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唐代]:高适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咏史译文及注释

译文

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就更应该同情范雎的贫寒了。

现在的人不知道像范雎这样的天下治世贤才,把他当成普通人看待。

注释

尚有:尚且还有。绨 (tì)袍:用粗丝绸做成的长袍。

怜:同情。范叔:范雎,字叔。战国时期的范雎。由于须贾告状,他被毒打得几乎死去,后来逃到秦国当了宰相。须贾来秦,他特意以贫穷的面貌去相见,须贾送绨袍给他御寒,他感到须贾还有故人之情,就宽恕须贾。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天下士:天下豪杰之士。

犹作:还当作。布衣:指普通老百姓。

参考资料:

1、陶冶.千家诗故事: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0年01月第1版:第20页

2、刘薇等.新世纪少年儿童知识文库 千家诗:吉林摄影出版社,2001年06月第1版:第258页

咏史创作背景

  《咏史》是诗人高适创作于盛唐。这首诗是写于未入仕途之时。因他自以为是“天下士”,却只得到个“封丘尉”,于是通过写古人赠绨袍的故事来比喻现在,表达了对有才华的贫寒人士得不到同情、重视的悲愤情绪。此篇虽题为“咏史”,实则是诗人借咏史来发泄自己的愤懑。

参考资料:

1、秦似.唐诗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11:第344页

咏史鉴赏

  高适在仕途辉煌时,曾官至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诗名远播。一些优秀的边塞赞扬了边防将士的斗志,歌颂了他们以身殉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高适的为国“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政治抱负。但是他在少年时,相当落魄,其诗歌大多感慨怀才不遇,仕途失意。这首诗则写于未入仕途之时。

  这两句歌咏历史上范睢的一段故事。诗中的“尚有”,还有;“绨袍”,用一种比绸子厚实、粗糙的纺织品做成的袍子。“范叔”,指范睢。范睢字叔,故称。《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战国时范睢事魏大夫须贾,因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赐他金十金和牛酒。须贾怀疑范睢通齐,告诉魏相。魏相派人凌辱范睢,几欲置之死地。范睢装死得以逃到秦国,游说秦昭王获得成功,被拜为相,封于应(今河南省宝丰西南),称“应侯”。“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睢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睢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睢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睢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睢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后须贾知范睢已为秦相,前往谢罪,范睢没有处死他,说:“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放须贾回魏国。诗中的“寒”,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寒冷,而应有贫寒、穷困潦倒的意思;“尚有”与“应怜”相连接,说明须贾虽然曾得罪于范睢,差一点置范睢于死地,但他对故人还有一点同情怜悯之心,这是非常可贵的。也就是这样的同情、怜悯之情,救了他的命。这说明,为人不可太势利,太刻薄,要宽容,要大度。

  这两句写须贾并不知道范睢已贵为秦相,还把他当成平民看待。诗人在这里是在借题发挥,意在讽刺须贾徒有怜寒之意而无识才之眼,竟然把身为秦相,把天下所重的范睢看成是布衣寒士,实在可悲可叹。诗中的“天下士”,即国士,杰出的人才。“布衣”,代指平民。古时一般平民穿布衣。平心而论,这两句议论与须贾不识范睢为宰相相衔接,有些牵强附会。范睢被魏相羞辱、鞭挞后,世人都以为魂归地府了;须贾使齐,要拜见的是秦相张禄,不可能知道范睢改名换姓。范睢布衣往见须贾,装作一副穷酸相,没有人会把他与威八面的秦相张禄联系在一起。因此,说须贾不识国士,不以国士待之,是有些强人所难;而须贾在那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留他吃饭,赠以衣服,应当说是做得不错的,说明他的人性没有完全泯灭,这与他当初向魏相报告范睢受齐人之金,范睢受到凌辱,奄奄一息,而他不加丝毫劝阻相比,不知要胜过多少倍。也正因为如此,范睢才留他性命,让他回国。但是,诗人是有感而发,向诗人这两句中所说的现象,在当时的社会中比比皆是,诗人少年落魄,晚年才发迹,少年时虽然没有范睢那样的遭受奇耻大辱,但也没有少遭达官贵人的白眼和冷嘲热讽,没有人在他没有发迹的时候把他当作人才来看。因此诗人借范睢之事批判了这种糟蹋人才、埋没人才的社会现象;同时,也间接地表明,自己要做一个“天下士”,要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让世人刮目相看。

  这首诗叙事和议论结合,充满情感。诗人在诗中发古之幽情,给人一种强烈的感受,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诗中几个连接词的运用也恰到好处,上两句的“尚有”、“应怜”,写出须贾赠袍时的那种怜悯心态,并不以为范睢能够发迹,更没有看出范睢已经发迹,看出须贾只是一个平庸之人;下两句的“不知”、“犹作”,看上去是心平气和借事说事,而实际上是充满激情,对这种把人不当人看待的社会现象深恶痛绝,同时心高气傲,让世人为之瞻目。

高适简介

唐代·高适的简介

高适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 高适的诗(214篇)

高适优秀诗作展示

玉真公主歌3748人关注

[唐代] 高适

常言龙德本天仙,谁谓仙人每学仙。更道玄元指李日,多于王母种桃年。仙宫仙府有真仙,天宝天仙秘莫传。为问轩皇三百岁,何如大道一千年。► [查看详情]

初至封丘作1811人关注

[唐代] 高适

可怜薄暮宦游子,独卧虚斋思无已。去家百里不得归,到官数日秋风起。► [查看详情]

入昌松东界山行4192人关注

[唐代] 高适

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崎岖出长坂,合沓犹前山。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查看详情]

淇上别业4551人关注

[唐代] 高适

依依西山下,别业桑林边。庭鸭喜多雨,邻鸡知暮天。野人种秋菜,古老开原田。且向世情远,吾今聊自然。► [查看详情]

同颜六少府旅宦秋中之作2817人关注

[唐代] 高适

传君昨夜怅然悲,独坐新斋木落时。逸气旧来凌燕雀,高才何得混妍媸。迹留黄绶人多叹,心在青云世莫知。不是鬼神无正直,从来州县有瑕疵。► [查看详情]

同陈留崔司户早春宴蓬池1480人关注

[唐代] 高适

同官载酒出郊圻,晴日东驰雁北飞。隔岸春云邀翰墨,傍檐垂柳报芳菲。池边转觉虚无尽,台上偏宜酩酊归。州县徒劳那可度,后时连骑莫相违。► [查看详情]

留上李右相(一作奉赠李右相林甫)4884人关注

[唐代] 高适

风俗登淳古,君臣挹大庭。深沉谋九德,密勿契千龄。独立调元气,清心豁窅冥。本枝连帝系,长策冠生灵。傅说明殷道,萧何律汉刑。钧衡持国柄,柱石总朝经。隐轸江山藻,氛氲鼎鼐铭。兴中皆白雪,身外即丹青。江海呼穷鸟,诗书问聚萤。吹嘘► [查看详情]

信安王幕府诗4288人关注

[唐代] 高适

云纪轩皇代,星高太白年。庙堂咨上策,幕府制中权。盘石藩维固,升坛礼乐先。国章荣印绶,公服贵貂蝉。乐善旌深德,输忠格上玄。剪桐光宠锡,题剑美贞坚。圣祚雄图广,师贞武德虔。雷霆七校发,旌旆五营连。华省征群乂,霜台举二贤。岂伊► [查看详情]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420人关注

[唐代] 高适

飘泊怀书客,迟回此路隅。问津惊弃置,投刺忽踟蹰。方伯恩弥重,苍生咏已苏。郡称廉叔度,朝议管夷吾。乃继三台侧,仍将四岳俱。江山澄气象,崖谷倚冰壶。诏宠金门策,官荣叶县凫。擢才登粉署,飞步蹑云衢。起草征调墨,焚香即宴娱。光华► [查看详情]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4344人关注

[唐代] 高适

颂美驰千古,钦贤仰大猷。晋公标逸气,汾水注长流。神与公忠节,天生将相俦。青云本自负,赤县独推尤。御史风逾劲,郎官草屡修。鹓鸾粉署起,鹰隼柏台秋。出入交三事,飞鸣揖五侯。军书陈上策,廷议借前筹。肃肃趋朝列,雍雍引帝求。一麾► [查看详情]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赠之作335人关注

[唐代] 高适

盛才膺命代,高价动良时。帝简登藩翰,人和发咏思。神仙去华省,鹓鹭忆丹墀。清净能无事,优游即赋诗。江山纷想像,云物共萎蕤。逸气刘公幹,玄言向子期。多惭汲引速,翻愧激昂迟。相马知何限,登龙反自疑。风尘吏道迫,行迈旅心悲。拙疾► [查看详情]

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图之作812人关注

[唐代] 高适

化塔屹中起,孤高宜上跻。铁冠雄赏眺,金界宠招携。空色在轩户,边声连鼓鼙。天寒万里北,地豁九州西。清兴揖才彦,峻风和端倪。始知阳春后,具物皆筌蹄。►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