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鉴赏及赏析

原文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赏析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川谷。”开篇两句,明白如话,说皎洁的月光尚未照进他的书房,却照到了“万花谷”。作者用“未到”和“先到”巧设悬念,引人遐想。读完这两句,人们自然地要问:既然“诚斋”与“万花川谷”相去不远,何以月光照到了“万花川谷”,作者的书房里不见月光呢?紧接着两句“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使悬念顿解,也说明了作者为什么要离开诚斋跑到万花川谷去赏月。原来,在他的书房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遮蔽了月光。本句中的“隔”字与“修”字看似平平常常,实则耐人琢磨,有出神入化之妙。试想,竹子如果不是长得郁郁葱葱,修长挺拔,怎么会把月光“隔”断?寥寥十一字,既解开了“月未到诚斋”的疑窦,也说明了书房处于竹林深处,环境幽雅僻静。《宋史》记载,杨万里在任永州零陵县丞时,曾三次去拜访谪居永州的张浚不得见面,后来“……以书谈始相见,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这样,就可以想见杨万里名为“诚斋”的书房是费了一番心思,作了精心的设置和安排的。

  上片通过对照描写,用“未到”和“先到”点明,此时诚斋仍处在朦胧暗影之中,而“万花川谷”已是月光朗照。下片四句,便描写“万花川谷”的月色。“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两句中只有“如玉”二字写景,这两字用巧妙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碧空澄明、冰清玉洁的月夜景色。“才”字与“已”字相呼应,使人想到作者在“十三”的夜里欣赏到这样美妙的月景,有些喜出望外;也使人想到,尽管现在看到的月色象玉一般的晶莹光洁,令人陶醉,但“十三夜”毕竟不能算是欣赏月色的最佳时刻。那么,何时的月色最美呢?任人皆知,阴历的十五、十六日月亮最圆,是观赏月光最好的日子。这样,词的结尾两句,也就很自然地推出一个新的境界:“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未是”二字压倒前句描写的美妙如玉,剔透晶莹的境界,推出一个“秋光奇绝”的新天地,指出即将来临的十五十六才是赏月的最佳时刻。尾二句笔墨看似平淡,却表现出一个不同凡响的艺术境界,说明作者对未来、对美有着强烈的憧憬追求

  杨万里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杨诚斋体”在当时也颇有影响。本词语言平易自然,意境新鲜,生活气息浓郁,说明他的词一如他的诗风。

杨万里简介

唐代·杨万里的简介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 〕

杨万里优秀诗作展示

小池2693人关注

[宋代]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查看详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935人关注

[宋代]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查看详情]

宿新市徐公店3197人关注

[宋代]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查看详情]

舟过安仁277人关注

[宋代]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查看详情]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4350人关注

[宋代]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错喜欢一作: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放过一作:放出)► [查看详情]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2808人关注

[宋代]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查看详情]

稚子弄冰389人关注

[宋代]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银铮一作: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一作:玻瓈)► [查看详情]

新柳4444人关注

[宋代]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查看详情]

夏夜追凉355人关注

[宋代]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查看详情]

桑茶坑道中4332人关注

[宋代]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查看详情]

秋凉晚步1945人关注

[宋代] 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查看详情]

初秋行圃2353人关注

[宋代] 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