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武陵太守》鉴赏及赏析

原文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赏析

  古时“答”是一种敬称。王昌龄是武陵田太守的门客(即田的参谋),因此辞别(或者说辞职)的时候就专门写一首“答诗”来做交待。对于这首作品读者完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前一句是告辞,说明自己的去向;后一句就是表达对太守的谢意和尊敬,或者说是感激和忠实。

  从文采修辞上讲,诗中用典故表露自己的心意。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魏国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信陵君,他既是有才能的霸主,又是广纳贤才的爱才之君,因此门客们都很愿意为信陵君效力。诗中的大梁客是诗人用来比喻自己的,后面的“信陵恩”比得是田太守对他的恩德。有些评诗的书中有这样的说法:“此体中才与学俱无用也。五绝,仙鬼胜于儿童子女,儿童子女胜于文人学士,梦境所作胜于醒时。”意思是用贤德先人的典故来做五言绝句的素材最能发挥五言诗的长处,这样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五言绝句。《答武陵太守》中就用典故表明诗人自己的心意,仔细想想确实将忠心委婉妥当得表示了出来,不流于轻浮,读起来也不会使人觉得仅仅是泛泛而言,没有诚意。对于表示感情,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在此诗中,诗人一腔侠义之情再现得淋漓尽致,透过没有任何“形似之言”的四个短句,读者可以看到颇有英雄豪气的诗人形象。诗人借用信陵君的典故,直抒胸臆,有直接撼动人心的力量。

王昌龄简介

唐代·王昌龄的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

王昌龄优秀诗作展示

送崔参军往龙溪1265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龙溪只在龙标上,秋月孤山两相向。谴谪离心是丈夫,鸿恩共待春江涨。► [查看详情]

别皇甫五1555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溆浦潭阳隔楚山,离尊不用起愁颜。明祠灵响期昭应,天泽俱从此路还。► [查看详情]

送万大归长沙2242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桂阳秋水长沙县,楚竹离声为君变。青山隐隐孤舟微,白鹤双飞忽相见。► [查看详情]

送姚司法归吴1530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吴掾留觞楚郡心,洞庭秋雨海门阴。但令意远扁舟近,不道沧江百丈深。► [查看详情]

送郑判官37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东楚吴山驿树微,轺车衔命奉恩辉。英僚携出新丰酒,半道遥看骢马归。► [查看详情]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2942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喧。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查看详情]

题朱炼师山房4829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叩齿焚香出世尘,斋坛鸣磬步虚人。百花仙酝能留客,一饭胡麻度几春。► [查看详情]

静法师东斋457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筑室在人境,遂得真隐情。春尽草木变,雨来池馆清。琴书全雅道,视听已无生。闭户脱三界,白云自虚盈。► [查看详情]

遇薛明府谒聪上人4461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欣逢柏梁故,共谒聪公禅。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查看详情]

素上人影塔1500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物化同枯木,希夷明月珠。本来生灭尽,何者是虚无。一坐看如故,千龄独向隅。至人非别有,方外不应殊。► [查看详情]

宿京江口期刘昚虚不至1020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风静夜潮满,城高寒气昏。故人何寂寞,久已乖清言。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 [查看详情]

谒焦炼师4484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中峰青苔壁,一点云生时。岂意石堂里,得逢焦炼师。炉香净琴案,松影闲瑶墀。拜受长年药,翩翻西海期。►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