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溪与渔者宿》鉴赏及赏析

原文

独游屡忘归,况此隐沦处。

濯发清泠泉,月明不能去。

更怜垂纶叟,静若沙上鹭。

一论白云心,千里沧州趣。

芦中野火尽,浦口秋山曙。

叹息分枝禽,何时更相遇?

赏析

  在古典诗词中,以渔父为题材的作品,从楚辞《渔父》起,多不胜数。古代诗人常把渔夫视为隐者形象。一般写渔夫的作品多客观描绘其飘然物外、自得其乐,而钱起这首五古却写了“与渔者宿”,别出蹊径,饶有新趣。

  诗的前六句写爱渔者的居住地。诗人漂游在外,到了蓝田溪渔者的住处,觉得找到了自己追寻的理想境地。本来就是“独游屡忘归”的,何况此时到了一个隐者栖息的地方,则更感到得其所哉。这里有清泉明月,有隐逸高士,境合于心,人合于情,自然更是心惬神怡了。诗人描写对蓝田溪的喜好,层层推进,“况此隐沦处”,意为更加“忘归”,继而以水清可以濯发,月明使人留恋,进一步说明隐沦处的美好

  最后以“更怜垂纶叟”,更爱那老渔翁,归结到愿和渔者同宿的期望上。隐处的好,就在于这里“清”、“明”、“静”,作者将这些意念以特有的景物予以编织,构成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美好图景。

  诗的中间四句写与渔者宿的乐趣。诗人与渔者宿,并不是因为旅途无处可栖,而是清夜长谈,得到了知音。谈论之中,渔者飘然物外的情怀,千里沧洲的乐趣,使自己心向往之。“白云心”,用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意,就如柳宗元《渔翁》中写“岩上无心云相逐”以喻隐者之意一样。“沧洲趣”,即隐居水边之趣。沧洲,滨水的地方。古代常作为隐士的居处。诗人与渔者同宿,纵谈隐居之道,遁世之乐,不觉野火烧尽,东方破晓。可见两人通宵煮水烹茗,畅谈不休,其乐融融。

  最后两句写与渔者不忍分别之情。诗人为此时分手如飞禽各栖其枝而叹息,不知何时再得相遇惆怅不已。由此又将与渔者宿的感情推进一层。

  古代诗词中写隐士多写不遇。隐士隐姓埋名,遁世避居,要写时往往“以影写竿”,如唐代贾岛的《访隐者不遇》,丘为的《寻西隐者不遇》,陆畅的《送李山人归山》,宋代魏野的《寻隐者不遇》等等。

  如要写相遇之人,多写渔者、樵者、耕者,而很少如钱起这样写与隐居的渔者同宿的。钱起这样写,增强了人们对隐者的生活与情志的真实感,同时从诗人吐露的与渔者同宿的投契、眷念上,表现了他的胸襟

钱起简介

唐代·钱起的简介

钱起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

钱起优秀诗作展示

九日田舍3302人关注

[唐代] 钱起

今日陶家野兴偏,东篱黄菊映秋田。浮云暝鸟飞将尽,始达青山新月前。► [查看详情]

晚过横灞寄张蓝田3394人关注

[唐代] 钱起

乱水东流落照时,黄花满径客行迟。林端忽见南山色,马上还吟陶令诗。► [查看详情]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砌下泉4476人关注

[唐代] 钱起

穿云来自远,激砌流偏驶。能资庭户幽,更引海禽至。► [查看详情]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竹屿122人关注

[唐代] 钱起

幽鸟清涟上,兴来看不足。新篁压水低,昨夜鸳鸯宿。► [查看详情]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池上亭1957人关注

[唐代] 钱起

临池构杏梁,待客归烟塘。水上褰帘好,莲开杜若香。► [查看详情]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东陂(一作忆皇子陂)1603人关注

[唐代] 钱起

永日兴难望,掇芳春陂曲。新晴花枝下,爱此苔水绿。► [查看详情]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潺湲声353人关注

[唐代] 钱起

乱石跳素波,寒声闻几处。飕飕暝风引,散出空林去。► [查看详情]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衔鱼翠鸟3344人关注

[唐代] 钱起

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擘波得潜鱼,一点翠光去。► [查看详情]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2071人关注

[唐代] 钱起

田鹤望碧霄,舞风亦自举。单飞后片雪,早晚及前侣。► [查看详情]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松下雪684人关注

[唐代] 钱起

虽因朔风至,不向瑶台侧。唯助苦寒松,偏明后凋色。► [查看详情]

送崔山人归山3707人关注

[唐代] 钱起

东山残雨挂斜晖,野客巢由指翠微。别酒稍酣乘兴去,知君不羡白云归。► [查看详情]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伤秋2629人关注

[唐代] 钱起

岁去人头白,秋来树叶黄。搔头向黄叶,与尔共悲伤。►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