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陈陶》鉴赏及赏析
原文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赏析
这是一场遭到惨重失败的战役。杜甫不是客观主义地描写四万唐军如何溃散,乃至横尸郊野,而是第一句就用了郑重的笔墨大书这一场悲剧事件的时间、牺牲者的籍贯和身份。这就显得庄严,使“十郡良家子”给人一种重于泰山的感觉。因而,第二句“血作陈陶泽中水”,便叫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这一开头,把唐军的死,写得很沉重。
至于下面“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两句,不是说人死了,野外没有声息了,而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说战罢以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天空显得清虚,天地间肃穆得连一点声息也没有,好像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万义军同日死”这样一个悲惨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
诗的后四句,从陈陶斜战场掉转笔来写长安。写了两种人,一是胡兵,一是长安人民。“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两句活现出叛军得志骄横之态。胡兵想靠血与火,把一切都置于其铁蹄之下,但这是怎么也办不到的,读者于无声处可以感到长安在震荡。人民抑制不住心底的悲伤,他们北向而哭,向着陈陶战场,向着肃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更加渴望官军收复长安。一“哭”一“望”,而且中间着一“更”字,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情绪。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宇宙的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从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优秀诗作展示
夏夜李尚书筵送宇文石首赴县联句1151人关注
[唐代] 杜甫
爱客尚书贵,之官宅相贤。——杜甫酒香倾坐侧,帆影驻江边。——李之芳翟表郎官瑞,凫看令宰仙。——崔彧雨稀云叶断,夜久烛花偏。——杜甫数语欹纱帽,高文掷彩笺。——李之芳兴饶行处乐,离惜醉中眠。——崔彧单父长多暇,河阳实少年。► [查看详情]
呀鹘行1385人关注
[唐代] 杜甫
病鹘孤飞俗眼丑,每夜江边宿衰柳。清秋落日已侧身,过雁归鸦错回首。紧脑雄姿迷所向,疏翮稀毛不可状。强神迷复皂雕前,俊才早在苍鹰上。风涛飒飒寒山阴,熊罴欲蛰龙蛇深。念尔此时有一掷,失声溅血非其心。► [查看详情]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二首3696人关注
[唐代] 杜甫
转惊波作怒,即恐岸随流。赖有杯中物,还同海上鸥。关心小剡县,傍眼见扬州。为接情人饮,朝来减半愁。向晚波微绿,连空岸脚青。日兼春有暮,愁与醉无醒。漂泊犹杯酒,踌躇此驿亭。相看万里外,同是一浮萍。► [查看详情]
与严二郎奉礼别4368人关注
[唐代] 杜甫
别君谁暖眼,将老病缠身。出涕同斜日,临风看去尘。商歌还入夜,巴俗自为邻。尚愧微躯在,遥闻盛礼新。山东群盗散,阙下受降频。诸将归应尽,题书报旅人。► [查看详情]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2389人关注
[唐代] 杜甫
尘满莱芜甑,堂横单父琴。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梁狱书因上,秦台镜欲临。独醒时所嫉,群小谤能深。即出黄沙在,何须白发侵。使君传旧德,已见直绳心。►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