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 蚕妇 > 鉴赏

《蚕妇》鉴赏及赏析

原文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赏析

  人们谈起写蚕妇的诗,自然会提到宋代诗人张俞的《蚕妇》:“昨夜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而晚唐诗人来鹄的《蚕妇》与张俞的《蚕妇》题目相同,内容相似,而写法与格调迥异。来鹄的《蚕妇》不像张俞的《蚕妇》那样,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而是先从蚕妇整日采桑养蚕的辛苦谈起。

  “晓夕采桑多苦辛”一句紧扣诗题,“晓夕”二字直述采桑叶时问之长,突出劳动艰苦。从这一句诗中,表现了采桑人的倦容,“多苦辛”三字又表现了作者同情蚕妇的思想感情。接下去诗人明确告诉人们,这些整天采桑叶的蚕妇并不是不爱盛开的百,而只是在养蚕的大忙季节不得“闲身”而已。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假设及由这一假设推论出来的结果清楚地说明封建社会谁养活谁这一根本问题。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所以能在“好花时节”有闲情逸致去欣赏百花,正是由于这些蚕妇在此时“晓夕采桑”的结果。如果这些蚕妇此时也去千这些“繁华事”,那么,那些“黄金屋里人”只能被‘冻杀”。原来,这些“黄金屋里人”是由这些蚕妇养活的。此两句陡转笔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完全是依靠剥削劳动人民生活的这一事实。

  全诗笔致冷隽,构思深曲,耐人寻味,在对当时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揭示中,流露出了诗人的愤慨不平之情。运用通俗又略带诙谐的语言,通过叙述与假设的形式,通过暗含的对比,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

来鹄简介

唐代·来鹄的简介

来鹄

来鹄(?-883),即来鹏(《全唐诗》作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大中(847-860)咸通(860- 874》间,才名籍甚。举进士,屡试落第。乾符五年(878)前后,福建观察使韦岫召入幕府,爱其才,欲纳为婿,未成。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鹏避游荆襄。

...〔 〕

来鹄优秀诗作展示

子规4375人关注

[唐代] 来鹄

雨恨花愁同此冤,啼时闻处正春繁。千声万血谁哀尔,争得如花笑不言。► [查看详情]

山中避难作1632人关注

[唐代] 来鹄

山头烽火水边营,鬼哭人悲夜夜声。唯有碧天无一事,日还西下月还明。► [查看详情]

晓鸡4622人关注

[唐代] 来鹄

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怕为妖半夜啼。► [查看详情]

游鱼503人关注

[唐代] 来鹄

弄萍隈荇思夷犹,掉尾扬鬐逐慢流。应怕碧岩岩下水,浮藤如线月如钩。► [查看详情]

新安官舍闲坐4230人关注

[唐代] 来鹄

寂寞空阶草乱生,簟凉风动若为情。不知独坐闲多少,看得蜘蛛结网成。► [查看详情]

洞庭隐3592人关注

[唐代] 来鹄

高卧洞庭三十春,芰荷香里独垂纶。莫嫌无事闲销日,有事始怜无事人。► [查看详情]

鹦鹉4596人关注

[唐代] 来鹄

色白还应及雪衣,嘴红毛绿语仍奇。年年锁在金笼里,何似陇山闲处飞。► [查看详情]

卖花谣1413人关注

[唐代] 来鹄

紫艳红苞价不同,匝街罗列起香风。无言无语呈颜色,知落谁家池馆中。► [查看详情]

古剑池4063人关注

[唐代] 来鹄

秋水莲花三四枝,我来慷慨步迟迟。不决浮云斩邪佞,直成龙去欲何为。► [查看详情]

子规3016人关注

[唐代] 来鹄

月落空山闻数声,此时孤馆酒初醒。投人语若似伊泪,口畔血流应始听。► [查看详情]

圣政纪颂764人关注

[唐代] 来鹄

三皇不书,五帝不纪。有圣有神,风销日已。何教何师,生来死止。无典无法,顽肩奡比。三皇实作,五帝实治。成天造地,不昏不圯。言得非排,文得圣齿。表表如见者,莫若乎史。是知朴绳休结,正简斯若。君诰臣箴,觚编毫络。前书后经,规善► [查看详情]

寒食山馆书情93人关注

[唐代] 来鹄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