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筝

[唐代]: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听筝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注释

听筝:弹奏筝曲。

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柱:定弦调音的短轴。

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

玉房:指玉制的筝枕。房,筝上架弦的枕。

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拂弦:拨动琴弦。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591-592页

听筝鉴赏

  这首小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筝是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此诗是速写,当然必须抓住最能突出主题的部分。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弹筝者手中正在拨弄的乐器,特别是那绚丽华美,闪烁着点点金色光斑的弦柱。接着,诗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双正在琴弦上跳动的洁白如玉的纤手上,以及弹奏的环境。精洁雅致的琴房,自然别有一番情味。从画面上看,“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对比,色彩明丽而华贵,虽然是速写,却又施重彩,给人以极为强烈的印象。绘画毕竟是视觉的艺术,而鸣筝所成的乐曲则是作用于听觉的艺术。一、二两句诗所绘出的画面是绝妙的,读者从中瞥见了闪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却没有听到琴声。也许是精湛的工艺、绰约的姿、高洁的环境使诗人过于全神贯注了。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人终于注意到弹奏出的乐曲本身。诗的前两句写女子正在弹筝,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此诗显然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启发。“时时”说明这并非偶尔失手,也并非技艺低下,因为这失误明显地属于有意为之。有人将她的有意错弹理解为“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似乎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仅仅是一种邀宠之情;其实这种故意的失误是出于寻觅知音的苦心。她大约也是沦落风尘之人,对一般浪荡子弟,她的故意错弹饱含着对这班人的嘲弄和蔑视,但总会有一天,真正的知音——她的“周郎”会听出那曲中的深意,从而向她投去会心的一“顾”的。此处的“周郎”喻指听者,“欲得”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周郎”没有看她。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听者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时刻,然而,这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效果,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一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原来是误非真误。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其意趣韵味无穷。

李端简介

唐代·李端的简介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 李端的诗(216篇)

李端优秀诗作展示

问张山人疾4002人关注

[唐代] 李端

先生沈病意何如,蓬艾门前客转疏。不见领徒过绛帐,唯闻与婢削丹书。► [查看详情]

同司空文明过坚上人故院(一作过坚上人影堂逢司空曙)3992人关注

[唐代] 李端

我与雷居士,平生事远公。无人知是旧,共到影堂中。► [查看详情]

重送郑宥归蜀因寄何兆1912人关注

[唐代] 李端

黄花西上路何如,青壁连天雁亦疏。为报长卿休涤器,汉家思见茂陵书。► [查看详情]

送刘侍郎162人关注

[唐代] 李端

几人同去谢宣城,未及酬恩隔死生。唯有夜猿知客恨,峄阳溪路第三声。► [查看详情]

与道者别1242人关注

[唐代] 李端

闻说沧溟今已浅,何当白鹤更归来。旧师唯有先生在,忍见门人掩泪回。► [查看详情]

宿石涧店闻妇人哭1987人关注

[唐代] 李端

山店门前一妇人,哀哀夜哭向秋云。自说夫因征战死,朝来逢著旧将军。► [查看详情]

忆友怀野寺旧居(一作答司空文明怀野寺旧居)4643人关注

[唐代] 李端

自嫌野性共人疏,忆向西林更结庐。寄谢山阴许都讲,昨来频得远公书。► [查看详情]

长门怨(一作长信宫)1976人关注

[唐代] 李端

金壶漏尽禁门开,飞燕昭阳侍寝回。随分独眠秋殿里,遥闻语笑自天来。► [查看详情]

听夜雨寄卢纶118人关注

[唐代] 李端

暮雨萧条过凤城,霏霏飒飒重还轻。闻君此夜东林宿,听得荷池几番声。► [查看详情]

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4480人关注

[唐代] 李端

野寺寻春花已迟,背岩惟有两三枝。明朝携酒犹堪醉,为报春风且莫吹。► [查看详情]

酬前驾部员外郎苗发2071人关注

[唐代] 李端

马融方值校,阅简复持铅。素业高风继,青春壮思全。论文多在夜,宿寺不虚年。自署区中职,同荒郭外田。山邻三径绝,野意八行传。煮玉矜新法,留符识旧仙。涵苔溪溜浅,摇浪竹桥悬。复洞潜栖燕,疏杨半翳蝉。咏歌虽有和,云锦独成妍。应以► [查看详情]

送王副使还并州2586人关注

[唐代] 李端

并州近胡地,此去事风沙。铁马垂金络,貂裘犯雪花。曾持两郡印,多比五侯家。继世新恩厚,从军旧国赊。戍烟千里直,边雁一行斜。想到清油幕,长谋出左车。►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