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近义词 |
意思 |
实至名归 |
名归实至 | 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
名缰利锁 |
名缰利索 | 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
名不符实 |
名不副实 | 名声与实际不符。 |
名士风流 |
名士风度 | 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
禁鼎一脔 |
| 御用鼎器中的一块肉。比喻珍美之物。 |
变姓埋名 |
隐姓埋名、改名换姓 |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 |
鼎食鸣钟 |
钟鸣鼎食 | 亦作“鼎食鸣锺”。击钟列鼎而食。形容富贵人家生活豪侈。 |
函牛之鼎 |
| 函:包含,包容。能容纳一头牛的大鼎。形容气势宏大。 |
鱼游沸鼎 |
鱼游沸釜、鱼游釜底、鱼游釜中 | 见“鱼游沸鼎”。 |
蜗名微利 |
蝇名蜗利、蜗名蝇利、蜗利蝇名 | 蜗名:像蜗牛角那样极微小的名声。虚名小利。亦作“蜗利蝇名”、“蜗名蝇利”。 |
名公钜人 |
| 见“名公巨人”。 |
天下鼎沸 |
天下大乱 |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鼎沸:鼎里的水沸腾。比喻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人心焕散,惶惶思变。 |
龙去鼎湖 |
| 指帝王去世。 |
鼎足而三 |
鼎足而立 |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
鼎铛有耳 |
| 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
砥行磨名 |
砥行立名 | 磨砺德行与名节。 |
控名责实 |
按名责实 | 控:引;责:求。使名声与实际相符。 |
名实相副 |
名副其实、名实相符 | 名声和实际一致。 |
九鼎不足为重 |
一言九鼎 |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 |
垂名青史 |
| 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
隐姓埋名 |
遮人耳目 |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
大名难居 |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后称盛名之下不易自处为“大名难居”。 |
惑世盗名 |
欺世盗名 | 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
声名狼藉 |
臭名昭著、名誉扫地 | 声名:名誉;名声;狼藉:传说中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后借以形容散乱;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 |
名垂竹帛 |
名垂青史、名书竹帛 |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
求名责实 |
循名责实 | 责:求。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
调和鼎鼐 |
| 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
瓜分鼎峙 |
四分五裂 | 比喻国土分裂,群雄对立。 |
微名薄利 |
| 指十分细微的名与利。 |
烈士徇名 |
| 忠贞义烈之士为保全名誉而献出生命。 |