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易水送人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注释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这里指易水岸边。

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昔时:往日;从前。《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犹:仍然。

参考资料:

1、雅瑟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第10页 .

于易水送人创作背景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第二年(679年)秋遇赦出狱。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参考资料:

1、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4-15

于易水送人鉴赏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勇敢地启程.这位轻生重义、不畏强暴的社会下层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侘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昔时人即指荆轲。没,死亡。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陶渊明曾有《咏荆轲》诗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表达了对荆轲的崇敬与惋惜之情。宾王此诗,同陶诗交相辉映,但在意境的创造上更为含蓄有味。“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首先,“寒”是客观的写景。此诗作于冬天,冬天北方的河水自然是寒冷的。其次,“寒”是对历史的反思。荆轲这样的古代英雄,虽然奇功不就,但也令人肃然起敬,诗人是怀着深切缅怀之情的。荆轲其人虽然早就不复存在了。可这位英雄疾恶如仇、视死如归的英风义概还在,作为历史见证的易水河还在。诗人面对着易水寒波,仿佛古代英雄所唱的悲凉激越的告别歌声还萦绕在耳边,使人凛然而产生一种奋发之情。复次,“寒”也是对现实的概括。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咏怀)的骆宾王,有着远大志向,他愿洒满腔热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现实是“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夏曰游德州赠高四》),生不逢时,沉沦寂寞,诗人心中充满孤愤不平之气,如易水河一样,悠悠不尽。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正如古人所说:“象者,出意者也。”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全诗纯为咏史抒怀之作。但吟诵全诗,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目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全诗融为一体。一古一今,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这首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骆宾王简介

唐代·骆宾王的简介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 ► 骆宾王的诗(129篇)

骆宾王优秀诗作展示

边夜有怀2433人关注

[唐代] 骆宾王

汉地行逾远,燕山去不穷。城荒犹筑怨,碣毁尚铭功。古戍烟尘满,边庭人事空。夜关明陇月,秋塞急胡风。倚伏良难定,荣枯岂易通。旅魂劳泛梗,离恨断征蓬。苏武封犹薄,崔駰宦不工。惟馀北叟意,欲寄南飞鸿。► [查看详情]

过故宋4954人关注

[唐代] 骆宾王

旧国千年尽,荒城四望通。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绮琴朝化洽,祥石夜论空。马去遥奔郑,蛇分近带丰。池文敛束水,竹影漏寒丛。园兔承行月,川禽避断风。故宋诚难定,从梁事未工。唯当过周客,独愧吴台空。► [查看详情]

和孙长史秋日卧病4147人关注

[唐代] 骆宾王

霍第疏天府,潘园近帝台。调弦三妇至,置驿五侯来。尚想欢娱洽,吁嗟岁月催。金坛分上将,玉帐引瑰材。决胜鲸波静,腾谋鸟谷开。白云淮水外,紫陌灞陵隈。节变惊衰柳,笳繁思落梅。调神和玉烛,掞藻握珠胎。怅矣欣怀土,居然欲死灰。还因► [查看详情]

四月八日题七级1923人关注

[唐代] 骆宾王

化城分鸟堞,香阁俯龙川。复栋侵黄道,重檐架紫烟。铭书非晋代,壁画是梁年。霸略今何在,王宫尚岿然。二帝曾游圣,三卿是偶贤。因兹游胜侣,超彼托良缘。我出有为界,君登非想天。悠悠青旷里,荡荡白云前。今日经行处,曲音号盖烟。► [查看详情]

夕次旧吴3457人关注

[唐代] 骆宾王

维舟背楚服,振策下吴畿。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黄池通霸迹,赤壁畅戎威。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行叹鸱夷没,遽惜湛卢飞。地古烟尘暗,年深馆宇稀。山川四望是,人事一朝非。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郑风遥可托,关月眇难依。西北► [查看详情]

饯郑安阳入蜀3496人关注

[唐代] 骆宾王

彭山折坂外,井络少城隈。地是三巴俗,人非百里材。畏途君怅望,岐路我裴徊。心赏风烟隔,容华岁月催。遥遥分凤野,去去转龙媒。遗锦非前邑,鸣琴即旧台。剑门千仞起,石路五丁开。海客乘槎渡,仙童驭竹回。魂将离鹤远,思逐断猿哀。唯有► [查看详情]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1529人关注

[唐代] 骆宾王

扰扰风尘地,遑遑名利途。盈虚一易舛,心迹两难俱。弱龄小山志,宁期大丈夫。九微光贲玉,千仞忽弹珠。棘寺游三礼,蓬山簉八儒。怀铅惭后进,投笔愿前驱。北走非通赵,西之似化胡。锦车朝促候,刁斗夜传呼。战士青丝络,将军黄石符。连星► [查看详情]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萤1144人关注

[唐代] 骆宾王

玉虬分静夜,金萤照晚凉。含辉疑泛月,带火怯凌霜。散彩萦虚牖,飘花绕洞房。下帷如不倦,当解惜馀光。► [查看详情]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水2194人关注

[唐代] 骆宾王

贝阙寒流彻,玉轮秋浪清。图云锦色净,写月练花明。泛曲鹍弦动,随轩凤辖惊。唯当御沟上,凄断送归情。► [查看详情]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雁4899人关注

[唐代] 骆宾王

联翩辞海曲,遥曳指江干。阵去金河冷,书归玉塞寒。带月凌空易,迷烟逗浦难。何当同顾影,刷羽泛清澜。► [查看详情]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菊750人关注

[唐代] 骆宾王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金翘徒可泛,玉斝竟谁同。► [查看详情]

称心寺4546人关注

[唐代] 骆宾王

征帆恣远寻,逶迤过称心。凝滞蘅vk岸,沿洄楂柚林。穿溆不厌曲,舣潭惟爱深。为乐凡几许,听取舟中琴。►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