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 沈括的诗 > 古人铸鉴

古人铸鉴

[宋代]:沈括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沈括(宋)——《梦溪笔谈》

古人铸鉴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古人制造镜子的时候,大镜子铸成平的,小镜子铸成凸的。镜面凹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大些,镜面凸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小些。用小镜看不到人脸的全像,所以作得稍为凸些,以使脸像变小,这样的镜子虽小仍可获得人脸全像。造镜时要量镜子的大小,以决定增减镜子凸起的程度,使脸像和镜子大小相称。古人做工巧妙,后人造不出来了,一旦得到古时的镜子,一律刮磨使镜面平滑,这是师旷(春秋著名乐师)为什么悲哀(没有人)真正懂得音律的缘故啊。

  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用这个镜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我观察了这面镜子,认为道理确实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镜子,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即使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

注释

鉴:镜子。 差:略微 原:推究

沈括简介

唐代·沈括的简介

沈括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 ► 沈括的诗(63篇)

沈括优秀诗作展示

李遥买杖1998人关注

[宋代] 沈括

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遥,杀人亡命。逾年,至秭归,因出市,见鬻柱杖者,等闲以数十钱买之。是时,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求贼甚急。民之子见遥所操杖,识之,曰:“此吾父杖也。”遂以告官司。吏执遥验之,果邑民之杖也。榜掠备至。遥实买► [查看详情]

古人铸鉴383人关注

[宋代] 沈括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 [查看详情]

开元乐1022人关注

[宋代] 沈括

楼上正临宫外,人间不见仙家。寒食轻烟薄雾,满城明月梨花。► [查看详情]

开元乐4625人关注

[宋代] 沈括

鹳鹊楼头日暖,蓬莱殿里花香。草绿烟迷步辇,天高日近龙床。► [查看详情]

开元乐2387人关注

[宋代] 沈括

殿后春旗簇仗,楼前御队穿花。一片红云闹处,外人遥认官家。► [查看详情]

开元乐2232人关注

[宋代] 沈括

楼上正临宫外,人间不见仙家。寒食轻烟薄雾,满城明月梨花。► [查看详情]

开元乐4507人关注

[宋代] 沈括

鹳鹊楼头日暖,蓬莱殿里花香。草绿烟迷步辇,天高日近龙床。► [查看详情]

开元乐1683人关注

[宋代] 沈括

鹳鹊楼头日暖,蓬莱殿里花香。草绿烟迷步辇,天高日近龙床。► [查看详情]

开元乐2992人关注

[宋代] 沈括

殿后春旗簇仗,楼前御队穿花。一片红云闹处,外人遥认官家。► [查看详情]

开元乐4460人关注

[宋代] 沈括

按舞骊山影里,回銮渭水光中。玉笛一天明月,翠华满陌东风。► [查看详情]

开元乐2984人关注

[宋代] 沈括

按舞骊山影里,回銮渭水光中。玉笛一天明月,翠华满陌东风。► [查看详情]

开元乐186人关注

[宋代] 沈括

楼上正临宫外,人间不见仙家。寒食轻烟薄雾,满城明月梨花。►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