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弹琴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注释
泠(líng)泠:形容清凉、清淡,也形容声音清越。丝:一作“弦”。
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
古调:古时的曲调。
听弹琴鉴赏
此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刘长卿简介
唐代·刘长卿的简介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 刘长卿的诗(451篇) 〕刘长卿优秀诗作展示
时平后送范伦归安州4338人关注
[唐代] 刘长卿
昨闻战罢图麟阁,破虏收兵卷戎幕。沧海初看汉月明,紫微已见胡星落。忆昔扁舟此南渡,荆棘烟尘满归路。与君携手姑苏台,望乡一日登几回。白云飞鸟去寂寞,吴山楚岫空崔嵬。事往时平还旧丘,青青春草近家愁。洛阳举目今谁在,颍水无情应自► [查看详情]
颍川留别司仓李万2595人关注
[唐代] 刘长卿
故人早负干将器,谁言未展平生意。想君畴昔高步时,肯料如今折腰事。且知投刃皆若虚,日挥案牍常有馀。槐暗公庭趋小吏,荷香陂水脍鲈鱼。客里相逢款话深,如何歧路剩沾襟。白云西上催归念,颍水东流是别心。落日征骖随去尘,含情挥手背城► [查看详情]
疲兵篇1028人关注
[唐代] 刘长卿
骄虏乘秋下蓟门,阴山日夕烟尘昏。三军疲马力已尽,百战残兵功未论。阵云泱漭屯塞北,羽书纷纷来不息。孤城望处增断肠,折剑看时可沾臆。元戎日夕且歌舞,不念关山久辛苦。自矜倚剑气凌云,却笑闻笳泪如雨。万里飘飖空此身,十年征战老胡► [查看详情]
严陵钓台,送李康成赴江东使3706人关注
[唐代] 刘长卿
潺湲子陵濑,仿佛如在目。七里人已非,千年水空绿。新安江上孤帆远,应逐枫林万馀转。古台落日共萧条,寒水无波更清浅。台上渔竿不复持,却令猿鸟向人悲。滩声山翠至今在,迟尔行舟晚泊时。►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