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近义词 |
意思 |
下里巴音 |
下里巴人、巴人下里 | 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
嗔拳不打笑面 |
| 比喻不可以欺凌态度和悦的人。 |
泮林革音 |
| 《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
强颜欢笑 |
强颜为笑 | 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 |
轰堂大笑 |
哄堂大笑 | 形容满屋子的人同时放声大笑。 |
知音识趣 |
知情识趣 | 趣:情趣。形容朋友间十分了解、意趣相投。 |
欢声笑语 |
欢歌笑语 | 欢乐的说笑声。 |
空谷跫音 |
空谷足音 | 跫:脚踏地的声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 |
买笑追欢 |
寻欢作乐、买笑寻欢、买笑迎欢 | 嫖娼狎妓,寻欢作乐。 |
哑然失笑 |
情不自禁、忍俊不禁 | 失笑:不由自主地笑起来;哑然:形容笑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
迷花眼笑 |
眉开眼笑 | 形容非常欢快、喜悦。 |
丝竹之音 |
| 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指音乐的声音。 |
掩口而笑 |
掩口胡卢、掩口胡卢而笑 | 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窃笑。 |
同音共律 |
| 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
梵呗圆音 |
| 梵:清净;呗:佛教的赞歌;圆:圆通。诵佛教经典,唱佛教赞歌,讲佛教教义。指举行法会。 |
一笑一颦 |
一颦一笑 | 同“一嚬一笑”。指脸上的表情。 |
以宫笑角 |
| 宫、角,均为古代五音之一。拿宫调讥笑角调。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讽刺、否定别人。 |
笑比河清 |
| 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
言笑自如 |
言笑自若 | 见“言笑自若”。 |
会心一笑 |
| 会心:领悟,领会。领会对方的意思而微笑。 |
烘堂大笑 |
哄堂大笑 | 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后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
皮笑肉不笑 |
|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
金口玉音 |
金口玉言、金口玉牙、金口御言 |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
渺无音讯 |
渺无音信 | 指毫无消息。 |
千金一笑 |
千金买笑 | 犹言千金买笑。 |
笑面老虎 |
笑面虎 |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
打情卖笑 |
打情骂俏 | 打情骂俏,指男女调情。 |
胁肩谄笑 |
摇尾乞怜、曲意逢迎 | 耸起双肩;做出谄媚的笑容。形容巴结奉承别人的丑态。胁肩:耸肩;形容恭敬的样子。 |
笑处藏刀 |
笑里藏刀、笑中藏刀 |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
音容凄断 |
| 声音凄凉、容貌愁苦到了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