队列前进的情景。不难想见,此时作者是骑马走在队列的后面,所以才能清楚地看到行军的战士和队首“旌旗”的方位。与和杜甫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很像,不过两者表达的感情则是大不相同。辛弃疾的词表达他们一路前行的欣喜感,既有对沿途风景的欣赏,也有对目的地的畅想,而杜甫的诗则是描绘家人送入伍战士的场景,显得很凄凉

  “愁边剩有相思旬,摇断吟鞭碧玉梢”,在此之前,整首词一直呈现的是一种欢快的情调,可以感觉出作者很喜欢这次旅程。虽然辛弃疾无时无刻不在忧国忧民,但写此词时,正是辛弃疾“春风得意”的时候,有机会为国效命,他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因此这个“愁”字应理解为他寻觅“相思句”构思过程中苦恼的“愁”。正因为这样,他只顾聚精会神地思索,不知不觉中才“摇断”了马鞭的“碧玉梢”,这抑或是用力过猛,抑或是打在什么东西上,写得极传神,极形象。正因为词人认真思考,所以才一味地摇着鞭子前行,以致“摇断吟鞭碧玉梢”,这一句也形象表达出词人此刻轻松愉悦的心情。

  全篇风格委婉,和作者一贯的风格有所不同,但描写的景物却是相当地清新自然,生机盎然。碧绿的青山,盛放的野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辛弃疾简介

唐代·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 辛弃疾的诗(372篇)

辛弃疾优秀诗作展示

一剪梅·中秋元月2462人关注

[宋代]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月也杯中一作:月在杯中)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查看详情]

鹧鸪天2711人关注

[宋代]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查看详情]

破阵子3098人关注

[宋代] 辛弃疾

为范南伯寿。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以勉之。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查看详情]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2438人关注

[宋代] 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 [查看详情]

鹧鸪天2517人关注

[宋代]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查看详情]

念奴娇·梅103人关注

[宋代] 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 [查看详情]

生查子·重叶梅1451人关注

[宋代] 辛弃疾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 [查看详情]

木兰花慢2506人关注

[宋代] 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 [查看详情]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1901人关注

[宋代] 辛弃疾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君知否一作:公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 [查看详情]

满江红·中秋寄远1469人关注

[宋代]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 [查看详情]

醉花阴2752人关注

[宋代] 辛弃疾

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查看详情]

水龙吟279人关注

[宋代] 辛弃疾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