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 西施滩 > 鉴赏

《西施滩》鉴赏及赏析

原文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赏析

  西施是春秋时代的越国人,家住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苎罗山下临浣江,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吊古伤今的登临之作,而是针对“女人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翻案。

  这首诗立意新颖,议论形象而富有感情。上联平平道来,旨在澄清史实。据《史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后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将宝器美女(西施在其中)贿通吴太宰伯嚭,准许越国求和,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这就是历史的真相。所以诗一开头就道破问题的实质:“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这个“陷”字用得十分精当,推翻了“女人祸水”论,把颠倒了的史实再颠倒过来。

  议论入诗一般容易流于枯涩,而这首诗却把议论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诗人在为西施辩诬之后,很自然地将笔锋转到了西施滩,用抒情的笔触,描写了西施滩春日的情景。春天到了,江河水涨,西施当年浣纱的滩头那哗哗的江水急促奔流,好像在为她蒙上一层历史的污垢发出如泣如诉的声音,诉说着世事的不平。但春水毕竟不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这一切只能是诗人想象,所以第四句很快补上:“似有不平声。”这“似有”二字,选用得非常得体,真切自然,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慨叹。这一联,完全是在抒情中进行议论,在议论中渗透感情。

  晚唐诗人罗隐也写过类似的诗:“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比较起来,两诗的立意相似,又各具特色。罗诗议论充分,能联系“时运”来分析国家的兴亡,这比崔诗似觉深入一层;崔诗发议论,不仅诉诸理智,而且诉诸感情,将理智和感情自然地揉合在一起,这较之罗诗又有其高出一筹的地方

崔道融简介

唐代·崔道融的简介

崔道融

崔道融,江陵人。唐末诗人。以征辟为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令。累官至右补阙。后避居于闽,因号“东瓯散人”。与司空图为诗友,人称江陵才子。工绝句。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

...〔 〕

崔道融优秀诗作展示

对早梅寄友人二首4443人关注

[唐代] 崔道融

忆得前年君寄诗,海边三见早梅词。与君犹是海边客,又见早梅花发时。忆得去年有遗恨,花前未醉到无花。清芳一夜月通白,先脱寒衣送酒家。► [查看详情]

病起二首1872人关注

[唐代] 崔道融

病起春已晚,曳筇伤绿苔。强攀庭树枝,唤作花未开。病起绕庭除,春泥粘屐齿。如从万里来,骨肉满面喜。► [查看详情]

春题二首2329人关注

[唐代] 崔道融

青春未得意,见花却如雠。路逢白面郎,醉插花满头。满眼桃李花,愁人如不见。别有惜花人,东风莫吹散。► [查看详情]

长安春1540人关注

[唐代] 崔道融

珠箔映高柳,美人红袖垂。忽闻半天语,不见上楼时。► [查看详情]

月夕有怀1732人关注

[唐代] 崔道融

圆光照一海,远客在孤舟。相忆无期见,中宵独上楼。► [查看详情]

寄李左司4058人关注

[唐代] 崔道融

柏台兰省共清风,鸣玉朝联夜被同。肯信人间有兄弟,一生长在别离中。► [查看详情]

羯鼓1137人关注

[唐代] 崔道融

华清宫里打撩声,供奉丝簧束手听。寂寞銮舆斜谷里,是谁翻得雨淋铃。► [查看详情]

銮驾东回557人关注

[唐代] 崔道融

两川花捧御衣香,万岁山呼辇路长。天子还从马嵬过,别无惆怅似明皇。► [查看详情]

雪窦禅师3908人关注

[唐代] 崔道融

雪窦峰前一派悬,雪窦五月无炎天。客尘半日洗欲尽,师到白头林下禅。► [查看详情]

天台陈逸人2984人关注

[唐代] 崔道融

绝粒空山秋复春,欲看沧海化成尘。近抛三井更深去,不怕虎狼唯怕人。► [查看详情]

关下284人关注

[唐代] 崔道融

百二山河壮帝畿,关门何事更开迟。应从漏却田文后,每度闻鸡不免疑。► [查看详情]

过隆中4405人关注

[唐代] 崔道融

玄德苍黄起卧龙,鼎分天下一言中。可怜蜀国关张后,不见商量徐庶功。►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